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革命使徒1958 完本 蓝烬 - 第 603 页

  这个国家只有700万人,面积却比日本还大,超过了40万平方公里,他们国家的统治者,1%的人口就拥有75%的土地,贫富差距很明显,即使资源丰富,但40%的人口都是赤贫。

  所以皇室利用日本可以转移的一些资源,能够帮助这个国家的统治者,由此可以在巴拉圭寄生下去。

  他们虽然与中国在1985年建交(原来与台湾建交,1984年中共统一台湾之后才放弃),但双边关系一直保持着冷淡的正常,因为政治上格格不入。

  所以皇室最后的策略就是这样,长子德仁作为美国的政治招牌,次子文仁作为皇室产业和传承的经营者,女婿等人辅助文仁,而明仁自己就只能“殉国”了,那些大家族和军部(自卫队高级官员)_的人,谁都盼着日本沉没的时候让明仁去死吧?让他们好有一个下台的借口:对中国是天皇死了2象征性的罪魁祸首以死谢罪嘛;对流亡海外的日本人则是以此凝聚反华共识;对普通国民则是“君王死社稷”的“交待”,让他们把恨意集中到新的统治者——中共及其走狗走的身上。

  所以他的死亡,到时候会用处很多呢。

  明仁做出了选择,小泉就没有再多说什么,因为他也不知道还能说什么好。

  走出“皇宫”后,小泉决定心头稍微轻松了一些。

  他已经很清楚地意识到,息己就是这个时代的"末代首相",这个结局已经不可能改变,本来自己是想要退出政坛的,将首相交给大家族们早就中意的安倍晋三,但战争让他无可推脱地将首相当到了底,没有人愿意在这个时候接任他的职位。

  而那个安倍,呵呵,看到中共提出的谈判条件,就称病不出了,一点担当都没有,最近20年,日本政坛似乎已经没有了人才,或许因此也是亡国的时候了一日本或许还会存在,但肯定不会是一千多年来华族的日本了。

  他朝着千代田区的方向望了一眼,心理暗暗地想着,或许自己应该去一趟靖国神社,向日本的先烈们告别。

  不过现在不是机会,日本的主人们,需要与中国进行最后的谈判,争取一线生机,此前不能有任何触怒中国的举措。

  在小泉看来,这完全是枉然,今天的日本,有什么资源,能让中国放弃自己立国的政治原则呢?他对于谈判固然不看好,对于日本坚持抵抗其实也不看好,不但是因为实力。

  上的巨大差距,更是对日本人抵抗的决心,完全不抱希望。

  刚刚天皇明仁,似乎表现出了决绝一死的勇气,但小泉不是个天真的人,他也知道另一件事一明仁让宫内省,将二战时从中国掠夺的一大批文物,集中起来,放在一个地下仓库。

  为什么呢?其实是准备作为皇室的“买路钱”,企图通过把这批文物还给”中共,或许还有小泉不知道的其它财富,来让中共不会对皇室在流亡之后,进行连续的追杀。

  实际上,明仁还不是表现了他的首鼠两端?高层的大人物们,谁不是如此?哪有多少人,有着抵抗到底的决心呢?渡边泰秀,木然地接受了任命,他没有想到,短短几个月时间,他先是出任外务事务次官,然后这一次就直接在麻生太郎辞职之后,直接跳过了外务副大臣的职级,接任了日本的外务大臣,可谓是青云直上,但他满心都是苦涩,毫无自得之情。

  因为他很清楚,他只是被首相和官房长官推出来的“工具人”,让他代表日本,去接受中国人的羞辱,而小泉和安倍,可以避开这一切。

  但他能怎么办呢?他的家人,全都是依靠三菱财阀养活的,如果自己不扮演好大人物们希望他扮演的角色,那就是为家人招灾惹祸。

  听说原来是安倍作为主谈的,而不靠谱的老上司麻生会作为副谈,但中国人开出条件后,这两人立即就“跳帮”了,安倍激昂地演讲,然后就因为“气极而病"进了医院,麻生潇洒地辞职。

  而短短的时间内,自己就被“选中"了,而三菱的家主甚至亲自来看望自己,勉励自己要为国效力,让自己的太太去三菱担任职务,实际上还不如说是恩威并施,本质上的威胁!谁让自己叫“渡边”呢?一听就知道,渡边就是住在渡口附近的人嘛,大部分都是摆渡的船夫,是典型平民的家族。

