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革命使徒1958 完本 蓝烬 - 第 618 页

  可惜迄今莫斯科没有多少传言,显然这个方案进展并不快。

  崔琴科认为,如果站在库尔巴托夫和凯拉提这帮当权者的角度看,这个方案表现出来的趋势,是很有道理的。

  虽然苏联刚刚配合中国打赢了对日本的战争,在北海道取得了利益——_保证了苏联对于鄂霍次克海的独占性,也保证了远东的海岸安全。

  但苏联有识之士,没有人认为苏联已经确实复兴了,相反,内部矛盾重重,有些矛盾还日益尖锐,如果没有强大的苏军,或许矛盾就已经会爆从这个方案看,远东派对于苏联长期在现有架构下的稳定,其实不抱幻想,他们现在很多的调整,就是在不动声色地为最后可能的解体,做好准备。

  虽然谁都不想发生解体,但至少一些民族国家独立出去,或许是不可避免的。

  这些过去避讳的话题,现在在各届人士那里,讨论很多。

  崔琴科自己,就是公开主张苏联解体的其中一员,他倒不是因为皇俄那样的俄罗斯单一民族情绪,而是理性上觉得这是一个冷酷,但有利于俄罗斯民族的决策——俄罗斯的负担太重了,4亿人口承受的压力太大了;尤其是俄罗斯人的生育率,比不上少数民族,导致俄罗斯人的比例缓缓下降,长期这怎么得了?苏联毕竟不是中国那样汉族主体民族,占据完全压倒性地位的民族国家。

  苏联这种超国家体的最初设置,以及二战的破坏,让俄罗斯人永远失去了成为人口比例压倒性的主体民族。

  现实逼迫从俄罗斯人的角度,要“减负”,在崔琴科看来,或许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抛掉一些拖后腿的、导致俄罗斯人严重负担的少数民族,例如中亚五国,例如南高加索三国,这些国家的独立情绪极重,苏联要保持其稳定,越来越困难,不如让他们独立出去,话说他们即使独立了,俄罗斯对其的政治经济影响力,也还会存在,未来能够保持,本身需要俄罗斯自己的振作,否厕为了经济发展,他们自然会完全倒向中国,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所以普京猜测远东派文件中,微微泄露的“人社盟”猜想,崔琴科倒是觉得,如果俄罗斯在这个方案中,能够保证自己的精华地带不受损失,或许并不是一个难以接受的方案。

  “人社盟”下,中亚五国、南高加索三国,都转到人社盟的旗帜下,但“人社盟"并不是苏联那样的全面联盟,权力集中到中央,而是局部联盟,国家大部分的权力,仍属于自己国家,满足了独立势力的欲望,但对他们又有约束一不能背弃社会主义,不能站到联盟的对面成为敌人。

  这一部分,与希拉维克多数人的设想,几乎完全符合,并不违背大家的意愿一老实说,作为俄罗斯人在现况下最好的结果——就是所有俄罗斯人生活的地域,还能归属俄罗斯。

  关于中亚部分“待定”,恐怕是政治局还不能公开设想而已。

  这个方案中让普京不满,也会让希拉维克多数人不满的地方,当然就是远东共和国,以及西伯利亚和乌拉尔两个经济区,一共三大地域,对于中国式社会主义体制(在苏联叫远东社会主义体制)的明确定义了,股子"先进的归先进的腐臭的共产主义分子的味道!这不是符合俄罗斯民族利益的布局,当然会让大家不满了。

  崔琴科深知,大多数俄罗斯人,已经失去了对共产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事业的热情,中国式社会主义的成功,确实唤起了部分人的热情重新燃烧,但他们几乎都已经去了远东,至少也在西伯利亚。

  但俄罗斯人同样也失去了对资本主义的狂热和尊崇——中国都打败美国了,还以为资本主义有什么了不得?在这样的背景下,想让俄罗斯人和其它族群偏向资本主义或者社会主义的政体,都不是容易的事情,而远东派既然不能直接定鼎“中国式的社会主义体制”,那就开始了切香肠,此次试图一举将东部三大地域都切出去,这也是为了保证社会主义在苏联的存续。

