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革命使徒1958 完本 蓝烬 - 第 718 页

  拿上这张纸,去D-29拿药,你会没事的。

  巨大的喜悦在她心中爆发出来,“Thankyou!”她的眼睛有点湿润。

  拿完药,她按照指令,来到了一个休息的帐篷,那里都是基本没有事的人,等待着被运走,到相应的安置地。

  有人在说笑,或许因为这是他们几个月来,唯一值得高兴的时刻。

  不过很快大家又平静下来等待,过去的极致痛苦,可不是这一会的幸运,就能填补的。

  巨大的松驰感包围了内维娅,活下来了!神经不再紧张,让她感觉更疲劳,但她毫无睡意。

  她开始低声地抽泣,就剩她自己了,所有过去的一切,尤其是她深爱的丈夫,都已经随烟而去她的低泣,或许也感染了他人,有的人也轻轻地哭泣起来,谁不是满心充满悲哀呢?并不是到了加拿大,他们就安全了,因为加拿大核污染最轻的北部地区,现在天寒地冻,那里本来就人烟稀少。

  由于此时缺乏基础条件,所以只能在南部安排,但终究也是冬天,南部很多地区也是低温,如果不居住在室内,很难熬的。

  加拿大的南部,也是有核辐射的,此时城市是根本无法利用的,那里是核爆的中心,所以只能是尽量动员加拿大的小镇和乡村,所有的房子都被征用管你什么私家住宅,此时都必须作为救灾使用,一间小房子,都会塞进去十几个人,只有这样的强制下,才能勉强让加拿大,能够提供救援数千万美国人的基础能力。

  只有在开春之后,因为核污染的水平总体较低,才可以开始一些建设,此时的设想是;从开春开始,中国会调动大量的移民到加拿大,加拿大与阿拉斯加,尽管至少一半以上的地域,都是非常寒冷的,但总体地域广大,满足4到5亿人,基本上是可行的。

  中国移民都是由民兵组织进行组织和管理的,他们不仅要自己干,还要将所有加拿大人以及美国人组织起来自救——最后的数据表明,他们的总数有约1.1亿人多点,加拿大有3000多万,而美国人大约有8000万。

  当然,以后他们就不是加拿大人与美国人了,而都属于人社联托管地的居民,只是居民,不是公民。

  自救的方法,就是在受到核污染较小的地方,又有其他优势——或者是资源,或者是交通便利,总之要按照中国的规划,建设一批新城市,加拿大的旧城市,除了局部外,暂时并不准备去复兴,因为彻底清除核污染需要的资源和投资,都是规模极大的。

  中国可以不惜代价,复兴自己的北京、上海等遭受严重核打击的城市,因为那是中国最重要的城市。

  但却不可能,将有限的资源,用在类似加拿大这样的地方。

  多伦多、温哥华,以及那些城市的位置再好,暂时也可以弃之不顾——最多是恢复局部的港口与运输功能,总之要避开核污染严重的市区。

  此后的几十年,旧日美国,除了少数几块“山区飞地”以外,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废土地带”,除了亡命之徒,没有人敢于进入,重新成为了彻底的荒野,除了少数的遗迹以外,似乎人类就从来没有,在这块土地上生存和发展过,蛮荒的气象越来越浓厚。

  一直到几十年以后,那个时代的人社联,才开始逐步缓慢地进行清理和重新利用。

 

第785章  拯救破烂的世界

 

  “世界破破烂烂,中国缝缝补补。

  “赵安民叹了一口气,从世界各地飞来的各种求援文件,堆满了他的桌面。

  战争结束了,中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但全球无数因为核战带来的麻烦,现在才刚刚开始。

  他倒不是担心中国"亏本”太大,因为最多是短期的亏本,大多数的援助和救援,都是要计算成本的,多数国家可以用资源或者提供劳动力的方式支付,最多相当于现在提前的“贷款”而已。

