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革命使徒1958 完本 蓝烬 - 第 572 页

  苏联真正的经济成长,还是要依靠国企为主的石油工业、重工业和资源开采业,至少中国的订单稳定地扩大,苏联这一块的收益还是相对稳定的,因为!规模不断扩大。

  在高新产业发展上,暂时也只好依靠模仿中国混合制的科技企业,赋予一些科技人员股权收益,激励他们创造商业化的科技产品,但到目前为止,成效相对一般,苏联人似乎就不擅长于发展这样的商业化科技企业,大多数有成就的,都是与中国人合资的相关科技企业。

  业从2002年起,油价开始回升,今年2005年是不错的年景,因为美国卡特里娜飓风的影响,油价暴涨,到现在为止,已经突破了每桶70美元,这让苏联的财政收入,又开始丰盈了起来。

  所以日子还过得去,但内部矛盾确实也在发展,干部和人民群众,对于苏联体制的信心都不算很强,这个时候有一场战争,财政上也可以支撑,而鼓舞民心士气的作用,就很可观了。

  第五,就是中苏要将核战争的风险,压到最低,让美国高层完全没有发疯的欲望,中苏参战,核武器的规模就远超过西方世界,如果美国因为东亚解放战争他们失败而发疯,这个事实就会如同一盆冰水“浇灌’他们,让他们冷静下来,接受战争失败的结果。

  而且美国因此也比较好向内部交待——美国不仅仅是在对付中国,而是同时对付两个超级大国中国和苏联,又是远隔美国本土万里的远征,失败就变得合情合理,小布什及其政府,就比较有借口,让大家都好下台,是避免美国佬发疯的最好途径。

  第六,就是来自远东特区的强大压力了。

  远东特区发展到2005年,已经不是苏联经济上的一小块了,而是“一大块”。

  预计全年超过13万亿人民币(大致相当于3.3万亿美元)的gDp中,远东特区将占到五分之一,而整个苏联东部包括中亚特区和中亚几国在内,将占到苏联的三分之一的gDp。

  东部的地位,已经不是不值一提了,而是在经济上成为了成长的火车头。

  很显然,远东特区已经在苏联经济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了,东部反映出的集体意志,当然是必须拓展出海口,以扩大贸易,铁路贸易的成本,是永远都比海港多的,一旦拿下北海道,就是一个“鲸海经济圈”,对于远东进一步的发展,将很有利。

  当然,在苏联高层中,也没有人会去提一个尴尬的现实,那就是远东特区的人口,已经是5000万了,但其中超过3500万,都是中国与苏联双国籍的人员,实际上,远东特区的繁盛,主要是中国人的贡献,远东不能没有中国,远东的经济完全依赖中国,这都是高层不愿提及的事实,但大家内心都清楚,这就是中国支撑着苏联存续的关键一环,民族主义不能解决残酷的现实。

  所以远东的意志即使被说成是"中国的意志”,也同样对苏联高层,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总之,战争的理由非常充分,而不战的理由在其它人的反驳下,“几乎都立不住脚”,苏联战争的意志,开始迅速凝聚成型,相应的备战,也就以演习的名义开始了。

  不过相对于朝鲜或者中国的动作,苏联的这些"演习"并没有能引起美日高度的重视,很长的一段时间,他们都以为苏联是因应远东高度紧张的形势"而展示自己的力量。

  国防部副部长安德里安,被任命为模仿中国模式成立的远东战区司令员,他也将成为苏联参与东亚解放战争的总指挥,“远东战区前敌委员会”的总指挥。

  萨布林作为苏联海军司令员,这个时候也临时出任前敌委员会的副总指挥,还有苏联的空军司令员等参与,前敌委员会可谓将星云集。

  苏联在八十年代全盛期,曾经在中苏边境和远东地区,驻兵接近130万人,在后来衰落后,又与中国之间取得了高度的互信,就不断缩减在远东的驻军,最近这些年,苏联全军的规模,一直保持在200万人左右,而在远东的驻军,更是只有30万左右的兵力,其中陆军只有15万左右,这一次战争,是必须重新从苏联中部等地,调动军队的,例如陆军的规模,初步估测,就需要增加到30万到40万的兵力,如果拿摩步师的规模来衡量,意味着陆军需要动员25到30个师。

