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革命使徒1958 完本 蓝烬 - 第 533 页

第570章  刺杀秘密与世袭公平

 

  赵安民打开了红色“绝密"字样的档案袋,他把档案袋里的文件抖出来,只有一张纸和一个老式的笔记本,他先打开了那张纸,其实这张纸上,是对笔记本内容的简要介绍和概括,赵安民严肃地阅读了这张纸,他的手有点颤抖,这就是真相了吗?都快要30年了,当初刺杀老妈李慕青,导致她负伤的背后黑手,到底是谁,一直是个谜。

  实际上,当时并不是没有线索,在1977年,就追到了当时的某集团军军长身上,只是此人自杀,后面是谁就再也不知道了。

  直接安排刺杀行动的人,我们可以叫他“俞忠”,在现时空由于主席看到了“历史档案”,此人没有原时空那么显赫——原时空的俞忠,曾经担任御林军首领,是主席晚年最信任的将领之一。

  身为这样的身份,自然不可避免地参与文革晚期的政治斗争,当然会深度地得罪不少人,但他始终信任一位老帅,认为在主席故去之后,那人就是他的效忠对象,效忠他,俞忠就是站在了历史正确的一边。

  主席去世后,俞忠深度地参与了,在槐仁场逮捕4人的行动,这自然让那4人措手不及,他们以为俞忠这个主席最亲信的人物,御林军的首领,当然是应该保护他们的。

  可没有想到,对他们下手的,居然就是他们以为的保护者。

  或许,在那个年代,他们早已被天怒人怨了吧。

  很可惜,事后对于俞忠而言,基本是一场悲剧,江山重新定鼎之后,他第一个被解除了御林军首领之职,后来在1979年,文革结束的3年后,他反而被撤职,开始了为期8年时间的漫长审核,因为据说他与文革后期的一些政治事件中,起到了不好的作用一尼玛,林飙部下那些著名战将,“问题“似乎要严重得多,但都是短期审讯交待后,就可以回家啃老米了,偏偏他这个结束文革的大功臣之一,一直被审核到了1987年,终于得到了“解放"——你有功无过,赐予一级红旗勋章,但你年事已高,就离休回家吧。

  三年后的1990年,俞忠突发“车祸"身亡,因为其特殊的背景,很是有一些传闻。

  但历史的潮流浩浩荡荡,谁还去关心这样一个悲剧人物呢?老干部们群体回朝,痛恨他的不在少数吧?尤其是文革后期那几年挨整的,他以为自己为新朝,立下定鼎大功,就能改变过去的一切,殊不知自己的改换门庭,恐怕只会换来鄙视,不会赢得尊重。

  有意思的是,他当年信任和崇拜的老帅,是在1986年底去世,而在他去世后,俞忠的命运,终于尘埃落地,一枚不值得尊重的弃子而已。

  他那8年的苦熬,老帅哪里会关心呢?反而是在老帅死后,。

  他才算是“解放"了一老帅活着的时候,恐怕没有其它人愿意掺乎这件事,他的命运是由老帅来最后拍板的,但老帅就是一直置之不理,别人也不好干涉。

  说到底一个关键时刻背叛的投机分子,别人是相信你真的政治信仰在新朝呢?是为了“信仰和忠诚'而背叛?还是相信你就是在政治投治机、是为了延续自己的权位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现时空,此人也是一个悲剧,主席对他失去了信任,自然他没有再出任御林军首领的机会,到了八十年代以后,这个职位从来就是感召同志亲自担任。

  但或许这个人物的“悲剧性”,在现时空仍然延续,只是体现的方式不一样,现时空就是此人直接策划了行动——很明显,他的背后还另有其人,或许远比他的职位高,他作为一个集团军军长,按理说不应该有那么大的仇恨,要直接牺牲一切来刺杀李慕青。

  但是当年对他的审讯就是一场悲剧,俞忠担下了一切责任,交待说自己对大运动不满,所以策划和执行了这一场刺杀。

  作为-名开国将军,审讯中对他的待遇是良好的,谁想此人心坚如铁,用一支牙膏就成功地自杀了,此后后继的追索,再无线索。

  在俞忠自杀后,当时最明显的线索,就是他失踪的工作笔记本,但这个笔记本再也没有被找到过,直到现在,它突兀地通过正式的渠道,送到了赵安民的手上,而且还告诉他:他的父亲和母亲,在他之前都已经亲自阅读过档案。

