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革命使徒1958 完本 蓝烬 - 第 663 页

  相当于将原来的人类社会,用数字化科技进行完全的重塑,不仅仅是增量带动存量的改革,而是对存量也进行重塑,从而存量自身也进发出新的成长能量,让增量的规模更大。

  社会的数字化,说起来复杂,不过普京可以理解,说到底,就是从人的决策、通讯和流程过来,转变为数字为主的决策、通讯和流程管理。

  决策上的数字化,这一点是让他最震撼的,在基层和城市中,他看到了不同层次的“AI数字大脑”,开始成为决策的主体,而干部与其它管理人员,主要的功能则是审核和完善,如果发现数字大脑处理不正确,他们会将理由输入,让AI在算力支持下,修正判定的逻辑。

  所有的流程,又受到确保一切被记录和维持规则的区块链科技的支持和限制,干部"作恶”的可能性,开始迅速下降,而决策的质量,在AI不断发展之下变得越来越高。

  人类社会的运转,说到底是决策-流程-反馈-改善的不断过程,所有人类的决策,为了效率,过去都是中心化组织,少数人做出决策,多数人按流程执行,这样的过程,自然运转的效率,取决于中心化组织少数人的能力,以及从顶层到基层组织的完善。

  而利己主义的存在,往往会削弱了运转效率,并导致大量不公平的产生。

  中共现在的数字化社会,就是在不断削弱这种人性利己主义主,对社会效率和公平的破坏。

  这是一个机器管制人类的未来吗?这样的未来是好还是坏?普京自己也不知道,但他至少,至少在当下,这导致了中国社会进化的速度,远比世界任何其它国家都要快。

  效率之高,以及中国人追求的公平和平等,表现很明显。

  国家是社会的关键框架,所以在国家层面的数字化,其实与社会数字化是分不开的。

  或许国家数字化,更多的体现在重点领域,比如政务行政、军事安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而重点投入的结果,也让这些领域成为数字化社会最先进的一部分。

  普京亲眼看到此行通行的几位俄罗斯将军,在中国的数字化战争演习中的面无人色的表情,这与俄罗斯现在的军事能力,已经是维度之差。

  在信息的获取能力上有差距,是他们事先就知道的,中国有全球最大和最完善的的卫星定位体系,又是智能无人机最先进的国家嘛。

  但后面在每一个环节上表现出的差距才是让他们面色入土的原因,尤其是火力的集中和反应的速度差距,更是让人心惊一在信息节点获得情报并转报后,火力节点的迅速集结,以及迅速到秒级的反应,是此时俄罗斯万万追不上的。

  发现即消灭,过去是大家吹牛逼,现在在中国却已经渐渐成为了现实。

  俄罗斯将军们甚至在讨论,如果中国将其最先进的科技,此时应用到中东美军上,能不能一举击败高达70万规模的美以联军,结论是很有可能。

  他们甚至认为,或许中国正在等待合适的时机——毕竟要防备美国发疯打核战争,但即使不是现在,未来两三年,中国一定会准备好,在中东用短促的战争,就打垮美以联军的战斗力量。

  组织层面上,是让普京最五味杂陈的,因为那种“社会主义的气味”,太浓烈了。

  正如中国人所说的,数字科技,与社会主义是“天作之合”。

  过去普遍认知的社会主义主要的缺陷之一,是计划经济以及阶级斗争体制,所引发的组织和社会僵化,因为上层良好的计划,在传导和执行中,会-层又-层的变异,加上有心人有意"好事做坏”的破坏性,或许在基层就会演变成一种灾难,据说中国早期的大跃进和公社体制,就有这种现象的不断发生。

