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革命使徒1958 完本 蓝烬 - 第 514 页

  苏联现在有几个问题,造成了全球金融风暴之后的大毛病:第一就是油价的暴跌,克格勃对这一次金融风暴有过预警,也预计油价会大幅下跌,甚至导致过去维持了好些年的高油价时代和与海湾国家良好合作关系的结束,但是灾难不临头,往往就有侥幸心理。

  谁能想得到,油价会是这样一个暴跌法呢?现在是2000年的11月,油价相比高峰期,已经下跌了三分之二了,从过去的65美元(前两年已经开始下跌,从最高破百美元,下跌到了65美元,不过跌势比较平缓),下跌到了现在的22美元左右,再跌就要跌破苏联此时生产石油的成本线(15美元左右)了,这简直是晴天霹雳,意味着今后一段时间,苏联出口油气,可能少掉了七分之六的利润!相比最高峰的时候,只有十分之一了!说白了,苏联相比七八十年代,更加呈现出资源型国家的特征——出口自然资源,进口工业品和消费品。

  过去苏联的工业品,有着东欧市场,在发展中国家还有一定的竞争力,现在哪有呢?油气价格的大跌,让过去苏联对欧洲的价格威慑不再得力,不得不追随海湾石油的价格,不断下调出口价格。

  幸好还有着伊拉克战争这个因素,多少为油价托了一个底,伊拉克现在出口的原油,只有全盛时期的一半。

  但无论如何,巨大的财政困难开始出现了,中国对于苏联进口油气给予优惠,但22美元的国际价格,中国也最多给25美元,苏联已经算是感激不尽了,也不可能再要求中国更多。

  第二就是外债问题的突出。

  老纳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才意识到,苏联的外债过多了——不仅仅是苏联政府的外债,还包括苏联企业的外债。

  实际上,苏联政府的外债还算好,中央政治局对此的警惕性也比较高。

  不过因为苏联与美国这几年的关系缓和,政府人员也是“有借不借不是傻”的态度,既然可以从西方银行获得外汇贷款,利益驱动他们推动中央政府借贷,大约累积了150亿美元的政府债务。

  但是企业借款就更多了,上个月统计上来,超过400亿美元的借贷,让老纳都目瞪口呆,政治局决策今后要亡羊补牢,必须对企业借贷外债严格控制,可是当下的问题就严重了。

  而且这些企业往往愿意向西方银行和机构,支付高息,因为外汇始终比较紧张嘛。,还有就是苏联模仿西方,建立的金融股票市场,为了“活跃市场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经验”,允许外国投资者进入,结果外国热钱买入了大量的苏联股票,官方统计,大约有25%到30%的股票,其实被控制在西方投资人和机构手中。

  还有国债,苏联现在的一些国债,是在“国际市场”发行的,为了吸收外汇嘛,现在也就成为了大问题,价格连续暴跌。

  平常的时候,这些也不算大的问题,苏联的经济还在正常发展嘛。

  可是金融风暴一来,问题就大了,因为西方银行、投资机构和投资人,普遍从苏联撤资,或者要求还贷。

  的无论是美国本土还是其它地区。

  各种曾经投资过苏联的资本。

  几乎都要撒出去补自己的窟窿,例如不少日本资本就是如此,国内都是一片糟,怎么可能留在苏联呢?欧洲资本也是如此,油价暴跌对济发展的大利好,暂时也比不上金融风暴的破坏性,资本也要回去“补仓”。

  所以很搞笑的情况出现了,那就是苏联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居然国内也发生了一场小规模的金融风暴,不得不向中国求助,这一次2000亿人民币的借贷协议,就是这样出笼的。

  2000亿人民币中内蕴的300亿美元,不足以解决苏联在金融风暴下发生的所有问题,但可以解决那些燃眉之急,为其它问题的解决,赢得时间。

  除了与外汇和进出口有关的问题外,其它的问题也在经济突然下行之下,暴露了出来,最大的问题,就是影子经济。

  所谓影子经济,就是逃避税收的地下经济。

  前几年苏联的油气收入丰盈,也没有注意到影子经济在迅速发展。

  现在财政枯竭了,才发现尼玛那些税收小偷,简直偷走了政府太多的税收了。

  根源在于,苏联的税务部门太不得力,还是老爷的作风,等着人上门交税,而税务人员又太少。

  改革开放了,苏联入都向前看,大量的私人企业和个人“业务”,尼玛谁会主动积极地交税呢?当然是能逃就逃嘛,这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人性。

  根据克格勃的调查(光靠税务系统已经没用了)、影子经济几乎点了苏联内部经济的三分之-,苏联政府对“影子经济”的影响力是很小的,税收政策对它不起作用,因为“影子经济“根本不交税。

