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新时代新股东 第1-118章 - 第 11 页

  回到专列后,潘信找了一个时间,与谷雨面谈,当他提及此事时,谷雨相当愕然,然后又有些无奈,让情报机构的同志搞宣传,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建立监控网络,该不该做,当然该,他虽然不清楚前世如何,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央对那些亲西方人士是有一定监控的。谷雨想了想说道,“既然你有这样的想法,我不反对,你可以做一些尝试,就叫社会工作局社会分析中心,但有一条再次重申,不得把情报工作那一套用在党内同志身上,这是铁律,你担任国办二局局长期间,我强调过,现在我再一次强调!”

  “谷书记,我很清楚,我也希望您可以安排监督的同志,按照惯例,涉内情报机构需要接受中办的监督,社会工作局的相关工作是否定期向杜恒宁同志汇报?”

  “老杜工作负担重,不用向他汇报了,中办调研室副主任纪武亮同志可以参与相关筹备工作,中办具体负责的同志嘛,先不着急,我想想!”

  基本敲定了这件事之后,谷雨的专列继续南下,到达岳阳后,谷雨停了下来,他在湖南省委第一书记高崇德陪同下,考察了正在建设中的岳阳石化的汇报。

  必须承认高崇德的本事不小,他虽然没有搞定岳阳钢铁,但还是搞定了岳阳石化,当然了,这也跟岳阳独特的区位优势有很大的关系,来自于海外的油轮在上海停靠后,可以转成小型油轮运到岳阳,虽然比不上沿海,但内陆地区也确实需要石化企业,放在岳阳,成本自然小了许多。

  也因为这个大型炼化项目的建设,在十大前,高崇德向中央请示允许他在再两年,谷雨听说后,让何孟雄同志找他谈话告诉他,虽然可以再干一段时间,但下一次调整,你只能去人大、政协了,若是不换地方,或许还可以再换一个省或者到中央部委。

  高崇德选择了前者,毕竟湖南作为抗战期间重点建设的工业区,拥有大批企业,地方经济比较发达,高崇德舍不得,而且除了岳阳石化以外,他正在推动湖南钢铁集团的扩张,只要干好了这两个项目,他就可以光荣的退居二线……

  高崇德虽然有些草莽味道,前些年各种破事不少,不过到了昆仑省之后,在顾金声同志的监督下,他收敛了不少,或许是年岁大了,这几年在湖南没搞出什么事情,这也让本来想拿他当典型的谷雨多少有些吃惊,而吃惊之后,则转为了好感,看来这家伙被连续磨砺后长进了不少。

  如果抛除高崇德这些不足之处,高崇德的优点就比较明显了,他有能力、有魄力,精明强干,也懂经济,所以谷雨最后欣然同意他在湖南再干两年的请求,准备好好观察他,若是他推动的几个项目都干得不错,谷雨准备让他在退居二线后担任某一个重大项目的协调组组长。

  谷雨对大石化了解不深,只知道是一个个高高的蒸馏塔,数以百计的大罐子,还有无数管路,但有一点他是知道的,这一领域需要长期投入,才可能一步步追上美国。

  所以他并不怎么着急,不过他不着急,高崇德却着急,“谷书记,岳阳炼化采用的是美国成套设备,花了无数外汇,说出去都让人咂舌,就不能只进口核心部件吗?我问过了搞工业的同志,很多东西都是可以替代的!”

  “你说的很不错,但成套设备的引进,会极大的节省工期,我们现在需要时间!”谷雨摇摇头说道,“而且只有成套引进了,有些东西怎么搞,心里才有数,才可以消化吸收,不断创新,这一块该花的钱还是要花的,舍不得不行呀!”

  高崇德又看了看这个吞噬了湖南无数资金和外汇份额的大老虎,有些感慨的说道,“投资实在太大了,咱们得赶紧消化吸收呀!”

  “投资是大,但利润也高呀,每一个大炼化项目都是印钞机,现在世界石油价格不高,只要项目落成了,也就五六年时间,就可以收回成本!

  等到项目落成,你们好好吃透,等扩建二期工程时,就可以有所选择的进口了,到时候就可以节省不少外汇,不过这一领域现在的进展非常快,我们这一套设备已经落伍了!