  赵安民有点手抖地打开了笔记本,开始了仔细的阅读。

  他花了很长的时间,一点又一点地思考。

  俞忠并没有直接指出黑手的姓名对于黑手指令的记录,自然也不会是"首长命令我组织刺杀”这样傻乎乎的记录,而只是反复出现"751行动”的相关简短记录,比如751行动会议,某某参加等,涉及高层的内容多数是哪一天,某首长的讲话和指示——与行动完全无关。

  单单看笔记本,其实也看不出所以然,但是将所有751行动内容,与人联系起来,那个幕后黑手就若隐若现了,因为符合时间、地点等元素的人,最后只有一个。

  赵安民内心已经知道他是谁了,在笔记本之中,本身就夹着“情报档案归档人员”的暗示,几张对应时间和地点的简报,已经将那只黑手勾勒了出来。

  赵安民合上了笔记本,又将笔记本重新放入了档案,他的内心深深地感慨,对于他来说,也算是有了一个真正的结束。

  他不由得想到,当时是真的没有查出来了吗?-本笔记本的去向,能够挡得住国家机器最强大的那一部分?或许当时就已经发现了那个人,但是主席权衡之下,为了大局,让那个人以过去的大功,“赎买"了自己的刺杀大罪,让他从此退隐。

  当然,这件事终究还是要给李慕青和赵家一个交待,于是真相在几十年之后一或许是主席规定的一个时间,才对他们公开了秘密一很明显,主席早就做了处置,那黑手固然是从此只能退隐,因为“身体原因"失去了全部的重要公职,只有几个象征性职务,而其后裔,自然也不可能像是原时空那样的叱咤风云,而是离开了政界,完全消失在政治体制之内。

  当然,这只能是现在赵安民,基于合理逻辑而自己进行的猜测。

  赵安民看到档案的时候,“黑手"当然早已过世,一切恩怨,在时间的面前,早就灰飞烟灭。

  此时赵安民也只能感慨一声,这一切,或许未来会出现在某种秘史之中,或许就此彻底折戟沉沙,再也无人知晓。

  柳起在小院子里悠闲地喝着茶,他在等待赵安民回来,这里是赵安民的住所,按照此时柳起的感觉,这就是个有点老式的旧院子,两层楼的房子都是旧的,唯一比较好的,就是这个小院子很漂亮,听说赵安民就喜欢这样"接地气”的楼,或许是从主席那里受到影响的?虽然是旧楼,但或许会住过2任总书记,以及李慕青这个政治局常委,也堪称拥有历史性的意义了,柳起随意地让思绪发散。

  他是红二代中少数的与赵安民说得上话的人,这倒不是因为父辈的关系,而是柳起在赵安民读人大的时候,就是赵安民的师兄。

  当时大院子弟,读邶大和青华的是最多的,赵安民在邶大和人大之间,更喜欢人大,对于大院子弟从来就是避开的,如果不是柳起是他经济系的师兄,恐怕两人也没有交情——那个年代,赵安民忙于感召同志群体初期的工作和发展,哪里可能去与.-群"小屁孩”攀交情呢?后来柳起一直很得意他与赵安民的交往,眼看着赵安民的父母与赵安民本人,在仕途上的“一飞冲天",让柳起觉得,自己的运气实在太好了,这是红二代里的独一份啊,某种意义上,这让他在红二圈子中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他是很重要的“传话人”——当年他没有进入仕途,但因为他很擅长读书,毕业后留校,现在就是人大的经济学教授。

  这样的“跨界",让一些有心人,对他很重视。

  这让他也变成了红二中的“信息灵通人士”,赵安民会"上位总书记"的消息,他也算是知情者。

  因为自身涉及的利益小,只是偶尔为一些人”传话代言”,相对来说,他与赵安民之间的关系,比较"纯洁",这也是他可以登堂入室,在小院子里等待赵安民的原因,某种意义上,他就算是赵安民家的“世交"了。

  赵安民终于回来了,向柳起打了招呼后,黄梦茹在院子里的石桌上,放了几个小菜,拿了一瓶酒和2个小杯子,让两人私密地在小院子里聊天,这是赵安民偶尔会喜欢的接待客人的方式。

  两人慢慢地喝酒聊天,酒过三巡,柳起终于开始进入正题:“安民,有些老一辈的子女们,对于中央未来的政策,总是有一些疑虑。

  最重要的,是否会为了顾忌世袭制,让红色子弟远离体制吗?有些人确实为此愤愤不平。

  老-辈子都死完了,他们对此就更担心了。

  红色子弟这个称号带来了好运,也带来了很多阻碍,未来会重演吗?现在的官员阶层,也不能有世袭发生的可能?赵安民知道柳起是为一些人传话——未来总书记的倾向如何,自然会影响他们自己和后代的命运。

