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第四天灾的聊天群◎第1350章 - 第 127 页

  ‘本来每天996处理国家大事都忙不过来,自己再给自己找个包袱变成007?朕才不是傻瓜呢!反正我塞里斯在那里的目的只有两个,一,保证我们的贸易线路通畅。二,确保东罗马帝国不发生什么政变之类的玩意儿。保证这两点就足够了,谁敢吃了熊心豹子胆去掺和东罗马的政治,杀无赦!’

  ——————摘自某位穿越者皇帝的起居注。

  ……

  就这么又过了二百多年,时间缓慢的向前行走着,这一次历史的车轮来到了15世纪。

  早在1300年之后,面对对阿拉伯人和奥斯曼人的屡战屡败就让东罗马帝国的统治者们将目光转向了罗马帝国的起源地———意大利半岛。

  并不是说东罗马帝国的皇帝们没有想过让城里的塞里斯军队出动,奈何塞里斯军队的最高指挥官拿出了当年签订的协约副本和景泰皇帝的圣旨副本。上面明明白白的写着塞里斯军队在君士坦丁堡的任务只有守城一项,其他额外的项目并不包括在其中。

  东罗马的皇帝们一看,马上又使出了他们最擅长的加钱钞能力,想让塞里斯的军队帮他们解决外部的阿拉伯人和奥斯曼人。

  然而这一次无论加多少塞里斯的最高指挥官也不干,就是上面提到过的穿越者皇帝,为了防止在外的封疆大吏们自作主张,擅起兵戈搞事,法学系高材生出身的他用一道完全堵死了所有可能漏洞的圣旨和严酷的刑罚,将驻君士坦丁堡驻军的最高长官任何想要搞点天高皇帝远的小动作的念头彻底掐死。

  钱虽然多,美女虽然漂亮,但自己和自己的家人还得有命去花,去享受对不?

  于是自那以后,所有的塞里斯驻君士坦丁堡的最高指挥官全都将自己的小心思完全掐灭。反正守城又不是什么难事,每天享受着最好的待遇摸鱼守城不好吗?不香吗?为什么要出去和人打打杀杀呢?多不好是吧!

  东罗马的皇帝们一看自家里面窝了一群和斯卡蒂一样明明很强但天天摸鱼的摸鱼怪,心想这合理吗?

  这当然不合理啊!

  但没办法,人家那边用事无巨细的圣旨将所有可能的路径都堵死了,就连宫内内部专门制定法律的老学究看了后都摇头,没办法钻一点点的空子。除非和塞里斯翻脸,否则塞里斯的军队不可能主动帮助东罗马帝国进行对外战争。

  可和塞里斯翻脸?

  任何一个有智商的皇帝都不会这么干。

  于是他们开动脑筋,琢磨了许久后才反应过来。

  我收拾不了阿拉伯人和奥斯曼人,我还收拾不了意大利老家的那群蛮子不成?

  恰好威尼斯行省是东罗马帝国的一块飞地,这不就是现成的桥头堡和补给点吗?

  就这样,从1350年开始东罗马帝国的前线便完全处于守势,然后让城里东亚怪物房出身的塞里斯军队调()教一番后,转回头按着意大利半岛上那一群占据了罗马帝国遗迹的蛮夷一通暴打。

  经过七十年的努力,东罗马帝国终于夺回了意大利半岛大部,完全肃清了先前在上面作威作福的一大堆蛮夷,将罗马城重新纳入了自己的掌控。

  虽然东罗马帝国在前线采取守势,但依旧只是维持着不崩溃,节节败退而已。

  除了君士坦丁堡周围之外,小亚细亚和保加利亚等地全都沦陷于奥斯曼人之手。

  在这种情况下,大批从这些地方撤离的民众顺理成章的登上了东罗马帝国海军的运输船,前往已经被收复的罗马帝国故土。

  公元1445年,东罗马帝国正式改名罗马帝国。当然,前面他们内部这么说着,可外界却要么说东罗马要么说拜占庭。不过这一次,收复了罗马故地的东罗马回归罗马没有任何人有反对意见。

  公元1450年,奥斯曼军队在驱逐了君士坦丁堡附近上百公里内的守军后,来到了这座千年帝都的附近。

  对于罗马帝国和塞里斯帝国之间的盟约,奥斯曼帝国皇帝穆罕穆德二世自然是非常清楚的。

  在到达君士坦丁堡城下时,穆罕穆德二世就派使者进城,当着君士坦丁十一世和塞里斯驻军最高指挥官于谦以及一众要员们的面许诺。

  ‘我方此行只为君士坦丁堡而来,若是君士坦丁十一世陛下能放弃这座城市,我方将保证各位和平民的安全,任由各位由海路撤离。’

  然而这怎么可能?