  科技情报局的分析说美国人新一代炼化设备已经在德克萨斯落成,我们炼化的效率又要差一大截,这就是工业化,光有厂子还不成,还必须不断追赶,这花出去的钱跟流水一样”

  说到这里,谷雨心情多少有些复杂,他既高兴,现在国际油价便宜,炼化厂赚钱,有了钱就可以投资下一代,如此就形成了正循环,中国好歹是赶上了好时候,四五期间大批石化项目落地,到了五五期间,应该离收回成本不远。

  然后是七十年代世界经济的停滞时期,到时候中国的石油等即将进入到开采巅峰,到时候可以大量对外出口,赚取大量外汇,恰好可以在此前消化的欧美技术基础上,引进一批新技术,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升级,到时候中国工业的竞争力就大不一样了!

  但与其同时,他又有一丝丝无奈,工业越搞越觉得压力巨大,现在日子已经好过不少,但离正循环还差了不少,而电子、通讯、大飞机领域的大投资才刚刚开始,就算十年后,能不能实现正循环,也还说不准,这一世尚且如此,前世承受的压力远超过现在,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挺过来的!

  在高崇德的陪同下,谷雨接着考察了一汽,作为中国第一个汽车企业,国家对一汽寄予厚望,不过一汽现在的地位不仅比不上丰田,也被洛车集团赶上并超过,虽然洛车的总经理调过来担任董事长,虽然这些年也确实长进了不少,但一汽还是没有越过头顶两座大山。

  而且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开放,沿海的二线汽车厂为了赶超纷纷引进外资,有的是引进国外先进车型,有的是与外国车企合作,有的是直接在国内办厂,比如马自达。

  而看到汽车工业有利可图,越来越多的省份推动造车,有的是大型军工汽车转而造车,有的是省一级的机械厂造车,有的是从摩托车转向汽车厂,有的则是敲敲打打直接搞了起来,虽说这样那样汽车目前威胁不大,但这些小车却充满着活力……

  某种程度上,此时中国的汽车工业有点类似以与前世的九十年代,但与九十年代不同的是,现在造车的难度真心不大,根本没有那么多要求,发动机有四缸就已经很了不得,三档自动变速箱都是顶配,排废什么的根本不在意。技术难度是不大,但竞争却大了不知道多少,这一世的谷雨并没有搞什么三大三小,而是放开竞争,有本事你们就干,但没达到一定规模,国字号银行不允许贷款,国有资本的投资和银行的贷款更倾向于那些出口能力比较强的,搞强者恒强的游戏。

  这么操作下来,也逼着一汽向海外开拓,相比于丰田跑到美国和南美,洛车和一汽则更多的是在东南亚、中东和非洲,两家目前卖得还不错,不过已经遇到了一些日本车,双方水准也不是很大。

  但饶鸿熹却表达了浓浓的担心之意,日本车正在进行战后第一轮技术升级,而国内目前只有丰田第一轮技术升级比较成功,洛车、一汽、二汽还是战后的老底子,其他中小车厂有些还没有吃透新技术,所以饶鸿熹认为国家要做些必要的推动……

  谷雨听完点点头,对跟随的副总理薛雨林同志说道,“你邀请咱们国内和九州日本的汽车专家以及主要汽车企业负责人,就汽车工业的产业升级做一番研讨,要尽快拿出行之有效的方案来”

  来到湖南,自然要问一问农业,湖南的洞庭湖平原出产的粮食虽然不算特别多,但也不少,相比于北方各省现在的焦头烂额,高崇德的日子要好过不少,毕竟有洞庭湖可以提供水源,长江总不至于干涸谷雨想了想问道,“若是今年大旱,你们预计能调多少粮食?”

  高崇德同志想了想说道,“谷书记,现在才是一月,今年的收成谁也不知道,很难给出正确的回答,不过去年我们的粮食产量还是不错的,有310亿斤,我们湖南有四千万人口,按照人均粮食350公斤的安全线计算,大概可以调拨30亿斤!”

