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革命使徒1958 完本 蓝烬 - 第 672 页

  就是中国人常说的资本主义国家那种“当兵吃粮”的状态,如果派出国去碰到中国军队那种装备甚至超过美军的对手,他们的战斗力是很值得怀疑的。

  但那又如何呢?中国总不至于打到美国来吧?他摇了摇头,将自己杂乱的思绪排除在外,自己是外来人,要在美军立足,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中东历史的萨阿德教授,走上讲台的时候,注意到了几乎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缺课,他内心叹了一口气,哥大没有旷课制度,而那些内心倾向于极左翼的学生们,就因此不来上他的课,何况他来自以色列,而且是最近撤退的移民,讲课的内容和思想,又是明显倾向于以色列的立场,自然不受极左翼的欢迎。

  美国新政府镇压了极左翼,导致思想倾向于极左翼的很多学生不能发声,但不代表他们的思想会被扭转,他们是在用缺课,代表无声的抗议,恐怕对于他这个教授,其实没有任何的尊敬。

  但那又如何,美国极右翼政府已经准备对大学里派驻思想检察员了,据说也是学习中国的模式——中国每次大运动前的惯技罢了,清除掉学生中极左翼的分子,其它的动摇分子,就会在巨大的政治压力下,不得不转变自己的思想。

  萨阿德心想,要是过去,他的授课,恐怕在号称民主的哥大,都会被学生们抗议而停课,会认为他散布对中国的仇恨,对巴勒斯坦人的种族歧视。

  哥大曾经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学生运动的中心之一,“春季运动"至今影响深入,但这样的大学,就是必须彻底扭转思想的,如果培养的学生,不能为第三美国的体制所用,那培养来干嘛?或许过去我并不是这样的不宽容,但现在我发现,宽容没有用,美国和以色列的敌人,对我们从来不宽容,萨阿德的内心仍然充满仇恨,以色列最后的军队覆灭了,巴勒斯坦人欢呼雀跃,哈马斯解散了法塔赫一他们对于所谓的解放没有贡献,成立了巴勒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可笑的是,这个哈马斯明明是个恐怖主义组织,此时倒开始宣传自己是民主民选政府了,一帮垃圾,也配民主吗?但是愤怒无济于事,萨阿德对自己的定位,既然自己是一个教授,是知识分子,那就要在美国正本清源,传播和维护第三美国的体制,他此前并不是极右翼,但现在相信,资本主义必须改革,必须能够集中自己的力量,“一盘散沙”的所谓民主,无助于西方与中国的战斗。

  以色列过去就是太民主了,内部的纷争太多,明明在学希特勒,却没有学习到精髓。

  第三新美国,顶层仍然是共和的,没有实施纳粹的“一个领袖"策略,因为从历史来看,希特勒固然是德国最好的领袖,但他仍然犯下了很多的致命的错误,所以一定的共和是需要的。

  但根本,上层建筑对下层的统治,却是必须集权的,没有集权就没有力量,这些学生就是明证——他们依靠父母在美国的利益,才能得到深造的资本,而深造的过程,却在不断地生产反贼,因为过去美国的大学,就是鼓励这些反贼产生的,这种格局,一定要改变!那不来的三分之一学生,要通过犹太裔的网络,压迫学校开除他们,吃到苦果,才能让这些学生在撞到南墙之后,不得不回头。

  内心冰冷,但萨阿德开始和颜悦色地上课,他一向以温和著称,即使嘴里说出的内容,,与温和的态度往往相反。

 

第734章  中东新局与中美洲激化

 

  美国总统布雷登询问:“中国从中东全部撤军了?”他的语气中有点诧异,因为这是出乎他的意料的,换了美国,大胜之后,自然是要在中东建设自己的利益格局的。

  向他汇报的,是CIA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性局长哈斯佩尔,她与犹太财阀的关系很好,不过仅仅因为“裙带关系”,就认为她其实不具备那些男性局长的能力,那就完全低估她了。

