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革命使徒1958 完本 蓝烬 - 第 609 页

  说白了,薪酬是“正常水平”,去非洲就已经是一种"惩罚”了,中国不会再'加刑”。

  至于去远东的500万日本女性,主要是考虑远东就业的需求——服务业需要大量的人手,一直以来,远东男多女少也是一个问题,当然公开的只会谈就业问题,不会谈敏感的男女平衡问题。

  但现实就是如此,中国人很多还能携带家眷,很多苏联人,就是一条光棍跑到远东来。

  毕竟是“苦寒之地”,女人就更不愿意到来。

  中国当年主要也是靠政治动员,才能发动如此之多的人口,来到远东。

  总之这样一分,日本的就业和产业问题,就奠定了“大局”,至于长期未来的发展,谁能说得准呢?至少日本稳定地渡过”十年左右的周期”,按照这样的策略,似乎难度不算太大。

  日本之外,第二个问题,当然就是统一后新朝鲜的经济格局。

  朝鲜自己要解决好经济问题并不容易,从人口规模来说,国家人口变成了过去的3倍。

  而过去的韩国地域,资源是及其贫瘠的,除了工业人口外,没有其它的资源。

  韩国过去是为西方提供加工,依靠西方市场而生存的。

  但现在,市场自然不存在了,而过去的产业,也遭到了严重的摧毁。

  新朝鲜的资本,并不是最匮乏,对剥削食利阶层的摧毁,总能够得到部分资本,而中国也会新朝鲜进行一定的支持——每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都必须变成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助力,而不是累赘和拖累。

  原时空苏联的失败,与苏联无法真正地扩展力量,很有关系。

  比如苏联支持的安哥拉,苏联能够得到反哺吗?完全不能,这还是资源如此丰富的国度。

  苏联完全不具备对社会主义政权和国家实现"商业化投资并获得回报”的能力,每一个这样的政权,都只是指望苏联的直接经济支持,但这样的支持,自然无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体系。

  苏联到了后来,也只能放弃对这些亲社会主义政权的支持,反而导致了名声更加恶劣,国际影响力日益衰颓。

  经互会那点可怜的市场无法扩张,缺乏了商业循环的产业,也就日益衰败。

  新中国经营"国际社会主义"的成功,最根本的,就是这种完全不同的实现经济的商业循环的能力。

  比如非洲8国,中国庞大的投资,逐渐都能得到回报,实现所在国与中国投资经济效益的双赢。

  对于新朝鲜,原则不会改变。

  未来朝鲜去掉了外患,大量过去投资在军事上的资源,都可以转移到发展经济上。

  而新朝鲜有着与日本近似的优势——人口大部分,已经可以认为是工业人口,于是可以承接华盟的一些低端产业为主的产业转移。

  在上一个阶段,中国乃至华盟核心五国的低端产业转移,主要是向西,即孟加拉国、摩羯陀国、尼泊尔,以及巴基斯坦等国,比如纺织业、制鞋业等等。

  相对来说新朝鲜的优势,要比这些国家大得多——人口教育素质上,现有的程度对比,是有天壤之别的。

  比如说向孟加拉和摩羯陀等国,转移-些电子工业,目前还是相对困难的,因为合格的工人,以及严格的纪律,在这些国家只有等待新一代教育和培养出来的新人。

  但是在新朝鲜,当然是水到渠成。

  所以对新朝鲜,必须重点转移,相对最低端的产业,要高上那么一筹的其它产业,以带动其国家的发展。

  中国市场的拉动性,在现时空是很强的,因为总消费力,根据感召同志们的研究,此时大约已经超过原时空赵安民穿越前的2倍,试想原时空2023年的2个中国市场,其总和的拉动力,自然是很强的。

  低端甚至少数中端产业的转移,当然会影响中国自身的就业。

  但一方面,这是无法改变的趋势——中国人均gDp已经逼近2万美元,即使科技进步,在初级产业中的薪资也是太高了,如果人为抬高价格,这样的扭曲,并不有利于整体经济。

  根本上,还是转移“友邦",从而形成一个更大的经济体系才是明智的选择,说白了,人家有钱了,才会增加购买中国产品,要是中国都吃独食,不但人家没钱消费中国产品,而且谁愿意跟着中国混呢?另一方面,这也是与西方资本主义体系竞争的一部分——低端产业也不能流失到西方重新选择的资本主义发展中国家,而是尽量让社会主义体系内部消化,我得一分,敌就失一分。