  谷雨点点头,觉得这个数字还能接受,毕竟各地还没到撑不下去的地步,第一步可能比较难熬的时刻应该是夏天,不过各地都有储备,出事的可能性不大。

  在考察了湖南两天后,专列从湖南经广西,进入到日南,开始了对广南的考察,而此时赫鲁晓夫也准备启程,不过上一次去美国他可以赌一把,这一次到中国就不必要了。

  中国一口气买了多架伊尔18,赫鲁晓夫觉得有必要向中国同志展示一把该机的性能,所以他选择了这架飞机,准备几次中转到达岘港。

  也就在赫鲁晓夫出行之际,英国人似乎才如梦方醒,中国人竟然购买了老毛子的伊尔18,也没有扩大彗星2的引进,明显彗星2性能更好一些呀!

  此时德哈维兰公司和霍克·西德利公司在英国政府的撮合下完成了合并,新公司刚刚凭借着经典的三叉戟飞机中标了BEA的新一代客机。

  而要完成这一款新客机的研发,自然需要不少投入,这就需要加大彗星2的对华销售,可在这个节骨眼上,中国人大手笔购买了伊尔18,英国人自然恼火无比。

  英国人明白中国人在表达不满,你们钓了我们好几年了,最后屁事没干成,我们不玩了,大英帝国的绅士们这下子慌了,中国的民航市场规模越来越多,潜力无限,对大英的飞机制造公司越来越重要,这会若是被美苏截了胡,那英国航空工业继续高速发展的资金哪里来?

 

  第9章转变

  此时随着各个殖民地纷纷独立,加之福利社会的建设消耗了大批资金,大英帝国的国防开支大幅度缩水,众多航空生产企业被迫进行破产整合,所以很多航空领域的企业都把中国的飞机订单看成了救命稻草,所以他们自然有理由表示不满,强烈的不满。

  而英国两大航发巨头罗罗和布里斯托尔公司也同样表示了强烈不满,此时雄心万丈的罗罗公司虽然日子过得不错,但中国人对罗罗公司的发动机念念不让,一旦交易成功,最起码也是几千万英镑的大生意呀,有这笔钱,罗罗公司的日子就更好过了。

  相比于罗罗公司,主要精力在军用航发的布里斯托尔公司则更加着急,因为英国国防开支暴减,困难非常大,虽然其推出的奥菲斯发动机被很多国家的飞机看中作为动力,但这毕竟是一款单转子小推力发动机,价格并不高。

  该型单转子小推力发动机结构简单,材料和加工便宜容易,制造成本低,而且直径不大,长度也短,重量控制合适,推力适中并有增推潜力,所以也获得了中航发的注意。

  中航发想引进奥菲斯,用于一款超音速教练机的研发,同时还打算将该型发动机发展一番,竞争歼50和歼52改进型的动力,虽然歼6已经在研发,但中国航空工业搞得是小步快走战略,根据一款机型不断改进,中间换发也是常有的事情。

  所以奥菲斯的引进,对于目前被西南航发挤兑的十分非常难过的中航发意义重大,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次引进,中航发不仅可以借机引进一大堆先进设备,也可可以与英国人的交流,尝试解决掉一些问题,留给中航发完善涡喷1C的时间不多了……

  两家都比较困难,计划引进的又是小型航发,敏感性也一般可以说一拍即合,经过两年左右的接触,已经基本谈下来了,中国准备引进一百台发动机,再加上技术转让,总投资高达800万英镑,这对于困难中的布里斯托尔公司意义不小。

  按理说英国政府该批准吧,但还是不行,为了压制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美国借口该型发动机可以装备中国主力战斗机为由表示了强烈反对,英国政府也犹豫不决,一直拖着不办。

  英国政府犹豫倒不仅仅是美国人的原因,而是因为奥菲斯发动机是布里斯托尔公司研发的飞马涡扇发动机的核心机,英国担心这款发动机的转让,会让中国人加大垂直起降战斗机的研发,这就极大的提升中国海军的战斗力。

  现在看到中国人转向苏联引进伊尔18,布里斯托尔公司十分担心这项生意也跟着泡汤,所以给英国政府发出了类似于最后通牒的通报,若是奥菲斯相关发动机和技术转让出问题,财力有限的布里斯托尔公司对飞马和奥林巴斯两款发动机的研发必然出问题。

  布里斯托尔公司发出了怒吼,奥菲斯发动机已经出口了那么多,中国人要想搞到很容易,这款发动机的整体技术难度又不是非常大,吃透又不是很难,能装备的歼50也已经是落后机型,你拦着不让出口到底想什么?什么都听美国人的,你怎么不改成美国国籍呀!