  如果未来不是远东派的人当政,试图更改政体,就会导致三大地域可能在中国的支持下,独立出去,甚至被中国吞并。

  这是远东派在矛盾中的决定,他们必须坚持苏联的国家利益,但他们显然为自己定下了一个标尺:如果苏联的利益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利益,他们才会坚持,否则宁可伤害苏联,不,应该是俄罗斯民族的利益。

  崔琴科钦佩他们对信仰的坚持,但有憎恶他们不尊重俄罗斯民族的利益。

  这个方案在政治局能够基本通过,即使还是个草案,也让人匪夷所思。

  崔琴科不由得想到,恐怕是中国在各方面都发挥了它对苏联现在巨大的影响力。

  他叹息了一声,现在中国太强大了,过去还只是电脑或文件数字上的感觉。

  但经过这-次东亚解放战争,在那些电视画面上、在美军的狼狈撤退上、在海上、在空中、在地面,尤其是军事评论员们,对中苏军事科技以及军队装备规模落差,在俄罗斯电视台上直言不讳的评论,才让人直觉地震撼,中国已经发展得太强大了。

  “苏联会是中国未来的加拿大”,最早听到这种说法的时候,崔琴科嗤之以鼻,太荒谬了,加拿大那种军事小国,怎么可能拿苏联跟它比,但现在他觉得,真的不一定,无论在经济还是军事上,或许未来中国与苏联的比例,就是美国与加拿大的比例。

  不仅在远东特区,中国人点了70%的人口比例,或许西伯利亚和乌拉尔,未来也是这样的局面,那里的中国人,每年都在剧增。

  希望苏联政府阻止这种情况吗?在中国强大力量以及中苏联合的大量利益集团的强力压制下,哪有那么容易?远东派政府本身就极端亲华,肯定是不愿意干的。

  布尔什维克党内,短期也看不到能够代替他们的派别。

  崔琴科的心头一阵黯然,苏联衰退20年,从咄咄逼人的超级大国,变成了内部矛盾重重的问题大国,中国人在苏联的影响力,已经深入各个阶层,他们与远东派形成而来坚实的联盟,支持远东派在苏联稳定地执政,而由此让苏联不得不逐渐转变成为他们的加拿大。

  加拿大曾经与美国多次冲突,但最后变成了对美国最顺从的国家,为什么呢?因为加拿大内部的反美力量,被彻底被消灭了。

  反对加拿大与美国“友好”,,不仅会被绝大多数人,认为是违背加拿大的国家利益,而且会是政治不正确,是偏执狂,是极端分子。

  苏联或者俄罗斯,未来也会走向这个方向吗?莫斯科的夜色温柔美丽,这是2007年的夏天,晚风和煦而凉快,但是啜饮了几口伏特加的崔琴科,却感到了阵阵燥热,苏联和俄罗斯的命运,会向何处去?从一个民族主义者的角度,俄罗斯既不能向西方投降,也不能向中国投降,俄罗斯就是俄罗斯。

  但是现实很残酷,崔琴科将俄罗斯的政治力量粗糙地分为4部分:第一部分是赞同中国式社会主义,认为苏联应该彻底"新社会主义化”的力量,以远东派为主,受到了中亚部分力量的支援,也有着中国的全力支持,因为利益,他们成为了当权者,但远远谈不上是主流。

  苏联4亿人,远东只有5000万,加上另外的乌拉尔和西伯利亚,也不到1亿人,其中3000万其实还是中苏双籍。

  第二部分是两个特区,追求西方资本主义化的人群,人数也很不少,高达7000多万人,这些“民主派”其实是投降派,当然其中并不是完全的投降派,其实与希拉维克思想一致的人群,可能也超过3000万人,普京自己就是典型的希拉维克。

  第三部分是苏联西部主体的改革开放派,他们部分思想与希拉维克一致,但没有那么多的民族主义,是“生活水平第一派”,由于10%到15%的人,或许能够在改革开放中获得相当的利益,超过了东部社会主义的平均水平,所以他们赞同“深化改革”,他们不愿意向西方妥协,而是认为应该执行种混合制的体制,看上去是现实派,但希拉维克认为他们只是不愿意变革的“过得去派”,但没有办法,这才是苏联人群中最大的一群,或许有2亿人。

