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革命使徒1958 完本 蓝烬 - 第 678 页

  最有多的例子动无过于1954年该公司与CIA合力,在危地马拉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该国的J.阿本斯古斯曼民主政府。

  这场政变,让联合果品公司声名大噪,但也因此变得在整个拉美国家,该不过随着拉美的民主运动风起云涌,即使是右翼政权,逐渐也与该公司拉开距离,最终联合果品公司不得不与其他公司合并,就连大股东也更换了,百变成了"联合商标公司”。

  那以后该公司就走过了黄金时代,不断衰落。

  但对于基思家族而言,脱手联合果品的股权,反而证明了是高明的举措——该公司的名气太臭了,发展自然变得困难。

  基思家族在南美投资了不少矿业,由于中美洲太混乱,他们的投资重点,就放在南美最大的国家巴西。

  选择拉美而不是美国本土,对于基思家族是很自然的,他们在美国本土算什么呢?但?他们在拉美各国就不一样了,上百年的经营,让他们拥有丰富的人脉,与各国政客的关系都很熟悉,又与美国经营拉美的政治力量,例如CIA等关系密切,所以当然要选择拉美哕。

  可问题是,在中国人发动的“南美解放战争”中,基思家族在巴西的投资,荡然无存,资产被没收了,但美国几个银行对他们家族的贷款,却是不能不还的,以至于当代的基思,全部出售了在美国本土以及阿根廷等国的资产,用来还债,才勉强补上了这个突如其来的大窟窿。

  但经此一役,基思家族的富贵荣华,也就荡然无存了。

  基思的父亲事后自杀,而仇恨传递到了现在的基思身上。

  基思与此前家族其它成员不同,他在美国空军中服役,而且官路亨通一.当年他加入军界,他的父亲觉得这条路也未必错误,基思家族,需要拓宽在美国本土的经营,但阶层非常固化之下,儿子走军官的道路,未必不能开辟蹊径。

  在家族的支持下,他很容易在军中取得了良好的声誉,家族和父亲出事的时候,他正好被提拔了准将,离开将军就只有一步之遥了。

  幸好他在军中已经打好了基础,在美国空军领导层中,也有欣赏他的人,所以他的仕途,并没有受到家族剧变的影响,现在已经是空军少将了。

  “国仇家恨"的背景,让基思成为了真正的极端派一国社党是极右翼,本身就是极端派,而基思这种人,就是极端派中的“超极端派”,认为美国即使毁灭,也要与中国战斗到底的那种。

  老实说,随着国社党拼命地宣传自己的极右翼思想,超极端派,也不仅仅是极少数了,基思这样的人,在美军和美国政界中,都并不罕见。

  有警察来敲他乘坐车的车窗,他示意司机打开车窗,警察看到后座上,坐着一位肩章为少将的将军,神色一怔,不由得举手敬礼,看那样子就是当过兵的。

  基思说道:“我们只是恰好经过。

  我看到了你们的努力,干得好!”那个警察不由得又立正敬了个礼,或许觉得一位将军的夸奖,让他感到高兴吧。

  五角大楼,美国国防部下属空军部,基思见到了空军参谋部总参谋长(美国空军一把手)大卫戈德费因。

  戈德费因看到自己的忠实部下基思,微笑起来,他对于基思,是很喜欢的。

  因为他觉得基思很像自己,都是无所畏惧的军人。

  戈德费因是资深的战斗机前线飞行员,两次海湾战争,他都参与了,在伊拉克战争中,他的飞机还被击落,差点被俘,幸好美军直升机来得及时。

  当然,祸兮福所伏,他的实战经历,也为他在空军的晋升,铺平了道路。

  当然,他的家世,也不是基思能比的。

  既要有战争能力,还要有足够上层人脉,要不然这个总参谋长,哪里是轻易做得了的呢?基思即将出任空军特种作战司令部下属第1特种作战联队的主官,驻地在佛罗里达州玛丽埃丝特的哈尔伯特机场(HurlburtField),特战司令部一共有6个联队,而第1联队,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下属4个大队,担负为特种作战行动,提供航空载具和火力、情报、信息、指挥支援的任务。