  所以在低端乃至局部的中端产业转移上,是容不得吝音的。

  新朝鲜的內部管理能力很强,而且独立性也很强,所以中国对其的策略,就是经济融合一体化,让新朝鲜成为中国北方的低端产业转移地。

  真正的难题,当然是菲律宾与新印尼这两个国家。

  中国已经发现了,美国对于这两个国家的连续破坏行动,美国试图通过叛军,来搞乱两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扶持反动叛乱势力的发展。

  这种军事斗争,中国并不为此烦恼,军中反而视为训练的大好机会——美国的三角洲等部队,当然是世界上最好的陪练。

  而低强度的特种游击作战,也消耗不了太多的军费,所以多支特种部队,都被派到这两个国家,训练和实践热带雨林的特种战。

  以中国特种部队的规模和能力,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逼得美国放弃破坏行动。

  难题还是经济,两个国家,可以说都有不小的难度。

 

第659章  经济难题与东亚之壳

 

  2006年菲律宾的人口已经有8800万人,说白了人口的规模压力很大。

  此时自然还谈不上任何的走向“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单单是让这些人口,能够在相对平均化下,享有过得去的生活水平,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首先是新菲共必须迅速地实现全国的土地改革,这可不是小事,不仅是为了解决菲律宾的粮食自我供给问题,而且也是实现全国农民(超过60%人口)对新政权的支持和感恩,如此才能迅速地稳定全国政权。

  基本上,在落后的国家实施社会主义革命,土地改革-定是最重要的基础,而且是最犀利的武器。

  菲律宾拥有10.6万平方公里(1.6亿亩)的耕地,超过全国领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即使人口众多,但人均耕地面积,大致与中国相当,而且菲律宾的农地都可以做到一年三熟,可不是中国北方那种一年只能一熟的地可以相比的。

  所以从资源基础上,解决粮食问题不难,难的是新菲共能不能实现这一次政治上的土地改革,如果心不狠手不辣,那就扯淡了。

  近期的中国顾问团,一直在对菲共中央,进行相关的教育,协助他们组织实施深入的土改,深入到具体地域的土地改革方案和实践。

  在土改的基础上,除了水稻种植解决粮食,重点发展椰子、甘鹿、蕉麻、烟草这四大传统经济作物,再加上新兴的浅海养殖业,应该就可以支撑起菲律宾的农产业。

  但菲律宾的工业,很有问题。

  很明显的是,菲律宾孤悬一隅,自身市场或许在社会改革后,可以是原来的几倍,但也不能改变它,是一个孤立而狭小市场的本质。

  菲律宾的解放,大致解决了过去工业和其它产业发展,两大最重要的问题:贫富差距过大,以及普遍性的超级腐败(至少是短期解决)。

  但不能解决市场和成本问题一自身的市场小,如果中国或者其它国家投资菲律宾,那么单单运费,可能就要多出一_笔,相对的竞争优势比较差。

  海岛国家的港口优势,并不-定能完全弥补在远程物流上的劣势。

  说起来,新印尼的劣势,与菲律宾差不多。

  都是"分布式岛国"嘛,物流成本都是高昂的。

  印尼相对菲律宾的优势,不过在于人口是菲律宾的2倍多,所以自身市场较大,还有就是通过马六甲海峡,可以与东南亚其它国家,进行局部相对低成本的交易,但也改变不了国土其它部分“孤悬”的劣势。

  初步对菲律宾的工业和服务业定位是:第一是发挥金属资源优势,例如菲律宾的铜蕴藏量约48亿吨、镍10.9亿吨、金1.36亿吨(算的是矿石总量,不是纯矿量),尤其是铜和镍,算得上世界前列。

