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革命使徒1958 完本 蓝烬 - 第 719 页

  重建因此就想对简单,除了澳洲以外,这里将会是接纳欧洲难民最多的地域,甚至总量会超过澳洲。

  这没有什么不好,非洲发展的基础太孱弱了,至今主要的技术项目,以及技术人员,都要靠中国或者少数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非洲要在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上自给自足,至少是几十年后的事情。

  现在就可以用欧洲人填补这个"空档”——他们想不干艰苦的工作也不行,难道自己饿死吗?社会主义讲究的,是不劳者不得食,不会白白地养着难民。

  如此的大规模移民,成本在核战后,反而是最低的。

  原因很简单一无需动员,能够有食物和安全就行,起初的居住条件,也是能够维生就行。

  无论是美国还是欧盟,这数亿的难民都急于逃命,逃离他们现在地狱般的祖地。

  要按住难民的基础生存条件,无非是“衣食住行药”这五条。

  中国现在大规模生产的人工合成食物,弥补了全球粮食的不足。

  衣物则是化工服装,社会主义国家恢复过来的庞大生产力,以及这些难民自身总有些衣物,问题也不算太大。

  交通在其国内,主要依靠自己。

  而剩余的就是全球海运,核战摧毁了一部分海运能力,这有一些影响,不过剩余的海运能力还是很可观的,从货运中拿出一部分来专门运输移民和难民,说到底是要花多少时间的问题,而不是做不到的问题。

  住是比较大的问题,澳洲气候炎热,有帐篷就可以,算是比较容易解决。

  加拿大和阿拉斯加,此时天寒地冻,就算是帐篷可以用,也必须是那种特殊的帐篷,主要还是依靠对两地所有可用住所的暂时密集利用,拼命往可用的住所里,塞人呗。

  等到建设开始,再逐步移出。

  由于是核战后,抗辐射药自然也是非常重要,有两三种药物,即使是健康人,也最好每天服用,用来预防。

  所以现在相关的药厂,也是全力以赴地24小时开工生产,要满足的是全球民众,需求规模之大,还不得进行紧急扩产。

  战后的全球地缘格局,变成了“一主二辅”的三大地块,即亚洲为主,拉美和非洲为辅。

  这种格局也可以说是自然而然的,因为美国和欧盟成了废土。

  中国的生产力体系,以及庞大规模的工业人口,得到了很好保存。

  在战后,亚洲整体,自然就近水楼台先得月,过去中国已经建立的亚洲经济秩序,自然可以第一时间恢复。

  而且亚洲得到了两重推力——过去的经济建设项目,纷纷恢复;被破坏的基础设施,以及各国的重建。

  正好可以印证人类历史上的真理之一,战争的破坏性,在战后就会带来巨大的重建效应。

  拉美和非洲,自然成为了新的亚洲以外的两个全球重点地域。

  去掉了西方的殖民剥削,本身这些国家都有增长的动力,而社会主义体系的建立,从生产关系上,也改变了不少国家过去腐朽落后的半资本主义、半封建主义的政治和经济体系,或许底子还是过去的,但终究有了-些改进——比如过去亲美的右翼势力,几乎都被迫“改组”或瓦解,时代终究已经不一样了。

  右翼压制的时代过去了,现在是左翼压制,没有政客再用”民主与自由”的口号,来反对一些社会改革,这就是大势。

  在拉美中,南美秘鲁、玻利维亚、巴西的情况是最好的一尽管美国对他们的核打击,摧毁了他们的重要城市,但巴西地域广大,而秘鲁与玻利维亚,由于人口规模小(3000万和1000万),相对于其庞大的国土面积(两个国家都超过100万平方公里),受到影响的地域就更小,他们有着充裕的空间,来重建国家,此时每个国家都困难,但前途却是明朗的。

  新的世界逐步走来,这是一个去掉了枷锁的世界,破破烂烂之中,孕育着人类社会升维的伟大趋势。

 

第786章  蓝星重启大结局

 

  中国内部的战后重建,如火如茶农业的重建是第一要务,尽管中国已经可以用农业工业化的人工食物,满足人民需求,但国家和社会正常化,就不能不考虑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从健康角度来看天然农产品与人工食物搭配,或许才是未来的大趋势,因为天然农产品,永远有一个人工食物不具备的优势——那就是自然环境赋于的禀赋,比如丰富的微量元素,以及微生物菌群,或许未来的科技可以做到全部补齐,但至少现在还是做不到的。

  核辐射带来的因难很多,尤其是核爆区的边沿,几个月以后,核辐射超标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当初的核覆膜并不是万能的,因为有些核辐射元素的穿透力很强,核覆膜具备一定的防止穿透效应,却无法完全抵抗。

