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革命使徒1958 完本 蓝烬 - 第 7 页

  所以确实马明皓的供货,在香港很受欢迎,而且已经有东南亚的药材商人,开始从他那里进货了。

  这些业务发展的情况,都是真实不虚的。

  李慕青和在国内的感召同志们,也放下了心,总算这第一步“从大陆到香港”完成了,贸易先做起来,对方方面面都有交待,也方便他们在国内的筹备工作。

  接下来唐耀平和王丽云,也会去香港,协助马明皓对接内地,同时也掩饰赵伯陵他们的第二步行动“从香港到美国”。

  李慕青这个时候是不能去海外的,要不然有心人,看到一家三口都去香港了,很容易联想到“叛逃”之类的故事,所以她此时,最好就是作为不能说的“人质”呆在国内,这样涉及此事的大家都安心,把赵安民送出去,就已经算是在政治上冒险了——当初是以赵伯陵要在香港扮演“中介商人”的角色,有个孩子好掩护的名义。

  没办法,在任何的社会和时代,“实力”都是最重要的,越是小虾米的时候,就越是要尊重“规矩”,不能明着打破。

  10月5日,赵安民一行5人,终于拿到了签证,早就找好了邮轮的关系,马上安排了一艘去美国西海岸加州的邮轮,航程需要20天。

  1958年香港连启德机场都还没有修好,更不要说是越洋航空了,跨越太平洋的远程客机,此时还是遥远的幻梦,所以只有乘坐邮轮,是现实的选择。

  10月7日,工作小组终于登上了去美国的邮轮,赵安民和赵伯陵紧张的心神,也终于能够放松了一段时间。

  最让赵安民安心的,是现在手头有点钱,所以他和赵伯陵,可以住在一个套房内,否则居住条件太差的话,他现在这幅小身板,可真的撑不住。

  巨大的“歌诗达”号邮轮,缓缓离开香港著名的葵涌货柜码头,赵安民和赵伯陵来到甲板上,两人出神地看着这个繁华的世界大港——此时的葵涌码头,勉强能够这样称呼。

  赵安民知道,如果历史“顺序发展”,这里在三十年左右的时间,还会变得更加发达,一度有“世界第一港”的美称。

  现在也有几分繁华的样子,西环对开的海面,满是邮轮,想上岸往往还要排一天的队。

  货车从码头开始连接成长龙,司机们即使不耐烦,也不得不等上至少半个小时,而堆场上的集装箱堆积得水泄不通。

  “本来”的历史,30多年后,大陆改革开放,会让葵涌码头达到它150年历史上的最高峰,不过随着大陆大量沿海港口的兴起,这里也会逐渐进入不可遏止的长期衰落,恰似香港这个城市的命运一样,繁华成于大陆的改革开放,衰落也因为大陆的改革开放。

  短短数十年,往事烟云散。

  这个葵涌码头,30多年达到顶峰,然后30多年,衰落到有时候稀稀落落看不到船,这就是历史的变迁。

  阳光打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隐隐约约的海腥味袭来,赵安民反而感到一阵心旷神怡,开阔的海面上,有着海鸟飞翔,大船正在逐渐地加速,驶向那个他要完成大人物的主战场——这个时代的全球霸主美国。

  赵安民与父亲赵伯陵,仔细地沟通过美国,从父亲这里,他就能看得到新中国新一代清醒的知识分子,对于美国的复杂态度——钦佩其巨大的力量与科技成就,痛恨其对祖国的打压,和对其它弱小民族的全球掠夺。

  当然,大多数人对美国的心态,是跟随着党组织的舆论而变的,但赵伯陵这样的精英知识分子,自然内心有自己的认知。

  或许只有自己这样的穿越者,才能从本质上完全平视甚至俯视美国。

  包括感召的同志们,他们也需要在吸收了新的知识体系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将对美国仰视的态度逐渐扭转,毕竟在这个时代,美国人领先太多了,国力的差距犹如天堑。

  赵伯陵他们原来对美国的感觉就是:中国人绝不怕与美国佬拼命,但在物质和科技成就上,总是仰视美国的。

  中国人对美国的信心建立,需要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需要国内一直能够不断地顺利发展。

  否则就会像是原时空的八九十年代,那时国内哪还有多少“抗美派”

  呢?都是“崇美派”,需要很清醒地认识到:当时即使左派没有消亡,也难以制止这种全民性的“崇美”,这是巨大的物质实力的差距造成的,也是改革前二十多年的时间,国内屡遭挫折,引起的信心丧失。

  别人是如此的光鲜亮丽,而自己几十年奋斗了,还是个衣衫褴褛的穷光蛋,这样的对比下,任何的思想教育,都没有办法阻挡这种“崇美”,只能是经济实力的变化,才能改变。

  赵安民想到了那句著名的“Veni!Vidi!Vici!(我来到!