  即使日本开化一百多年来,姓渡边的也出了不少的人才,但改变不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天家都知道,“渡边”只是平民而包,那些欧美人根本不懂日本的阶级结构,才会把那些有钱有闲、所以各种投资的全职太太,叫做“渡边太太”,这实在是扯淡,要真的是渡边太太,就没有多少人,能做影响市场的投资了,根本没有这样的资本实力。

  他有点自嘲,他的好友鹈饲,-样在外务省工作,过去职级一样,但现在差了他两大级,实际上是根本不可能得到晋升的两大级。

  为什么选择了自己而不是鹈饲?也只要看名字就知道,鹈饲就是饲养鱼鹰的渔夫。

  或许因为人少,这个姓氏从来就没有什么值得一说的人物,在平民中也是低于渡边的存在。

  但现在,他不由得羡慕鹈饲,因为不值一提,所以大人物不会选择鹈饲,而他渡边,就成为了这个时代日本的祭品。

  他的脑子里闪过了“危险的思想"一或许日本要是能变成社会主义的体制,这种阶级社会就会被颠覆吧?这个时候的渡边,满腹的怨气,一时间似乎不再仇恨中国了。

  当然这只是偶然,过了这股劲以后,他还是会将自己的仇恨放在中国身上,道理很简单,他们这些"家臣(经理)”的级别,都是从万万人中艰苦奋斗出来的,好不容易爬到了平民可能的巅峰,成为了所谓社会精英阶层,却发现成就自己的体制要崩塌了,以至于造成的仇恨,往往还超越了贵族。

  10月1日,新中国建国第57年国庆日,马关(下关)春帆楼前,热闹非凡,这栋可以眺望大海的小楼,门前几乎聚集了两百多名的记者,长枪大炮,盯着这栋小楼猛拍。

  金发碧眼的女主持人,或者故意显得风尘仆仆、满脸胡茬的西方“战地记者",面对着摄影机,侃侃而谈。

  而也有不少日本的电视媒体,主持人满脸悲愤地转播着历史性的时刻。

  下关仍在日本之手,自然来访的媒体,主要都是西方媒体。

  而很快,跟着中国到来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媒体团,也坐着几辆大巴车到来,战争时期,双方都故意留下了联结本州与九州岛的“关门海峡大桥”,日本是舍不得炸掉,而解放军是觉得无此必要,如果能留下来,或许未来能在攻取本州岛的战役中,成为重要的物流通道。

  这个时候,中国方面的友好记者团,就可以通过这座大桥,乘坐调集的大巴车,从北九州市直达马关(下关)

  春帆楼前有点水泄不通的架势,而维持秩序的日本警察们,神情木然,也无心多管,不过他们还是非常警惕一主要是担心右翼闹事,或者是刺杀,搞个人肉炸弹之类的事情,那就大条了,或许第二天就开战了——要是中国咬定是日本刺杀破坏和平协议怎么办?旦本外务省的代表团突然抵达,记者们喧嚣起来,各种问题抛向了被警察们护卫,“打开了一条通道”的渡边新外相,但他苍白到透明的脸上毫无表情,对于记者们的问题,都当成了耳旁风,他-言不发,迅速地与其它4名谈判团成员,走到了春帆楼的门口,在那块”皇国威隆碑”前站定等待,几个人都是一样的木然表情,如果抵近看,或许可以发现有两个人的脸,正在微微抽搐,就像渡边一样,谁愿意担当此任呢?渡边的心头,掠过奇怪的想法——今天日本报纸上的标题,不会是他们五人的照片,被打上“卖国五人组”的标题吧?说不定照片上,还会被打上一个大大的黑色或者红色的“X"”喔。

