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革命使徒1958 完本 蓝烬 - 第 677 页

  从资本主义的经济规律而言,由于性价比低,其实也没有重振的可行性,只能是苟延残喘,不过谁也没有想到国社党上台后,逐步开始利用没收的大量财富,推动美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以解决就业等问题。

  钢铁业似乎又迎来了第二春,国社党在媒体上大肆吹嘘,但很多人私下仍然不乐观,因为美国钢铁业的竞争力并没有增强,只不过在“美国优先"之下,强行在一个封闭的市场内给予垄断地位而已。

  兰登很年轻,正在为他的博士论文撰写而进行调研一这确实是他需要做的,不过更重要的是他在进行对全美的“社会调研”,这是他作为年轻的感召同志,迅速让自己成熟的训练过程。

  兰登是迈克尔.洛克菲勒的孙子,所以有时人们戏称他是“小小洛克菲勒”,迈克尔能够成为感召同志,是很偶然的机会。

  但对于兰登而言,就几乎没有意外一小洛克菲勒财团需要可靠的继承人,不能在迈克尔去后(他身体已经很不好了),落到了资本主义资本家思想的其它洛克菲勒之手。

  所以兰登以及他的一个弟弟,从小就进入了某个私立的“寄宿学校”,授课都是由美金会的同志执行的,长期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在他17岁的时候,就成功地进行了感召。

  现在25岁的他,已经被明确为小洛克菲勒财团的接班人,跳过了他的父亲,人们都知道,小洛克菲勒更喜欢他的两个孙子,而尤其兰登,一向表现出色,是小洛克菲勒亲自指定的财团下一代家主。

  艾迪萨德洛斯基,他曾经是美国最大工会之_-的“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UnitedSteelworkers),的一位地区领导人,在1977年曾经领导钢铁大罢工,不过此时早已退休。

  他观察着这位“小小洛克菲勒”,意外地发现年轻人非常沉稳,讲话也很有逻辑,没有那些,他以为自己会听到的“天真幼稚"的富N代,可能会说的话。

  艾迪这种曾经的工会大领导,以为他们与资本家老死不相往来,那完全错估了他们的节操,领导工人斗争,不过是他们在经营工会而已——工会就是他们的企业企,兴旺或衰亡,关系他们自己的收入。

  就像是艾迪自己,在退休之后,就迅速变成了小洛克菲勒财团的特别顾问,享受着高薪。

  兰登对艾迪微笑:“果然闻到了浓烈刺鼻的铁锈味,按照传说,钢铁工人的兜里,现在有钱了?”

  艾迪摇头:"要看从什么角度来看,就业扩大了,但他们多年来,忍受着恶劣的工作环境和低薪的环境,一点都没有改变。

  他进一步解释说:“过去美国钢铁自产,已经多年维持在1亿吨左右,而现在因为政府的需求,估计每年的需要量,大致可以增加50%,即达到1.5亿吨左右。

  对于这个产量,美国钢铁与努科钢铁这样的大公司,并不愿意增加投资,他们只需要更充分地利用现有产线,就基本可以满足需求,原来的设备利用率或许只有50%左右,现在也不过提升到75%到80%就足够了,还有余量呢。

  不投资产线,只是提升产量,当然利润会大增。

  而增产当然需要增加入手,但他们也不愿意增加工资,就是过去的薪资水平,他们招得到足够的愿意干的人。

  他的眉头有点皱起:“现在政府完全禁止罢工,我已经听说,政府要强制解散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

  据说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等一些大工会,都会不保。

  政府真的以为他们就能完全做到公平吗?”他不免有些怅然,那可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历史,内心不免有些愤懑。

  兰登知道他的意思,要是过去大工会存在,或许还可以与钢铁资本家“讲价”,增加工人的收入,也就增加了工会的收入。

  可现在国社党政府,用暴力压制罢工,让工人们无法团结起来,自然资本家,可以轻易地维持过去不景气时代的长期低薪。

  登内心冷笑,心想不仅仅限于钢铁工业,国社党要复兴的传统工业,每一个行业z他们都试图保持低薪,从而为资产阶级创造产品的竞争力,可问题是,北美内部的封闭市场内,就是几家美国的大钢铁公司,控制了所有的生产和订单,他们干嘛要降价削减自己的垄断利润?无非是象征性的减少几个点,向国社党有所交待,也让国社党对其施政有所交代罢了。

  在国际上,美国这点强行压低的人力成本,哪里有真正的性价比优势呢?低端钢材例如粗钢,那些资源型社会主义国家的组织力、人工成本等,美国强行压低劳工成本,根本不可能再获得优势。

  而在中高端钢材领域,中国的庞大生产规模效应,以及远比美国先进的产线(比如机器人等方面的大规模采用),更加不是美国能比的。

  所以现在美国的钢铁业,也只能是"窝里横”,在全球市场毫无竞争力。

  国社党的政策,进一步增强了垄断,资本家的贪婪,让国社党推动的复兴计划,困难重重。

  比如与钢铁有关的行业造船,使用本土钢铁的成本,削减不了几个点,而劳工成本甚至压不下来——例如焊工,都是需要长期实践训练的,薪资低了人家就不肯干,国社党进驻船厂的纳粹组织,暴力压制下,只不过让工人变得消极怠工而已,想用意识形态增强工人的主动性,那是美国人擅长的吗?美国人唯一擅长的,就是给钱。

