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革命使徒1958 完本 蓝烬 - 第 679 页

  默克尔先访问了莫斯科,再访问维尔纽斯,无非是为了加强新形势下的德俄贸易和投资——西德准备全面开放对波罗的海共和国的投资,也允许一些不敏感的产业领域,再俄罗斯西部的投资,她向俄罗斯中央政治局表示,西德欣赏俄罗斯的改革开放,东西方因为中东等地战争的紧张形势已经过去,基于俄罗斯承认私有经济,以及欢迎外国投资的立场,西德认为两国之间,具备了大幅度提升贸易和投资的可行性。

  和平的时代已经到来,西德愿意与俄罗斯变成共赢合作的经贸伙伴。

  对于俄罗斯的总书记列昂尼德,默克尔觉得自己看不透这个人,他很礼貌,欢迎默克尔代表西德表现的新认知,接受西德递出的橄榄枝,但默克尔觉得,他的内心对于西德是冰冷的,但是也不意外,俄罗斯中央以明显的亲华派为主,列昂尼德就以此而著称,他们重视的是与中国的关系,以及俄罗斯在社会主义阵营体系中的位置,对于西方存在着本能的警惕和隐隐的蔑视。

  这些人是死硬的共产主义分子,即使西德表现得再热情,他们也不会失去对西德的警惕。

  不过来到波罗的海共和国,默克尔感到了自在——那些死硬的家伙,也不得不让这个资本主义特区存在,即使他们暗暗宣传这里是垃圾场”,但他们也不得不通过这个特区,承认了俄罗斯存在大量地主张,与西方亲善、与西方合作的人士和力量。

  这就是西德可以利用的俄罗斯现实。

  当然,然也是西德为了复兴经济,所必须走出的一步。

  法国骚乱又把欧盟搞得一团糟,而东欧国家普遍对法德满腹埋怨,他们的经济太糟糕了。

  其实西德也好不到哪里去,最严峻的挑战,就是中国不断地整合世界市场,他们每前进一步,都代表着欧洲与西德,会失去部分的市场。

  所以德国必须试图打开社会主义国家的市场,不能延续过去美国压力下,过于严厉的经贸和投资政策,那反而会让西德的分量,变得越来越无足轻重。

  西德因此必须代表欧洲,做出妥协。

  所谓失去了市场,可不仅仅是欧洲的制成品,无法进入社会主义国家阵营以及其它亲近中国的市场,而是整体性的失去,欧盟的服务业占到gDp的70%以上,这些服务业包含很多的高收入职业,可不是一般人以为的餐饮旅游之类的。

  比如商业咨询、律师、医疗卫生、科技服务与商业服务,还有无所不在的生产型服务业。

  这些过去欧洲多个发达国家的优势产业,在中国全球化下,在西方之外,一直在遭受毁灭性的打击一每个国家加入了中国体系,一旦贸易和投资的规模成长:他们就会逐步采用价格相对低廉的中国服务体系。

  标准、认证、咨询,都是中国化的。

  相反,除了那些与欧盟之间关系根深蒂固的国家,其余国家都在逐步废止采用西方体系——又贵又不好,陷阱还多。

  表现在贸易上,就是对欧盟产品进口的减少,他们反过来要求欧盟产品符合中国标准和认证体系,不承认欧盟的成熟但昂贵的体系。

  而他们的出口,拿出来的标准认证都是中国体系的,如果欧盟在进口上不承认,他们会对等报复,据说中国往往会对他们因为欧盟贸易进出口的缩减给与补偿,加大中国与他们的进出口。

  中国的经济体量,是欧盟的七八倍,谁重谁轻,那些国家很容易做出选择,这就让过去欧洲国家最赚钱的一块,即附加值很高的服务业,现在普遍被发展中国家,认为是"骗钱和剥削”的工具,拒绝接受,让欧洲走入了死结。

  西方包括欧洲过去赚钱的一个大项,就是资本输出,借钱给发展中国家,以此影响所在国的政治、经济和产业,培养西方利益代理人,控制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和重要企业,以此攫取高额的利润。

