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新时代新股东 第1-118章 - 第 111 页

  他被苏共中央的同志批评,愿意主动辞职,让更年轻的同志来主持大局,这是好事,希望我们可以与科兹洛夫同志为第一枢机的苏共有更加紧密的合作!”

  两人接下来又进行了一番密谈,谷雨也对苏共未来的发展道路有了一定的了解,与前世勋总的路线差不多,不过科兹洛夫要更强硬一些,对内会进行一些整顿,对外会更加支持古巴老革命,也会给予埃及更多的支持,好吸引美国的注意力,为苏俄内部的改革创造有利的时机。

  科兹洛夫的做法和谷雨估计的差不多,毕竟不管是科兹洛夫,还是勋总,他们能够做出的选择是非常有限的,在经过了钢铁、赫鲁晓夫这两任贼能折腾的主之后,新任的领导人或许可以搞一搞人事斗争,提拔自己认可的干部,但绝不可能再折腾,因为不折腾是所有人的共识。

  当然了,也不是什么都不做,苏共中央现在的心思都在经济改革上,这也不奇怪,赫鲁晓夫把一切都搞砸了,新领导层必须尽快解决越来越严重的经济问题,这是目前压倒一切的关键工作。

  这一次柯西金亲自来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提供苏俄更多的农产品和轻工业品,谷雨听完有些皱眉,他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柯西金同志,赫鲁晓夫同志来访期间,我已经承诺了1500万吨粮食的出口,其他的农副产品和轻工业品都有不少的增长,这还不够吗?”

  柯西金无可奈何的承认苏俄现在的局势很糟糕,在钢铁时期,苏俄建立了一套严密的经济体系,以记账卢布和纸币卢布为核心,军工重工等实行公有制,农业实行集体制,玩具、家具等民用品生产交给私营合作社,同时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中央计委,培养了一大批经济干部。

  但钢铁死后,这一套体系,已经没人玩得转,倒不是说钢铁不可替代,而是这一套体系的运行有极高的条件,一方面是各种计划指标的执行,必须依靠强有力的纪律支持,为了维护纪律,钢铁杀了不知道多少人,等他一死,不管是赫鲁晓夫,还是刚刚上任的科兹洛夫都不可能执行这一套严密的纪律。

  另一方面是赫鲁晓夫的瞎折腾,赫鲁晓夫和马林洛夫PK的过程中,那帮子会搞经济的计委干部陆续被干趴下,连同计委这个机构,权限也被打压,基本算是废掉了。

  更奇葩的是,赫鲁晓夫又嫌弃农民的自耕地和那些生产轻工业品的私营合作社不够共产主义,强行搞公有化,废除了自耕地,几年下来,苏俄的轻工业品和农业生产每况愈下,农业几年没有增长,轻工业品虽然生产了不少,但不管是款式还是质量都很糟糕,老百姓不喜欢。

  再加上苏俄的汇率改革,变成了大规模的通货膨胀,老百姓发现钱越来越不值钱,自然要大量购买种种物资,而赫鲁晓夫的瞎折腾又造成了黑市经济迅速扩张,苏俄有限的计划更加混乱,通货膨胀越来越厉害,而且苏俄又计划大规模出口石油,汇率改革还没有到位,而要进行汇改,又会有新一轮的通货膨胀。

  这也是为什么苏俄对中国的农副产品和轻工业品需求越来越大的根本原因,苏俄人均粮食占有量比中国还多,怎么可能有那么大的缺口,但苏俄必须有足够的库存物资,好打压越来越严重的通货膨胀。

  谷雨对苏俄现在的经济混乱实际上很清楚,归根到底就是苏俄搞了那么多免费,老百姓手里有很多存款,若是没有通货膨胀,老百姓也就放在银行就行了,但现在通货膨胀厉害了,这些钱大量跑出来了,开始了抢购,而抢购的重点又是农副产品和轻工业品,这下子苏俄扛不住了!

  实际上,这些年中国也有类似的问题,中国的外贸加速发展,每进来一美元外汇,就要发行对应的胜利币,而为了发展经济,他又大搞分期付款,花未来的钱,市面上的货币自然比较多,时不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价格上涨,各种供需混乱也有不少。

  不过中国改革有几个苏俄没有的蓄水池,一是中国的城市化率比较低,拥有着庞大的农村人民,农民为了盖房子,购买钢铁水泥,必须存款,如此一来,大量超发的货币被沉淀在农村。

  尤其是广大的海外省,当地老百姓大多挺有钱,但交通不便,钱也花不出去,如此一来,相当于农村和农民承担了改革的代价,中国工农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的根源也在于此。

  二是谷雨坚决不搞福利分房等等看起来很共产主义的措施,而是改成了住房、购车、购买家电等等的分期付款,又一步步扩张股市和其他金融工具,这也让国家可以回收大量的货币,即便M2比较大,但M1被控制住,通货膨胀也能够控制。