  其它洛铁矿、锌矿、煤矿、石油的储量都还不错,例如煤矿在解放前,产量已经突破了每年1000万吨,而原油发现的储量,也有3.5亿桶。

  依托资源优势,发展这些矿藏的治炼和加工业,例如铜的相关材料产品,是华盟市场非常欢迎的。

  所以资源型工业,仍然是工业中的第一个重要部分。

  菲律宾矿产的特点,就是金属矿特别多,有不少的大矿富矿,因此依托石油和煤炭能源,构建一个小型金属矿产资源工业体,还是比较有把握的。

  第二就是加工业了,不管怎么说菲律宾那么多人,即使菲律宾人比较懒,但在劳动力成本上,仍有一定优势,而且青年的比例非常高,所以一些相对低端的电子产品等,还是可以往菲律宾转移一些。

  第三则是旅游业,海岛风情还是很不错的,旅游的成本也比较低,而且旅游业适合菲共实行迅速而强力的组织。

  第四是劳动力输出,不可否认,菲律宾人懂英语,这在非洲的一些国家,很有优势,而且菲律宾的基础教育水准不差不,相对来说,或许可以与大量输往非洲的日本人“搭档”,让日本人与菲律宾人,形成高低搭配,从而解决大量项目的管理和运行问题——非洲人要成为合格的工业人口,没有几十年是不可能的,菲律宾的工业人口素质,虽然不敢恭维,但至少要比非洲人好得多了。

  至于菲律宾作为美国仆从国时代的特色产业,例如博彩业,还有BPO服务外包产业(全球呼叫中心),博彩业是肯定完全禁止了,黄赌毒对于每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必须禁止的。

  而BPO由于目前中美之间,极为恶劣的敌对气氛,自然也只能全面终止,不过未来说不定还有复苏之机——这是菲律宾人靠英语吃饭的特殊产业。

  第五就是基建哆,这是中国式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而且中国还拥有基建方面,全球最丰富的经验,以及最先进的科技,可以推动菲律宾自身的基建。

  菲律宾的第二_(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暂时就只能如此发展,不过尚未完全实现全国统一的新菲共,第-要务肯定是土地改革,以及稳定城市的秩序,说实话,菲律宾建设发展的难度,如果不是有中国的支持,那就是新中国建国时的难度。

  新印尼总体上;还是要比菲律宾的情况好多了,过去四十年在苏门答腊构建了完整的国家政治、经济、产业体系,这是菲律宾完全不能与之相提并论的。

  当然新印尼有自己的烦恼,爪哇岛固然是印尼最肥沃的土地和人口中心,但产业上远远落后于此时的苏门答腊,而且资源相对于增加的庞大人口,还是属于贫瘠。

  容纳人口的国土规模是足够的,苏门答腊、爪哇和苏拉威西,总面积超过88万平方公里,容纳差不多2亿人,如果平均分布,当然也不算太拥挤,但人口分布是不均的,而且一下子人口总规模增加了2倍,在人口规模增加上,与新朝鲜很类似,但规模是新朝鲜的3倍。

  过去东印尼的经济一塌糊涂,底层人民的生活极端困苦,印尼共自然看不上原来的所谓经济基础,所以对于爪哇为主,不仅要实施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还要重新设计工业和服务业。

  不过不管怎么发展,印尼共已经拿定的重要战略,就是组织实施人口的平衡性迁移,例如苏门答腊岛面积47万平方公里,超过了新印尼的一半,而且经济和产业基础最好,当然要从人口过于密集的爪哇迁来一部分,苏岛上有着成熟的管理体系,易于消化新移民,也相对容易解决就业问题。

  再就是要对苏拉威西岛,加大移民,想要从不到2000万人,调整为承担3000万人口,该岛面积17.4万平方公里,仍然比爪哇岛(13万多平方公里)要大,大致相当于中国国内的贵州省。

  如果苏门答腊未来承受人口1亿,爪哇1亿,而苏拉威西3千万,那印尼就可以做好,在十多年之后,人口总规模2.3亿的准备。

  菲律宾与印尼,都开始实施"两胎政策”,比过去的中国还要严厉,这自然是中国的经验。

  在国家比较贫穷的时候,要控制住人口的过快增长。

  其实中国在2000年以后,已经放开了三胎政策一因为已经没用了,适龄家庭平均下来,总生育的平均规模已经跌破3胎,还限制什么呢?不过菲律宾和新印尼都是自有国情,在一段时间内,限制人口还是很重要的,必须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和家庭的生活负担。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04:50 , Processed in 0.072046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