  但现在投资领域上,大为弱化——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是西方的近三倍,而中国的资本输出要比欧美廉价得多。

  社会主义体制的国家,固然是几乎与西方,在金融和资本上断勾,其它发展中国家,也越来越多的倒向中国,这是硬实力的差距,而且中国极其阴险和不择手段,对于每个国家的亲西方派,总是采取派遣特工、舆论抹黑、经济打击等综合手段,毫无顾忌地”干掉他们”,这使得这些国家内部,愿意担任西方利益代理人的政客和企业人士,逐渐变得稀少。

  西方的钱很香,但没有自己的命重要。

  其实何止是真接的经济呢?西方过去常用的辅助手段,例如收买知识分子鼓吹与西方合作、派遣大量的NGO人员等培养代理人的手段,只要中国人进入了所在国,立即就会从这些方面下手,掀起血腥而阴毒的“驱逐战”,亲西方知识分子会因为各种原因身败名裂,NGO人员更是因为作为"间谍”,而可能死于非命。

  单单西德,过去这些年,平均每年就要在全球莫名其妙的丧生数百人,更不要说美国了。

  中国的特工机构:组织和人力的规模都太大,在各国的暗战,西方很难站上风。

  而且尤为让人痛恨的是,中国人比美国人,还要崇尚暴力,简单租暴的物理解决,往往是他们第一时间就确定的策略,过去作为情报机构辅助而工作轻松的NGO生涯,现在西方被普遍视为畏途——那可是真要玩命的工作。

  中国体系,其实是对西方为主的经济秩序,直接掀了桌子,欧盟再痛恨中国,但也无法改变这种大趋势。

  欧盟本来就陷于长期的经济危机,最近几年又面临这种传统市场不断缩小的困局,不能不思考如何破局。

  西德改善与俄罗斯的经贸关系,就是新战略的重要一环,默克尔熟悉共产主义体制,她自己就认为,其实俄罗斯本身就是社会主义阵营薄弱的一环,尤其是执行改革开放政策的西部。

  实际上,俄罗斯西部与东部的差距,从意识形态到经济模式,都在逐年扩大,这对于西方而言,是黯淡的前景中令人鼓舞的少数有利于西方的趋势。

  俄罗斯联邦包括中国移民在内,现在大约有3亿人,欧亚大陆分界的乌拉尔山,现在不仅仅是地理的分界线,更是俄罗斯联邦内部意识形态和政经体制的分界线。

  俄罗斯现在分为九大联邦区,在乌拉尔山以东有三个,从东到西,是远东联邦区、西伯利亚联邦区和乌拉尔联邦区,这三个区是中国势力和中国式社会主义体制,深度渗入的地区,总计大约1.2亿人口中,中俄双国籍(主要是中国移民)就有6000万人由于与中国利益的深度结合,毫无疑问,俄东三区,不仅仅是亲华派当政,而且民众都已经习惯了与中国经济的一体化——三区经济相对于俄西的蓬勃发展,也是来源于中国的支持。

  但在俄西六区_(中央、西部、西北、南部、伏尔加河、北高加索),情况则有很大区别,俄罗斯民族主义的力量很强,倒不是因为所谓的亲西方——西方已经衰落,过去很多亲西方的,现在也瞧不上西方,认为西方在与中国的斗争中,完全是失败者。

  他们现在更多的是出于民族主义——不想让中国完全“控制”俄罗斯,让俄罗斯联邦完全变成了“白色中国”或者"中国的加拿大”,从而失去俄罗斯民族的自尊和骄傲,在过去沙俄强大的时候,可是梦想过将中国的一部分,变成黄俄”的,苏联的时候也是中国的“老大哥”,结果现在要变成”白版红中”?这是他们的自尊心受不了的。

