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革命使徒1958 完本 蓝烬 - 第 658 页

  总之,发现总统乃至军方高级将领开溜后t防御部队的士气就彻底崩溃了,所以首都利马的战斗也乏善可陈,少数部队的战斗,枪炮声就响了一天,第二天就几乎平静了,市民们躲在家里,空港、海港上拥挤的人群也不见了,街道上都是革命军的身影,他们迅速地控制首都各个要点。

  而部分军队,则向秘鲁其它的重要城市,例如苏克雷以及库斯科等地进军,其实在首都易主,而秘鲁社会主义临时政府宣告成立之后,其它城市的抵抗都是微弱的。

  玻利维亚以及秘鲁宣告革命胜利,对于巴西国民和军队的冲击极大。

  其实虽然巴西是第一个发动革命的,而且实用了庞大的军事力量,但确实也是军事行动最困难的一个。

  巴西毕竟是南美大国,右翼军队的素养,不是秘鲁与玻利维亚可比的,而革命军2000公里距离的南下,也给了巴西政府军虽然缓慢拖沓,但基本完成了防御框架,而且得到美国卫星情报的支持,以及自身的情报系统,巴西军方对于革命军的实力和装备,已经不是一无所知。

  最激烈的战斗,爆发在戈亚尼亚(戈亚斯州的首府)附近,革命军放弃了直接进攻巴西利亚,而是先切入巴西利亚的西南部重要城市戈亚尼亚。

  这让政府军构筑的巴西利亚北线防御,基本落空。

  他们本来的战略,就是利用首都相对完善的防御体系,阻击革命军,保卫首都。

  大约三周的时间,让巴西政府军得以调集了大约一半的陆军和一些其它军事力量到这里,又补充了一些过去的预备役人员紧急加入军队,单单是拼凑的陆战力量,就超过了25万人。

  相对于革命军40多万的兵力来说,虽然规模上仍然处于下风,但以防御为主,巴西军方觉得未必不可以一战。

  但是革命军主力绕道戈亚尼亚后,防御体系就显得很薄弱了,因为缺乏工事体系的支撑一过去巴西军方就没有考虑过内战的可能性,在戈亚尼亚这些地方,工事自然是极为薄弱的,而博索纳罗临时政府,也没有那个组织力,能够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变出什么完善的工事体系来,说白了,基本上还是一场野战遭遇为主的战斗。

  在戈亚尼亚的北部,血战开始了,应该承认,巴西政府军的士气并不低,很多人认为中国用中非军队来入侵巴西,满腔愤慨呢。

  而即使安哥拉与坦桑尼亚军队,在非洲堪称精锐,但也不是中国或者美国那样的大国军队,说白了,如果严格按照大国标准,两边都称不上“陆军”,大致就是“武警机动师”这样的水平。

  因此战斗一度陷入胶着,而博索纳罗临时政府借此宣传,也一度给全球的感觉一这会是一场漫长的战争,巴西政府不是没有反击和抵抗的能力。

  不过巴西富人的反应,或许才是真正符合实际情况的。

  巴西利亚到巴西最大的两个城市,居然没有铁路,与东南部圣保罗、里约热内卢之间,空中交通繁忙,要不然就是公路交通。

  在革命军南下和戈亚尼亚激战的期间,富人们要么开车跑路,要么就是通过飞K机撤离-巴西著名的库比契克总统国际机场,一直人满为患,他们疯狂地逃离。

  200多万人口的首都,繁华的一面不见了。

  不过他们也确实惊慌,因为革命军并不是在与政府军打呆仗,特种部队和机动部队,局部已经绕开会战中的戈亚尼亚,毕竟这一块地域,公路四通八达,就不像是从北部南下,主要的公路就是那么一条。

  这些部队已经试探地对巴西利亚的防线,进行小规模的进攻,枪炮声在首都巴西利亚,已经是每天的日常了。

  全世界此时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巴西的首都攻防战上。

 