  而旧苏联的集体农庄与大量国企的僵化,都是这种缺陷的本质反应。

  但是现在就不同了,数字化将党和政府组织的管理末梢,延伸到最基层的组织,以至于微小的变化,都可以通过数字分析和数字挖掘反应出来,从来得到及时的纠正。

  现在的中国计划体制,哪里来的僵化呢?相反,这个数字网络极端敏感,其它国家可没有这种深入到每一个基层以及基层人的组织能力。

  至于企业和个人,普京重视的,是企业以及科技的活力。

  在中国的所见所谓,甚至动摇了他原来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企业体制的崇尚。

  比如在科技发展上,西方原来攻击旧苏联和中国的逻辑之一,是普京认为很典型的:苏联和中国的研发人员规模之大,西方比不上,旧苏联研发人员曾经是美国的两倍,而现在的中国,更是美国的六七倍。

  但即使如此,诞生顶级科学家的比例,中苏却从来都比不上美国,按照西方的逻辑,自然是共产体制压抑了个人的自由发展,普京觉得西方的分析有道理,他熟悉旧苏联和现在俄罗斯科研机构的情况,个人要在这样的集体组织中,凭着个性,实现颠覆性突破性的科技突破,体制上的桎梏造成了相当不利的环境。

  但在中国,他看到了巨大的改良,以及不一样的思想。

  中国人认为过去集体化的科研团队,总体上利大于弊,环境不利于造就顶级的科学家,但平等化的思想,却导致大量顶级和优秀工程师的诞生,相当于天花板不容易突破,却让科技之水在天花板下蔓延得更广域。

  这对于当时以追赶西方和苏联科技为主的中国,应该是更重要的。

  当然,后来是中国科技领先于世界的时代了,所以就必须原始性创新,中国是从两方面完善:第一是科研人员的规模大了,自然的顶级科学家的规模也扩大,比例一时赶不上西方,但总量还是超出了。

  他们引领越来越多领域的世界科技顶级领域,领先的研究以及快速的产业化,就压抑了西方顶级科学家的产生——资本家不会投资于不盈利的科研领域,缺乏了科研投入,西方顶级科学家的数量,就会不断地减少,这是竞争战略。

  第二是改革原来的科研体制,比如”首席科学家”领衔的“个人实验室”得到的科研投资越来越多,这些首席科学家全部要求35岁,而且接入科技部的"研发成果和财务数字化评估体系”,在接受投资后——段时间,不能出合适的成果就会被淘汰,这是技术科研领域。

  而在科学科研领域,那又是另外一套的考评体系,以及不断增加对基础科研的投资。

  类似的模式,让中国基础和企业产业科研的水平,都不断接近和超越西方,而其巨大的规模优势,则是无解的——西方的很多产业,已经完全不具备市场竞争力了,其科研成果除非是颠覆性的,否则都很难动摇中国相关产业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西方企业在相关领域的投资减少,就是必然的。

  _从社会到个人的每一个层面看下来,不能不让普京感到震惊,他羡慕这样严密体系的国家领导力,实施这样的涉及每一个层级的数字化升维,换了其它任何一个国家,可能都做不到,难怪中国与西方和俄罗斯的国力差距,越拉越大。

  中国对其中国式民本社会主义的自信,不是没有来由的。

  中国的进一步强盛,让普京对于俄罗斯和他管理的波罗地亚共和国的前景,不能不感到焦急。

  在地缘上他感到了深深的危机。

  他参观的远东特区,老实说,与他熟悉的俄罗斯西部,已经是格格不入了,更像是中国的一部分,而不是俄罗斯的一部分,据说现在整个东部都差不多,西伯利亚的“中国化”速度,现在比远东还要快。

  人口或许是重要因素,远东特区总给普京一个感觉,即中国人要比俄罗斯人多得多,他们已经是当地社会每一个部分的主要组成结构了,从政府到企业到民兵化的基层组织,政治上俄罗斯人是主官,中国人就是常务副官,常委会成员中多半是中国人占多数。

  经济上完全是中国人的天下,远东地区的重要企业,几乎都是中国人为主的管理层,在执行管理。

  即使是远东特区的几个集团军;现在的士兵和军官,也有超过半数是中国人,而俄罗斯和乌克兰族的军官,都是从中国军校和军队中,重新训练出来的——远东军队已经开始普遍地装备中国很多的高科技武器,他们的战术,也是中国人的一套。