  实际上,从情报行动经验来说,这位看上去像个中年女性知识分子的哈斯佩尔,是经验非常丰富的一线老手——她大部分的职业生涯,都在执行海外一线的卧底行动。

  心狠手辣的她,曾经参与CIA的多起刑讯案件,亲自刑讯逼供。

  即使没有担任局长之前,她也是CIA的顶级情报员,老实说,其能力可能比那些总统因为政治需要而任命的局长们要强。

  这也反应了美国现在的一个趋势一国社党的“大一统”之下,确实重点部门的专业程度有所回升,因为政治内斗被压制了。

  哈斯佩尔回答他:“只能说是大部分撤离了。

  但在伊朗、叙利亚的港口,仍然保留着海空军事基地,这显然是控制波斯湾和东地中海的策略。

  而在红海南侧,他们仍然保留在吉布提与希代布的基地,甚至希代步基地的建设,一点也没有停下,这里必将成为中国在阿拉伯海的海空战略枢纽。

  “中国显然在执行一种战略:避免驻军中东国家的内地,他们在伊朗、伊拉克与叙利亚的陆军,都已经撤离,但用海空军,搭建了一张对中东地区战略控制的分布式网络。

  他们对于伊斯兰国家内部的宗教斗争,显然不想参与。

  驱逐我们是他们主要的战略目标。

  以他们现在中东的威信,无需陆军驻军,也能影响各国的政策。

  “对了,在埃及地中海岸的塞卢姆,埃及与中国达成协议,中国会在那里建设和使用一个海空综合基地,清楚的事实是,塞卢姆基地、巴勒斯坦的基地,以及在叙利亚的卡尔达哈基地,中国正在建设完整控制东地中海的基地群,未来从这个基地群,中国可以对整个地中海沿岸国家,施加影响力。

  布雷登内心一痛,中国人控制了中东之后,已经开始在做针对欧洲的准备了吧,别看中国从中东撤军,采取了与美国之前不同的战略,但那是因为中国更加强大,而且赶走美国后,其在中东的地位,暂时是无可动摇的。

  需要的时候重新派兵,对于中国又有什么难度呢?他继续询问哈斯佩尔:“伊斯兰这些国家最近的战略动向是什么,他们不会真的在追求伊斯兰的大团结吧?”他努力想让自己轻松一点,语气中带着一点调侃。

  哈斯佩尔一笑:“怎么可能呢?发现中国无意驻军,以及对各国事务,只会进行影响中国利益的有限干涉之后,这帮家伙又开始斗争了起来,这是伊斯兰国家改不了的宿命。”

  她进一步解释说:“沙特现在与埃及走得很近,宣称要重新实现阿拉伯的大团结。

  你知道沙特自己的军队毫无战力,但他们在武装埃及,埃及悄悄地进行了扩军,从45万人增加到60万人,倒不是为了备战,而是要抵消逊尼派对于伊朗的不安。

  这一次战争,伊朗在伊斯兰世界的威信太高了,什叶派的成功,让逊尼派恐怕睡都睡不好。

  “据说海湾七国,给中国贡献了上千亿美元的军费,相当于-种一赎买,他们很担心中国,会在逊尼派与什叶派之争中,站到伊朗那一边,那可能是致命的。

  毕竟逊尼派原来主要是与我们美国合作的,在中国那里,这当然可能被视为原罪。

  布雷登心头又是一痛,这些该死的阿拉伯佬,对于中国下本钱,真的还是不惜代价,美国撤军的时候,他们也只凑了100亿美元。

  他很想将这些阿拉伯佬在美国的资产都没收了,只不过他的智囊们分析下来,都觉得有点得不偿失——这会让中东国家的君主们,此后坚定地站在中国的一边,单单他们的财力,就会让美国或许在未来,损失更大。

