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第四天灾的聊天群◎第1350章 - 第 128 页

  代表性便有宁远之战、幽州之战、钓鱼城之战、太原之战(宋攻北汉)等等数不胜数的各种战役。

  作为结合了东西方工匠智慧结晶的产物,君士坦丁堡在原有的希腊火、蝎子弩、弩炮、投石车等等城防武器上,又新增了一窝蜂、子母炮、大小火炮、金汁、万人敌等等来自东方的城防武器。

  并且整座城市的城墙也彻底推翻改建,经过前来筑城的工部尚书为了保证天朝上国的颜面与质量亲自监督,经过考察以及一系列勘探和测量后,为防止高大的城墙下陷、开裂、倾倒,建造者根据工程的要求,采取了不同的科学处理方式。

  有的顺山势而建,城垣与山体岩石连结成整体;有的深挖基础至原生土,上铺巨石为基;挖不到原生土的低洼地段,还打下10余米长的木桩,上面铺设圆木井字形木排,借以达到转驾城墙压力的作用。甚至在部分防御要冲,木桩可能会被腐化的地方,直接用了先进的合金金属桩来巩固。

  整座环绕君士坦丁堡的城墙改建完成后,最低处高17米,最高处22米,城墙上可并行四匹马,增加了瓮城、城垛、角楼、藏兵洞、千斤闸等防御支点和体系。

  可以说,被发配前来筑城的那位工部尚书,是按照塞里斯帝国的前都城———金陵,的防御措施来改建君士坦丁堡的城墙的。

  整个工程历时21年,动用超过十五万的民工和十万人的奴隶。最终完成验收之后,将后半辈子全都一心扑在这个工程上的工部尚书含笑而逝。

  ……

  奥斯曼人原以为填平了护城河便可以直接攻击城墙,但他们却万万没想到还未等他们靠近城墙,城墙上的红衣大炮先给教育了一顿,丢下上千条人命后又被弗朗机子母炮教育了一顿。

  一个万人军阵,还未接近城墙五百米就被大小火炮给轰击击溃了。

  穆罕穆德二世大怒,直接将率领万人队的万夫长军法从事,让另一个万人队押着先前溃退的万人队继续进攻。

  结果…

  两个万人队又丢下上千具尸体,抱头鼠窜了回来。

  穆罕穆德二世当即命令火器程度更高的奥斯曼常备军派出一个万人队攻击,结果除了比先前的两个万人队更靠近点城墙外,别的没有任何结果。

  这可咋办呢?

  对方单单火炮轰击就硬生生轰散了三个万人队,后面其他的城防手段还没施展。

  看着远处君士坦丁堡高达20米的城墙,穆罕穆德二世发出了一声叹息。

  眼看在城墙这里占不到什么便宜,他便将目光转向了君士坦丁堡唯一临海的那面弱点。

  前文说过,奥斯曼海军并搞不定在地中海上游弋的罗马和塞里斯海军的联合舰队。

  他们只能做到防止两国海军联合舰队不能发起大规模袭击和大规模向君士坦丁堡内运输补给,至于其他的他们无能为力。

  这不仅仅是军事装备上的代差,也是人员技战术和经验素质的区别。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罗马和塞里斯海军已经拥有了无数优秀的海军士兵后备兵员,和领先全球的海军技术装备。

  当奥斯曼人还在船上安装十门左右的中口径前装炮的时候,罗马人和塞里斯人已经玩起了大航海时代装备有数十上百门前装炮的风帆战列舰。

  但奥斯曼海军也不是没有优点,正是由于吨位小,吃水浅,在陆地港口被奥斯曼人占领破坏后依靠自身的优点也能在岸防部队的帮助下与两国海军的巨舰抗衡。

  两国海军的风帆战列舰由于吃水深,吨位大,导致港口被破坏后进不来,只能依靠自身护航的中型和轻型舰只与奥斯曼海军搏斗,大型战列舰只能在接战开始前和结束后给予掩护性炮击支援。

  船小,搭载的人员少,所以补充起来也快。

  依靠着源源不断的补充兵员,奥斯曼海军在岸防部队的掩护下和两国联合舰队斗的你来我往,有模有样。

  眼下陆地上面对那堵叹息之墙根本毫无办法,只能将攻击重点转为这面临海的城墙。

  在穆罕穆德二世的命令下,奥斯曼人一边拼了命的大建海军船只和招揽水手,一边对早已成为绞肉机的君士坦丁堡临海一面城墙发起连绵不绝的进攻。

  但如此明显的弱点,先前主持城防体系重建的工部尚书怎么可能没注意?