  第四部分,则是思想混乱的随波追流派。

  他们迷恋过去苏联的巅峰时刻,对于西方和中国都不感兴趣,但又找不到恢复昔日荣光的途径。

  崔琴科站了起来,与主人告别,提前离开了聚会,夜色温柔美丽,但他的思绪却杂乱而迷茫。

 

第669章  三城一体与数字六共体

 

  沪苏高速公路上,一次事故,让驾车出游的魏晓阳感到无奈,已经堵车了20多分钟,不知道是多大的事故,拖延了那么长的时间,又不是五一和国庆那样的假日,怎么会需要处理那么长的时间,到苏州的路上都很顺,结果快到了,反而被堵上了。

  魏晓阳下车,站在高速公路旁向远处张望,他在上海工作,虽然苏州很近,但他已经几年没有来过苏州了,如果不是这次妻子提议让小孩子看看古老的姑苏,他或许还不会再来。

  张望的结果,让他很有一些吃惊,因为他突然注意到刚才没有太关注的一件事情,那就是从上海驾车过来,他似乎完全没有"郊区"的感觉,连绵的建筑,将两个城市似乎完全联结在了一起,他是在从一个城区到另一个城区而已,既没有出城的感觉,也没有进城的感觉。

  这让他想起了“沪苏嘉一体化”的说法,他是做规划的,以前关注过这件事,或许这就是一体化后的成果了吧。

  上海、苏州和嘉兴,分属三个省级辖区,但现在几乎就是一个城市了。

  上海面积6340平方公里,苏州面积8657,嘉兴面积3915,三城合在一起,大约是不到2万平方公里,却是中国最精华的城市带之一,从经济上来说,上海在长江口的"鱼嘴”,或者说是中国长江经济带的“龙头”,这个三城合一的规划,就是将这个龙头彻底的城市化。

  上海到苏州,与到嘉兴的直线距离差不多,都是不到100公里,如果用城市的“边界"来算,大致也不超过150公里,或许这就是中央最终用这里,作为“超大经济一体化城区示范区”的缘故了。

  整个三城构成的地域,大约可以视为一个不规则的三角,三角的每一条边,是用运行速度600公里的地下管廊高铁串联,但在这里,不是普通高铁,而是城区高铁。

  每一条边的城区高铁,大致是5站,25到30公里一站,3站从一城到另一城,只需要4分钟左右。

  实际上,是一种高铁速度的变形地铁。

  在公共交通的规划上,是乘坐高铁先迅速抵达,离开自己要去的地点附近的高铁站,然后搭乘通达高铁站的地铁,具体抵达自己要最终去的地点,这样在地铁范围内,属于一个半径只有12.5到15公里的地域,-般来说,也只有不到10站路,属于半个小时的路程。

  地铁是密如蛛网的,几乎所有的最终地点,附近都有着最多不超过700米的地铁站口。

  按照这样的规划,整个城市从公共交通的角度,属于一个最多“45分钟”的经济圈,实际上对于大多数的出行,也就是半个多小时,无论是上班下班,或者是远足逛街,还是商务拜访,在这样的一个超级大城市中,都可以变得很便利,而且时间可行。

  某种意义在时间尺度上,相当于用地铁和高速,将原来非常大的地域,“缩减”到了过去很小的城区。

  当然,像是魏晓阳一家出行,自己驾车,虽然要花可能双倍,或者更多的时间,但人更舒服,也更方便,那是个人的选择。

  高速道路终于畅通,魏晓阳一家下了高速,直奔第一站,苏州规划馆,而在大厅的地方,魏晓阳就看到了他最感兴趣的“东西”,即“城市大脑”的大显示屏。

  他让老婆带着孩子去找“好玩的”,自己琢磨起了城市大脑。

  _他首先看了一眼大显示屏上总的格局,发现确实已经是三城合一的城市大脑了,这大概是运行的中国也是全球最先进的城市大脑。

  可以随意用手机下载APP,就可以查询三城数千个街区,深入到每一条街道、每个社区的一些实时信息,对于公众开放的信息应该是有限的,在真正的后台应该有完备得多、更深入的信息。