  我看见!

  我征服!

  )”,开阔的大洋,让他不由得一时间,雄心壮志涌上了心头,自己做得到吗?能不辜负这一次的穿越吗?他不由得暗暗攥紧了拳头。

 

第6章  还活着的这个奇葩

 

  1958年11月6日,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哈佛大学剑桥校区。

  赵伯陵牵着赵安民的小手,边上还有一位学生模样的白人青年陪同,就像是带着孩子参观哈佛校园的一对普通父子,由熟悉的哈佛学生,介绍着学校相关的景点历史。

  三人走上了一处草坪,白人青年理查德有点惊喜:“那就是他,他经常在这里读书,今天果然在。”

  父子两人定睛看去,那是一个看上去很文气的,带着一副眼镜,而且眼镜肯定不是修饰,因为镜片看上去就厚厚的,这个人很有点书生的味道,典型的那种白人青年精英知识分子的样子,他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一本书。

  赵安民一眼就认出了他——洛克菲勒家族最大的遗憾,据说消逝在新几内亚食人族嘴里的,大名鼎鼎的迈克尔·洛克菲勒。

  原时空的时候,赵安民就阅读过有关他的故事,印象很深,他的照片广为流传,经过影响仪的记忆强化,所以他能够一眼就认出这个名人。

  他回想着迈克尔·洛克菲勒的故事。

  此人毫无疑问,是洛克菲勒家族的奇葩。

  他可不是那种旁支,而是洛克菲勒中最嫡系的一支。

  迈克尔的父亲纳尔逊·洛克菲勒,是个对政治非常感兴趣的大佬,他不但成功地扩张了家族产业,而且在美国政坛上,更属于一个大佬级别的风云人物,曾经连任了四届纽约州州长,后来还做了一届福特政府的副总统。

  纳尔逊非常溺爱迈克尔,很希望这个天资聪慧的小儿子,能助他一臂之力,协助经营家族产业,并向政坛发展。

  可是每个时代的富N代,可能都有点倾向,例如在他们上大学的时候,选择的专业,几乎都是比较注重精神层面的学科,比如文学、艺术和历史等等;极少有人,会去研究理工科或者法律类的这种功能性、职业化非常明显的专业。

  说白了,前者才是掌控人生,后者就是为富豪和权力人士服务的马仔嘛。

  对于普通人来说,上大学是为了谋生;而富豪子弟又不存在这种竞争压力,在他们信托基金里面的钱,如同滚雪球般不断增值,保证了他们终身不会差钱,所以,大胆去干自己最爱好的事儿,才是他们追求的理想生活。

  迈克尔就是一个对艺术,尤其是原始人艺术,狂热到疯狂的青年,他认为为艺术献身,才是他一生的事业。

  不过他还是有弹性的,为了让他老爸满意,不让父亲生气,迈克尔在上哈佛的时候,没有直接选择艺术系,而是选择了与政治关系密切的历史系,然后又遵从父亲的建议,多修了一门经济学,所以他在今年毕业的时候,会是历史系与经济系的双学士。

  赵安民很清楚迈克尔未来的命运:他梦想着深入原始社会,到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食人族,去调查他们的原始艺术。

  为此,他加入了哈佛的摔跤队,还专门去了日本,学习柔道和空手道。

  在大学假期的时候,这个洛克菲勒还会去家族位于委内瑞拉的农场,去学习骑术和对付大牲畜的手艺。

  原时空迈克尔失踪的前一年,即1960年,他还特意在美军中,参加了为期六个月的军事训练。

  对于一般的枪械和军用交通工具,也因此有所掌握,具备了不错的野外生存技能和耐力。

  按照迈克尔与他父亲纳尔逊的协议,迈克尔可以先搞一到两年的艺术,然后马上收心,回归家族企业。

  结果呢,却是一去不复返,1961年11月,迈克尔彻底失踪在了新几内亚的食人族之中,纳尔逊动员了一切的力量,当时新几内亚西部还是荷兰人的殖民地,他们在得知失踪的那个人,是美国的小洛克菲勒之后,下了很大的功夫,出动了大批军警,在可疑区域内进行密集搜索。