  说白了,就是真正的主战部队,在空军中地位非常重要。

  有的联队主官,准将甚至是资深的上校,就可以担任。

  但第1联队,却几乎一直是少将直接担纲。

  美军过去一直有一种说法,即一等人海军、二等人空军、三等人陆军、四等人马润(Marine,海军陆战队)。

  不过现在随着战略转变,空军大有超越海军,成为新的一等人的趋势。

  没有办法,美国的海军在中国压力下,已经衰落了,美国失去了全球海洋的霸权,现在海军的重要性,无非是维持北大西洋和本土海域为主,这在战略上自然就降级了。

  相反,美国空军的重要性,却因为它负责美军主要核武器而日益重要一美国几乎已经转入战略防御,核武器自然就更加重要。

  比如美国空军,负责管理不少于450个,分布于美国各地的核弹控制站,它们是美国核威慑政策的关键组成部分,即大多数的美国核武器,是空军管控的。

  这些核弹控制站,大部分选择建在美国各地农场的地底——农村地区,相对较为孤立,远离城市和人口密集区域,从而减少了遭受袭击的风险。

  此外,地下深度和坚固的结构,也能有效防御核打击和其他潜在威胁。

  而且在农村地底下,建设这些控制站,也更容易保密,不容易被间谍卫星或其他情报手段发现。

  这些核弹控制站的主要任务,是确保美国的核武器处于高度战备状态,并能在必要时迅速发射。

  每个控制站,都配备了由专业军事人员组成的团队,他们负责监控和维护核武器的运用与维修,利用先进的通信和计算设备,确保与核导弹之间的联络,畅通无阻。

  担负如此重任,空军的相对重要性,自然在美军之中上升,以至于现在基本超越了海军。

  戈德费因上将,就很有可能出任下一任的美军参联会主席。

  当然,在核武器的使用流程上,核武器具体是由美国战略司令部指挥的,如果总统下令,接下来就会由战略司令部组织发射和打击,空军不过是执行打击命令的单位之一而已,不过战略司令部依靠的主要力量,其实还是空军,战略司令部的总部,就位于美国本土中心地带的内布拉斯加州奥法特空军基地——某种意义上,可以算是从空军中分出来的一部分。

  基思是由戈德费因上将推荐的,某种意义上,戈德费因上将就是他的“山头”,是他最大的靠山,上任之前,来向戈德费因上将“述职”,是应有之意。

  在戈德费因上将关心了一阵基思上任后的任务后,基思却被戈德费因办公室的一张新地图吸引住了,戈德费因注意到他的注意,,不由得有点苦笑:“看到了吧,过去我们空军的三大战略区(三个战略区,即欧洲、中东和北非区;亚洲、太平洋及印度洋区;南北美洲区),每一个都大幅缩水了。

  而11个基地群,现在也只剩下了5个。

  基思点点头,看着这张新的地图,他内心的怒火,不由得又燃烧起来,空军的3大战略区,第一个欧洲及其周边,其实就剩下了欧洲;而在亚太印地区,只剩下了澳新和美国自己的夏威夷、关岛;在南北美洲,缩回到了美国本土。

  现在只剩下了夏威夷,关岛,阿拉斯加,美国本土,澳大利亚与新西兰,欧洲这5个基地群,失去了日本韩国,东南亚,中东、中亚、印度洋与北非,拉丁美洲这6个基地群。

  从空军的部署看,失去了超过一半的空军基地。

  看一看空军基地的缩水,就知道美国面临的窘境——不得不全面收缩到防御西方三大本土的境地(北美、欧盟、澳新),而就这样的局部霸权,也面临着中国越来越强烈的挑战,比如在澳洲与印尼之间。

  基思指了指地图上的三十几个新基地,询问戈德费因上将:“我们要在加拿大和墨西哥驻军了,墨西哥的基地尤其大量增加,这是为了对抗中国可能从中美洲的进攻吗?”

  戈德费因上将说道:“当然,过去我们无需在这两个国家驻军,是因为没有安全上的顾虑。

  现在不一样,在墨西哥驻军,你应该可以想得到,墨西哥人其实是很不愿意的,但由不得他们,不仅是空军和海军,陆军将有数十万人,都会在墨西哥驻军,我们必须牢牢地控制着个国家,他们将成为美国本土与共产主义世界之间的最后防线。

  "至于加拿....”戈德费因上将的脸上,显露出讥诮的神色,顿了一顿,才继续说道:“现在是他们求着我们驻军。

  你知道,过去几十年,加拿大都是拒绝美国驻军的。

  因为他们可笑的历史自尊心,以及所谓的自主防御政策,说是自己可以独立防御,无需美军进驻。

  其实不过是沾了我们的光,当时苏联,也不可能空耗实力,去进攻偏僻寒冷的加拿大北部而已。

  "不过现在的情况,完全不一样了,尤其是中国的海军,也开始出没在加拿大不远的海域,虽然中国海军的行动,更多的是为阿拉斯加施加军事压力,但加拿大哪里能不恐惧呢?当然现在就求着我们驻军了。