  用苏联在冷战巅峰期的实力来衡量,那么在远东地区实力保存得最完好的,就是太平洋舰队,苏联前期的大裁军,影响最大的是陆军,其次是防空军,对于海军采取的是尽量保存的态度,当然也有不少旧的军舰,提前退役了,数量上是有减少的。

  现在的太平洋舰队,不算十多艘弹道导弹核潜艇,常规战争可以使用的武力包括:20艘核动力攻击潜艇和35艘常规潜艇,2艘航母、8艘巡洋舰、16艘驱逐舰、25艘护卫舰和1个火箭航空兵师,由于苏联整体的强大,仍然不是原时空的俄罗斯能比的,所以太平洋舰队的这些家底,已经不是以苏联强盛期的旧货为主了,主力舰船,已经从1995年以来逐渐替换为新的一代,所以太平洋舰队的强大,应该说远超了原时空1990年左右的太平洋舰队,相比日本海军,由于太平洋舰队的潜艇实力极为强大,应该说不是日本海军可以相提并论的,此时作为世界第三,是毫无疑问的。

  这支强大的舰队,就是这一次苏联参与东亚解放战争的底气,在美日军的主力,被解放军吸引之后,太平洋舰队将奇袭北海道,然后利用商船队将苏联多个摩步师送上北海道,从而横扫北海,迅速摧毁日本在北部的边防:将战线推进到日本的本土核心——本州岛,然后利用北海道的机场和陆地,对本州岛进行持续的轰炸、炮击,摧毁日本的重要军工产业,从而达到最后的目标——让美军被迫从日本撤退,而日本被迫投降中苏。

  听起来轻松,实际上并不轻松,日本还是很强大的,尤其在美国支持下的日本。

  苏军在军事上对付日本,一直有很大的顾虑,也就是最近在中国的支持下,才有了比较确定有效的“解决方案”。

  主要就是山地作战,苏联的山地作战能力从来就不强,在过去的阿富汗战争中就表露无疑,或许这是苏联军队长期依靠大纵深理论构建的战争体系,反而在山地战上有负面的影响。

  比如大纵深理论创始人之一的图哈切夫斯基,他论述下的大纵深理论主要就是实现两点:第一是突破口理论。

  就是要在敌人防线的某重要区域,丧心病狂地集中优势兵力和火力(一半以上),从而构建一定宽度的突破口。

  第二是追击理论,就是用快速集群,通过突破口,快速扫荡敌人后方,追击深度要达到200公里以上。

  尼玛,这样的要求与山地战是多么不对付,最外行的人也看得出来,所以很多苏军部队,看到山地战真的不知道怎么打,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当年阿富汗战争苏军打的那么惨,就有这种方面的影响。

  以至于前几年阿富汗阿共毛攻克了潘杰希尔山谷,其战例居然震惊了苏军上下,其实阿共毛采取的战术,就是“攻其无备”而已。

  阿共毛以当地塔吉克山民为主力,建立了多个突击队。

  利用中国夜视镜,在深夜当中,从最艰险的岩壁登上山脊,在高度3000多米的山脊,在险峻山区,强行军25公里,悄无声息的出现在了敌手——马苏德抵抗军的背后。

  而马苏德的主力正在正面,当发现自己后方,已经出现多股阿共毛突击队以后。

  一下子就蒙了,赶快向后撤离,结果在撤离当中,后有阿共毛主力追击,前有阿共毛突击队伏击。

  可以说是损失惨重,主力-举被覆灭。

  从此阿共毛,就打开了进攻潘杰希尔山谷的大门!而且阿共毛不急于进行村镇进行巷战,也不会到各个峡谷去追击抵抗军。

  而是主力稳步推进,各个山地突击队,继续向主要目标,进行纵深穿插。

  所以要诀就在于“纵深穿插"这几个字了,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绝技,曾经在朝鲜战争中大放光彩,而朝鲜也是山地国家。

  苏联却一直都没有学会。

  所以这两年时间,数十万苏军部队在中国的指导下,开始熟悉了山地战的战法,而当代的山地战,又与以前不同了,实际上最重要的,是在天基系统的准确和精确情报支持下,利用直升机等实现快速的机动和猝然集中力量歼灭机动中的敌人。