  但他消失得无影无踪,再也没有出现。

  世人普遍都相信,他是死在了食人族的嘴里——被彻底地吃掉了,正因为如此,所以尸骨无存,根本无法搜寻。

  现在是1958年底,这一切都还没有发生,迈克尔这位小洛克菲勒,成为了赵安民心目中在美国,可以试探发展的“天字第一号”感召同志。

  为什么赵安民如此认为呢?因为迈克尔生于1938年,今年刚刚20周岁,又痴迷于原始艺术,在政治上可以说是空白者,虽然他是个洛克菲勒,但未必在这个年龄,就对共产主义充满恶意,导致无法感召。

  要知道,在五六十年代,不少的富豪子弟,因为左派思想的影响,个人认为自己的祖先或父母,有剥削的原罪,其实也不稀奇。

  西方左派学生运动的热潮中,很多富家子弟不但参与,而且是主力。

  按照后世对迈克尔的描述,他对原始的食人族都没有恶感,在他的笔记里,充满了“这些在文明人眼中的“野蛮族群”,有着聪明的大脑和非常强的动手能力,如果有必要,他们可以驾驶波音747,他们的语言复杂,有17种时态……只不过是他们生活在一个与外界隔绝、独立的世界里,形成了独特的宇宙观......他们身边只有海洋、沼泽、河流和树木,他们认为每个事物,都有独立的灵魂,村民们都能看到他们,并与他们交谈……”这样的描述。

  由此可见,这个青年此时可能处于一种思想上“博爱”的世界观,有相当的概率,他也不会仇视共产主义,后世的记录上,没有谈到过迈克尔有什么明显的政治倾向。

  所以在赵安民看起来,这个迈克尔有点像是西方第一代的“白左”,只不过那个时代的白左,还没有像后世那样意识形态固化,而是处于吃饱了撑出来的,对于环境和异类的“过多宽容和怜悯”,所以嘛,应该是有机可趁。

  在这样的思考下,赵安民和赵伯陵,当然要把迈克尔当成是第一位的最佳人选。

  毕竟搞定了迈克尔的好处是非常明显的,肯定在美国必须的启动资本和人脉都不缺了,而且拥有了一层“莫名的保护”,不管是美国政府还是CIA、FBI,以及其它财团,谁没事会去干涉或者挑衅一个美国的小太子呢?

  担心有人暗中保护或者监护迈克尔,赵伯陵与理查德,在离开迈克尔不远处的草坪上坐了下来,假做聊天。

  而赵安民则装作无知儿童,在草地上奔跑玩耍,尽显熊孩子的撒欢模样。

  他逐渐靠近迈克尔,装着好奇地凑了过去,跑到迈克尔的身前,对他说道:“你在看什么书呀?”

  迈克尔听到清脆的童声英语,抬起头来,看到一个调皮的黄种人男孩,正好奇地盯着他,他不由得莞尔一笑,心想哪里来的小皮猴子,正准备说话,他的眼神不由得迷糊了起来,感召开始了。

  赵安民在迈克尔的面前坐下,装作对迈克尔好奇地对话,按照此前的经验,感召需要30~45秒左右,或许这是精神传输和融合需要的能量时间?赵安民一边思想上茫然地瞎猜,一边砰砰砰地心脏剧烈挑动,他其实很担心感召失败,那意味着“开局质量”的巨大下降,以及任务时间的更加不可控。

  45秒已经超过了,赵安民的内心变得冰凉,失败了吗?突然他思想中的晶球“亮”了起来,显示感召成功,这已经超过了45秒!

  这是迄今为止最困难的一次感召,赵安民的直觉是就是一线之差,差一点就失败了,“超时”本身就意味着在失败的边缘挣扎。

  这个时候,他才发现,自己的两只小手,都已经捏出了汗,如果有镜子,现在自己一定能看得到,对面是一个面色苍白有点惊慌的小男孩,他不由得对自己现在的心理素质感到汗然。

  他转头迅速朝周围环顾了一下。

  显然,没有人注意到一个小毛头的动作,估计迈克尔也没有啥保镖跟着。

  赵安民有点自嘲,他娘的在原时空,谍战片和穿越书看多了,自己吓自己,在哈佛大学之内,迈克尔有必要用什么保镖吗?他努力融入普通学生的氛围之中,还来不及呢?如果注重安全,此人也不会没有保护地,跑到原始部落去,落了个永远失踪的下场。

  不过这就是人性,因为现在感召成功了,所以自己才可以自嘲所谓在事前没有逻辑的担心。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22:00 , Processed in 0.038873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