  货币政策对它也不起作用,因为”影子经济”的70%,是通过易货交易来完成的,居然还有20%,是用美元结算的,剩余部分则是用证券来结算的。

  要是能对影子经济收税,自然可以缓解苏联财政的不足。

  但如何才能收上税呢?政治局也不得不顾虑,大量的苏联人在失去了过去的国企工作之后,现在是靠影子经济来过活的,要是收税砸了这些人的饭碗,并不是什么好事,多收的税收,未必比起养活这些人的代价小。

  所以只能是“分门别类",例如对于走私,是一定要将之“合规收税”的,否则那些从事这些业务正规的企业,反而不能生存了,必须严厉打击和禁止,想要做这些业务,就注册公司正规交税。

  对于大量的“小商小贩”和"流通买卖",则是采取了非常低的税率,比如从3%到5%的定额税。

  但是现在苏联的税务系统,根本承担不了新的针对影子经济的收税职责,只能是让克格勃先”帮忙”,相当于税务系统的行动队,税务人员变成了“计算人员",而同时对税务系统进行大调整,使得他们未来能够承担起相关职责。

  不过老纳自己也知道,要是能对影子经济的一半征上税来,已经是上帝保佑了,因为在调查的时候发现,大量的贪腐存在于影子经济中,很多都是“官商勾结”,很难彻底根绝的,他的家人都参与了一些,估计其它不少高官都是如此,怎么可能解决呢?比如某个高官,负责某个规模不小的建筑项目,得标的承包商一口价,给予承包总额的5%作为“酬谢”,其实就是贿赂嘛。

  这5%如何给到高官呢?主要的模式还是送现金,几卡车的现金是很正常的。

  但是如何销账呢?这就要用到影子经济了。

  苏联大量的建材,以及人工的规模,并不都是能够用发票控制的,承包商做高成本,增加"名册上不存在的人员",就可以轻松地完成对贿赂金额的销账。

  这样的情况,广泛地存在于各行各业。

  所以怎么可能根治呢?扯淡嘛,不过苏联面临财政困局,过去算是放水养鱼,现在自然要抓一些鱼出来,否则自己不是先要饿死了吗?老纳想到这些事情,就觉得全身无力,虽然不舍得总书记的权位,但反正自己也到任期终点了,俄罗斯人为主的政府,自己是不可能破例的,未来的十年,是库尔巴托夫的十年了。

  他叹了一口气,仰躺在大班椅上休息。

  但是国事仍然萦绕在他的心头,他有想到了汇率,无论如何,苏联要保住现在的汇率,汇率如果暴跌,那才会影响苏联的全局呢,更不要说威信和大国地位了,谁都知道苏联的经济出问题了嘛。

  苏联卢布现在对美元的汇率是固定汇率1.5:1,相比多年前苏联强行制定的0.9:1和1:1,下跌了不少。

  这与这些年,为济发展和改革开放,以及获得经济竞争力,苏联发行卢布的规模大大扩大,M2大了,货币价格自然就要调降,苏联也不是原来一定要争一个面子的时代了,超级大国是靠实力的,勉强维持没有什么实利。

  老纳内心清楚,苏联已经不能与中国和美国相提并论了,实际上,中美苏三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大国梯次,中美还算超级大国,苏联算什么呢?中国的经济总量,都快要到苏联的5倍了,中美的军事科技,在信息战时代,都超过了苏联,苏联只有在核武器一项上,仍然是中美的同级水平,然而就靠核武器吗?老纳摇了摇头,苏联的治理,不容易呀。

  他忽然对即将继任的库尔巴托夫,有点同情。

  很清楚,虽然自己不是有意的,但库尔巴托夫接手的,只能是个"烂摊子”,油气高价的时代过去了,没有了丰盈的财政,库尔巴托夫的施政就会受到很大的桎梏,但这也是自己没有办法的事情,不是有意要为库尔巴托夫留下难题。

 

第549章  叶利钦与普京

 

  叶利钦看着眼前的普京,心态复杂,他就要退休"了,而全力支持普京竞选特区首脑,普京也不负所望,成功竞选,即将在新年开始,担任列宁格勒特区的第二任首应。

  对他来说,普京总比措里马科夫要强。

  选择普京,并不是因为普京是他的亲信,相反,普京从来就不是他的亲信,普京是叶利钦最大政敌,列宁格勒市长索布恰克的弟子。

  特区成立后,叶利钦固然成功当选特区首脑,索布恰克也成功当选列宁格勒市长,由于列宁格勒作为苏联第二大城市和工业中心的特殊地位,索布怡克就成为了叶利傲的最大对手一两个人役此都看不对眼。

  索布恰克在列宁格勒有极强的人脉基础,大名鼎鼎的列宁格勒帮嘛,某种意义上,叶利钦算是外来人"的代表,而索布恰克算是'本士派的代表,双方利益冲突不少,时间一长,,双方结怨对越来越深。

