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革命使徒1958 完本 蓝烬 - 第 91 页

  这一次组织把他们召集起来,这些还非常年轻的国内半导体精英们自然都有判断——国家在半导体方面,肯定是要做大事。

  他们是在这所建筑的一楼等待。

  很快他们看到了十几个人鱼贯而入。

  许巨贤立即认出了打头的,就是黄昌先生——他是1958年才从美国回国的,黄昌1953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后,受聘于雪尔凡尼亚半导体厂,工作了6年时间,相继担任高级工程师、专家工程师和工程经理,从事半导体前沿科学研究工作。

  在美期间,他专攻晶体管理论和应用,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美国专利10项。

  所以黄昌先生,毫不疑问是这个时候新中国可以找到的最优秀的半导体专家。

  许巨贤一阵兴奋,难道黄昌先生也要与他们一起工作?虽然两人年龄相仿,可当下的成就,自然是黄昌厉害得多。

  几人都注意到了,进来的十余人中,有几个居然是西方青年,肯定不是苏联人,那种“味道”不对。

  寒暄之中,他们惊异地发现,这几个西方青年居然都是一口流利的中文,至于为什么,很抱歉,按照他们说的,这是“国家机密”,只说自己是共产主义的信仰者。

  不过更让他们惊异的是,来人中无论是西方青年,还是中国青年,好几个人都是从事半导体的,那几个西方青年,居然来自美国现在已经有点名气的仙童和德州仪器公司,他们可是美国半导体产业的领头羊!

  还有几个人被介绍是“企业管理专家”,王阳远恍惚还记得其中那个艾利克斯,他越看越熟悉,最后认出来自己听过他的管理讲座,原来是早就在国内工作的西方管理专家。

  王阳远和许巨贤他们对这几个西方青年还是很钦佩,为了信仰,他们居然不远万里,来到还非常贫穷落后的新中国为之奋斗。

  人都到齐了,心思细腻的王阳远发现,总共有22个人参与了这次的“聚会”,他们被带到一个会议室以后,发现接待他们的居然是西南特区管委会的副主任赵伯陵,这可是正部级的高官,他们立即知道任务肯定不简单。

  赵伯陵与大家寒暄过后,就揭盅了所谓的“秘密”,国家意图以“混合制国企”的模式,打造中国第一个半导体龙头企业,推动中国集成电路事业的发展。

  国家以往对电子工业,包括半导体的布局,主要是些研究所,例如中科院半导体所,13所之类的,这两年已经开始筹建一些电子厂,国家还成立了第四机械部来主管电子产业。

  这些研究所和这样传统的管理体制,有没有意义?赵伯陵的看法,是从长期看,对军事半导体有意义,但对于产业化半导体,并没有太大意义。

  他认为半导体产业必然是高度商业化的、消费化的,是千家万户都必须使用的科技产品。

  他甚至描述了半导体应用的范围:除了大家已经知道的收音机、电视机等消费电子和家电领域以外,赵伯陵甚至描述了未来半导体,在工业类电源、通信领域、照明应用、汽车电子、测试导航、仪器仪表等广泛的应用范围。

  总之,这一番鼓劲,可是让这些青年人都瞪大了眼睛,打足了鸡血。

  这样复杂的商业化图景,靠着传统苏联式的国家管控模式,是无法做到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繁盛的。

  在这样的烘托下,赵伯陵开始解释组织的设想,那就是以今天与会的所有人组成一个“管理+科学家团队”(除了黄昌本人只能担任顾问,因为在军用电子方面他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创立一家崭新的混合制国企。

  与以往的国企不同,对于这家新的混合制国企,国家只是出资,第一批给1000万美元的投资——这在这个时代无疑是巨款。

  之所以给美元,是因为很多设备,只能从西方搞过来。

  所有的筹备,包括包建厂、研究方向、产品导向等等,都是由组织起来的管理和科学家团队自行决定。

  这个企业具备了以下的几个特点:

  第一是执行混合制,组织暂时指定了一位“管理专家”高丰(感召同志)作为企业的董事长和总裁,在座的21位管理和科技人才,就作为初始的高管层。

  但这也是临时体制,未来体制由团队自行探索,他们可以在《混合制国企基本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