  相反,继续结好他们的上层建筑,未来说不定还有重要的作用。

  哈斯佩尔继续说道:“以伊朗为一边,以海湾国家加埃及为另一边,而伊拉克本身就处于什叶派与逊尼派复兴党的矛盾很大的局面,叙利亚也是少数逊尼派,压制多数什叶派的格局。

  所以比较清晰的趋势就是,什叶派与逊尼派的宗教斗争,将会替代过去的以巴问题,成为中东新的战略格局。

  “相对孤立的是土耳其,虽然土耳其也以逊尼派为主,但因为奥斯曼帝国的历史原因,以及土耳其人与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不同的种族,所以它是被孤立的,周边国家几乎都与它,在历史上有着血仇嘛。

  不过土耳其自己相对强大,别的伊斯兰国家,也不敢去惹它,不过他们的泛突厥主义至少短期内是完蛋了。

  本来唯一的薄弱点是叙利亚,但叙利亚的战略地位太重要,中俄都会压制土耳其对叙利亚北部的渗透。

  “伊斯兰的两大教派宗教斗争,与三个地区强国的地缘对峙,这就是中东现在看得到的未来。

  或许现在的情况,本身就符合中国人的期望吧?他们当然不想让中东的伊斯兰国家都团结起来,难道想要推出一个新的伊斯兰世界大国吗?现在这种内斗不休、谁也压不倒谁的格局,正好分而治之。

  “老实说,伊斯兰国家都没有实现现代化国家的能力,伊朗稍微好点,但而已不是彻底的现代国家。

  如果没有油气,这里就是现代世界的蛮荒。

  没有美国存在之后,中东对于中国的战略地位,显然是迅速下降的。

  "中东现在的战略地位,只不过是中国与全球油气的重要来源,而随着中国新能源的高速发展,未来油气对于中国,也只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而已。

  或许未来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油气供给,就足够满足中国的需求了。

  阿拉伯人不知道,随着我们的离开,石油美元固然崩盘,美元变成了只有美国国家信用的货币,但一种历史趋势却因此加速了,即化石能源联盟因此而解体,中东在全球大棋盘上的重要性,急速地下降。

  阿拉伯人会慢慢感受到新时代的痛苦。

  哈斯佩尔或许因为政治立场,夸大了中东战略地位的下降,但她正确地指出了一个现实——美国离场之后,中东就不再是某种意义上的“世界中心”了,它在今后的国际政治格局上,没有了过去的重要性。

  哈斯佩尔走后,布雷登陷入了沉思,中东对于美国,已经是一盘死局,他并不太关注。

  当下国际的重点是中美洲,那里的战局,进一步激化。

  美军撤军后,中国显然非常关注撤回美军的动向,发现美军初步向中美洲增兵调遣2万兵力后,可不仅仅是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增兵,而是中国立即派遣了自身的十多万兵力,进驻巴西、苏里南、丰亚那,甚至与委内瑞拉达成协议,在其加拉加斯城市附近,建设海空综合基地,而其陆军也进驻了委内瑞拉,显然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全面倒向了中国,加拉加斯可是马杜罗发家的地方,他在那里根基深厚,这个选择是明显的宗好。

  委内瑞拉的反美情绪太强了,干掉了查维斯(原时空拉美就普遍相信,查维斯是被CIA毒死的,比如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与马杜罗都亲自说过这样的话),上台的马杜罗,同样是个死硬的反美分子,随着中国军队的进驻,震慑了该国的右翼,让马杜罗的统治,变得更加稳固。

  这种政治背景下,马杜罗及其同党,对于配合中国人,是非常积极的。

  美国掀起再多的“人民运动",游行抗议,也改变不了委内瑞拉的大局。

  中国军队的进驻,显然也改变了中美洲的大局,如果美军将中东撤回的部队投入中美洲战场,“跟随而来”的中国军队一定会同样投入战局,让双方在中美洲的热战极度升温一国务卿作为美国特使,到北京与中国谈判中东终局的时候,就与中国沟通过中美洲问题,当时中国的回答就是:中国可以与结束帝国主义行径的美国和平共处,但不意味着中国会放弃中美洲的革命队伍,他们为了自己民族的解放而奋斗,中国不会背叛他们。

