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革命使徒1958 完本 蓝烬 - 第 613 页

  国防大臣苏尔坦说道:“我们需要长期重视这种思想的传播,这不利于我国。

  “这一帮大臣,十之七八都是亲戚,实际上就是一个超级大家族,在统治沙特,所以所谓不利于沙特,其实就是不利于这个大家族。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阿富汗从资源的角度,根本不是一个贫瘠的国家,实际上阿富汗与我国在资源方面很相似。

  我们要是没有石油资源,那沙特可能比阿富汗更穷,因为我国领土大部分都是无用的沙漠。

  阿富汗发现了大量的资源,还是多元化的资源,被中国视为资源供给的重要国家,这就为阿富汗提供了致富之路。

  他们会不会复制我国的成功道路?实际上不能低估这种可能性...“从中国过去策略的经验看,中国注重投资拥有资源优势的国家,阿富汗显然拥有这个优势。

  中国建设瓦罕走廊高速公路,据说铁路也已经开工,花费那么大的本钱,自然不仅仅是支持阿G推广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而是将阿富汗作为其新的战略基地,在这样的背景下,这种穆斯林社会主义,肯定会有推广的空间,因为在中国投资之下,阿富汗的经济-定会迅速发展,从而证明其理论思想的正确性,吸引无知的民众,赞同他们的理论。

  而如果阿富汗成功了,那么这种思想的外溢,也就拥有了.能..沙特统治者们的讨论结果,以”担忧”为主体,毕竞最近的几十年,他们获得了难以想象的财富,他们并不愿意承担失去这种地位的危险,但中国又不是他们可以轻易得罪的,最终的策略,也不过是随机应变而已。

  以色列事件的影响,也伴随着东亚解放战争的影响,在全球引起了不同的涟漪。

 

第663章  “穴居人"的新工作

 

  冯斌乘坐电梯回到了地面,冬天的阳光有些刺眼,寒风凛冽,与地下城市完全不同的环境,让他一时有些不习惯。

  其实在过去的一年中,他也曾经有三次来到地面工作,不过他似乎已经习惯了地下相对简单的生活,一下子还适应不了地面的喧器。

  尤其是晚上睡觉,在地下只有单调而很容易被忽略的机械运作的声音,他习惯了睡得很香,但每次回到地面,回到城市,哪怕小区非常安静,他也会失眠,明明听不到什么汽车的声音,却总是觉得要比地下嘈杂得多,或许,这就是一种环境上的心理依赖症?冯斌是一名年轻的机电工程师,他工作的地点,目前就是在一个地下城市,他属于这座城市城管部门中负责电气的人员之一。

  所以他的大部分工作时间都在地下,回到地面,看着自己的组屋,有时候他也会自嘲一下,也不知道当初购买组屋,是一种什么心态,或许这辈子都没有什么用了。

  冯斌知道,像他这样精通地下城市和管廊电气的技术人员,目前是很缺的,但工作的地点就没有办法了,即使未来告别了现在的这个城市,也很可能是去新的地下城市。

  从最初的新奇,到感觉枯燥,再到习惯,最后到现在的依赖,毕业六年的时间,他已经完成了这个"进阶”,不再觉得地下相比地上,简直是被"拘禁",生存于幽暗之中。

  _最近的一年,几百万人涌入他所在的地下城市,而很多的商业设施因此而启用,这才让他这个老“穴居人”也才发现,原来地下也可以那么热闹。

  他还有了几个新朋友,不过交情不深,战争的心理压力很大,而彼此的工作都很忙,能够进入地下城市的,都是国家选择后的英才,他们获得了更多生存的机会,也必须承担起对国家的职责。

  东亚解放战争胜利了,核战争的乌云也消散了,不过这一次,有数十万人会长期留在地下城市工作,因为这个城市已经被“激活了,而且通过地下隧道高铁,抵达附近最近的大城市郑州,也不过是40分钟,至少让”穴居人”周末去大城市没有问题,生活上相比地上的正常居民,相差并不多。