  但是叶利钦却很欣赏索布怡克的弟子普京,江湖传闻普京曾经两枪击毙了大熊,救了叶利钦的命,这个传间或许不假,因为在之后,叶利钦的大管家丘拜斯,就邀请昔京到特区办公厅工作,而且一路晋升到了办公厅的副厅长。

  更重要的是普京的所作所为,让叶利钦感到了他拥有两种少见的品质:忠诚和信守承诺,这对政治人物来说,完全是大熊猫一样珍稀的品质,至少47岁的普京,仍然拥有这样的品质。

  1997年,叶利钦下了决心,要以"贪污腐化"的罪名逮捕索布恰克,一旦被捕,等待索布恰克的,肯定是长期的重型。

  为避免老师蒙难,普京最后决定铤而走险,以暴力手段秘密放走索布恰克。

  依仗着过去在克格勃工作时积累的关系,普京找到波兰爱西波的空公司总裁瓦涅塔那,以极低的价格相来一架飞机,安排在列宁格勒的普尔科沃机场。

  普京伙同一班克格勃的"老同事",以保外就医为由,将索布恰克从囹圈中救出。

  得手后,他们立刻驾车驶往普尔科沃机场,让索布恰克及其家属,搭乘早已安排好的芬兰医甲飞机,往油巴黎治病。

  索布恰克当时心中五味杂陈,劝说普京∶“跟我一起走吧!因为我,你也犯下叛国罪,留在列宁格勒没有好下场的!我们一起去巴黎,我在欧洲有很多朋友!“当时普京拒绝了,第二天一早,他就来到叶利钦的办公室,求见叶利钦。

  而在见到叶利钦之后,将自己的所作所为和盘托出。

  结果叶利钦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对普京刮目相看,他对于老师如此忠诚,而第二天就来向自己坦白,不惧生死,信守承诺,这是多么司贵的品质!他能冒着生命危险拯教自己的老历,自己加果对他够好的话,想必在未来也会这样对叶利钦自己。

  就在这一刻,叶利钦决定,开始将普京作为接班人进行培养。

  老实说,他并不信任过去围绕在他周围的那些'老友",反而对于这个政敌的弟子,有着本能的信任。

  叶利钦很清楚,自己家族屁股下一堆屎,如果说列宁格勒特区贪腐的家族,自家起码会排在前三名。

  他自己在位的时候无所谓,但要是退休了,后继的上台的人会怎样对待叶利敏家惊》他中无数,即使逃亡国外,他也有顾忌,他知道太多美国人的事情了,美国人会不会什么时候就出卖了他?或者ClA亲自动手,或者作为交换条件让他落到克格勃的手里?最安全的地方,仍然是在列宁格勒特区之内,所以他在退休之后,需要一个保护者,没有比继任的特区首脑,仍然是一个忠诚于他的人更保险的了,这才是他选择普京最根本的原因。

  而且这几年也能看得出,普京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或许比已经年老的自己,更有领导能力。

  叶利钦平静下了心情,对普京说道:"瓦洛佳,你应该知道库尔巴托夫即将担任总书记了吧?“普京点了点头,他当然知道,苏联人都知道了嘛。

  叶利钦叹息一声,他有点恍惚,自己曾经也梦想过那个位置,只是永远不可能了,他早就被政治局放逐到了这里,历史不可能被改变。

  "库尔巴托夫与纳扎尔巴耶夫完全不一样,老纳其实与我们一样,他表面上虽然尊崇社会主义和6C主义,但看他家族的所作所为,与特区之内的家族并没有两样,他也没有很好地约束家族,现在他的名声,可比他上任的时候,要差劲许多。”

  "库尔巴托夫不一样,此人非常清廉,对家族约束极严,家族亲戚中无一人经商致富。

  他是那种我们这个时代或许罕有的真正有信仰的cC主义者。

  能力也很强,与老纳完全不一样。

  ""但他绝不是那种,不知变通的僵化的马列主义者,不像过去我们在一些党校可以看到的那些老朽,他很有灵活性,很能忍耐,对于苏联内部的一些利益集团种种谋求利益的格局,他不会去强硬地镇压,而总是试图将私底下的贪鹰,纳入法规的合规渠道,让这些人或许少赚了一点钱,但不必要挑的国家的法律。

  这使得他同样能够赢得利益集团,例如军工和石油集团的好感,他们觉得他是一个可以打交道的人,具备能够团结大多数人的能力。”

  “但他在远东特区,甚至后来交给他管理的中亚特区,可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在那里他完全复制了中国式社会主义的一套,因为有着中国的大力支持,他可以克服苏联过击的种种势病,以及缺乏资源和资本的困难。

  现在这两个特区,已经逐步成为苏联经济最强的两台发动机。

  很不幸,远远超过了我们西部的两个特区。

  "这恰恰说明了他真正的信仰。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12:28 , Processed in 0.046294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