  他反复地提醒自己,为了家人,自己要忍辱负重。

  接下来是一辆推土机的到来,他们会在记者们的注视下,推倒并破碎这块碑,以及边上的2座人物铜像。

  渡边心想,如果伊藤博文、陆奧宗光两人地下有灵,他们今天看到自己的铜像,变成了一堆废铜烂铁,他们会怎么想?不管他们会怎么想,至少渡边现在,对于他们已经不剩下任何的敬仰,他们当年造下的孽,是由现在这一代的日本人来还!记者们又喧嚣起来,渡边微微转头望去,其实他不看去,也知道应该是中国代表团到了,他们的主谈是中国外交部的副部长齐明盛——是的,中国根本没有派出外交部长,或许是看穿了日本的渡边外相,不过是个临时被提拔起来的工具人而已。

  齐明盛满面笑容,他倒是向记者们问好,说了几句话,不过也没有多说。

  此时他内心是满满的激动,但努力维持着表面的平静。

  111年的屈辱,终于在今天大仇得报!日本人拉下的屎,在今天就让他们都吃回去一当然,所谓都”其实根本没做到,不过这是我们清算日本法西斯的第一步!中日双方的代表团并没有什么像样的寒暄,这个时刻也没有寒暄可言,在渡边木然地宣告:“余代表日本政府..."他的场面话,其实也被记者们仔细地记录着,日本政府使用的语言再委婉,也改变不了这历史性的时刻一日本被迫宣告过去侵华的一切后果,日本都愿意予以赔偿和赎罪,而春帆楼前的一幕,则代表日本洗心革面的“象征”!西方记者们其实都在喟叹,日本这样被迫地承认自己的“邪恶性”,这就让西方接下来对于日本的支持,以及对于中国的舆论攻击,失去了理所当然的“正义性",敲死了日本是一个法西斯余孽政府,而中国正在延续二战的逻辑,与"最后的法西斯”战斗的正当性。

  接下来西方攻击中国,无非就是“不人道、残忍、不顾民众死伤”之类的“侧面攻击”了。

  再说中国是侵略,那就是否认包括美国及其西方盟国二战的正确性。

  日本难道不知道吗?其实他们很清楚。

  但他们更清楚的是,西方的支持,不过是些嘴炮,改变不了日本面临的残酷结局。

  推土机隆隆工作的时候,全场都安静了下来,现场只有推土机作业的声音,石碑被推倒,铜像被推倒,然后被破碎;记者们或者拍照,或者摄影,记录下了现场这历史性的一幕。

  当然,这个时候,渡边等几人的表情,也是记者们摄录的重点,他们都极力地忍住自己的任何情绪,五人苍白而没有表情、但似乎又包含了一切表情的照片,获得了今年美国的普利策新闻奖。

  春帆楼内的谈判开始了,但是注定不会有满足日本上层建筑的成果。

  中国的要求很简单,那就是日本必须无条件投降,接受中国的一切惩处,日本上层建筑现在的要求,完全是妄想。

  中国现在能答应日本的唯一条件,就是日本的国民能够活下去,中国不会像旧日本的那些畜生和野兽,对日本民众进行类似的大屠杀。

  渡边尽力地维持着“正常的谈判”,他知道不可能说服中国人,只是在等待”上级”——那些日本主人们的最后决策。

 

第653章  新朝鲜的新趋势

 

  日本陷于战前的谈判,美军忙着从日本撤军的时候,统一后的新朝鲜,正在努力地转变成为新的正常国家。

  申俊贤穿着朝鲜的旧军服——暂时性的,这是在原来韩国地域,流行的新的"国家工作人员”的制服,或许在社会稳定之前,军费的威慑力,让它自动地成为了一种象征,申俊贤并不喜欢这样的军服,但他知道,这就是他今天权力的象征,人们敬畏着军费背后代表的权力。

  他当初逃跑回家后,被他的母亲和奶奶,藏在了家里,他母亲还有点“远见”,在战争爆发的第一天,就把家里几乎所有的钱,都买了米和其它食物,这使得她们能够在战争中坚持下来,当然她们当时的顾虑,就是申俊贤,用他妈的话说,如果儿子死了的话,活下去还有什么意义呢?幸好他回来了,哪怕是做逃兵,偷偷地逃回来的。

  _这种躲避并没有多久,在朝鲜人民军进城之后,经过了激烈的巷战,控制了全城,然后就是一个街区又一个街区的登记,申俊贤坦白了自己是个逃兵的事实——他觉得自己瞒不过,而且在新社会要正当地活下去,也必须过这一关,至于逃兵会被鄙视,他可不在乎这个,反正自己就说厌恶南韩军队的一切就是了,说实话,他确实厌恶。