  且不说君士坦丁堡作为交通要道的价值,单单千年帝都的声誉就让君士坦丁十一世不可能放弃这座祖辈流传下来的首都。

  ‘祖宗的江山交到了朕的手里,朕若是拱手让人那朕这个皇帝干脆也别当,去塞里斯当个富家翁得了!’

  君士坦丁十一世慷锵有力的回应道。

  使者也知道罗马帝国的皇帝不可能放弃这座城市,他转而向塞里斯军最高指挥官于谦许诺。

  ‘塞里斯帝国如果不插手我们双方之间的战争话,我方可以保证在塞里斯帝国与罗马帝国原有的条约基础上,三倍的利益让与塞里斯帝国。并承诺在战争中禁止对塞里斯人和聚居区下手,保证各位的生命安全与财产。’

  但太子太师于谦于大人当着所有人的面,给了使者一个字。

  “he~tui!”

 

第217章 塞里斯与东罗马的渊源5

  一口唾沫径直了当的代表了塞里斯帝国对于奥斯曼帝国劝降的态度。

  将使者赶出城后,于谦便对君士坦丁十一世表示,我塞里斯与罗马帝国一样乃天朝上国,天朝上国自然是信守承诺的。若是不信守承诺,哪里还会有小弟跟随?所以请陛下您放心,我们一定会按照数百年来的古老盟约履行自己的责任。

  君士坦丁十一世当然满怀欣慰,当众允诺如果于谦于太师的在奥斯曼人的围攻下保住了君士坦丁堡,那么他将在战争结束后给罗马帝国自古以来的盟友塞里斯一个天大的惊喜。

  于谦连忙表示这是两国自古以来的盟约,君士坦丁十一世陛下完全没必要这么做。

  不过君士坦丁十一世虽然被于谦婉拒,但随后心里却决定如果塞里斯人真的守住了城的话,他决定答应一项塞里斯人请求了许久的东西。

  实际上于谦于太师也不是光嘴上保证,他的凭借有二。一是城内的四万塞里斯驻军和执意留在君士坦丁堡的十万塞里斯移民青壮,以及自己刚刚从塞里斯带来准备轮换的两万精锐。这些还不是君士坦丁堡内鼎盛时期的兵力,而是其中塞里斯驻军被抽调了三分之一和送走了约三十万离开的老弱妇孺。

  原本这些老弱妇孺也想要留在城内和家人在一起共同面对即将到来的围城战,但于谦让手下的官兵对他们晓以大义,陈述利弊,随后采用强制手段将这些老弱妇孺们撤出了君士坦丁堡。

  除了塞里斯的老弱妇孺,于谦还通过君士坦丁十一世要到了整个君士坦丁堡的指挥权。包括君士坦丁十一世在内,所有还在城中的人都要听他的指挥。(帝都击退瓦剌和英宗复辟也是他主导的。)

  二是君士坦丁堡在1204年被十字军围城之后一直到现在,其中经过了数次大规模的翻修与重建。这其中最让于谦放心的是,在1300年的时候,一位因站队问题导致被贬官的工部尚书带着数十位经验丰富的工匠,应时任东罗马皇帝的请求前往君士坦丁堡主持了整个惩防体系的重建工作。

  也就是说,现在君士坦丁堡外包围的奥斯曼皇帝穆罕穆德二世要对付的并不是历史上的那座只有七千守军,年久失修临时加固过的腐朽城市。

  而是一座有着总兵力高达十一万,十七万青壮协助守城,还有结合了东西方要塞城市优点,有着完善守城器械的千年帝都!