  如果这些元素的浓度过高,种出来的农产品,食用就会很危险。

  美军使用的核弹中,还有用虾-239装料的原子弹,虽说是少数,但也有几十枚在中国核爆,这些核弹就"更脏”,毒性更大,影响的农业区域面积也就更大。

  在当前形势下,基本上禁止了核爆点半径15公里以外的农田,在三年之内恢复耕种,使用核覆膜大棚也不行,单单这条规定,影响就很大——随便想个核爆点就影响约700平方公里,虽然多数核爆点是在城市和军事基地,但影响的农田范围也不可低后,平均下来,几乎达到了近500平方多公里不总和接近100万平方公里,这就是15亿亩耕地!几乎占到了中国全国耕地31亿亩的一半!再有就是从海外飘来的核污染,通过下雨或者沉降的方式,也影响了一部分的农田,例如冬天来自西伯利亚的北风劲吹,将部分俄罗斯境内的核污染吹到了中国,所以又影响了一部分不在核爆点附近的农田。

  综合下来,可以在2025年复耕的农田,不过是35%左右,提前达到了农业工业化的目标——三分之一的农田,继续生产天然农产品,不过现在是被迫的,负面的影响,其实不可低估。

  林业和畜牧业自然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林业还相对好一些——中国三分之二以上的面积,都是广义的山区,中国森林主要位于这些山区。

  这些地域一般都不是核打击的目标,而且由于山脉对“核辐射迁移”的阻挡,一大半的地域,核辐射的水平相对较低,基本可以维持林业的持续发展。

  畜牧业则普遍只能转向核覆膜大棚或者畜牧大厦养殖,使用的饲料转向大规模的人工合成淀粉和蛋白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安全性。

  当然恢复生产的农业区,仍然可以提供部分的青储饲料与玉米等,与人类一样,畜牧的牲畜的食谱,将进入一个少数天然食物与多数工业化人工合成食物的混合期。

  真正遭到了毁灭性打击的,是重要的水产业。

  很显然,海洋和水域,就是地球的相对低洼地区,雨水的存在,其实是持续地在冲刷大陆,某种意义上几十年让废土恢复生机,与这种雨水冲刷也很有关系一核污染物与核尘埃,遭到不断的水洗,土壤变得“干净”,而海洋和水域,则成为了那些仍然有放射性的核污染元素的集聚地,所以毫无疑问,从农业生产的角度来说,海洋与水域,在短期内成为了最危险的地域,恢复生产的危险性极大。

  全球707%的面积是水域,包括海洋和陆地的水域,中国水产业的规模本来是最大的,但现在暂时都不得不废弃了,只能是逐步用水产工业化科技来完成替代——使用农业水产大厦、以及核覆膜大棚内养殖,或者是未来直接人工合成海鲜味的“鱼肉”,不过现在的规模还小,预计至少十年以上,才能完成向人类提供足够的"人工水产品”的目标。

  为了获得足够的净水,地表现在到处都在建设大规模的净水站,对水源进行净化后,再提供人畜饮用,以及工业上的需求。

  由于中国遭到的核打击规模,相对于中国原来庞大的工业规模较小,因此工业生产的恢复很快一主要就是几个大城市的损毁比较厉害,例如上海和北京。

  不过恢复生产的工厂,都要增加"抗辐射能力”,原来的厂区,都要增加核辐射的清洗和隔离措施,几乎全国的工厂,现在都类似于过去那种精密电子车间的做法一要穿着净化服进行生产,进出厂区还要吹风或者清洗,暂时的麻烦和增加的成本,也是无可奈何的。

  全国的第三产业,需要“开门营业”的,也都是如此。

  在很多城市,走在街上的人,多半都穿着净化服——此时的净化服已经是轻便型的,毕竟无需像是在核战条件下,需要的防护服那样全面,以至于不免笨重。

  有点像是原始空疫情时代的大白,不过相比大白净化服要更轻便一些,但穿着的规模就大得多了,出门]穿净化服,如同原时空疫情时戴口罩一样普遍,至少在几年之内恐怕都得如此。

  人们在家中门口,都会配备“消核器”,就像是使用消毒液一样,进门的时候进行擦拭,然后用轻便的盖革计数器测量,直到安全后才会进门,恢复家居正产的生活。

  这自然增加了很多的不便,但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人们也逐步习惯了,再麻烦,还能比得上辐射病更麻烦吗?最麻烦的,还是那些遭到核爆的城市清理。

  尤其是北京、上海这样被美军重点核打击的大城市,遭到一定损毁的城区,几乎达到了70%的面积。

  其余城区的核辐射水平,如此之近下,自然也是严重的。

  上海和北京,都是不可能迁移的,也不可能等待几十年,让其"核污染自然下降到可承受的水平",那怎么办呢?从最新的研究来看,光是清楚核尘埃的那些措施还是不够的,最终决定,彻底的“铲地皮"。