  国家虽然是主要出资,占据70%股权,但未来只享受30%的分红。

  剩余的70%利润分红中,20%留给中国未来会发展的全民分红体系,而50%就是高管层与全体员工的分红比例。

  高管层享受的分红,是累进制的,利润小于1000万元的时候,他们可以分10%,其余40%给普通员工;而超过了1000万以上的部分,则只能分5%,剩余45%要分给普通员工和其它科技人员。

  具体的分配方案,你们内部要根据基本法,协调好一个分配机制,做到公平公正可靠,这也是管理水平的一部分。

  王阳远等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气,要是做得好的话,自己等人岂不是要变成万元甚至十万元富翁了?这样的方案在1963年,简直是石破惊天,有的人想着自己要这么多钱干嘛?真要到时候发的话,不如捐出去;也有的怦然心动,这是组织给的钱,靠自己贡献赚取,光明正大。

  当然其中的几个感召同志的感觉,可是最平静的,对他们而言,钱算什么玩意?

  第二个大的特点,是市场化运行,这包括产品的市场化和人员的市场化。

  从当下来看,晶体管收音机和便携式计算器,可能有最大的市场,但未来的电视机、小家电、厨电或者是工业应用,需要的集成电路究竟是怎样的?要靠团队自己探索,组织当然也会不断地提供情报,例如美国那里发展的情报。

  西南特区已经建立了人才市场,这是为了让人才开始能够流动起来,不能进了国企就是铁饭碗,出了国企找个就业的门路都没有,而且现在西南特区在推动发展私企,总不能让私企只靠个人关系,或者上大街去找人吧?所以在各个城市包括县域,都开始设立人才市场,为企业“双向”进出提供人才服务。

  国家只负责搭建他们这个领头的团队,负责给钱,至于招聘员工,培训员工、组织产品生产等其它的筹建和发展问题,就交给他们这个团队了,国家给出那么高的待遇,就是要他们拼命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来解决上述的问题的。

  当然,特区政府可不是撒手不管,专门有个创新产业委员会,是针对他们这样高科技形态的企业,提供服务的,例如他们要一块地、要一个厂房,都可以找到这个委员会,他们有下属机构提供各种便利化的服务。

  第三个大的特点,是科技上的高起点,组织上尽一切力量,组建了他们这个高水平的管理学家与科学家团队,大概是一半是管理人员,一半是科学家,另外还提供了上百名次级的科技人员,虽然现在不是顶尖的,但很有培养价值,未来还是有望成为顶级人才的。

  在科技方面,从仙童和德州仪器等美国半导体厂家,盗取了不少科技,但坦白地说,有些是半吊子,拿到的资料或者工艺不彻底,还需要他们执行研究,自行改进。

  但整体上还是可观的。

  包括硅合金晶体管、半导体单块集成电路、平面光刻技术、平面型扩散晶体管(平面管)、结型晶体管、场效应晶体管、离子注入工艺、扩散工艺等等,我们在美国的同志获取了大量各方面的半导体科技资讯,但要用得好,就要看这家暂时名为“仙微半导体”的发展了。

  第四个大的特点,是研究型企业与人才黄埔军校。

  混合制国企,也是国企,需要承担对国家的使命,这家企业应该是一家不断将集成电路科技水平向前推进的企业,也是一家培养中国顶尖半导体人才的学校。

  这种人才,并不限于半导体的科学家,还要包括半导体产业经营的企业家。

  赵伯陵毫不犹豫地说道,希望未来从现在的仙微半导体,裂变出七八家著名的中国半导体公司。

  他现在还不好说的是,他知道未来美国的仙童半导体,可是派生出了遍布整个硅谷那么多的创业创新企业,他希望仙微半导体也是一样。

  在这个会议上,赵伯陵还首提了一个“硅谷”的概念,特区要求重庆政府,划出一大块地,全部用来发展电子等高科技领域的创新企业,大量的以使用硅片晶体管为特点的创新企业,在这里汇流成谷。

  未来希望仙微半导体,就能成为这个“硅谷”的龙头核心企业。

  硅谷将是一个高科技创业园区,政府会针对入园的企业,制定特殊的政策,推动科技的进步发展,从而带动全国其它的产业。

  第五个大的特点,就是要让这家仙微半导体,成为新中国真正第一家的IDM半导体企业。

  所谓的IDM,是指设计与制造的一体化。

  此时中国发展集成电路,要么是中科院半导体所这样的,有研发力量,但显然没有产业化和商业化的能力。

  要么就是北京778厂这种,有生产能力,但是研发很弱。

  对感召同志们来说,这都不是什么好的发展模式,美国的IDM模式,在这个时代还是最好的发展模式,这样研发与市场集中的形态,便于造就巨头,从而能够有足够的实力,将晶体管集成电路科技,向着大规模集成电路LSI,以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发起进军,争取早日实现军事和民用上通用的高集成微处理器。