  当然,穆罕穆德二世召集的兵力也远超历史上。从二十万人变成了举国之力的六十万人,以及187艘大小舰只。

  只不过由于罗马帝国和塞里斯帝国的海军实在是太过强大,导致穆罕穆德二世只敢让自己的海军在陆地上的防守范围内,并不敢出去与罗马帝国和塞里斯帝国的海军海战,只能保护自己不被两国海军联合舰队上搭载的陆战队不敢大规模的偷袭他们的后勤运输线和辎重存放地。

  也正是由于两国海军联合舰队的存在,让穆罕穆德二世并不敢玩什么旱地行舟的把戏。

  他要是敢玩旱地行舟,两国海军的联合舰队就敢卸下搭载的陆战队给他来一记深刻的教训。

  因此穆罕穆德二世只能一边尽可能的让海军封锁君士坦丁堡临海的那面,一边发动大军从正面攻城。

  早已通过间谍知道了城中老弱妇孺以及贵重物品都被搬走了的穆罕穆德二世肆无忌惮的命令手下的攻城器械部队,昼夜不停的用抛石机和各种口径的火炮轰击君士坦丁堡。

  不仅如此,他还命令自己的军队将周围的部族全都抓来,让这些被掳来的游牧部族们充当炮灰。

  奥斯曼军乐的不是自己的命,非常卖力的监督这些被抓来的部族们上去送死。

  但历史早已被改变,依靠着节节抵抗的方略,在1453年奥斯曼军队才包围了君士坦丁堡。这种包围还不是完全包围的那种,海路没有被彻底封死。在岸防部队火力之外的两国海军联合舰队时不时发起突袭,将部分补给和人员送入城中。

  除了围城战外,最大的绞肉机居然是君士坦丁堡临海的这一面城门。

  罗马帝国的士兵,塞里斯的士兵,奥斯曼的士兵,三方的鲜血几乎流尽了城外的每一寸土地。

  穆罕穆德二世自然是知道攻打君士坦丁堡这种大城,尤其还是围城战一定要将城市围死,阻断它的所有援助通道。

  然而不是奥斯曼人不努力,奈何敌人实在太强啊!

  面对皇帝穆罕穆德二世严苛的军令,奥斯曼海军的统帅二话不说将皇帝拉到海边。他让自己的亲信组织了一个一个标准十二条舰队,然后对两国联合舰队发起了进攻。再然后,皇帝眼睁睁的看着两国联合舰队就出动了两艘搭载了几十上百门火炮的风帆战列舰,跟小孩子玩闹似的将自家的舰队安排的明明白白后就收回了严令。

  海上封锁不了,只能继续往临海这一面的绞肉机投入新的力量。总不能说对方海军太强,这面就直接放弃了让对方源源不断的从这里补血吧?

  海上没办法,那就只好从陆地上想办法。

  每天驱赶着无数被抓来的游牧民去填护城河和壕沟,然后利用城头守军阻止他们的时候无差别覆盖射击来消耗守军的力量。

  就在这样惨无人道的战法下,奥斯曼人硬生生靠着抓光附近游牧民和战俘当炮灰的手段,花费了六个月的时间将君士坦丁堡的护城河截断,并在上面开辟了一条宽阔的道路。

  ‘只要开始攻击城墙,那罗马人和塞里斯人坚持不了多久吧?毕竟朕的士兵这么多,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淹死他们。’

  穆罕穆德二世在心里想着,先前他们所遇到的罗马帝国城市就算有着高大的城墙,也会被奥斯曼人用人海战术很快的攻破。他已经开始盘算着攻入城后,俘获了罗马的皇帝和大批塞里斯人后该向塞里斯帝国和罗马帝国要多少赎金了。

  可奥斯曼人并不知道的是,在遥远东方的攻城战中,填平了护城河和壕沟,只是一个开始…

 

第218章 塞里斯与东罗马的渊源6

  孙子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历数天朝历史上有名的攻城战,所围城池无一不是地处交通要道,城防体系完备,粮草众多,兵士锐利的坚城。

  用现代化的名词来解释的话,就是拥有完备防御手段,还处于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巨型要塞。

  咱们的古人为了城市的防御,可谓是无奇不用。

  城外有护城河、鹿角木、陷马坑、拒马枪、绊马索等,城市内的滚木礌石床弩火炮之类常规武器只是小玩意儿,金汁、万人敌、滚油、火油等等等等各种稀奇古怪的武器一应俱全。

  因此古代的各种兵书上大同小异的全都强调面对一座坚城,如无必要的情况下围困最好。断水断粮,断绝一切外界支援的手段,等城内守军熬不住了自然而然的就会投降或者攻击破城。

  代表性便有司马懿攻辽东、松锦之战、大凌河之战等等一系列代表性战役。

  而面对强攻坚城,基本或者除了了少数几个外其他全都是失败的。不但没有达成战术目的,还全都损失惨重。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04:19 , Processed in 0.043454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