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革命使徒1958 完本 蓝烬 - 第 73 页

  西南特区的初步规划,终于在顶层设计上落下了帷幕。

 

第71章  养鱼合作社与农业分工

 

  1962年的春节刚刚过去,一年之计在于春,新一年的很多变化,春节一过,就开始发端了。

  贵州遵义的绥阳县,赵安民的二姨嬢,心事重重地回到了家里,晚饭烧得都是心不在焉,都有点烧糊了,她也没有注意到。

  他的丈夫,赵安民的黄姑父,平常是个老实头,看到妻子坐立不安的样子,他几次张了张嘴,又咽了回去,心想如果有什么事情,妻子觉得要和他商量的,肯定会说的。

  要是不说,肯定是自己还没想好。

  他就是这样一个慢腾腾的性子,不喜欢着急忙慌的处理事情。

  终于她还是来到黄姑父的面前:“.…..公社要组织养鱼合作社,管起公社全部的鱼塘,公社投资5000元,参与养鱼合作社的社员,要集资5000元,一共筹1万元,用来养鱼,包括购买鱼苗,买一些鱼饲料,还有进水和排水设备等。

  有一个青年干部(下乡村官)负责,大概要组织50人左右的劳动力,来做这个事情。”

  “.…..首先是算成本呢,要留足以后年份发展鱼塘的钱。

  剩下的赚头,公社得7成,鱼塘是公社的,而且公社也出了一半钱嘛。

  其余的3成,就是属于合作社社员的报酬,说是按照一个什么《标准合作社基本法》规定的方法,按照各人的贡献来分配,多劳多得,有技术的多得。”

  “这个算一种新的叫法,说是专业合作社,未来公社发展的副业,比如养猪,也会有养猪合作社,都要集中起来,说是这样,才有啥子规模效应,就是规模大了成本才低赚得才多。

  以后每家每户,除了种粮食算是公社的基础主业,其它的都要搞啥子农业多元化,会有很多的专业合作社,一社一业,把那些副业都要搞起来,一家起码参与个3到4种副业。

  比如我们这里有好多竹子,你也会编竹篓竹筐,就可以参加那个竹编合作社。

  公社的资源就这样专业组合,说的要让每个专业合作社,能够比单干创造更多的价值,就是赚更多的钱。”

  “三妹(李慕青)曾经跟我说过,我们这里养鱼应该不错,口味也好,而且淡水养鱼的利润高。

  我心里头一直记着这件事呢,可惜三妹今年不在遵义,问都问不到,写信去也不晓得哪个时候能回信。

  不过我想她肯定也是赞同的。

  当家的,我想参加这个养鱼合作社。”

  黄姑父内心震撼,他点起一锅旱烟,烟雾缭绕中,他询问二姨嬢:“以前一直说都要集体化,全都是公社按工分来分钱,这两年虽然不怎么说了,可那么大的变化,真的政策不会变了吧?”

  二姨嬢苦笑:“你问我,我问哪个去吗?只能是写信给三妹还有三妹夫,就是等到他们回信的时候,时间肯定都过去了,要参加养鱼合作社,时间是来不及的。”

  黄姑父又问道:“50个劳动力,要凑5000元,平均每个人就是100元,好多人恐怕凑不齐吧?”

  二姨嬢点头:“是呀,所以每个人先交40元,公社可以先借一部分,不过他们担心有人不交钱,跑到社里混日子,所以必须要出钱。

  要不然公社说都是公家出都行,他们要帮助专业社运转起来嘛。

  如果连40元都凑不起来,那肯定只能是先参加竹编这样投资最小的专业社。

  其实就是看个人胆子大不大,真想参加,哪有40元凑不起来的?”

  黄姑父点了点头,他沉默地抽了一会烟,突然对二姨嬢说道:“不用等三妹和妹夫回信。

  我们家还有点储蓄,这两年我出去搞建设存下来的补贴还有些钱。

  你先参加,就算政策改变,这个钱亏了,那就算球,说不定就搞成了呢?而且我还是共产党员,要支持党的新政策、新方针。”

  二姨嬢这个时候反而有点向后缩:“我倒不是担心政策变化,我有点担心大家的经验都不够,养鱼会不会养死掉……”她越想越担心,或许这是一些女性的性格特点。

  黄姑父哑然失笑:“定下来了,就不要想那么多,吃饭都可能被噎死呢,现在你想那么多,有啷个用吗?专业社搞起来,不就是用集体的力量,抵御单干鱼塘的风险吗?那么多个鱼塘,总不会都出事,你们好好干就是啰。”