  当然,也有少数国家,根本无力支付。

  尤其覆灭的美国,拯救了那么多的美国人,其实是亏到底的生意——未来除了劳动力,这些旧美国人还能提供什么?最珍贵的无非是几十万的科技人员了。

  除了美国外,有些国家没有什么资源,生产力也很落后,只能就是纯援助。

  当然,赵安民并不担心庞大规模的援助,会让中国国力损耗过大——每一次破坏性巨大的战争之后,人类迎来的,都是生产力的大扩展。

  全球国家和社会的重建、复兴,必将带来巨大的市场,以及对劳动力的极大需求。

  各国的人易于就业,就业就有消费,消费就有市场,投资就有方向。

  中央已经充分预计了这种"重建规模效应",中国保存下来巨大的生产力,必将在全球重建中发挥巨大的功能,获得巨量的收益,将中国的经济发展,重新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美国和欧盟覆灭,中国的生产力体系,就得以在全球“肆无忌惮地”扩张,将所有的国家都卷进来,形成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规模最大的全球市场,通过中国公平、平等、合理的全球体系安排,促进全球各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什么样的损失不能弥补?西方从来就是短视的,他们总觉得,只能是自身保持发达,其它国家都是他们盘剥和掠夺的对象,所以才永远有总需求不足、消费不足、产业生产力严重受限的格局。

  中国与他们不同,中国的"新天下主义”,是要让全球都发展起来,因为全球民众都能够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都能够有消费力,中国的产业才会有,远大于过去西方的全球市场。

  中国的发展,又会带动全球的经济发展,提供各国产业的巨大消费市场。

  这才是真正的双赢和多赢,从一个预估三倍于过去西方体系下的全球市场的角度出发,社会主义主体下创造的财富,当然会远胜于过去。

  所以虽然拯救全球,是非常复杂、非常耗费资源的事情,但现在考虑的,可不是像是葛朗台那样的缩手缩脚,心痛资本和资源如同流水一样的散去。

  这种“救济”,正好是一举奠定中国化的全球体系的最好时机——让中国规矩成为国际规矩、中国道德成为国际道德、中国正义成为国际正义。

  在救济的过程中,将中国已经成型的体系,扩展到全球,这是最近赵安民与中央思考的要点,是根本的战略。

  经济体济系上的“3E+大同币”,可以成为全球唯一的世界经济和货币体系,从而让大同币成为世界储备货币,而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背后的影子货币。

  政治.上重组联合国,建立人社联与联合国的两重体系,人社联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小联合国,而联合国则包括所有国家,让人社联成为联合国的新基础。

  两大组织,都可以是“中国+10国”的架构,即以中国为主,加上10个全球重要国家的组合。

  毋庸讳言,这是一个”一超十强”的中心化体系,光是吵吵闹闹,是干不了全人类社会升维的大事的。

  中国为主制定方略,10国在各自微妙分工和地缘结构下,协助中国推动全球事务,这就是新时代的全球政治结构。

  在政治上,无需追求让所有的国家变成社会主义国家。

  因为这个世界,已经是以社会主义国家为主了,留下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鲶鱼,不失为良好的结构。

  这些战略性的架构,都是需要在最近的几年中,在全球的重建过程中,逐步完成的。

  回到具体的救灾上,现在美国和欧盟的救灾,成为了极大的难题。

  美国现在如此凄惨,其实欧盟不逞多让,欧盟的面积只有400多万平方公里,遭到了超出预料的打击——中国原来以为两俄对于欧美的打击,基本上会是二分法,结果两俄不约而同,重点打击的都是欧盟,中国两俄加起来1万多颗核弹头,在反导能力孱弱的欧盟炸响,现在带来的,就是欧盟遭到的损害,其实不逊于美国平原地区。

  在中国科学家小组得到了战后详细的对欧盟的核辐射监测数据后,直接导致了原定中俄联军,大规模进军欧洲平原的计划——与美国类似,中西欧几十年之内,都难以复原了,完全没有了经济和战略价值,欧盟国家如果自己不投降,那就自己等死吧,都不用去收拾他们了。

  为此,中央还紧急通知,在欧盟的所有CSIA,以及欧洲行动局EB组织等机构的同志全面从欧盟撤退,他们很可能遭到了-水平的核辐射定超防护服必须撤回来尽快救治,避免不应有的牺牲。

  这打断了很多计划,比如在波恩的克里斯特尔小组,他们的谈判任务也被中断——西德自己不投降,就等死吧谁还去管他们呢?糟糕的就是东德与塞尔维亚等几个社会主义国家,他们遭到的核打击烈度,没有欧盟强,但离开欧盟太近了,核尘埃和核污染物质的迁移,对其国民威胁非常天,其国内短期就恢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所冒风险极大。