第718章  南美落幕与中东绞杀

 

  激战到4月中旬,西方媒体激越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小了,因为巴西政府军的态势越来越不妙,巴西空军几乎耗尽,而革命军在获得空中优势后,着重打击了政府军不同部队之间的结合部,最终将政府军分割成为三块。

  虽然有两部分政府军,尚未完全被合围,但撤退很容易就会溃散,而在巴西军的后方,穿插绕过的革命军规模也越来越大,政府军显然逐渐有陷入全线被围歼的危险。

  中国已经不再掩饰自己的企图,承认了在4月上旬成立的"巴西社会主义临时政府”,并宣布博索纳罗临时政府是在用阴谋推翻左翼罗塞夫政府后,成立的非法政府,中国与之断交。

  断交后的一个最大变化,就是苏里南和巴西北部的革命军空中力量,开始迅速膨胀,据美国情报显示,中国的飞行员应该是亲自参与了轰炸和战斗,加速了巴西政府军的崩溃。

  4月17日,“戈亚尼亚会战"宣布结束,三块被分割包围的政府军,先后宣布投降,全世界都知道,巴西终于变天了。

  革命军迅速继续向200公里外的巴西利亚进军,而政府军主力已失,在巴西利亚虽然还有不少军队,不过没有人认为,他们还有能力保卫首都。

  甚至巴西的不少知识分子,也在电视和互联网上呼吁一政府军不要在巴西利亚抵抗了,巴西利亚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因为开发中部而从里约迁都于此的,这不是一个自然形成的城市,而是完全依靠现代的规划建成的-整个巴西利亚,就是一架朝向东方的飞机,机头的位置,就是巴西国家政府的很多机构,他们沿着城市东部48平方公里的人工湖布局。

  因为精巧高明的规划,巴西利亚非常美丽,大国首都中最年轻的一个嘛,有很多恢弘的建筑,是巴西人的骄傲。

  这些知识分子,因此担心首都会在大战中损毁,反正政府军也不也是革命军的对手,干脆撤退到别的地方吧,不要在首都交战了。

  博索纳罗临时政府,战前已经宣布临时迁移到旧都里约——巴西最大两个城市,里约与圣保罗,与巴西利亚之间,都有七八百公里的距离,此时相对还算安全,但其实,博索纳罗和右翼高层,已经在做流亡美国的准备了,在戈亚尼亚会战失败后,他们已经失去了信心。

  在首都巴西利亚,并不是毫无战斗,但战斗也不激烈。

  军队试图构筑市内防御工事体系的时候,市民甚至上街游行,还与政府军爆发了冲突,他们可不想自己生活的城市,变成了瓦砾遍地的废墟。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旦外围突破,首都是谈不上什么防御的。

  果然在巴西利亚只有零星的战斗,在革命军前部进入首都后仅仅五天,革命军就宣布了已经完全击败政府军,控制了首都。

  接下来,革命军又迅速向巴西利亚东南的圣保罗与里约进军,这两个城市,在巴西其实有点像是中国北京与上海的地位。

  圣保罗与里约不仅是2个大城市,还包括圣保罗州与里约州在内,是巴西最精华的经济地带,两州的人口约6000万,要占到巴西的30%,基本上,如果革命军拿下了两州,就可以宣告革命成功了,都占领巴西前三大城市了嘛。

  博索纳罗临时政府与巴西军方,还是企图在圣保罗与里约的外围和城市,组织最后的防御与反扑的,但是时间太紧张了,精锐已经消耗殆尽,主要靠着警察和预备役人员组织起来的新军,无论是战斗力还是战斗意志,都达不到正规军队的水平。