  虽然现在即使是最抵制中国影响的俄罗斯民族主义者,也承认必须与中国合作,没有必要去破坏中俄两国强大的各种联系,但他们非常强调"独立自主”,即俄罗斯必须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大国,这在政治和经济体制上,他们就非常抵触中国化,即使他们知道,如果俄罗斯西部也远东化”,很可能带来远比现在更强的经济发展,他们也不愿意。

  这些俄罗斯民族主义者的主张,意外地加强了所谓改革开放”体制的生命力。

  而其中重要的主张之一,就是俄罗斯必须发展与欧洲良好的关系——俄罗斯已经失去了争霸世界的能力,但欧洲的引入,可以在俄罗斯国内平衡中国的影响。

  不过,很少有人提议与美国合作,默克尔不知道,这是因为现时空星火会,对于在俄罗斯民众中树立美国的邪恶形象,是非常成功的。

  另外也是因为这些民族主义者,也心知肚明,提议与欧洲合作,中国不愉快但还能接受,要是提议与美国合作,那可能就越过了边界,属于"社会主义的叛徒”了。

  在默克尔等欧盟国家的部分领袖看来,这其中蕴含着欧洲自由民主国家的重大机遇。

  -方面,是解决经济危机的机会。

  现时空俄罗斯西部六区,有1.8亿人口,对于欧洲来说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完全可以在现在以油气进口为主的低水平贸易的基础上,发展经贸合作,欧洲一些产品对于俄罗斯人的吸引力,并不下于中国产品,尤其是那些民族主义者。

  而且俄西也完全可以成为欧洲产品,通向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大市场的渠道。

  另一方面的考虑,则是比较隐秘的——美国或许已经不行了,欧洲的安全、以及欧洲未来的发展,靠什么?影响俄西,似乎是个不错的思路,俄西名义上也是社会主义的一部分,但其经济体制,却是半资本主义化的,如果欧洲能将经济影响,深化到俄西;这就是完整的一个欧洲经济圈,毕竟欧洲相对于中国,有着更近的地理距离。

  而俄西的俄罗斯人,基因上就有着强烈的亲欧洲倾向,他们认为自己属于欧洲的一员,这都是欧洲可以很好利用的社会基础。

  设想一个从西欧到俄西的经济圈,不仅可以为欧盟提供更大的经济腹地,而且可以带动欧盟已经牢牢控制的东欧复兴一这些国家现在不仅是欧盟的负担,而且内部的思潮,正在重新转向社会主义,他们摆脱了苏联的控制,但经济却同样糟糕,很多人都为抛弃社会主义而后悔。

  欧盟必须控制住这种逆向趋势的发展。

  从默克尔如果未来能够撕裂俄西与俄东,那会是最好的一种结果,让俄西资本主义化,反过来成为欧盟对抗东方中国的缓冲地,那欧盟和西德的安全性,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很可惜,从她对现任总书记列昂尼德的观察来看,至少在现在的俄这种可能性。

  这让她很失望,不过在波罗的海共和国,见到了普京这些人,她又觉得,这样的设想,未必在未来,完全不可行一普京这些人,当然是愿意与欧洲站在一起,而不是与中国站在一起的。

  在与普京私谈的时候,他明显表现出,对中国在俄罗斯影响力进一步扩张的抗拒,他是一个典型的大俄罗斯主义者,与自己这些欧洲人一样,同样有着对于’黄祸”的恐惧,这种共同的恐惧,可以成为彼此默契合作的基础。

  想到这里,默克尔叹息了一声,德国自己的复兴之路,任重道远。

  东德尚且不能消化,现在对于俄罗斯的一切设想,都还是空中楼阁。

  东方的中国太恐怖了,他们对于俄罗斯控制的深度,一天超过一天。

  就像是刚才自己发现的,所住房间的高档酒店用品,居然都是中国生产的,这让她很陌生,因为在欧洲从来没有见过。

  现在东德对于西德,到底是致命的毒药,还是真正统一过程中,必须渡过的难关,默克尔自己也无从判断。

  “东德是中国进入欧洲的跳板”,他们现在与中国关系之密切,远超与俄罗斯的传统关系。

  而西德与欧盟,现在也只能默认他们的“功能”。

  默克尔很清楚的一件事,就是不能让东德,主导欧盟与社会主义阵营的经贸渠道,那会让东德发展得更好,反过来对于西德民众形成危险的吸引力,相关的经济利益,宁可放给波罗的海共和国这样的俄西地域,也必须跳过东德。