  他笑着摇了摇头:“你这话的前提就不对,世袭是指没有接受公平的考核和选拔,仅仅依靠家世和人脉,就能获得所谓的肥缺,在体制内逐渐成为重要官员。

  从这个意义讲,当然我们必须坚决地反对世袭制度,这是没有疑问的,否则我们不就变成了日本或者美国那样的体制吗?日本是千年财阀,美国是百年世家,两国都是人上人阶层统治国家,说到底就是剥削食利阶层,与我们的中国式社会主义制度,当然是格格不入的。

  。

  但是我们永远不会禁止红色子弟或者领导子弟,参与体制内的发展。

  否则我自己,不就是第一个该避嫌退出政治舞台吗?禁止大家入局,那么是反向的不公平,红色父母打江山,反而红色子弟没有了普通人的资格,不能参与公务员或者其它体制职员考核录取和体制内发展吗?那太荒谬了,任何领导人都不会同意这样荒谬的规定。

  “重要的还是平等、公平和公正的原则。

  柳起,让你传话的这些红色子弟,专门提到世袭,恐怕是话里有话,因为红二这一代,我们作为建国革命酬功体系的一部分,是有特殊待遇的,无论是从政还是从军,国家都提供初始的满足,整个体系的安排,除非个人的能力太庸碌,否则一个处级干部并不困难,当然继续往上,就完全要靠自己的能力和对组织的忠诚了。

  “现在恐怕是有些人想要将这种优惠待遇,传给红三或者官二代,呵呵,所以才故意用了世袭这个错误的词汇,因为他们想的,恐怕就是这样优惠待遇的世袭,即体制的初始进入权。”

  柳起有点不好意思,他还准备委婉地说出来呢,赵安民却已经机敏地猜出来了,他点头承认:“确实,他们觉得,中国古人都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老一辈那么大的功劳,总不能只有一代优惠吧,不说五世,至少两世三世,是否才是比较公平合理的回报呢?回报也要讲公平吧?赵安民不由得叹了一口气,心想这个柳起,以后要对他多个心眼。

  他可不知道,自己身体年龄还小的那些年,主席与父母,以及其它的同志,花了多少的努力,才终于将现在这套组织人事和干部酬功体系确定下来,对于建国干部的酬功,其实是在物质医乏条件下的一种副作用较大的方法,主席不满意,其实感召同志当时也不满意,但现实就证明,至少几十年内,这套体系是行之有效的。

  建国干部群体与红色子弟不满意,但可以在不满意条件下接受这个格局,人民和普通人不满意,很多人认为这是“干部特权”,但他们也认同干部子弟老一辈的功劳,认为“酬功”是必要的,只是将体制进入权作为酬功的-种,争论较大而已;组织部门不满意,因为没有一个非常统一和清晰的标准等等。

  说到底,大家都不满意,但各种不满意,形成了一种平衡,反而让这样一套规矩执行了下来。

  红二代们不会傻到,以为中央真的会禁止他们的子弟进入体制,没有哪一个上层建筑会这么干的,难道不要现在职位上的人干活了吗?他们是顾虑一个事情一国家和中央,对于部群体的考核,无论在政府、军队还是其它机构,都正变得越来越竞争激烈,人民教育几十年的结果之一,就是英才辈出,红三代或者官二代,如果在完全不考虑特殊待遇的条件下,在国家与原时空完全不同的严密和流动的监控下,他们凭什么?能够保证自己的子弟,还能够竞争过百姓子弟,从而进入体制呢?鱼跃龙门,他们想要的世袭权,就是他们眼中的龙门,先跳入龙门,让鱼化为龙,才是最追要的,至于能否从小龙到大龙,到巨龙到神龙,他们表现的“不争”,其实不过是一种"谦虚”的政治态度而已——我知道开了后门,我家子弟才入门,所以我们就不争了。

  到最后该争还得争,谁肯放弃呢?赵安民的脸色转为严肃:“你转告他们,体制进入权想要世袭,是不能实现的春秋大梦,这种开历史倒车的行为,中央是不会同意的,压根就不会考虑。

  任何的世袭权都不会被允许,这是革命和社会“国家日渐富裕,每家的日子都过得更好,并不只有体制内一条出路,说,说实话,如果他们的子弟没有那个素质,民兵或军队三年加上不停的五年流动,对于他们就是一种折磨,很多人天生就坚持不下来的。