  所以大约在一周后迎来的"双城保卫战”,让西方大失所望,他们确实不相信政府军在野战中,还能击败革命军,但圣保罗是1000多万人的城市,里约也不小,有700多万呢,这两个“巴西民主的堡垒",又是右翼势力集中的城市,巷战总是有打头的吧?结果却是,所有反对革命军的人,不是在奋发作战,而是拼命地寻找渠道离开双城,飞机当然是最主要又最便利的交通工具,但问题是载人有限,不是权势者,根本搞不到机票,所以船只也大量出海,再没有办法,那就是自己驾车南下,朝阿根廷跑路。

  兵败如山倒,巴西内部的脆弱,在革命军骤然一击的闪电战面前,暴露无遗。

  应该说,右翼势力甚至是巴西的军事力量,都并不是很弱,但短期内组织不起来,无法发挥其潜力,就注定了失败。

  革命军的速胜,赢得或许有点侥幸,这与巴西右翼和政府,内部的激烈矛盾与涣散,是密切相关的。

  虽然很多事情,都可以用”运气不好”以及猝不及防”来解释,但全球民众毕竟都看到——如此一个大国,居然在几个月内,就被社会主义国家的联军彻底击败,似乎双方力量的差距非常大,巴西政府军简直是不堪一击,没有人再去回忆他们初战时的“英勇”了,西方媒体上充斥着对巴西政府和军队"无能的无能狂怒,痛骂这些家伙简直是“民主和自由社会的耻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双城“沦陷"之后,巴西内部有组织的,对革命军强力的反抗行动,就几乎不存在了,革命军此时出击全国,开始控制整体社会,而巴西人社党,也开始迅速壮大,并在中国政经顾问团的帮助下,从头开始建立巴西的各层级社会主义政府。

  此时没有人知道,中国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会派出百万人级别的干部群体,帮助巴西迅速地稳固社会主义政权,并将经济导入正轨。

  而对巴西右翼和大资产阶级、大庄园主阶层的大清洗,也是必要的措施——人社党政府的资本,需要从剥削食利阶层剥夺而来。

  一直到6月底,巴西、秘鲁和玻利维亚的局势,都基本平静了下来,革命军的军事行动已经不是重点,而三国人社党建章立制,建立新的政府和社会管理体制等工作,已经是当前的重点了。

  三个新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南美屹立,这种新的全球格局,让所有的国家,都在思考着自身未来的命运和立场。

  卢拉和罗塞夫两人,一起等待着人社党蒂亚戈总书记的接见。

  两人的脸色都是憔悴的,最近几个月巴西的惊天之变,让他们一时之间,都不知道如何适应。

  人社党实现了他们年轻时候的愿望,但在近年来他们自己已经适应了巴西资本主义“民主"体制下的玩法,武装革命斗争这种暴烈的手段,早就想都不会想了,没想到,最后巴西社会主义体制的建立,居然是在中国支持下,真的用起义和内战的方式,来最终实现的。

  这让两位巴西过去的“左翼领袖",现在的心态是非常复杂的。

  要说他们现在就接受了人社党在中国支持下的新套路,根本还算不上,他们对于中国也是警惕的,去掉了美国,换成了中国,巴西的独立性何在?但他们也清楚,这样暴烈的革命,能够实现他们很多过去实现不了的改变社会的理想和梦想——阻碍改变社会的主要反动力量,已经和正在被一扫而空,类似于过去他们曾经羡慕的中国式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为巴西豁然而开了,一个新时代,已经到来。