  传统工业难以复兴,新兴科技产业也是一样,比如不远的另一个重要工业城市匹兹堡,过去经济转向教育、旅游和服务业,现在‘复兴美国制造业”的运动中,则着力发展以医疗和机器人制造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

  思路是不错的,因为匹兹堡有足够的智力资源,市区面积仅有150平方公里,却拥有近10所大学,其中包括全球知名的匹兹堡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地方政府视这些高校,为匹兹堡复兴的关键,比如卡内基一梅隆大学的机器人学院,就可以为匹兹堡机器人制造业,源源不断地提供智;力支持,在该天学带动下,匹兹堡汇聚了100多家机器人制造企业和多家机器人研发中心。

  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则是全市最大的雇主,其下属的20家医院、400个门诊部和1个保险部门,共雇佣5万人。

  但问题与传统产业类似,那就突破不了国境,最多也就是在欧洲和加拿大,能够有-席之地。

  此时美国的智力资源,相对于中国七倍以上规模的研发人员,那就不算什么了,例如机器人产业,中国显然更先进,而且科技的进化速度更高。

  尤其尴尬的是,几乎所有的机器人公司,都在进口中国的一些关键零部件,尤其是芯片。

  这些机器人公司,某种意义上只能算是软件公司——如果他们不进口中国部件,而是全部在美国自产,那他们产品的成本,就会变得极高,在国内也没有竞争力,这种产业背景,就不是国社党强制的命令能改变的。

  那意味着需要美国整体的产业链都能完善起来,才能为机器人行业,提供足以与中国竞争的产业基础。

  甚至这些软件公司,很多也只是在做中国软件的“英语化”,或者是利用中国的工程软件,进行二次开发而已,这在行业内,是人尽皆知的秘密。

  国社党不知道吗?他们当然知道,但只能是捏着鼻子,装作不知道,默许这些公司维持这种局面,指望美国工业慢慢好转后,自给率能够逐步提高。

  兰登知道,这就是现代工业的"规模效应”,中国与华盟核心国家,自己有十六多亿人,而中国式全球化,覆盖的是一个五十多亿人的广域市场,中国现在努力在经济上,打破广域市场的市场瓶颈。

  这样规模的大市场,就能实现全产业链的覆盖,其中的龙头企业,因为市场的广大和良好的经营,于是可以在社会主义体制下,被鞭策而迅速地提升科技,速度不是美欧能够相提并论的。

  美国能完全控制的,不过是北美+澳新而已,人口5.1亿,要比欧盟的4.2亿人多-些,但墨西哥的1.2亿人,其实消费力很差。

  而美欧也不能认为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双方既合作也竞争,私下拳来脚去,欧盟可不会任由美国产品长驱直入。

  所以大致可以判断,美国可用市场的人口总规模,大约只有中国和华盟核心国家的五分之-而已。

  既无法实现全产业链,也因为生产和人才的规模效应,难以跟上中国的科技和产业发展。

  这就是新时代的宿命,兰登在最近的考察中,最大的发现,就是在那些国社党政府吹嘘的“产业复兴"中,几乎都存在难以克服、难以逾越的巨大障碍,说白了,国社党没有去动美国根本上的生产关系,大资产阶级对于产业的垄断控制力更强了,指望掠夺一部分人来扩大总体就业改善阶级矛盾;指望政府和军队加大采购来拉动美国生产,其拉动效应是有限的,而持续性更值得怀疑——下一次,国社党的政府需要的政策资本,在哪里呢?除了大资产阶级,无可掠夺,那除了走增加国债的老路,还能怎么办呢?但美国可不是原时空,可以让全球为它负担成本和代价,现时空可能真的会导致经济崩溃的。

  兰登此时并不知道,美国总统布雷登,以及他主导的国社党政府,确实在苦恼他思考的问题。

  美国经济有了一定改善,这是明显的,但布雷登及多数高层都知道,这种情况大概率不可持续。

  纳粹德国当年也不可持续,不得不主动地走向二战,试图用战争掠夺的模式,来维持德国的繁荣,他们失败了。

  而今天美国的情况,要比当年的德国更恶劣-中国是美国军事上无法战胜的对手,这已经被证明,最顽固的极端极右翼,也无法否认这一点所以美国其实无法通过战争掠夺的方式,来扩张美国产品的市场和服务。

  但要形成北美内生式的自我成长,难度已经太大了。

  现在国社党相当于强制性地扩大了美国的实体生产,但内生市场的规模增长是有限的,所有的扩展很快就会碰到上限,甚至是扩展之后又发生萎缩。

  _最明显的,就是基础设施建设,很多有识之士已经指出,现在国社党政府在维修和提升基础设施上,花了不少钱,但这种罗斯福凯恩斯主义的做法,现在对经济的拉动性,完全与罗斯福时代,是不好比的。,重大的区别,就是有没有需求的"空间”,罗斯福时代需要,因为那个时代美国工业蓬勃发展,各地方市场正在迈向舍国性统一大市场,比如汽车产业就推动了全美高速以及其它公路的需求,说白了,那个时代建设基础设施,属于政府投资上的高效率,有助于帮助美国经济,形成更大的优势;有助于扩大全国市场。