  一般人般对所谓城市大脑的印象,无非是在庞大城区无所不在的监控摄像头,这些摄像头每时每刻生产数据,而大脑则是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最熟悉的应用就是数字交通,哪里拥堵疏通哪里,哪里出事立即解决,智能化地运行和管理交通体系。

  说到底,这是“数字化安全体系"的一部分。

  当然,对魏晓阳而言,知道真正最普及的应用,可就是他们驾车人的违法违章了,自己以为都没人知道,但是最终一张电子罚单,可能就产生了。

  再有就是因为近年"区块链政务"开始普及,所谓的数字政务,老百姓办理各种手续,绝大部分都不用亲自跑了,而是通过APP就可以数字线上办理。

  这些都是最基础的常规应用,让魏晓阳感兴趣的是:他看到了六共体体系的数字化。

  六共体体系是中国式社会主义基层管理的体现和特色,全世界除了中国以外,没有国家能够实现。

  这样重要的系统,如何利用城市大脑,高效率的管理好呢?魏晓阳的APP上是无法进行深入的调研的,不过有专门的示范视频,他仔细地看了看。

  首先的职共体是解决就业的。

  魏晓阳发现,现在这个大脑真犀利,如果一个人失业15天,APP就会每天自动催促失业人进行失业登记,然后一整套的失业服务就自动开始了。

  当然,如果失业人不想找工作,那可以直接进行'无就业评审流程”,躺平必须有资本,现在虽然对“强制就业”已经放松了,允许个人更多的选择,但也不是完全放弃了,必须进行评审,确定你自己拥有资产,或者可以得到父母亲属支持的条件下,足以躺平,否则还是不会被允许的,而是必须从推荐的职位中选择,然后去面试和就业。

  实际上,每个人在城市大脑中,已经积累了很多的数据和资料,失业登记主要是登记自己的最新情况和下一步想法,然后城市大脑进行就业匹配,这个过程中,还是需要一定的人工干预的,现在初级的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不能完全实现,调查总局的就业调查员会人工干预,在数字配套下,完成相应的工作,甚至可能拜访本人,了解更细节的情况。

  三城合一,规模超大,显然能够提供更多的职位,甚至刺激产生新的行业和就业。

  苏州的本地人,也可能被推荐到上海工作,因为廉价的公共交通是薪水负担得起的,而且又不耗费过多的时间。

  而且还有一个潜在的好处,那就是三城的人均收入进一步扁平化,三城的消费成本和价格,也进一步扁平化,不存在上海就要比嘉兴什么都贵的情况,这也是一种社会主义的调节方法。

  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大脑得以为每一位失业者,进行三城所有适合职位的匹配,这样匹配的成功率,自然大幅度提高。

  三城的交通体系,保证了每一个职位,无论其组屋属于哪一个城市,对于其在三城任何地点的就业,都不构成障碍。

  至于学生毕业的初次就业系统,也已经被嵌入了城市大脑,变得更加智能化,毕业职位推荐,应届生的各种服务,都是有着明确的“时点”激活的,应届生甚至可以把每一次失败的面试过程上传,会在调查员的人工干预下,调整面试职位,以及对应届生进行就业远程指导。

  包括那些流动性就业人员,例如公务员干部群体、企业干部群体,司法公安干部群体,现在他们的工作调动,就变得相对简单,干部流动局系统,会利用城市大脑提供的数据和资料,非常高效地安排好干部的下一个工作城市和相关配置,而下一个城市的组织部等部门,也能够在安排的第一时间,就看到流动干部的所有资料,部门领导就可以熟悉这位干部。

  比如说,干部在新城市的组屋,就无需自己到了新城市以后,先住廉居房宿舍,再去自己奔波了,在旧城市的时候,相关的"推荐”,包括视频、图片、情况,都会传给干部本人,让他/她进行挑甚至装修的调整,都可以预先委托,新工作城市可以推荐确保质量的第三方装修公司,让干部可以提前按照不超过标准进行安排,由于旧组屋的装修损失了,所以新装修是新城市专项资金承担,除非装修的标准超越了。

  基本上,已经可以做到干部流动到新城市,拎包人在了。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5-29 17:32 , Processed in 0.053946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