  无论如何,这让冯斌感到高兴,过去几年,大多数时间在地下,只有那么一些工作人员,缺乏人气。

  他虽然胆子大,不怕什么"幽闭恐惧症",但也不喜欢那种过于幽静的氛围。

  冯斌从高楼_上俯瞰郑州,夜色降临,近景是华灯璀璨,而远景如同星海浮舟,五彩缤纷灯光的闪烁,仿佛是这座城市的脉搏,它似乎有生命地呼吸着。

  冯斌心想,自己的组屋楼层很高,观景不错,像是他现在窗边,泡上一壶茶,喝茶看夜景,很有那么一点感觉。

  或许正是因为这样,他没有舍得卖掉这套组屋,尽管居住的意义已经不大,而且他未来就算成家立业,恐怕也是“穴中家庭"了,他不由得有点怅然。

  明明还在休假中,但上司已经给他发来了消息,他的工作有变动,要去建设新的一个地下城市了,这让他有些焦躁,又有些不舍,开始回忆起在现在那个地下城市的点点滴滴。

  实际上由于战争刚一结束,就有过“地下中国工程专项”的会议,作为骨干工程师,冯斌也参加过的,他知道地下中国意味着地下城市的大扩容,自己已等人都很可能被派往新的城市,但没有想到,会那么快。

  他开始回忆那个激动人心、又让人感觉无比艰难的“地下中国计划”,当然他知道他这个密级,知道的都只是大路货的信息。

  发展到2006年底,中国地表的基础设施工程,大部分进入尾声或者已经已结束。

  比如高铁、铁路、高速和公路,大量的基建力量被迫腾了出来,而海外4片外壳需要的基建工程,能够分解一部,却不能完全化解,所以剩余的“基建能力”是个规模很大的数字,而按照国家的规划,就是逐步转入地下工程施工一国家并不愿意缩减基建能力,组织起来发展到今天不容易,而如果因为没有活干,被迫解散,几年后很多基建能力就流失了,而且流失容易建设难,真想用的时候,重新组织就很困难,而且基本上达不到原来的水准,除非是采用新科技的新模式。

  有力了。

  主要的问题是:地下工程相比地表的基础设施建设,经济效益更差,局部完全没有经济效益。

  但这就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了一分配调节的能力,有了大数据和区块链科技的加持,变得更加强应该说,物资制造的能力,在不断地加强,在中国”4片外壳战略"取得很大战果之后,亚洲与非洲的资源,中国基本上都可以做到掌控,而拉美和中东的资源,也有着采购上的巨大影响力,所以现时空的一个优势是:基本上没有什么自然资源,对于中国的科技和产业发展,构成由于缺少而形成的阻碍。

  _自然资源足够,剩下的就是将自然资源纳入一个"人民币经济圈”,人民币采购自然资源,部分资源变成产品,大部分中国人自己消费,少部分变成成品,出口经济圈内国家,而剩余资源投入基建需求。

  这种“2+1”的格局,从社会主义的体制看,就是要把无效益的基建成本,通过物价,让全社会的企业和民众承担,也就是由消费承担,物价中不仅包含制造成本、正常税收和利润,还可以说,包括了-种特别的税——基建特别税,无效益的地下工程,投资的资本,就来自于这种特别税。

  特别税的比例,是需要每年仔细测算的,无非是要保证中国产品在经济圈和全球范围内的性价比,仍然是有竞争力的,所以特别税相当于“销售价格与出厂价格”之差,这种差额来自哪里?面是中国巨大生产力、管理能力产生的规模效应;另一方面则是部分材料的扭曲价格,压低利润,例如水泥和钢材,在基建中永远是扭曲价格。

  差额的第三部分,就是财政与国债的补全。

  根据计划,不够的部分由财政发行国债补贴,无论如何基建占据整体gDp的费用比例会逐渐下降,而未来以社会主义国家占据大多数gDp收入的背景下,不能消去的国债偿还,还是比较有把握的。