  很快奥斯曼人就发现这是一个故意被暴露的弱点,专门引诱他们往绞肉机里面抛洒新鲜血肉的诱饵。

  这面城墙上的火炮全都是装填速度极快的弗朗机子母炮,炮楼里的火炮居然非常恶心的上了在海战中专门用来破坏桅杆索具和风帆的链弹!

  大型攻城器械(比如攻城塔之类)在链弹的轰击下,往往坚持不了几发就受损垮塌,连带着里面的士兵一起成规模的报销。

  <img src="https://c1.kuangxiangit.com/uploads/chapterimgsnew/371/77171/210605/1622884567-100222268-107206385.jpg">

 

第219章 塞里斯与东罗马的渊源7

  在君士坦丁堡临海一面的城墙下丢下了两个万人队后,穆罕穆德二世不得不开始思考起他的君士坦丁堡攻略是否正确。

  或者说,他倾举国之力带领大军在这里打生打死打了半年多,丢下了四万多具尸体和数不清的伤兵,这一切都值得吗?

  将自己关在大帐内盯着地图看了整整两天,穆罕穆德二世在第三天的清晨,睁着满是血丝的红眼睛宣布君士坦丁战役继续,他决不允许奥斯曼帝国的国土上还有别的国家掌控自己的交通要道。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血流漂杵,家家素缟。

  穆罕穆德二世召集了自己手下的军事领主和各位大臣们,开始研究攻略君士坦丁堡的第一步———如何才能够靠近城墙。

  面对最低也有17米高的城墙,有人提出了挖掘地道,随后在地道中埋设巨量的炸药炸动墙基,这样可以让城墙依靠自身的重量自己垮塌。

  穆罕穆德二世采用了他的建议,让士兵们开掘地道,埋放黑火药。

  然而,奥斯曼人不知道的是,在东方,有种东西叫做听翁…

  听瓮是古代最原始的窃听器,最早是一种口小腹大的罐子,使用时将听瓮埋在地下,在瓮口蒙上一层薄薄的皮革,有侦测需要时,侧耳伏在上面,‘听’出周边的动静。

  听瓮在对付隧道攻城战时,最为神奇。如清末曾国荃率领的湘军进攻太平天国都城天京(今金陵)时,城内太平军便在城墙脚下埋设听瓮,侦探城外敌军的动静,导致湘军一时无法得逞。

  理所当然的,地道还未挖掘到城墙脚下便被城内守军发现。随后通过听翁确定地道方位后,等奥斯曼人的地道快要挖掘到护城河边时,城中派出死士携带黑火药包坐着绳索吊篮离城,趁奥斯曼人不备将黑火药包点燃投入地道,炸塌地道的同时一举埋葬了数百挖掘的奥斯曼士兵。

  奥斯曼人无奈,只得换个地方重新挖掘,并派兵严加看管,严防死守城内守军再次派死士出来破坏。

  但他们的地道真的能挖掘到城墙脚下吗?

  答案是当然不可能。

  当初在重建的时候,早就把中原的各种攻城手段都考虑了进去。城中守军之所以不为所动,就是让奥斯曼人放松警惕,然后让他们品尝一个大大的惊喜。

  一个月之后,惊喜很快就来了。

  经过一个月的挖掘,奥斯曼人终于挖到了护城河边。就在他们准备查看护城河水位,再决定如何挖掘的时候,几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响彻整个君士坦丁堡上空。紧随其后的,一股声势浩大的海潮就顺着护城河的河道冲击起先前被奥斯曼人阻断的几道堤坝。

  还未等河边查看的奥斯曼士兵通知地道中的人撤离,一阵震动响过后,地道的入口喷出了一股势头已尽的海水和几个挣扎翻滚的士兵。

  穆罕穆德二世看到这里,长叹一声。

  不过随后有大臣建言,既然守军三番五次的破坏地道,那这岂不是恰恰说明了这是君士坦丁堡的弱点吗?