  登记的时候没什么,但很快他就获得了“青睐”,被要求出任西桥洞(洞即街道)的副主任,这个职位就相当于中国城市中的街道办副主任了,正主任是从平壤拍过来的干部,相当于让他作为汉城的“地头蛇”,辅助主任的工作。

  这可是天大的意外之喜,书上看到过的“乱世出英雄”,居然发生在了自己的身上吗?申俊贤当时候,也懵了一阵。

  他不知道,当初他"叛逃”的时候,在韩军中还是很出名的,因为跑得早,所以名气变得很大,在被俘之后,还有韩国基层军官和士兵,表示自己是在效仿申贤俊逃跑,不想与人民军为敌。

  所以申俊贤的交待,很容易就被证实了。

  这才是他“飞黄腾达"的基础。

  要知道,以过去北朝鲜的风气,现在对于韩国人,是高度不信任的,他能够在战争刚刚结束,就被重用,是很罕见的。

  别看他只是一个西桥洞的街道副主任,但这个街道可不是普通街道,西桥洞又称弘大,号称汉城五大商业街之一,在弘益大学旁边,有数条商业街遍布四周,过去是汉城夜生活的代表,到处是酒吧和CLUB,号称艳遇帅哥美女的天堂。

  这些资本主义的腐朽玩意儿,不可能再延续下去,但究竟怎样改造,也没有那么快决定下来,但可以肯定的是,这里在未来还是重要的商业区,这个洞与汉城普通的520多个洞是不一样的。

  社会主义的灯火酒绿,会是怎么样,申俊贤并不知道,其实他以前也不知道,一个大头兵,怎么可能来这种场合消费?街道仍然是冷清的,没有酒吧和CLUB的业主敢开张,据说朝鲜也有酒吧,但谁都不敢动,至少朝鲜的酒吧与韩国的不一样吧?而且供应链也断了,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申俊贤不管这些,他正在学习管理,首先就是让秩序安定下来,汉城现在并不缺粮食,朝鲜在华盟的支持下,粮食和食品都很充足,他对此很了解,所以知道那些还藏着的极少数反抗者,掀不起大浪。

  穿着朝鲜军服的申俊贤和其它人,巡逻走过大街的时候,更是有“净街虎*效应,那些避不开的韩国人,都低头地远远走开,他们此时的主要情绪还是害怕,至于融入新朝鲜,肯定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了。

  此时的街道办,还是一个半武装组织,汉城的街头,并不是完全没有风险。

  申俊贤并不知道,金振日领导的朝鲜中央,已经对新朝鲜的治理体系,有了完整的规划和计划,只不过在等待日本战争的结束,没有了战争风险之后,再开始全面的实施。

  过去的朝鲜精英,基本上就是来自于两个系统:军队和国企,尤其是以军队为主,朝鲜政府的所有高官,7成出于军队,3成出于国企。

  金家和中央的权威,就是依靠这靠两大系统保证的。

  胜利地完成统一后,原来的格局就不能再这样维持下去了,而必须从整体朝韩统-后的格局来考虑。

  比如说军队,怎么可能再维持120万人的规模呢?去掉了韩国和日本两大敌人,其实朝军就剩下追随中国对敌美国了,那还干嘛保持如此大规模的军队?真要保留这种体制,不安的反而会是中国了,你个朝鲜想干嘛?所以“铸剑为犁”是必须的,过去的军国民主义,已经走到了头。

  主要敌人韩国的消失,有接管了韩国的地盘,经济自然替代军事,成为了新朝鲜在新时代的主要任务。

  基本的策略,是简单粗暴的:为了战争,朝鲜扩军到了现在的,差不多170万兵力,这是完全透支的,但他们基本上都是统一的有功之臣,必须要酬功。

  所以将军队缩减到35万人,而其它的135万人,就是组织成为管理韩国地域的从上到下的政府、被吸纳的新国企的新主人,成为旧韩国地域上新的管理者。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到南方。

  北方的一些机构和工厂,也会吸收回去部分人,他们也缺人手。

  但在南方重新落户”的以朝军官兵为主的干部群体,也超过百万。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01:58 , Processed in 0.049922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