 

第742章  民族主义与俄罗斯未来

 

  默克尔在思考的时候,普京也在思考。

  他对于迄今为止的发展,内心是非常振奋的,因为他觉得俄罗斯不得不逐步变成了“白中”的历史进程,终于迎来了足以撬动局势和改变趋势的外部变量。

  他很清楚,这是因为中国的极端强势,让美国在全球的霸权彻底结束,完全退回了西方本土,使得欧洲不得不改变过去的战略——当然也是因为美国对于欧洲的束缚力,在与中国争霸失利之后,迅速地变小了,才让欧洲各国,尤其是大国例如西德,有了自己的独立性,可以根据自身的国家利益,逐步开始调整过去的“仇俄战略”。

  感谢中国,逼迫欧洲,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而欧洲开始执行“亲俄战略”,无论他们是多么的不情愿,无论是否合作发展顺利,但至少有助于俄罗斯内部“抗拒中国派”的实力成长,他们未来的政策和战略主张,必然能够在俄罗斯,有着更大的分量和影响力。

  普京觉得自己并不是“仇华派”,与他亲近的很多人,也谈不上是“仇华派”,他自己就认为,如果不是中国狠狠地拉了俄罗斯一把,或许在九十年代初,旧苏联就维持不下去了,那样的话,俄罗斯肯定不能像现在一样,保存了旧苏联的主要实力。

  但普京也不会感激中国,在他看来,旧苏联的解体,苏联内部的民族国家,都过渡到“人社联"的名下,不过是中国和平解体苏联、避免苏联内部民意反弹的策略——中国应该是觉得苏联的潜力太大、实力太强,不好控制,所以拆分了苏联,有利于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领袖,更好地实施控制。

  他有着自己内心认为的明显证据——例如中亚五国,在解体之后,都得到了中国巨大的全方位援助,使得这些国家,实现了在苏联后期没有的高速经济发展和生活改善。

  而在这个过程中,俄罗斯迅速地失去了对这些国家和地域的影响力,政界和文化界迅速地遗忘了苏联和俄罗斯对他们的恩惠,这些国家的社会和其他方面,都迅速地中国化,中国成功地切割了它们与俄罗斯的联系。

  普京虽然内心非常不满,但也不会因此仇视中国,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家利益,中国现在如此强大,与过去的苏联一样,彻底地控制中亚,本身就是理性的选择。

  他们对于俄罗斯的渗透也要这样看,反过来,如果俄罗斯如此强大,会不会深度渗透中国,选择很可能是一样的。

  但是普京认为,从一个俄罗斯民族主义者和爱国者的立场,他无法容忍中国对于俄罗斯的"软吞并”,现在的俄东,尤其是远东和西伯利亚,还真的是俄罗斯的吗?有些逆向的民族主义者,甚至称自己是‘远东人”或者“西伯利亚人”,而不再强调他们俄罗斯人或者乌克兰人的本来身份。

  东西之间,思想上的距离已经变得越来越大了。

  中国深入渗透的广度和深度,还在不断地扩展,乌拉尔区是第三个,但不为人熟知的是,其实他们在西北和伏尔加两个区,渗透的程度也越来越高。

  尤其是西北联邦区,16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数量仅仅1800万,其中中国人,就有300万,已经占到了人口规模的20%。

  这里虽然是苦寒之地,但却是俄罗斯现在油气产量最大的地区,因为人口少,所以所是俄西人均最富裕的地区。

  西北区本来是对欧贸易的天然腹地,有着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港口,但由于过去数士年与欧洲的恶劣关系,通过管道销售的油气,大多数最后却通往了遥远的中国。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10:31 , Processed in 0.051487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