  穆罕穆德二世转念一想也对,于是便命令手下的士兵继续挖掘地道。不过相应的,为了防止又一次被守军破坏,他直接让人填平了很长一段护城河,这样就不怕城中的守军故技重施,再一次破坏地道。

  当然在这过程中,奥斯曼人又丢下了许多尸体,新增了不少伤兵。

  不过又耗费了一个月的时间,提心吊胆的挖掘了一条地道后,奥斯曼人绝望的发现,这尼玛是哪个魔鬼主持修建的城墙?为什么城墙的地基下除了条石就是铁板?而且其中的缝隙还用铁汁浇筑,并且向下挖掘了十多米都没看到底?

  葬在君士坦丁堡主持了重建城墙的那位工部尚书,才不会从棺材里爬起来告诉奥斯曼人,君士坦丁堡的外城墙足足有近五十米深,用条石和铁板铺垫组成的地基呢!

  前后忙活了近三个月,结果到头来一场空。

  穆罕穆德二世总算知道为什么城中的守军在给他们造成了几次麻烦后不管他们了,他气得丢给那个提议挖地道的大臣一把剑,让他带着他的属下和一万炮灰奴隶兵消耗君士坦丁堡守军的防守物资去了。

  挖地道不行,那怎么办呢?

  这时又有人提议了,既然从地底下行不通,那就只能从地面上想办法了呗!

  然而君士坦丁堡外城墙上那立体化无死角的打击却让任何想要正面进攻的敌人望而生畏。

  这种结合了东西方城防体系于大成的玩意儿,除了硬生生用人命堆之外,就只能依靠军事科技的进步用先进的武器砸。

  可奥斯曼没那么多人,先前抓了很多奴隶和战俘也都在之前的攻城战中消耗的差不多,因此他们只能从军事科技上想办法。

  于是穆罕穆德二世征集全国的工匠,召开悬赏。想尽一切办法提升奥斯曼的军事科技,简称爬科技树。

  ……

  1456年春,围城了三年的君士坦丁堡外,穆罕穆德二世憋了一年,爬了一年的科技树终于有了成果。

  一位在1450年被罗马帝国拒绝的匈牙利籍火炮设计师乌尔班在1452年的秋天筹备了足够的旅费和生活费后,来到了奥斯曼帝国的首都。

  在最初的两年,由于皇帝穆罕穆德二世出征围困君士坦丁堡,这位天才火炮设计师并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但很快在1454年围城战拿君士坦丁堡的城墙毫无办法的穆罕穆德二世下达了召集工匠并授以重赏的命令后,这位天才火炮设计师终于崭露头角。

  在接见并详细询问了这位火炮工程师后,穆罕默德二世希望他能制造一门足以击破君士坦丁堡城墙的重炮。乌尔班肯定地回答:“我已经仔细研究过该城城墙,我有信心制造这样的重炮———它不仅能击碎君士坦丁堡的城墙,甚至传说中巴比伦的城墙也不是对手。叹息之墙?只不过是火炮的威力还不够大而已。”于是他获得了穆罕默德二世的授权。

  这就是精灵吗?.jpg

 

第220章 塞里斯与东罗马的渊源8 73/134

  整个1455年,乌尔班都在阿德里安堡督造那空前的巨炮。蒸蒸日上的奥斯曼帝国为这位工程师提供了应有尽有的原料。工人们挖掘了巨大的专用铸造窖池,融化了青铜,开始铸造这史上前所未有的武器。当模具被击碎,展现于众人面前的是一件“恐怖而非凡的怪兽”--乌尔班巨炮。

  该炮长达17英尺(约合5.18m),重17吨,炮筒厚达8英寸(约20cm,以便承受开炮时的巨大冲击力),口径则高达30英寸(约合762mm),足以容纳一位成人,所用花岗岩炮弹重达1500磅(约680公斤)。是那个时代威力最大的火器。

  1456年1月,穆罕默德二世下令在皇宫外举行了第一次试射。大炮置于宫门之外,装填冗长但顺利,随着一声地动山摇的轰鸣,炮弹没入1英里外足足6尺深的泥地。乌尔班实现了他的诺言获得了丰厚的赏赐,而穆罕默德二世则终于有了可以击破那堵困扰了他三年多的叹息之墙的利器。

  两个月后,奥斯曼人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才将这门巨炮和它19个后续产品运送到了君士坦丁堡城下。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9 17:43 , Processed in 0.031570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