  我能理解他们想为子弟多找一条出路,但从国家和意识形态的角度,只能是公平和平等地对待每一个有志青年,世袭就是破坏自己的根基,这就不要想了。

  柳起默默地点了点头,其实来之前他自己有过判断,赵安民正在大力推广的数字化转型,进行权力的再分配,整个方向和趋势,就是“精英断传承”,避免体制和企业内部的“人际影响”,而让无情和绝对公平公正的机器,代替人类主观的决策和判断。

  这样的赵安民,如何会同意那些家伙世袭这样荒谬的想法呢?感召同志的大局下,这样的“涟漪"很快地平息,无法掀起几十年前可能会发生的大浪。

 

第571章  东兴与芒街的区别

 

  黎春寄微笑着告别那几个中国这边的京族人,他自己是越南人,如果按民族算,当然也是京族,不过他对于东兴这里京族三岛上的同胞,他内心从来是不把这些家伙当成真的同胞的,因为很简单,他们从来就当自己是中国人,即使还保留着一些越南的生活习惯,实际上他们早就融入了中国,与越南京族再无关系。

  想到听说过那个东兴京族的传说,黎春寄就觉得有点反胃——按照中国人人的说法,五十年代中国对各少数民族"定性"的时候本来叫东兴的京族是“越族"的,但这些家伙自己坚决反对,上书中国中央,强烈要求改名为京族,京族着,即心向北京的民族,以此表现他们对中国的忠诚。

  尼玛,搞得现在中国人称呼越南人的主体,也是"越南京族”,简直是侮辱!所以除了"商业往来"黎春寄作为背后有着越南军队作为背景的越南混合制企业芒街越星贸易公司的贸易经历,也根本不愿意与这些家伙往来,虽然他们的生活,要比北仑河有岸的越南芒儆的"同胞"好得太多,但那又怎释呢?黎春寄觉得自己还是一个越南的民族主义者,有着自己的自尊和自重。

  但是黎春寄作为非常熟悉东兴的越南人,他也不得不承认,越南太落后了,而且不是表面的落后,是本质的落差。

  黎春寄在东兴的一家小店,点了一碗棚炖,开始填饱已经饿了一会的肚子,他此时想到了自己所在的企业,不由得叹了一口气,混合制企业据说是越南向中国学习的结果,但越南现在的混合制企业,根本不是中国那样的,两者就有着本质的落差。

  越南的混合制企业,在黎着寄看起来,都是利用国家资源,实际上是为权力人士服务的。

  中国是为了保特人民对企业资源、资产和利润的控制权。

  而越南却是因为可以占国家便宜,而且有了这顶帽子,在国内好做事。

  比如黎春寄所在的越星贸易,表面上是军队占股51%.的混合制军企,其实资本都是军队即广宁省军区出的,而收益肯定不是按股权分配,绝大部分都被军区的领导涝走了,象征性地给军队一些费用而已。

  中国当初实施混合制的时候,肯定没有想到越南这个模仿者,会把经书魔化到了这个程度,好端端的名门正派玄功,硬是被越南转变成了憧功。

  喜欢看中国武决小说的黎春寄,脑子里漫无边际地遐想。

  黎春寄觉得自己并不是普通的越南人,他还是很有前途的,亲戚中,在广宁省政府和军队中,都有人脉,他自己是大学毕业有文化经过高等教育,做事也还不错,前几年父亲做生意,也赚了一些钱,为化宜得出手晋升需要的滑着,所以他应该能够走向高处,而为此做准备,他自己就不能只像是普通越南人和样,除了一日三餐和演钱,其它都不关心,见谭和底历是很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自己到底拥有怎释的见识和阅历——肤浅的旅游式的阅历,又有什么用呢?比如这个^润滑费”在黎着寄想来这就是越南的′癌症'之一∶在越南只要办事,必须拿钱。

  要是搞工程建设,更是必须行确打通各个关节,越南的平均回扣率,一般从20%到25%,虽说这也没有什公了不起,基本上是世界平均水平赢,但在越南拿钱,更为普遍,各行各业,只要办事,都要拿线,否则就寸步难行。

  甚至在教育领域,比如大学里,也是这样,尼玛越南的博士论文答辩,都要搞五次,每―次学生都要给答辩老师,准备一笔不菲的“谢师钱"。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10:50 , Processed in 0.047835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