  三是谷雨用强有力的组织手段压制各种混乱,比如他严厉控制城市化的规模,又比如他时不时搞一搞整顿,动不动就把各种亏空翻出来和干部们算账,这也一定程度上压制了混乱的规模。

  更重要的是,此时中国的基础建设缺课太多,各项投资回报率高,一条路修好了,几年时间就能把钱赚回来,再加上此时的国际贸易规模相对有限,而中国受到的封锁不如前世,这也使得中国的经济转型较为顺利。

  但即便如此,谷雨也献奠了廖德华,在各种宣传中,廖德华需要为这些年的经济混乱、通货膨胀、供需混乱、贫富差距拉大等等负责任,谁让他做了那么长时间的总理,谁让银行乱成那样……

  而苏俄不仅没有中国这么多条件,而且还有一大批狗屁倒灶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他们到目前为止,也没有真正搞清楚问题的根源,自然也不可能采取真正有实质意义的行动。

  今天柯西金把自己改革的思路和谷雨分享了一番,谷雨一听就明白过来,就是廖德华的路子,不放弃公有制,加强货币核算,搞利润挂帅,但这条路走下去,整个经济体系的窟窿就会层出不穷,是堵不胜堵的,最后必然逼迫国家走向市场经济。

  不管是柯西金,还是科兹洛夫,亦或是勋总,都没有那个底气进行市场化改革,历史上,苏俄运气贼不好,遇到了戈尔巴乔夫,但即便他们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治人物,最终的结构也必然是普京那种,百业萧条,只剩能源,既然走市场化路线,这就是必然的结局。

  事实上,前世中国南北差距越来越大,北方除了重工业和基础工业以外都不怎么样,无论怎么振兴都不行,也是这个原因,这就是市场经济,不随人的主观意愿改变。

  既然注定是这个结局,谷雨自然很乐意帮忙,现在中国基础工业还提供不了足够的物资,哪里来,自然是问老毛子要,而老毛子想提供给中国大量的基础工业品,必然会进一步扩张生产,未来必然会一步步演变成前世那个老毛子武装加油站,甚至还不如前世,他们连粮食都不能自主!

  所以谷雨爽快的表示支持,不过他也表示现在只是初夏,中国今年的收成还要看夏天,所以不敢打太大的包票,他建议苏俄也要做好从西方购买一些物资的准备,柯西金沉重的点了点头。

  谷雨怎么也想不到他一语成谶,就在八月初,海河流域出现了特大暴雨,虽然自40年代初开始,中国就开始治理海河,但更多的是修建一个个水库和灌溉渠道,对泄洪工程也有投入,但相对有限,毕竟北方缺水是共识,上下想得都是把水怎么留下来,而不是流到大海,结果这一次被老天爷严厉得教训了一番。

  10天内,河北省西部山区和京广铁路两侧,平均降雨高达600~800毫米,10日内将一年的雨量全部降下,最大暴雨中心在滏阳河上游内丘县,7天降雨量高达2050毫米,为建国以来的最高记录!

  虽然保住了天津,保住了津浦铁路,但损失极其巨大,总计104个县受灾,其中32县被水淹,其中保定、邯郸、邢台等市内水深2至3米,33个县城被洪水包围。

  无数水利设施被冲毁,总共有五千万亩土地被洪水淹没,其中绝产就有三千万亩,直接造成粮食减产20多亿斤,受灾人口两千多万,棉花减产10多亿斤,死亡四千多人……

  谷雨也想不到在1963年会在河北出现这样的大灾,想都想不到,他自然有所担心,而且即便粮食丰产,也要和老毛子诉一诉苦,所以在九月份总理访苏时,他就特别交代一定要把中国的大水灾说一说,表示我们会尽力,但能不能有足够的供应,需要等到统计数据出来才行。

  到了十月份,各种统计评估出来后,1963年中国比1962年粮食总产量足足增加了1700多万吨,上下终于松了一口气,四月份谷雨吹牛可以给老毛子1500万吨,大家还有些担心,现在看来问题并不大,而如此规模的粮食出口,自然也就意味着苏俄需要给中国提供大批基础原料,这对中国的帮助相当大。

  相反,这一年苏俄农业却遭到了空前的大旱灾,粮食比上一年直接减产三千多万吨,再加上赫鲁晓夫各种乱七八糟搞法引发的后遗症,苏俄中央面临着空前的压力,总不能上台第一年就搞粮食定量供给吧,无奈之下,科兹洛夫决定亲自访华,和谷雨面谈,尽可能从中国获得更多的粮食。