  这还是俄罗斯吗?对于民族主义者来说,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

  但远东人似乎很少有人关心这个问题,他们中了“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毒,甚至很多官员都相信,最终中俄两国这样的国家边境不会存在,因为彼此都是社会主文共同体的部分,社会主义发展到共产主义,就是要消灭国家嘛。

  他们沉溺于远东特区远超俄罗斯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对于俄罗斯自己的关心,只到莫斯科为止,对于西部的改革开放和波罗地亚的市场化改革,很显然漠不关心,一点都瞧不上。

  普京听说,已经独立的中亚五国,也是一样。

  这些年他们出现的最大变化,就是“中国化”,中国派去了大量的干部、技术和管理移民,重塑了五国的政府行政、经济运行。

  甚至是军队体系,这都是在"第五国际”与“人社联"的掩护之下进行的,现在的中亚,也有两三千万的中国移民,正是这些人,管理着中亚五国最复杂的科技与企业体系,撑起了中亚五国经济的半壁江山。

  一旦失去中国移民,毫无疑问这五个社会,会倒退几十年。

  中亚五国的高级干部,毫无疑问是以亲华派为主的,这些年下来,他们的政治生命与家庭利益,与中国力量都是严密地捆绑的。

  而其国内的民族主义势力,一方面遭到始终不懈的严厉镇压,另一方面,中国的“有限移民"都是民兵组织化的,五国政府甚至允许他们的武装化——在远东还要转一个弯,中国的民兵组织不在明面上显露,而是在于俄罗斯合作和合资的农庄和企业中,重新设立,吸收俄罗斯和其它族人。

  在五国,那就是赤裸裸的了,中国民兵组织改一个名称,就能在五国成立,他们吸纳五国本土的"亲华青年”,加入中国民兵组织显然也有利于家庭脱贫和职业生涯,所以加入者踊跃,这些年下来,五国的政治和军队组织上的“优秀青年”,来源绝大部分,都已经是这些中国民兵组织的变形了,其实远东现在也不是如此吗?普京曾经听说了过,一种中国地缘战略的"新中国龙型"传言,中国人总喜欢把自己称作龙——这条朝向东方的龙,以朝鲜和日本为前爪基石,有力的后爪,是以绝大部分的东南亚,为弹跳起飞的基地;而龙的后部,延伸到了中亚五国和西南亚诸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巨龙长大后扩大的身躯;远东和西伯利亚,则是巨龙起飞的两翼——这也是巨龙长大后被赋予的。

  当时普京的想法,这是中国人的狂妄和野心——将俄罗斯放在哪里呢?但这一次访问后,他突然觉得如果俄罗斯不能复兴,那这个说法,最终会变成现实。

  俄罗斯正在现实地失去远东和西伯利亚,至于中亚五国,更加不要说了,短短几年,中国对于他们的影响力,或许已经是十倍于俄罗斯联邦了。

  普京蓝灰色的眼睛,一向被人感觉是"缺乏感情",这或许是长期克格勃生涯的历练赋予的特色。

  但此时,他的眼神中,罕见地带上了忧郁的神色。

 

第724章  社会主义的全球化

 

  “瓦连京同志,你愿意去中国学习和工作两年吗?"西伯利亚市组织部的弗托里亚克,正色地询问面前这个年轻的干部。

  一阵兴奋掠过瓦连京的心头:"我当然愿意,是去中国留学吗?"中国的人均gDp已经是俄罗斯人均的不到3倍,而实质的生活水平,更是远超货币数值上的差异,加上多年的宣传和舆论影响,现在去中国,不谈政治,也是让多数俄罗斯人向往的,更何况,政治上敏锐的瓦连京,早已知道如果要在政治上进步,去中国是非常重要的资历,这些年不少被提拔起来的优秀干部,在他们的资历上,不是去过中国留学,就是在中国接受过“工作实践培训",熟悉中国式社会主义的运转和规则。