  王阳远与许巨贤们,可是听到心潮起伏,这家企业担负的责任如此重大,让他们简直难以想象,听上去像是要让这家仙微半导体,承担起中国半导体业发展的半壁江山呀。

  赵伯陵告诉他们,除了晶体管收音机、便携式计算器这些他们如果能够生产出来,就能“在市场上找饭吃”的产品外,特区和中央都会推动政府和军队,对电子元器件和产品的订货,以及下达支付政府资助的研发计划,来刺激仙微半导体的成长,让这家企业能够尽早发展成为中国半导体业的龙头和巨头。

  不过赵伯陵也严厉地警告了他们,不能因为企业的特殊地位,就躺着等饭吃,未来这个行业必然是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要不是资金不足,这一次国家直接就会扶持至少两家企业,现在让“仙微”先飞一步,但两三年后,第二家、第三家半导体IDM企业,也会在国家扶持下出现,大家竞争吃饭。

  之所以要变成混合制国企,就是要让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逼迫发展,而不是在国家创造的“安全区”躺平等靠要。

  要是企业发展不起来,大家都是浪费国家资源的罪人——赵伯陵说这话,也是无奈,企业有成有败,哪有这样要求的?只不过这个企业承担的任务太过关键,他不得不更加严厉一些,要给小伙子们足够的压力。

  美国在1961~1062年电子股热潮的刺激下,电子产业开始迅猛发展,但是由于是新产业,其实领先的时间也不算太长,原时空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落后美国半导体的程度,不过是4~7年。

  真正最后拉开两国产业距离的,第一是美国半导体的商业化获得了巨大成功,巨大的应用市场,为相关科技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第二就是中国在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初主动的放弃了,原生技术不跟上,自然其它方面,也就逐渐越来越落后。

  在现时空,赵安民与赵伯陵等人,“痛定思痛”,认为要发展中国的半导体产业,使之不落后于美国,具有真正的竞争能力,那么关键还是要创造消费市场空间,现在没有什么国际环境,就逐步创造国内的市场环境。

  西南特区的设立,美国大量资本的获得,包括大量投资基础设施和大工业带来的对消费市场的刺激,使得他们认为一个小规模的半导体电子产业市场,完全有可能在国内诞生和发展,至于国际市场,未来再伺机发展也不迟。

  仙微半导体的产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

  这是发展的第一步,赵伯陵决定,西南特区至少要推动两家这样的IDM半岛体企业建立和发展起来,让他们通过市场竞争,在政府订单和国家研发计划的“喂养”下逐渐成长。

  说是要他们到市场找饭吃,其实涉及此事的感召同志们都很清楚,在早期是不可能的,市场的空间不够,只有政府不断地为他们创造市场,等到消费市场自己成长到足够的空间规模,才可能实现完全的市场化。

  赵伯陵阐述完对这家企业的设想和要求,扬长而去,被他抛在这个作为筹备处的建筑中的管理专家与科学家们,却兴奋地开始讨论起新企业的筹备工作来。

  新中国真正的电子产业发展主流,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征途,无数的或明或暗的同志,在为他们的发展保驾护航,例如在美国那些电子企业中“潜伏”的感召同志们。

 

第88章  小人物们的大娘馄饨

 

  赵朝明看着窗明几净的馄饨店,内心有几分惶恐,自家的馄饨店,居然做到这个程度了?朱红色的门头上,“大娘馄饨”4个黑色大字非常醒目,这4个字,居然是西南特区党委书记,一把手李福春的题字。

  对着街道这里的进门,都是玻璃窗,阳光下显得内部非常明亮。

  桌椅都很整齐,还散发着木头的香味。

  整齐的烹饪区,干干净净,让人一看就觉得放心。

  店内每个桌子上,都有调料、筷子、勺子放着,食客可以自取。

  总之,在赵朝明的眼里,这是一家非常“高级”的馄饨店,是自己以往做梦都没有可能想得到的。

  看到这里,他就不由得想起了始作俑者,沙坪坝街道的主任李工宝。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1 08:07 , Processed in 0.031824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