  今天蒂亚戈找他们,不用猜,两人也知道是什么目的。

  肯定是想要进行“左翼进步力量”的整台,接受是必然的,两人的政治雄心,并没有完全消灭,而人社党过去的影响力,远不及他们,双方有合作的基础。

  但是双方也有很多的分歧,人社党夺取政权后,正在暴烈地摧毁巴西过去城市和农村的格局,完全学习中国的一套,这在巴西有基础吗?是否需要缓和一些?这些都是值得商榷的。

  蒂亚戈到达后,三人先是一阵闲聊,回忆年轻时各自的峥嵘岁月。

  卢拉问了蒂亚戈一个关键而尖锐的问题:“人社党的武装起义,从头到尾就非常机密啊。

  蒂亚戈,你从来没有想过在事前与我们协调吗?就算在起义中,我也没有等到你的使者。

  蒂亚戈内心轻轻地叹息,心想你们这些政党就像是巴西的右翼与军队一样,全都是筛子,我们疯了,才会将自己的行动计划告诉你们。

  巴西革命那么快能够胜利,有很多藏在幕后的机密。

  比如说,人社党的情报机构"革命情报局”付出的努力,以及取得的功勋,就只能长期保密,或许要等到社会主义阵线,彻底击败美国之后,才能公布。

  事前的情报渗透是非常成功的,比如在巴西最重要的陆军总司令部,其作战部的主要参谋中,就有自己人,在各级军官中,也有不少线人;在巴西国家情报局(MIT),在重要的岗位——他们与CIA对接的情报军官中,同样有自己人。

  在巴西政府和议会中,情报员更是无所不在。

  中国人曾经自豪地说过,在他们解放之前,已经是天下无人不通共。

  而在巴西革命之前,在中国支持下,巴西人社党,也勉强做到了这个程度。

  不得不承认的是,人社党当初使用的主要工具,并不是信仰,而是金钱。

  巴西人的革命意识,没有中国老大哥的民众那么强大,但巴西这些军官和情报入员,金钱对他们的效用却是极大的,人社党每年花在情报网上的金钱,应该是CIA在巴西的几十倍,甚至可能超过了国家情报局MIT的全部费用,只为了渗透并维持在革命需要的关键职位上的情报来源。

  所以这一次的革命战争,巴西军队、巴西政府、巴西右翼的一举一动,对于人社党和革命军方面,信息完全是单向透明的,人们只知道中国肯定对革命军进行全向的情报支持,就像是美国也在支持巴西政府和军方一样。

  殊不知革命军方面获得的情报深度,对手做梦也想不到。

  革命军的武力规模,本就胜过了短时间难以发挥潜力的巴西军方,而情况清晰准确到了这样的程度,还不能迅速取胜,那革命军就太垃圾了。

  除了主要战线外,在辅助战线,情报网也是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的。

  比如说,在巴西军队的内部舆论上,线人们散布了很多有用的“合理的“谣言,严重地影响了巴西军队的士气,像是总统家族的逃跑、首都富豪们的逃跑,智利边境的富人汽车排成了长队:像是己方受伤的士兵得不到良好的治疗,一些转送后方的重伤士兵,据说被有意地摘取了器官,卖给那些富人;像是巴西政府由于财政困难,军费过高,决定暂时扣留6个月的士兵薪水不发,要等到美国援助抵达后,才能补足,但实际上据说是有人贪污,才导致薪水可能要中断。

  凡此种种,五花八门,再配套中国CSIA和舆论战部队,在巴西互联网上各种千奇百怪的“信息"以及义愤填膺地“揭露黑幕”,巴西军队的士气,不垮才怪——绝大部分的士兵,从士气高昂,到不知为何而战的颓丧,可能都不用十天。

  再比如,CIA与美国海军联合派遣的第一支海豹突击队部队,本来是用来刺杀包括蒂亚戈之类的人社党和革命军高层的,结果其在巴西的第-次行动,就全军覆灭——不知道哪里突然的导弹袭击,然后就是被合围,很明显泄露了行踪,巴西国家情报局MIT内部有人社党的间谍,但问题是战争的发展太快了,反间谍也需要时间啊。

  美国的选择,是不再信任MIT,可是缺少了MIT的配合,以CIA此时在巴西薄弱的力量,美国的行动,就是半个瞎子,能取得什么“战果”?类似这样隐秘的斗争,数不胜数,卢拉现在看我们是顺风顺水,责怪我们没有早带上他,其实那个时候:怎么可能说服卢拉,让他相信革命会胜利。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07:12 , Processed in 0.055698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