  这也需要中国已经远比苏联发达的天基系统等的支持。

  北海道8万多平方公里,其实大多数地域,都是石狩山地和日高山脉,只有西南伸出去的“一条腿”,是石狩平原,而如果还要越过北海道,进入本州岛,那么将遭遇一连串的山脉——奥羽山脉、越厚山脉、关东山地、木曾山脉,本州岛的所谓繁华之地,只在3个小平原上——关东平原(东京所在)、仙台平原和越后平原,北日本的格局,山地就是主轴,苏军不能不全面准备。

  当然,苏军也不会"强行山地战”,未来的主要战法,一定是在平原地区的海港登陆战,但如果日军还像二战那样的顽强,一些部队退往山地,进行山地游击战也是自然的,而克格勃的情报表面,日本在其主要山脉中,不仅有核庇护所这样的建筑,也有游击战设施,近年一直在建筑中,说明日本人对于山地游击战是有准备的,所以苏军最好也准备好。

  东亚解放战争的最后一个要角,苏联也开始进入了全面战备,恰好,改善的财政让苏军多了很多底气。

 

第615章  便携式导弹与南菲律宾火焰

 

  “崩”的一声巨响,一枚“红缨6号"肩扛便携式导弹发射,罗利.金塔纳锐利的目光,一直盯着导弹迅速的上升——白烟划破阳光下的天空,朝着空中那架菲律宾空军的0V-10轻型对地攻击机飞速接近,那架0V-10的驾驶员明显发现了导弹,攻击机试图改变航向逃跑,但是慌乱的动作显然没有什么用,"砰”的巨响,攻击机凌空爆炸,变成了一个火团,而零碎燃烧的零件,开始从空中坠落下来。

  金塔纳的周围,响起了一片欢呼,新人民军的战士们,毫不掩饰他们的激动,在山地游击战之中,菲律宾空军的这种从美国获得的24架0V-10是最讨厌的,这种攻击机,具备前进空中控制、空中火力侦察、直接对地支援、直升机护卫、双尾撑设计的优势,具备良好的滞空和短距起降能力,航电设备又相对简单,对后勤维护压力较小,共拥有4个武器挂架,非常适合菲律宾空军薄弱的后勤能力,在过去对于新人民军而言,这种攻击机就是他们几乎无法战胜的屠杀兵器。

  “怎么样?红缨6号,足以帮助新人民军掌控棉兰老岛的天空了。

  菲律宾反动政府军,没有现代化的重型战机,只有一些教练机、运输机和直升机,尤其在空中武力方面,是以直升机为主,红缨6号在这种情况下,简直就是菲律宾空军的天敌,它的射高3500米,射程6000米,在山地中,对于这些飞机是极为致命的。

  "来自南华人民解放军的小刘顾问,有点得意地对金塔纳“显摆"。

  金塔纳没有做声,眼眶却有点红了,他想到过去多少同志,就是牺牲在菲律宾反动军队,使用美国直升机对新人民军的追击之中,他的亲密战友,曾经领导新人民军杀手队的阿图罗.塔巴拉就是这样的牺牲者,如果他能活到今天,新人民军有了这样全球先进的便携式肩扛导弹,或许他就不至于牺牲。

  他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询问小刘:“菲律宾反动的政府军,肯定是无法对付红缨6号的,如果美国人介入,他们会如何对付?”他关心的是部队广泛采用红缨6号以后,美军会怎么出招。

  小刘顾问摇摇头,说道:“目前大国对于敌方单兵便携防空导弹的时候,都会很头疼,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也是一样,红缨6号对他们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躲避这类防空武器,直升机通常要飞到很高的高度,或使用现代电子对抗系统,进行干扰。

  然而,电子对抗系统用于干扰单兵便携防空导弹的红外探测器,成本极高,除了重点战役外,其实难以普及。

  “当年苏联在阿富汗战争中就受制于毒刺便携导弹,损失飞机和直升机数百架,缩短了苏联被迫从阿富汗撤军的周期。

  美军现在伊拉克战争中,空中兵器和坦克装甲车,受到便携式导弹的打击损失同样是最严重的。

  美军有过各种技术改进,但最终证明的效果,都不太好。

  “在华盟,目前采用的解决方法,主要是专用反导弹直升机,这种直升机整合了探测、识别和主动防御能力的直升机机载自卫系统,这套系统被称为三维先进告警系统,使用红外线传感器技术和射频跟踪装置,来识别抵近威胁的类型。