  二姨嬢这才发现自己想得有点远了。

  一切都刚刚开始,好坏都要靠一帮社员,在青年干部的带领下,自己干出来,现在想多了,屁用都没有。

  公社“养鱼技术示范鱼塘”的边上,上围了大几十号人,二姨嬢一眼就看到了负责的陈干部,她又暗地里数了数人数,不止50人,看样子得有七八十人,胆子大的人也挺多的。

  少数人还拿了个小本子,二姨嬢一拍大腿,自己怎么没想起来呢?她也会写字的呢,上过扫盲班的,不过接下来她又笑自己,她认得的那几个字,哪里能记得清楚呢?还得是那些年轻人才行。

  技术员很快来了,二姨嬢看他还有点眼熟,介绍说姓黄,二姨嬢想起来这应该是丈夫的一个远亲,她内心有点欣喜,心想以后找到这个人,不愁技术上有什么吃不透的。

  陈干部带着几个社里的年轻人,开始帮助黄技术员,用试验鱼塘进行养鱼的技术讲解,平时散漫的一帮人,注意力一下子都集中了起来,1962年能不能多赚几个钱,就要从这里开始了。

  “首先要彻底清塘消毒哈,还要一次施足底肥。

  鱼种下塘前,要疏通注排水渠道,清除池塘中过多的淤泥……”

  “水深20厘米时,用100公斤生石灰带水消毒,杀灭虫害、病菌和微生物……不晓得啥子是微生物?老子也不是太清楚,好像是非常小的虫子,人眼看不到的,你问那么多干啷个吗?你懂这个有个屁用?反正都是有害的,都要用石灰水杀灭……”

  “.…..然后再施500公斤腐熟的人畜粪做底肥……就是这个道理,养鱼跟种田一样,都要施肥了嘛……然后蓄水深2米到2米5,要1周之后,药性全部消失了,才能放鱼苗哈……”

  “要是哪个放早了鱼苗,药性还没消失,鱼苗死球了,自己负责哈,我可不管了,一周就是7天,这总可能算得清楚吧?哪个笨蛋这都算不清楚,就不要来养鱼了……”

  “.…..水草太多,池塘里空气太差,有些东西腐烂了,就会影响池塘的水质。

  所以必须要清理过多水草,或者是水藻,所以发现就要去掉。

  浮萍生长很快,所以自己要勤快,这跟种田是一个道理,你平常不要除草麽?”

  “鱼在高温的夏季,还有气温忽高忽低的秋季,容易发病,所以高温期在池塘,半个月就要撒一次石灰,一亩是20斤。

  到时我这里有一种药,兑水溶液喷洒,到时候再教你们……,现在不着急……”

  随着技术员的讲解和操作示范,人们的心开始安定下来,池塘养鱼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自己用心,肯定就能学会的。

  负责的陈干部,其实对这一套养鱼规范已经很熟悉,他内心在盘算着如何管理:按照上级的指示,专业合作社其实与城里的小企业没有太多区别,都要按照企业的运营规则,将本求利。

  尖山公社今年大致会成立20多个专业合作社,相当于开办了20多个副业,基本上把在社劳动力全部涵盖了进去。

  这还是第一步,未来公社要实现“一社百业”,100个副业就算有点吹牛,不一定做得到,二三十个总是有的,这就是所谓的“农业多元化”,不过要等那些外出参与大建设的劳动力,有部分返回公社后才行,要不然没有那么多劳动力。

  幸好农机化的发展,已经让多数劳动力能够从种田这单一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要不然就算是这20来个副业,也没有足够的劳动力来实施。

  养鱼应该算是尖山公社的特色了,这里有些地块,开垦成农田很困难,还不如把土挖空了,做成鱼塘。

  全公社算下来,至少可以挖出百多个池塘,养鱼的规模不会小的,加一起估计能有3000多亩池塘,一亩池塘如果一年能养鱼500斤,那就是150万斤鱼,这非常可观了,从公社的书记到社长,都非常重视这个副业项目。

  书记都说了,公社能够腾挪出来的几万块钱,今年剩余的几万斤粮食,都向这个项目倾斜,一定要把池塘养鱼搞成,现在有80多个人恐怕还不够,每天搞鱼饲料都很花劳动力,估计要150人左右才行,所以接下来还要动员部分社员。