  在中国言之凿凿他们专用的革命语言背后,其实很清晰地为美国划下了“红线”,中国要中美洲,而和平之线,只能是划到墨西哥与危地马拉的边境,要美国将巴拿马运河交出来。

  这就是中国的底线——墨西哥成为了中美之间在中美洲的缓冲国,而中国控制了中美洲,以及南美大部,这是中国的如意算盘,但反过来,美国虽然不想让中国的意图实现,但美国必须要付出重大的代价。

  比如,美国还能保住中美洲吗?布雷登认为,如果美国以倾国之兵压上,有着陆地交通的优势,美军还是守住中美洲的。

  中国不会在中美洲与美国决战,但这种情况下,将是中国延续其“消耗美国"战略的大好机会——美国从中东脱钩了,但又在中美洲上钩了,中国人会毫不犹疑地将社会主义阵营的军队,大量派往中美洲,不惜与美军进行空中较量,让中美洲成为一个不逊于中东的泥潭。

  其实极右翼政府上台后,战略已经确定,放弃中美洲也是其中的一环,因为早已考虑到了上述的逻辑。

  只不过美军数十万人撤回本土,美国内部包括上层一些人,未免心思又活跃了起来,觉得在中美洲未必不能放手一战,舍不得再继续放弃中美洲,殊不知,这正中中国的下怀一现在还看不出中国慢慢耗死美国的阳谋,那脑子太糊涂了,中国是在乎中美洲的得失吗?中美洲只是中国用来消耗美国的道具罢了,这块地盘,已经成为了中国为美国准备的“香饵"——好吃的肉里面,已经塞满了毒药。

  实际上,美国上层那些主张在中美洲,继续尝试”守护”的人,也不是傻子,只不过“中美洲可弃,巴拿马难舍”,他们是舍不得放弃巴拿马运河。

  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无疑是全球海运上最关键的两条运河。

  就巴拿马运河来说,它是沟通太平洋与大西洋的关键咽喉航道。

  从美国现在本土利益而言,北美(美国和加拿大)西海岸与欧洲的贸易,必须通过巴拿马运河。

  如果中国控制了巴拿马运河,一旦未来中美再次爆发战争,北美西海岸与欧洲的贸易,就必须陆路运输到美国东海岸,然后海运横跨北大西洋,过去的纯海运有半变成了陆路,成本将会急剧增加,而其对美国东西之间的陆路交通能力,也构成挑战。

  但问题是,随着海军力量的衰落,即使美国守住了中美洲,同样守不住这条运河,中国在其南美基地支持下,切断巴拿马运河并非难事。

  本来就做不到的事情,为什么要付出那么大的牺牲呢?美国不得不走一段“和平路线”,目的是为了重塑和复兴美国,布雷登相信,放弃中美洲,能够暂时使得美国与中国进入“和平时代”,赢得时间来努力复兴美国,在这个阶段,中国不至于切断美国通过巴拿马运河,与欧洲的正常贸易,这就暂时足够了。

  现时空美国的西部是衰落的,与原时空大不一样,所谓一个加州的gDp,就可以排名世界第六,西部各州因为太平洋贸易而兴旺发达的情况,相对于原时空而言,大相径庭。

  早年还好,西海岸与亚太国家,甚至与中国都有正常的贸易,但到了远东战争及以后,这种格局就不复存在。

  除了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个小国的贸易外,美国与中国为主的社会主义东亚的贸易,几乎完全中断。

  美国的西海岸,因此失去了贸易之利——过去最基础的支撑,即与日本的贸易,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所以最近十来年,西部的衰落,是肉眼可见的,过去五大湖的工业锈带,都可以说,比不上西部的萧条程度,无论是经济成长,还是失业的严重程度,都是美国最严重的地区。

  未来的情况,也未必乐观,进入"和平时代”,由于彼此严重的政治对立和相互顾忌,美国西海岸与东亚的贸易即使有一定的恢复,其前景也是很有限的。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20:41 , Processed in 0.079752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