  人社联当然不能让这几个小国,陷入困境,所以一个新的方案,已经紧急出台。

  澳大利亚的中部广大地域,核辐射的水平是很低的,尽管那里多为荒原和沙漠地带。

  中国对于澳洲的核打击,主要都集中在澳洲一圈海岸的城市和军事基地。

  中部几平就没有过核爆,总量他有限,由于澳洲冬天的风向是西北风。

  所以中部中线以南,核辐射的水平就很低了,澳洲终究“孤悬海外",虽然不能完全避免其它国家和地域核污染的“延伸”,但受到的影响,肯定也是最低的。

  包括新西兰也是一样——因为没有短期的军事价值,所以打击的目标除了其首都以外,根本就没有其它核爆。

  核爆之后,中国海军支持下,中国军队登陆澳新,两国已经投降。

  这两国都是当年英国殖民者,屠杀土著而立国,当然不能让这样的殖民国家继续存在下去,所以与美国和加拿大一样,都会变成人社联的托管地。

  大量的中国移民,会进驻澳新,重新建立起大规模的人居和产业基地。

  也正因为如此,对于欧洲社会主义小国的拯救,就有了相应的方案——先把他们的大多数国民接出来,在澳新配合中国移民,实施澳新的社会主义大建设和大发展。

  在这几个小国国内,只设立"看守政府”,在受到核辐射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维护,看守国土。

  等到几十年后,人社联承诺,协助他们重新建设国家和发展经济,人口再天量回迁。

  在这个阶段中,他们都会是”双籍”,拥有原来国家的国籍,也有人社联的“联盟籍”。

  至干欧洲的灾民,当然也会以澳大利亚为主要方向流散,不讨他们是只是拥有原来国家的国籍,并没有"跃盟籍",没有政治权力,在经济上属于"外来"拥有居住权,如果要获得“联盟籍”"必须为当地做出贡献。

  当然,等到几十年后欧盟的核辐射水平下降了,那他们也会回迁。

  现在对美国人的处置,要比这个更严厉,因为未来也没有美国了,除了做出贡献,他们是永远不能有政治权力的。

  澳大利亚实际上拥有承受人口规模的巨大潜力,很多人有固化的思维,以为澳洲中间都是沙漠,其实这是不对的。

  澳洲总面积769万平方公里,沙漠仅占155万平方公里,其余的614万平方公里,仅从卫星地图都可以发现,几乎都是绿色。

  过去澳大利亚开发,几乎仅限于海岸一圈,不过是因为,人口规模太小,战前只有2000多万嘛,与上海的人口规模差不多,自然无需开发。

  当然热带沙漠气候的影响,还是巨大的,横贯澳洲西部的大部分中部地带,但即使是东部内地的大部分,也足够生存大规模的人口了,那里都是热带草原气候,局部缺水地区,也可以通过现有的水利科技予以克服。

  过去中国科学家曾经估测,如果开发到位,按照我国河北省的水资源拥有水平,保守估计,澳洲承载人口的极限值,在7亿人左右。

  现在先放个对半多,3亿人总归没有问题。

  所以最新计划的设想是:中国移民以及欧洲社会主义小国的人口,搞到1.5亿人左右,而欧洲难民,估计总量会有2.5亿人(战前4.4亿),其中1亿人到澳洲,而其余1.5亿人,或者去远东,或者去非洲,通过承担当地的建设任务,换取生存的资源。

  过去主要的殖民地国家,例如英国、法国、葡萄牙和西班牙,其难民"服务”的方向,重点放在非洲——他们在非洲造了那么多孽,现在也该是赎罪的时候了,欧洲人再懒惰,知识水准放在那,总比非洲人完全依靠自己,以及中国支援要强,很多的建设,可以依靠欧洲人,作为有技术含量劳动的主力撑起来。

  美国、欧盟变成了地球两大废土,牵-发而动全身,也影响到其它的国家。

  例如墨西哥北部,在冬天不断受到美国来的北风的影响,连续的核污染沉降也相对厉害,很多地域,也不是十分适合人类在数十年内的短期生产生活,所以必须与南美和中美洲协调,将一部分墨西哥人,相当于劳动力输入,组织起来,配合中美洲与南美洲的社会主义建设,等到情况相对改善再回迁。

  影响相对较小的,则是非洲。

  美国人不过是摧毁了他们的主要城市,但就整个非洲3000万平方公里而言,遭到核打击的程度,在所有大洲之中,算是最轻的。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19:09 , Processed in 0.081828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