  当然,冯斌他们这些理工男,不会太关心财政的情况。

  他们重点关注的是,这个行业的春天来了。

  现在的20多个地下城市,在未来的20年规划中,将变成150个,平时“半激活"容纳1.5亿人,如果是“全激活+商业循环”,那么可以容纳3亿人,而战时还可以再增加人口,总计可以容纳4.5亿人。

  速650公里到700公里的地下5铁的计划,这个计划同时还是交通系统基础设施建设的最新延续,地表的公路铁路基本造完了,现在轮到地下了。

  最近20年内,要完成7万公里的地下管廊高铁,串联中国的重要城市和150个地下城市,不仅在国内,还要通达其它华盟核心国家、远东和中亚的一些重点城市。

  地下管廊高铁,设置于地下70米,整个也都是防震弹性结构。

  实际上,军事打击这种管廊钢铁,使用核武器例如氢弹,反而效果一般,比较对口的是钻地弹。

  也就是说,“面武器”基本无用,需要的是‘针武器”,现在一般的钻地弹能够深入地下60米,据说美国在研的GBU-57钻地炸弹,能够深入地下200米,只能用B-2隐形轰炸机装载,而且B-2也只能一次装载2枚。

  虽然钻地弹,能够威胁地下70米的高铁管廊,但问题是,这是一个数万公里的超级工程,美国的钻地弹再多,也只能威胁整体中的很小部分,最多是临时阻断交通,但中国的修复能力很强,而且战时多是准备好的,短暂的交通中断并不是特别严重的问题。

  而且现在中国已经有信心,美国除了使用超饱和的导弹雨以外,试图依靠隐形战机或其它方式,大规模突破中国本土和华盟核心国家的防御,几乎是不可能的。

  如果美军的战机不能突破中国防线的话,如何投掷钻地弹呢?难道依靠洲际导弹,或者至少是巡航导弹和中程导弹?因此地下管廊高铁的军事风险并不大,在技术基本成熟后,现在可以进入大规模推广的阶段了。

  但是,除了作为“血管”串联城市,承担起交通重任以外,地下管廊还有着经济和三防庇护上,重大的功能作用。

  7万公里的管廊,是作为“大树的主干”,大约每公里,会向两边伸出-根枝条,平均大约延伸5公里,不过根据地下地形,有的长有的短。

  这些"枝条”是干什么的呢?主要就是建设新的核庇护区。

  每一根"枝条”,就是一个地下的储存和居住空间,部分物资会储存在这些枝条中,而相当的居住单位,都是安排在"枝条”的两侧的,可以实现集装箱式避险暂居——每户配备一个3米X3米X2米的类集装箱空间,每个类集装箱可以临时容纳一个5口家庭,如果人数少的家庭,就可以宽松一点。

  这个类集装箱中,自然是非常简陋的,主要就是一张1.5米床与另一张1米宽的床,并列地布置,剩余的空间周围一圈柜子,然后床前有一张小桌子。

  通电但无水,饮食和卫浴功能,都必须在“枝条”中设置的集体中心实现。

  有点类似地表过去企业的集体宿舍,是个睡觉休息的地方,吃饭也可以勉强在宿舍,但是厕所要去走廊,而要洗澡,更是要到大澡堂。

  地下管廊的集体庇护区,设计是与这种思路很相似的,把一些可以公共应用的功能提取出来,便于集中实现,然后将家居空间压缩到最小,以实现节省空间和资源的目标。

  每一排"集装箱”,是上下两层,这样简单粗暴地估算每根枝条,大约可以挂.上5公里即5000米/12.5米(三个集装箱一段加公用共长12.5米),然后X2排X2层,共计1600户,按户至少4人算,可以庇护6400人。