  看到一封又一封抗议信,英国首相麦克米伦也吃惊了,我们的航空企业已经这么困难了吗?以乎没有中国的订单就活不下去一般。

  “首相先生,虽然有些危言耸听,但无论如何,向中国出口飞机,都有利于提升大英帝国子民的生活,也有利于接下来的选举!”

  麦克米伦微微点点头,然后答非所问的说道,“据我所知,中国人支持的刚果人民党已经跑到了卢旺达和布隆迪这两块比利时人的小殖民地!”

  “是的,首相先生,这对帝国在东非的利益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艾森·豪威尔总统的态度怎么样?”

  “美国人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任何让人心动的回复!”

  “这就是问题!”

  与前世不同,大英帝国的核力量并不弱小,氢弹已经有了,核载具也有不少,除三款战略轰炸机除外,与前世不同,大英也基本完成了第一枚远程导弹的研发。

  虽然在火箭领域的投入不大,但中国为了获得英国的工业技术,主动提议进行技术交流,送来了中程火箭技术,与英国工党政府达成了协议,所以英国人并没有和前世一样与美国合作搞什么蓝色条纹计划。

  经过十年的努力,此时英国第一枚射程五千公里的远程导弹已经成功完成了研发,而洲际导弹也完成了相关设计,虽然只是液体火箭,但大英觉得差不多了,完全可以拿着这枚远程导弹与美国人谈判,引进美国正在研发的固体洲际导弹,再花钱就不值得了。

  至于卫星什么的,大英压根不上心,卫星的实际用处在哪里,此时谁也不知道,总不能为了送条狗上天,就花费巨资吧,不实用的事情大英不会去做!

  之所以有这么多不争气的想法,也跟大英帝国此时的困境有关,过去五六年间,英国的经济基本上在整个欧洲都属于落后水平,此时英国的年经济平均增长只有2.5%,同时期的法国是4.8%,德国是6.4%、英国想继续搞洲际导弹,那进度慢不说,还得面临着二战后一直持续的财政危机,与此这样,还不如拿着远程导弹和美国人扯皮,反正大英有这个能力,谈判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事实上,还有一条路,在中国洲际导弹完成试射后,中国也联系英国,愿意和英国进行洲际导弹相关交流,不过中国的要价也比较高,涉及到多种先进技术的转让,英国政府若是和中国进行技术交流,很容易引发美国的激烈反应。

  因此麦克米伦首相更偏向于通过购买美国的导弹,来武装英国的核武器,不过美国人拒绝对外售卖洲际导弹,除非英国的核武器加入美国“多国部队”中的一部分。

  显然美国人的要求,又与英国人保留独立核力量的战略目标不符,一旦失去独立核力量,英国就是美国的附庸,虽说这一天迟早要到来,但在自己的任上答应美国人,麦克米伦也不是很乐意,所以这段时间,他正处在左右摇摆中,一直没有下定决心。

  所以当陆续收到赫鲁晓夫访美之后,迅速访问中国,中国又引进了伊尔18,引发国内航空工业企业抗议后,英国政府敏感的意识到钻空子的机会来了,你美国人不是不答应吗?大英帝国自己想办法,这个世界上拥有洲际导弹的又不是大英一家!

  麦克米伦迅速召开了相关内阁会议,通过决议向中国出口奥菲斯航空发动机,认为此举并没有违反巴黎协定,不管美国人怎么想,反正大英帝国就是这么想的,你同意也好,不同意也罢,大英必须加强与中国加强航空领域的合作。

  而为了要挟美国,内阁会议同时决定有必要邀请中国参与到VC10和三叉戟的研发,以换取中国进口VC10远程飞机和三叉戟中短程飞机的大订单,凭什么美国能卖波音707给中国,英中就不能合作研发VC10飞机?更重要的是,英国政府决定与中国进行非正式接触,尝试引进中国洲际导弹技术的可能性,中国人哪怕要价再高,也不至于影响到英国的独立核力量。

  此时刚刚到达岘港的谷雨,看到英国人的通报时,脸上露出了笑容,英国人果然上道,没有错过机会,这才对嘛,美国人想让英国人放弃独立的核力量,光光拿出一款北极星导弹怎么行?怎么也要拿出更多的东西交换,大英帝国那么大的家当,不能卖得太便宜了!