  “当然,为了北美的团结,也为了让阿拉斯加与本土的防御一体化,补上加拿大这个中间地带,还是很重要的。

  今后空军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就是北美三国空域作战的一体化,而不仅仅是限于美国本土。

  “北美三国四内圈,跨越北大西洋涵盖西中欧是外圈。

  至于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以及夏威夷积....他又顿了一顿,才接着说道:“我们只能是做防守,如果未来战争爆发,我们保不住澳洲和新西兰的。”他的神色中,露出了郁郁之色。

  基思冷冷地说道:“没有其它的战争了,再有下一次,除了核大战,我们没有其它的选择。

  如果澳洲和新西兰不能被美国军队守卫,那么西方就会整体崩盘,失败主义会彻底站到上风。

  那就是西方的自杀,与其自杀,还不如同归于尽。”常规战争,海陆空无论怎么打,我们现在就已经不是中国人的对手了,何况未来?难道上将您真的相信,布雷登真的能复兴美国?我是一点都不相信的。”

  于极端。

  戈德费因.上将摇摇头,但并不是否认基思的看法,说实话,除了核大战,他也觉得美国没有胜利的可能性,难道最终变成美国本土的守卫战吗?所以他内心也是很困惑的,并没有觉得基思太过他叹了一只气:“核大战就打得赢吗?中国在核防御包括生化防御上,你也是知道的,他们准备之充分,根本不是美国能比的,肯定能保护其精华的几亿人,在核大战中存活下来,相反,美国只有少数的军事庇护所,美国人靠在自家后院,挖地洞来躲避核大战。

  与他们相比,我们的核防御,简直是原始人的水平,凭什么打核大战呢?”他信任基思,因此并不介意暴露-些自己的“丧气”想法。

  基思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疯狂,他说道“中国佬自己有一句话,叫大力出奇迹。

  核能力的无限堆积,难道就消灭不了中国?几千枚氢弹干不掉中国,几万枚呢?中国人靠钻到深深的地下,或许能躲过核弹的直接打击和消灭,但巨量的核武器,产生的核污染、核尘埃、核污水等效应,普遍化长期化,中国难道能让几亿人,长期生存?要是有中国人能活下来,大概率也有美国人能活下来,从头开始竞争,不比现在等死要好?戈德费因上将终于对基思的疯狂有点震惊,他说道:“那样人类就完蛋了,基思,你不能太疯狂了。

  中国进攻美国本土的可能性很小,美国仍然可以在中国霸权之下存在。

  你的思想过于极端,这不利于你今后的发展,慎言!希思闭上了嘴,似乎听取了上将的教训。

  不过他的眼神中,仍然闪烁着疯狂的光芒。

 

第741章  默克尔与普京

 

  普京走上一步,主动地拥抱了德国总理默克尔,记者们的相机响成一片,而周围人都热烈地鼓掌,喜形于色,这是俄罗斯与欧盟经济合作新时代的开端,傲娇的欧洲人,终于在现实面前,低下了头。

  大多数在场的人,来自于波罗的海共和国,这个俄罗斯社会主义体制之内的资本主义体制特区,由于他们的政治立场天生就亲西方,对于能够开启波罗的海与欧盟的深度合作,他们是非常满意的——特区终于傍上了欧洲经济的大腿,几十年的期望,终于成为现实,这对于特区的未来极为重要,终于可以摆脱了社会主义者对特区“垃圾场”的蔑称了。

  酒宴之上,普京与默克尔言笑殷殷,相谈甚欢,而双方的来宾们,也是频频举杯,大家似乎都很高兴。

  甚至来自中央政治局的代表——财政部长加夫里拉,似乎也显得很高兴。

  晚宴结束,默克尔回到了宾馆,波罗的海共和国的首都维尔纽斯,对于她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城市,普京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但显然在过去的环境中,发展经济也显得力不从心,维尔纽斯的落后,肉眼可见,整个城市在夜晚中,也显得昏暗而缺乏光彩。

  她不能忘记,维尔纽斯本来是立陶宛的首都,但是俄罗斯人鸠占鹊巢,现在起码有一半的立陶宛人,被迫跑到了欧盟,西德境内,就有不少的立陶宛人,他们痛失家国之痛,对于默克尔而言,也是感同身受。

  单单在这个首都存在的本身,就提醒她,不能信任俄罗斯人,我们现在是相互利用而已。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17:22 , Processed in 0.055112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