  但现在还有这种空间吗?答案是没有,美国的基础设施,其实已经饱和了,无非就是变得陈旧不堪,但即使改善提升,能够增加的市场效率,仍然是有限的。

  罗斯福时代投资基础设施1美元,或许能帮助美国经济成长5美元,而现在,说不定1美元回收都做不到,而是彻底的亏本生意。

  而且政府投资基础实施的资本是有限的,花光了现在的钱,用国债继续投资吗?但现在美国政府的债务,已经是一个根本不可能还得起的规模了,再增加,或许就要彻底崩盘了。

  这就是一切凯恩斯主义的困境,不管是经济还是军事上的凯恩斯主义都一样,"强力的"政府,确实可以拉动生产,用生产再拉动就业,增加就业的薪酬又增加了消费,似乎可以创造良性的循环,但前提就是,要有足够的消费力,否则多生产了没有人消费,这个循环就可能随时中断,短暂的荣景,很快就会原形毕露。

  所以对于布雷登政府的挑战在于,不仅要扩大美国的生产,而要把超出美国自身需求的部分,能够输出到国际市场,不求能够进入敌对的中国和华盟核心国家,但需要进入其它的发展中国家,这两年来美国改弦易辙,张口闭口社会主义和”和平发展”,就是为了在劣势下,创造一个适合美国转型发展的良好环境。

  量接受产品的标准,就是性价此,美国产晶如果没有任价比,良好的关系也没用,哪个市场的商人是傻子呢?至于过去美国可以卖高价的品牌效应,在中国几十年的输出和宣传之下,相对于中国品牌也没有了原先的“魅力”,很少有人,会为了品牌是美国的,就放弃更加价廉物美、甚至在科技层面上超越美国的中国产品。

  实际上,在美国高层的内部讨论中,最现实的市场还是欧盟国家,美国对他们的影响力最大,但现在从法国骚乱开始,欧盟的情况一团糟,极右翼与中左派的斗争,方兴未艾,这些国家的经济竞争力,在失去了对过去殖民地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急剧衰落,确实在向着过去中国调侃的"大号东南亚“迈进。

  为了稳定欧盟,美国甚至开始对过去自己一直扶持的白左进行压制,但很想让,短期内要收到什么效果,是不可高估的。

  兰登意识到:国社党的极右翼施政,或许在一些领域,将过去表面的锈迹,打磨光滑了。

  但是在各领域的内部,锈迹仍然在扩张,腐蚀着美国经济的各种产业基础。

  他微微一笑,与艾迪一起离开了芝加哥的东南城区。

 

第740章  大西洋两岸的最后防线

 

  洛伦佐.基思,冷冷地看着街头,街道上还残留着血迹,警察等待着水车过来冲洗一切的痕迹,他们并不松懈,而是紧盯着周围的环境,恐怕是害怕有人将刚才的一幕,拍摄并.上传到互联网上。

  这就是现在的美国,在小街上杀人贩毒,警察的出警效率,或许与旧时代的美国一样的拖沓,破案率也极低。

  但要是有政治游行,警察的效率就会疯狂提升,因为有人会踢他们的屁股。

  国社党不允许政治游行,但总有些愤怒的美国人,不顾忌政府的限制令,他们以为现在还是那个民主的美国呢,不知道国家社会主义党的铁拳,会凶狠到了何等程度。

  今天他目睹了一切,警察毫无顾忌的开枪,射杀了几个领头者,逮捕了一些逃跑的人,而其它人只能在哭喊中逃离,中途没有任何媒体出现,反而用手机拍摄的人,被警察开枪击毙的情况,对他们来说,拿手机拍摄的人,或许比持枪者更该死。

  基思不是在为这些鲜血哀叹,相反,他对于鲜血总是兴奋的,他也是国社党员;对于国社党的强硬手段,心理上就死极为赞同的。

  一个政党,凝聚全部的美国力量,这是他认为对抗共产主义唯一的希望。

  他现在只是感慨:杀得还不够,国社党的上层太软弱了,相比当年的纳粹德国,缺乏足够的气概和狠劲。

  美国复兴计划进展缓慢,与上层这些家伙的无所作为,关系很大。

  基思现在是个穷人,他还负债呢。

  不过过去他的家族,可是非常富裕的。

  他的M.C基思,就是大名鼎鼎的"联合果品公司“创始人,一度控制了中美洲几乎所有国家的香蕉以及其它水果”事业”,后来又经营电话、电报、广播、出版、发电、饮料、制糖、木材加工和多种商业活动。

  从1958年起,又扩大到石油工业。

  联合果品公司作为美国在中美洲的代理人,深度介入当地政治,与各国的右翼军官和大资产阶级勾结,影响着他们的政治格局,从而可以对中美洲的贫苦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增加公司的利最有名的例子,无润。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08:59 , Processed in 0.053287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