  7万公里,总计14万根"枝条”,于是最大的庇护量,可以做到14万X6400人,总计8.96亿人,总计9亿人,可以通过这个”管廊枝条体系”,在核战争环境下得到临时庇护!150个地下城市,最多就是庇护4.5亿人,当然地下城市,在未来最大的功能,还不仅仅是庇护,而是核污染条件下的生产,这150个城市,要养活所有活下来的中国人,甚至是华盟的人。

  直到可以返回局部的地面为止,这种功能才会减轻下来。

  整个地下中国,如果完工后就可以庇护总计13.5亿人的规模。

  而地表的交通隧道和老式的庇护所,还可以增加1.5亿人的庇护量,这就是15亿人。

  如果按照国家的测算,包括华盟核心国家在18亿人是人口高峰的话:还有三亿人怎么办?那就是枝条计划”的一个“补丁方案",即把枝条的末端逐渐打通,而这些通道的两侧,再增加一些"集装箱"部署,最终就可以实现一个足以在核战争条件下,将全部人口都主要纳入地下的超级三防体系!这样的一个超级计划,科技上现在已经没有特别的难点,难度自然是天文数字的造价,即使国家以社会主义的各种措施来降低成本,但终究投资的规模也是太过巨大了,怎么办呢?国家负担一部分是肯定的,重点还是要薅小富人和海外富人的羊毛。

  就像是商品房-样,地下高铁管廊的少数"枝条”,自然也可以进行商业房产开发,向小富人群体提供高价优质的私人庇护所,不想要3X3X2的“大通铺”,想要住“五星级宾馆”,那就是掏钱呗。

  不管是2房2厅,还是3房2厅,还是地下别墅,掏钱都可以实现,甚至是根据富人的要求量身定做。

  昂贵是一定的,这可是地下70米乃至更深。

  2房2厅都可能800万起(现时空人民币1元,此时大约相当于原时空同期的2元),要搞地下别墅,肯定都要上亿了。

  但是富人们欢迎这样的住宅吗?绝对欢迎。

  刚刚结束的东亚解放战争,核战的风险,好几次都吓坏了那些富人。

  带给富人们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在核战争的风险面前,生命是多么的脆弱,而金钱是多么的无力。

  能够进地下城市的,早就在中央列名,名单虽然时刻更新,但小富人群体中,永远只有少数人,可以进入这个名单,毕竟他们大多数致富是来自商业,要是属于科技业的,倒是有较大的概率,可以进名单。

  这种等死的滋味不好受;什么样豪华的别墅,比得上这样一个核战争中,不说绝对,但肯定是最安全的庇护所呢?中美斗争的激烈,不是傻子都看得出来,花钱去买一个可能最终变成废墟商品房或别墅,哪里比得上这种终极庇护所呢?华盟核心国家接近15亿人,小富人群体就算1%,那就是1500万人,而其中或者只有三分之一有购买欲望,那也是500万。

  怎么看,卖出200万套,应该是可能的。

  平均按照1250万元/套估算,那就是25万亿。

  还可以对海外无反华劣迹的各国富人销售,怎么看,这都是一笔30万亿人民币以上的生意-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富人花这笔钱,多半可能认为是值得的。

  而地下管廊的建设成本是多少呢?一开始可能要达到每公里10亿元,但随着科技和工艺进步,最终成本的控制目标,是主干每公里3亿元。

  平均就按4亿算,30万亿人民币,足以完成7.5万公里的地下管廊主干道。

  当然对于整体工程是不够的,主干就是7万公里而枝条高达70万公里,虽说枝条的建设成本远低于主干,但至少每公里1亿元,肯定要花的,那就是70万亿人民币,加上100多个地下城市,整体地下中国的投资,妥妥地要达到200万亿人民币,这还是包括了30万亿的销售收入在内。

  如此巨大工程,当然只有依靠时间来化解巨大的成本,现在预估的20年到30年,只是一个毛估的数字,具体要花多少年,还要走着瞧”。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5-29 18:15 , Processed in 0.050830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