  各个核爆点半径3到5平方公里内(视核污染的水平而定),绝大部分的建筑垃圾等物质,地下15米的土壤,都要实现"替换”,这些物质与土壤,将被运到远处专门设置的清理场所,进行处理,有的焚烧、有的深度填埋,或者其它的处理方式。

  挖出的空间,并不会重新填埋,而是直接变成了新的地下空间。

  在地下空间之上,再重新营建新的建筑。

  核爆点爆心半径1.5公里范围内,则进行完全封闭,就像是扣上了若干个大盖子,这些地域的核辐射水平,危险程度都是长期的,短期并不打算复原。

  当然都要进行装饰造型,否则那就太丑了,有损城市形象。

  艺术家们利用这些爆心建筑,为这些大城市,增加了很多的"艺术地标”,也算是这些城市的一种新景观。

  除了绝大部分过去的建筑和基础设施外,有些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建筑,是不能被摧毁和迁移的,比如北京的故宫与紫禁城。

  所以再麻烦,也必须仔细地清理。

  对于这些建筑,那就是缓慢地一点又一点地进行表面处理,清洗所有的污垢,当然有的时候没办法,会进行“仿古建材”的替换。

  如此的处置方式,是非常巨大的工程,其麻烦的程度、动员的人力物力机械力,都是空前的,以前以为一年就可以完成,现在看来,三年也未必能全部完成。

  但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一核战之后,北京还是那个北京、上海还是那个上海,重庆还是那个重庆,中华民族的精华城市,依然在!这些城市,将是人类新时代文明的灯塔,照耀着全人类的未来!地下城市依然在使用,他们已经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经济体系的一部分,地下中国与地表中国一起,才构成完整的中国,部分人群已经习惯了“穴居人”的生活,科技的发展,让地下城市生活便利的程度,逐渐并不逊于地表。

  在全球重建中,将有约4亿中国人,将走向全球,除了过去的“俄社”外,他们将奔赴加拿大阿拉斯加和澳洲为主,一个更大的“泛中国”,将在未来的几十年中,逐步形成。

  赵安民在2025年末卸任,与赵伯陵与薛国强一样,他也担任了连续三届的中共总书记、国家主席与军委主席。

  在这个退休的时刻,他对全党全民发表了重要的讲话:......我们赢得了核大战,资本主义的大本营,即美国与欧盟被毁灭,而中国正在实现完全的重建和复兴,全球各国人民,也都在全力以赴地重建自己的国家,一个社会主义为主的全球新秩序,正在形成。

  去掉了帝国主义、资本主义、殖民主义对全球各国、各民族的桎梏,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将迎来一个崭新的高速发展的时代。

  以此为基础,人类将从摇篮地球,走向星辰大海的广阔未来,我对此深信不疑...“....模仿北京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以及主席在1955年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题词,我们将在华京,树立另一块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面将书写:2024年核战以来,在全球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2006年东亚解放战争以来,在全球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新中国建国的1949年以来,从那时起,为了解放全人类,争取人类摆脱帝国主义、资本主义桎梏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这块新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将与北京的那块一样,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对于人民英雄们的永恒纪念。

  两块碑合在一起,代表着自从1840年以来,我们走过的无尽革命斗争之路——这条路,是人民英雄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牺牲换来的,因此我们的人民,将永远纪念他们!”

  ....需要提醒的是:不要以为美国和欧盟两个资本主义的大本营覆灭了,我们就可以马放南山,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事业,就可以一马平川,从此走向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战胜敌人很困难,我们奋斗了一百多年,才有今天的胜利,战胜自己更困难,但革命的一部分,就是不断地自我革命,只有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清除腐坏的组织,保证人民体制的先进性和革命性,社会主义才能不断发展,共产主义才能在最终被实现...“我不担心我们面对敌人无法战胜,但我总是担心,我们的体制、我们的党和政府、我们代表人民的先进性,会被扭曲、会被腐蚀。

  这将是新时代党和政府最重大的使.....讲完话,赵安民感到了一阵轻松,他已经老了,未来的革命事业,必须交给年轻的同志来推进了。

  回首过去,他庶几可以自慰:虽然有若干遗憾,但他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未来只能是依靠后人的智慧了,但起码他不是将问题都推给了后人,不是“在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而是尽量地解决了问题,绝不把烂摊子,推给后人。

  一位相对年轻的感召同志,56岁的卫玉川,接替赵安民,担任了从2026年初开始的下一届最高领导人,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2026年清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18:25 , Processed in 0.077838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