  也就在科兹洛夫专机启程的前一天晚上,科兹洛夫得到了一个让他无比震惊的消息,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身亡,在这个关键时刻,科兹洛夫压根没办法出国,他只好给谷雨通电,谷雨回电表示理解,然后表示中国在农业问题上会竭尽所能的帮助苏俄,但希望苏俄同志在一些重要领域也可以更多的帮助中国……

  在给科兹洛夫回电的同时,谷雨也签发了给肯尼迪的哀电,把肯尼迪狠狠得吹捧了一顿,谷雨觉得必须尊重肯尼迪,虽然他也有不少私心,但敢于改革美国的痼疾还是值得尊重的,虽然这样值得让中国尊重的美国人越少越好。

  与此同时,他也非常高兴,肯尼迪被刺之后,再也没有人敢于站出来限制住美国利益集团的胡作非为,美国人将会更加疯狂的损耗国力,这对于中国也是好事,希望是阿富汗,一定是阿富汗,只要美国打阿富汗,谷雨可以在刚果和印度方向全面让步,甚至于马来西亚让步也都可以,让美国放心大胆的打……

  第93章加深合作

  “美国人做事太难看了,那个所谓的凶手十有八九是替罪羊!”

  “不是十有八九,是十成十,没想到杀人灭口都开现场直播的!”

  “这种死法类似于公开处刑,应该是得罪了不少利益集团!”

  “美国现在很强大,但他们太浪了,二战至今,已经有快二十年,肯定有些扛不住,肯尼迪年轻气盛,想做一些改革不奇怪,可惜还是太年青了!”

  “肯尼迪是1917年出生的,今年刚刚46岁,虽然刚上任那会有一些不足,但他学得很快,也敢碰棘手的政治问题,是一个不错的政治家,确实可惜了!”

  “罗马帝国的格拉古兄弟,也不知道他那个司法部长弟弟是什么样子?”

  “要是不老实,估计也逃不了一枪!”

  “这对我们同样是提醒,改革是利益的再分配,影响到很多人,我们也要防范一些利益受损的人狗急跳墙,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肯尼迪被刺之事太过震撼,美国人事后的种种处理不仅坑了苏俄一把,还搞成了无头案,能操作这样的超级大案,可以肯定肯尼迪遇刺必然是各个利益集团联合所为,里面更是阴谋重重。

  中央局常委会上也忍不住做了一些讨论,然后决定给谷雨加强保卫,谷雨并没有拒绝,但他又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重重包围,下面是什么情况,他这个一把手看不到也同样不行。

  所以他决定改变操作模式,以后考察会有意识的多挑选几个地方,选择其一,深入一段时间,同时他也要求中央的领导同志们也要多下去走动,多待一段时间,这才是真正的深入基层……

  大家都表示赞同,然后责成有关部门做好相关调整,毕竟要想真正看到东西,肯定需要不少的时间,每个人都有一堆工作,肯定要调配好,如此才可放心下去。

  当然了,会议的中心议题不是肯尼迪,而是中苏问题,肯尼迪被刺,疑似凶手去过苏俄,也就是说美国人极有可能掀起新一轮反苏浪潮,所以中央自然要讨论一番,讨论的结果自然是站在苏俄一边。

  倒不是基于中苏两国的香火情,而是利益使然,美国势力太强,联合老二对付老大,是中国的本能,哪怕中国经济上有求美国,一直想入关,也要站着入关,这也要求压制住美国的嚣张气焰,美国太强肯定谈不拢的,哪怕为此付出一些代价也是没办法……

  大原则敲定之后,立刻就谈起了中苏粮食贸易,苏俄大旱灾导致饲料粮严重不足,中国已经答应出口1500万吨,但苏俄方面竟然要求2800万吨,苏俄甚至还希望提供更多的玉米,按照苏俄高层的说法是2800万吨还是不够,苏俄还是需要杀掉相当数量的猪以节省饲料。

  苏俄这个说法,传过来之后,环太党中央大为震惊,这是2800万吨,不是280万吨,苏俄的农业怎么会搞成这样?虽然中国的小农经济问题不少,但就算是最困难的前几年,中国也没有这么依赖国外。

  谷雨也觉得纳闷,在他的记忆中,这一年的赫鲁晓夫花了四百吨黄金买粮食,但四百吨黄金怎么也不可能卖到那么多的粮食,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后来他仔细询问,苏俄代表团才说了实话,苏俄的粮食虽然有些不够吃,但人均粮食还是比较高的,吃饭没问题,他们还是想维系庞大的牲畜养殖量,若是搞不到这么多的玉米,苏俄就要大规模宰杀牲口,而一旦宰杀,多少年都未必能过缓过元气。

  “这么多粮食,就算我们给,运输就要很久,而且这个价格怎么谈,数量少可以按照国际市场价格做参考,数量大直接会影响国际市场价格的!”