  一旦识别,机载防御武器系统就会启动,该系统火力单元为一挺转管7.62毫米机枪,每分钟可发射3000发子弹,1200米范围内的立靶精度为1x1米。

  这样的系统,足以击毁一切来袭的导弹,并在摧毁导弹之后,追踪发射导弹的人,然后消灭。

  “但这样的系统,不可能武装到所有的直升机和战斗机上,如果便携式导弹突袭的对象,是普通的直升机,而护卫的专用反导直升机,反应不及时的话,仍然有可能被击落。”

  金塔纳点了点头,头这下他放心了下来,以新人民军现在装备红缨6号的密度,即使美军直接介入,也会遭到重大的损失。

  无论是小刘顾问还是金塔纳都不知道,其实在解放军的中央军委,如何对付便携式导弹这种“价廉物美”的兵器,都是一个头痛且必须重视的问题。

  原因并不复杂,主要是考虑在日韩的战场,他们必然大量地使用美国的毒刺改进型肩扛式便携导弹,用来打击中苏朝的战机、直升机和坦克装甲武器,你别说,这种攻击方式,其实是最头痛的,就是因为很容易形成”分布式火力网络”。

  集中式的大型防空导弹阵地,哪怕是机动导弹,在重点打击之下,以中苏现在的火力规模,都是容易消灭的,但这种"蚊子式无所不在"的单兵便携导弹,就很可恶的,必定难以消灭干净,而且美国对韩国和日本的后勤补充,这一类的兵器,也是最容易实现补给的。

  真正对付便携式导弹的利器,现在定下来的主要方式,并不是小刘顾问知道的反导弹直升机,而是全球第-次大规模的智能无人机网格战法——在消灭了日韩军的主力防空火力之后,在交战区实现智能无人机的网格化,即一架无人机管理一个网格,成千甚至几千的无人机覆盖一片地域,每个网格实际上都有复数的无人机监控,这属于一次性的察打一体化低成本无人机,发现包括便携导弹在内的敌人残余兵力和兵器,就会在通知”主网”之后,对发现目标进行自杀式袭击,摧毁目标,而它原来的位置,会被新的无人机迅速替代,保持网格不"散掉”。

  这种24小时覆盖目标地域所有位置的“搜查和打击网",基本上能克服敌军利用熟悉地形神出鬼没的游击式袭击,包括便携式导弹在内。

  在就是攻防之间的转换,在菲律宾,现在美军要开始担心红缨6号的不断的、密集的袭击,而在日本和韩国,中苏也不能不考虑未来如何应对日本和韩国的游击战法,考虑如何应对美国研发的各式武器和战法。

  金塔纳回到设在皮基特的新人民军总部以后,对社人党领袖西松表态,新人民军大规模扩军的时机已经到来,而且大规模攻占农村地区,实现在棉兰老和中部米沙鄢地区建立广阔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时机,已经成熟。

  实际上,这些年在中国支持下,新人民军的游击队规模,已经发展到了2万人左右,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中部,这个规模并不大,穆斯林反抗组织摩解都有4万人,新人民军实行的是精兵制度,拥有了相对充足的物资后,新人民军在占领的农村地区,开始迅速地发展民兵组织,作为第军队和后备人员的来源,也是党组织在农村主要的依靠对象。

  实际上,在南部农村,很多时候青年的选择是有限的,土地都被菲律宾太家族以及美国的联合果品公司占有,他们的出路,要么去城市打工,沦为城市贫民,要不就加入游击队,干脆造反。

  这样的环境下,一旦建立起根据地并能够抵御菲律宾军队的扫荡和打击,那么参军的青年就是大把。

  原时空新人民军发展不大,主要就是没有“金主”,在七十年代失去中国支持之后,就只能缓慢地维持,都谈不上发展。

  实际上菲律宾的环境,就像过去印度的环境一样,是非常适合共产主义燃烧的土壤。

  金塔纳现在是新人民军军队和军事的最高负责人,新人民军现在模仿实现了“三人团”,即负责党务和组织的最高领袖西松、负责政务包括土改和经济的费利蒙,以及军事上的金塔纳。

  这个三人团构成了菲律宾共产主义运动的最高领导层。

  军事上的决心,主要是金塔纳来下。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15:56 , Processed in 0.067600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