  对于那个奥菲斯发动机,谷雨不是很了解,不过布里斯托尔公司毕竟是英军军用发动机的核心企业,其发动机思路还是很有一套的,而鹞式战斗机采用的飞马发动机,似乎也很有名,另外该公司还有奥林巴斯这一款名气不小的发动机,加强合作,以后搞不好还有薅羊毛的机会。

  而且英国发动机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发动机的当前性能或许不是很好,但改进的潜力更大,相反,老毛子的发动机太注重眼前,总会把发动机的性能压榨到极点,未来升级的效果一般,所以除了AM3这一款大推力发动机以外,其他发动机谷雨都懒得仿制。

  所以尽管不了解,但谷雨还是同意了中航发的引进要求,说到底花的钱不算多,万一这款发动机挺有前途呢?不管怎么说,这个时代的英国航空发动机绝对值得拥有。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谷雨也需要对西南航发有一些制约,西南航发是保底,但中航发也不能差距太大了,引进一款很有潜力的英国发动机,让中航发可以继续拓展,美国有惠普和通用动力竞争,中国也要搞一搞竞争嘛!

  谷雨的心情很好,还有一个原因,通过对广南三省的考察,谷雨对1960年的不安基本消除了,经过15年的不懈努力,广南三省的土地得到了有效的开发。

  而随着杂交稻和化肥的大规模推广,随着国家要求三省加强水稻和玉米等的播种,去年广南三省的粮食产量成功突破了四千万吨,其中水稻大概为3200万吨,玉米400万吨,木薯还有350万吨以上。

  到了1960年,根据中央的指示,广南三省和柬埔寨进一步增加了粮食生产,一些原来没有开发的旱地也根据中央要求种上了玉米,如无意外,粮食产量会更高。

  而此时三省的总人口也才四千万人,按照人均350公斤粮食产量,可以为国家提供整整2500万吨粮食,再加上柬埔寨的粮食也完全被控制在手,也可以提供五百万吨粮食,而北方地区哪怕出现大范围受灾,也不至于一点粮食都没有,所以哪怕遇到空前大灾,吃饱饭也是没问题的,木薯粉那也是粮食嘛!

  既然明确不存在吃饭问题,谷雨的心态就非常平和了,他带着十分轻松的心情亲自前往机场迎来了远道而来的赫鲁晓夫,而赫鲁晓夫在经历了一场横跨中国南北的大旅程后,心态也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

  中国的国土面积虽然比苏联小一些,但南北距离远远超过苏联,而苏联真正的精华只有欧洲部分,总面积也不过五百万平方公里,广大的西伯利亚和远东人口稀少,所以赫鲁晓夫除了去美国那一趟,此前压根没有飞行如此遥远。

  加之他乘坐的是伊尔18,飞机进行中转了好几次,更是拖延了时间,而在到达每一座机场时,他都能看到外面密密麻麻的建筑物,这也让他对中国之大,人口之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他又询问了助理,了解到中国的西域、乌斯藏、蒙古和一些西北地区虽然人口很少,但中国的精华区面积明显比苏联多,而且地理横跨南北,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资源,中国都有,而且相当丰富,以大米生产为例,中国南方地区有大片土地可以做到一年三熟,真让人羡慕呀!

  或许中国在一些矿产资源上不如苏联,但中国的潜力真得了不得,或许,也许,可能还要超过苏联,最起码也不会比苏联差多少,虽然苏联控制的东欧部分,比中国控制的东亚国家更发达,但落后也有好处,这些地区可以安心发展农业,未来有了足够化肥之后,中国的农业将空前强大。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08:40 , Processed in 0.040127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