  “虽然苏俄气候注定了该国粮食生产波动很多,但搞成这样也太离谱了,苏俄的农业计划到底是怎么制定的?正常不应该是根据农业收成的平均年份来确定农业计划吗?他们怎么可能缺口这么大!”

  “不用猜了,苏俄肯定是按照丰年确定的农业计划,搞了一大堆牲口,现在骑虎难下,又不想大规模杀牲畜,就把主意打到我们头上!”

  “苏俄的农业真是一言难尽!”

  “就算问题再大,人家也是吃肉多少的问题,而我们呢,也不过刚刚解决温饱问题!”

  “一步步来吧,谁让我们需要进口大量的基础工业原料呢!”

  “就算可以换到更多的钢材,我们也没办法出口那么大数量的玉米,出口了,我们的饲料生产怎么办?”

  “一点不给肯定也不行,这样一个雪中送炭的机会还是要抓住的!”

  “我看呀,还是老办法,加大大米出口,从国际市场上换取玉米,卖个几百万吨,凑成两千万吨就差不多了!”

  “美国的态度说不准!”

  “能多出口粮食,而且还是间接让苏俄进口,美国高兴还来不及呢!”

  “我们可以停止大豆出口,同时进口一些美国大豆,美国大豆很便宜,现在我们要发展,不能让人民吃太多的肉,油可以多一些,而且大豆的豆饼搭配玉米是很好的饲料!”

  讨论一番之后,就达成了一致,在保证国内饲料生产的情况下,给苏俄多一些帮助,新增部分可以通过出口大米,换取美国玉米和大豆,但想达到2800万吨的规模还是非常困难的,不过想来苏俄也不可能全部指望中国。

  讨论完之后,谷雨总结之后,接着说道,“这几年,我们轻工系统的产能增长很快,已经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过剩,过剩有好的一面,可以刺激竞争,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也有不好的一面,一些地方企业已经出现了明显困难,这也直接影响到一些地方的经济。

  这两年国家加大开放,外国企业进来的越来越多,也影响到一些企业的销售,按照一些同志的说法是困难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多。

  甚至还有一些同志重提帝国主义的侵略,似乎我们这些年白革命了,似乎我们党一夜之间变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这些担心有没有道理,有一定道理,但用一个成语,因噎废食可以很好的解释这一切!

  开放是双向的,我们不对外打开大门,外国企业进不来,我们的企业想出去就不会容易,这几年我们的外贸节节高涨,外国企业赚走的利润总没有我们的外贸收入高,我们总体是赚的,我们的同志怎么不说话呢?不能只看到不足,没有看到我们取得的进步,这不符合实事求是的态度!

  就算是国内的竞争,我也不担心,中国人民如此勤劳,中国工人的工资又比较低,我们大部分行业的生产力水平与国外差距也不大,我们的企业肯定竞争得过,现在不过是暂时不适应罢了,对此我是很有信心的!

  当然了,那些困难企业的问题确实需要解决,这几年地方的同志也拿出了不少方案,对这些方案也有一些争议,我的看法是中央不要着急,先不要管,让地方自己去探索。

  探索好了,地方经济好过,中央可以进行推广;探索不好,地方日子不好过,中央也排除了一个选项,若是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腐败,监委必须查,改革可以,但绝不能变成国有资产大流失!

  当然中央也不能什么事情都不做,中央要做的是做大蛋糕,该做什么呢?很简单,支持下面改革的同时,同时想办法推动我们的企业开拓新的市场,产能过剩,说白了,不就是市场不够吗?我们争取到更多的市场,我们的企业国内竞争不过,可以往国外发展嘛!

  欧美市场很重要,但帝国主义不是那么好相与的,想从欧美赚到大钱是比较困难的,我们要全面发展,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先从亚非拉国家开始。

  现在亚非拉的殖民主义崩溃了,我们那些过剩产能完全可以搬到我们影响力比较大的地方,苏丹、卡宾达、海德拉巴都是我们影响力比较大的地方,与其厂子烂在国内,变成一堆废铁,还不如搬出去,在海外发展!

  苏东地区也要重点开拓,苏俄领导人过来,我会和他们谈,发挥比较优势的问题,计划经济天然搞不好轻工业,他们的人口又不够,轻工产品怎么也竞争不过我们,没必要投资太多,事倍功半!

  苏俄应该更多的投资重工业和基础工业,然后用重工产品、基础工业品和我们交换轻工产品嘛,哪怕是钢筋水泥,我们的庞大需求都是长期的,苏俄资源丰富,多搞几个厂一点都不难嘛!

  之前我就想这么和苏俄谈,可赫鲁晓夫骄傲的很,没办法谈,这一次他们的农业生产出了这么大的问题,想来是可以谈的,就算谈不拢,试探一番也是可以的!”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9 21:19 , Processed in 0.035482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