  “不,你会被安排,直接去中国东北辽宁的沈阳市组织部,他们会安排你的具体工作,简单点说,因为你会中文,无需在这个方面再花费时间。

  未来的两年,你就会像是中共的正常干部一样,完全按照中共干部一样的标准,在中国城市实践工作和学习,沈阳市组织部将给出对你的工作评价,这会对你回到俄罗斯以后的职位干部,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组织上选拔你去中国,自然是对你有着很高的期待,这是近年来我们培养优秀和前程远大青年干部的方式之一,希望你不要辜负了组织的期望。

  你们这些被派遣中国的干部,没有任何的特殊化,从薪资待遇到对干部的严格要求,都与中国干部完全一致,天下社会主义是一家嘛。

  “在中国的期间,你需要努力地学习和思考,组织上派你去中国,是要让你在中国学习的经验、理论和策略,回来后能够与俄罗斯的现实情况相结合,突破过去俄罗斯的弱点,完善俄罗斯自己的社会主义体制。

  弗托里亚克送走了,难以掩饰自己兴奋之情的瓦连京,他自己也曾经留学中国攻读政治学硕士,而且留学完成后同样进入中国干部系统工作了整整3年,在中国足足呆了6年。

  瓦连京这样的兴奋,他当年也有过。

  交换规模越来越大了,弗托里亚克自己评价到,按照他所知的情况,现在俄罗斯联邦,主要是东部和愿意到东部工作的青年干部,以及中央的青年干部,存量规模就突破了50万人,而过去已经有60多万人,完成了中国工作的经历,返回俄罗斯受到重用一组织部、财政部、经贸部,甚至是克格勃这样的敏感部分,“中国经历”,逐渐成为不明言的必须资格。

  而今后,每年至少有十多万干部从中国历练归来,他们已经并且会形成俄罗斯最强大的政治集团,这种趋势非常明显。

  当然,西部一些城市,以及中央的部分人员,对这种安排是反对的,但是中央政治局强压着实行一本来也允许西部青年干部参加,但一个要求就是从中国回来后,必须长期在东部相对落后的城市工作和发展,如果眷恋莫斯科或者列宁格勒这些大城市的生活水平,那当然不行。

  这点苦都不能吃,自然就不能入选,这打消了西部很多俄罗斯普通干部的企图心。

  现在俄罗斯学习中国"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的经验,是很坚决的。

  据说这是来自对谢列平经验的总结,当初他就是一个典型的“团派”,从来没下过基层,在赫鲁晓夫下台后,明明握着一手好牌,却相对于老勃惨败,这就是典型的“书生”,而老勃上台后,与苏联最终的衰落是分不开的。

  当然,这也只是俄罗斯现在官场上的传言。

  也不单单是俄罗斯朝中国派遣干部,中国现在俄罗斯的存量干部,规模也不小,有20多万人了,他们也担负很多俄罗斯行政体系等重要部门的一些职位,位例如在执行经济总体规划和监督的“发计委",以及商业部等机构内,都有很多中国干部,俄罗斯过去在这些领域太落后,不太擅长这些方面的工作。

  弗托里亚克并不知道,这是星火会与中共中央,稳定俄罗斯社会主义体制的重要战略之一,主席的名言“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始终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要扭转俄罗斯腐败的干部群体,最好甚至是唯一的方式,就是不断地替代掉过去的干部群体,新的干部群体也有堕落的,但要有各种方式,降低堕落的比例。

  俄罗斯三级体系(联邦、地区与地方层级),如果将干部与公务员等同的话,俄罗斯的公务员或者说干部,总共是250万人左右,理论上一年十多万人的替代,大约20年可以完成,当然其实是做不到的,因为星火会以外的政治势力,不会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他们会提拔其它的人员,也会从星火会推举的人员中吸纳为他们的力量,但无论如何,或许20年到30年的时间,可以让“有中国经历"的同志,成为俄罗斯干部群体的主体,这就是现在战略的基点。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5-29 17:41 , Processed in 0.054421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