  现在经验不够,鱼种类也是多元化的,草鱼、鲢鱼、鲤鱼、鲫鱼,都养一些,以后看哪种鱼好卖再调整。

  陈干部看了看认真的社民们,心想你们只管养鱼,老子可就受累了,现在先养起来,接下来包括书记、社长还有自己一帮人,都要去跑销路,养了那么多鱼,公社的老底子,一半都砸在上面了,要是卖不掉,大家伙不得都哭死嘛。

  他的眼神转到了二姨嬢身上,心想就是她们家了,全公社干部都清楚的大干部亲戚,去年春节赵书记还来过节的,她们家一定帮得上忙。

  我们也不是要走后门,比如说那个遵义大学,那么多大学生和老师,天天都要吃鱼吧,他们有些人工资可高了。

  既然吃鱼,为什么不可以吃我们公社的呢?要是找到那么个大单位,天天从尖山这里买鱼,那不就美了?“近水楼台先得月”,接下来,就要和这家人搞好关系,嗯,还要提醒书记和社长。

  尖山公社的一把手,刘书记也来现场视察了,看到技术员在操作的示范鱼塘,眼睛都笑得眯起来,公社的这关键一步,终于迈出去了,上级要求今年在农业多元化上,要有实质性的进展,要通过专业合作社的形式,搞起多个有效益、有收入的,农民喜欢的副业。

  在刘书记看来,多数公社的思想还是保守的,各个都在养鸡养鸭,粮食有限,饲料就有限,养猪又养不了多少,能算什么突破呢?还是自己与王社长两个人,下了狠心搞池塘养鱼,绥阳几十个公社,尖山这是第一把,上次开会的时候县委书记都很赞赏,说尖山的鱼塘,有任何困难找县里,县里全面支持,尖山的鱼,要卖到整个遵义嘛。

  这让刘书记很有几分得意,其它公社想学,也不是那么好学的,他们哪有那么多的鱼塘呢?总不能把农田毁了干鱼塘,那还不被县里骂死,变成反革命了嘛。

  不过也不能把功劳都算自己的,刘书记想起来,要感谢经济调查局的小王和小谢两个人,他们是大知识分子,看到尖山公社的“自然资源禀赋”,就给他和王社长出了这个主意,果然读书人,就是有见识。

  尤其经济调查局这样的青年干部,走南闯北,见多识广。

  小谢那个女娃儿,脑子好得狠,上次还给尖山出了一个主意,刘书记准备用在第二步的,那就是鱼塘“上空养鸡”,别人养鸡要建鸡舍,尖山公社可以直接建在鱼塘上,鸡粪直接掉入鱼塘,变成养鱼的养分,而一部分不好卖的鱼,去掉毒性大的鱼内脏之后,鱼肉鱼骨,可以做成鸡饲料,能够增加养鸡的“蛋白质”,鸡就能够长得更快。

  这样养鱼与养鸡彼此促进,算是“循环经济”的一种,这些娃儿总是有好多新名词。

  这个主意很好,刘书记心里清楚,不能指望每年能够养多少鱼,就卖得掉多少鱼,总有多下来的,以后要是尖山公社,往山里发展鱼塘,有了上万亩鱼塘,那肯定有多的鱼,社员也吃不了那么多,把鱼肉的一部分,转变成鸡肉,这就有了一个备手。

  尖山公社就不再只是“一把刀”嘛。

  吃鱼长大的鸡,恐怕口感都不一样呢。

  “培训”完成,刘书记自然地找上了二姨嬢,开始聊天,说起去年春节,你那个亲戚大干部赵书记来过年,喔,是你的妹夫啊,我也不好打扰什么的,今年怎么没有回来过节啊……很快就和二姨嬢有说有笑,就像是非常熟悉的亲戚一般。

  陈干部在边上都看直了眼,偷偷地啐了一口,这条老狗,老奸巨猾,哪里还用老子提醒?早就盯上人家了不是?

  过了一会,刘书记笑嘻嘻地与二姨嬢等社员告别,走回来带着陈干部回公社,他们还有事情要商量。

  他对陈干部说道:“这个关系要用好呀,西南特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赵伯陵,中央经济调查局局长李慕青。

  这家人的祖坟都在冒青烟呢,李局长的亲姐姐在我们公社,用得好,这就是我们的王牌嘛。”

  陈干部斜睨了他一眼:“你一个老头子还想升官不成?最多也就是让他们帮着找条卖鱼的路子罢了。”

  刘书记笑着摇了摇头:“你一个小娃娃,吃过的饭还没老子吃过的盐巴多,你晓得个屁。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06:10 , Processed in 0.037901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