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新时代新股东 第1-118章 - 第 119 页

  “爸爸,我不会选择从政的,我可不想和你一样累,我愿意按照你指引的路走下去,只不过我在国外搞搞贸易,赚一点零花钱,你也别管!”

  谷雨哈哈大笑,举起杯子,与儿子的酒杯碰在一起,张库伦说道,“一言为定!”

  “好,一言为定!”

  话说开之后,横亘在夫妻、父子、父女之间的那么一丢丢异样都消失殆尽,饭后,一家人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张库伦看着电视上播放的一部从美国引进的二战电视剧《战斗》,有些吃惊的说道,“爸,现在国内的电视剧花样不少呀,竟然可以看到美国的?”

  “我们国家的电视工业逐步建立起来了,但电视是工具,要让老百姓愿意买电视,关键还是得有好的电视剧,这两年不仅国产电视剧多了起来,引进的电视剧也多了不少,这部《二战》还是不错的,国内人气很高,咱们部队的同志也想拍一部类似的……”

  张一思笑着问道,“爸爸,你就不怕美国的和平演变?”

  “中国有不足,美国有没有不足?”

  “那就是了,美国那些搞宣传的总不能说自己的不足,他们的宣传中必然有很多虚假的东西,只要中国人能自由出去,看到美国的不足,看到美国的居心叵测,美国的和平演变不就破了吗?”

  张库伦有些感慨,“可惜呀,苏东的群众不能自由出去,连来中国都比较费劲,我们可以抵抗美国的和平演变,他们未必可以抵抗!”

  说到这里,张库伦心中一动,问出了一个非常刁钻的问题,“爸,若是有朝一日,苏东扛不住,我们会怎么样?”

  “能够决定大国命运的永远是内政!”

  “苏东接下来肯定会进行改革,我就不信他们遇到问题,不会想办法!”

  “改革的本质是利益分配,利益分配进行调整,有人得的同时,必然会有人失去,利益可不是那么好触动的,可以说改革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中国古代对王安石改革持否定态度,不是保守,而是实实在在吃了亏,所以改革最好的时候有两种,一是开国,二是前任搞得山穷水尽,不改革没有出路,此时阻力最小!”

  “爸爸,听你这么说,苏东改革的时机现在还没有成熟!”

  “也不能这么说,赫鲁晓夫搞得一团糟,现在苏俄连粮食生产都成问题,所有人都知道要改革,这个时候阻力应该最小才对!”

  “别争论了,我们拭目以待就好!我们和苏东不是一个路子,就算苏俄要改革,和我们关系也不大,我们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到时候若是他们改革出现了重大问题,我们有些力量了,也可以做一些帮助!”

  “爸爸既然说了帮助,那就一定能帮助到,哈哈,每每想起苏俄总理求上门,请我们帮助,我就心里高兴,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呀!”

  “人家现在遇到的问题是吃得好不好的问题,而我们刚刚才解决吃饱饭的问题,想追上苏俄的生活水平还有一段路要走!”

  张库伦则表示反对,“爸爸,苏东国家的肉是吃得多,但他们的水果、蔬菜这一类太过贫乏,种类和数量比不上我们,要论起来,我们吃得要比他们健康,当然了,我们的肉类和牛奶供应还很不足,只要这一块补上了,吃得方面我觉得就差不多了!”

  “库伦,那穿这一块呢?”

  “我们国家的群众还是比较节省的,目前绝对数量上还有一些差距,可能要再过十年,才能追上,但花样上,我感觉差距不大,我们品种上可能还要丰富一些,当然了,农村还有一些不足,毕竟农民的收入不够,想让他们买很多衣服也不现实!”

  “你说的还算客观,那住和行呢?”

  “我们人口太多,目前这两块都比不上苏东国家,但苏东作为计划经济国家,他们的住房汽车完全是国家分配,属于福利的一部分,看着是好,但捷克这样的东欧强国都扛不住,很多年青人结婚都不能分配住房,这也引发了不少不满。

  而我们这两块是经济循环的一部分,老百姓都要花钱买,不仅不是国家的财政负担,反而会给国家带来收入,虽然福利不好,但更有利于国家的财政健康!”

  “看来读了几本经济学的书,确实有所长进!”谷雨笑着说道,“既然你喜欢,可以作为第二专业读一读,学了经济学,不容易被经济学家欺骗,倒也不见得是坏事!”

  张库伦很高兴的点点头,谷雨接着说道,“你两位姐姐搞得都是高科技,发展的很快,而美国的硅谷这些年也冒出了一些类似的高科技企业,咱们国家在香港、北京、上海和武汉也搞了四个高科技园区,旨在发展高科技,但高科技企业是什么样的发展规律,高新区如何提供服务,这些都还需要有人研究,你有空去看一看,聊一聊。

  以后你两个姐姐搞高科技,你可以做一做军师,也是可以的,当然了,医学最好不要丢下,以后我和你妈妈病了,你懂医学,也可以参与进来治疗,不仅我们放心,参与治疗的同志也放心!”

  张库伦脸色大变,“爸,你和其他伯伯叔叔们的关系这么紧张?”

  “任何一个处在金字塔顶尖的人,实际上都是危险的,肯尼迪干了三年就被公开刺杀,钢铁同志真正一家独大的事情也不到三十年,就搞得人憎鬼厌。

  我掌权整整三十年了,以我现在的年龄再干二十年,都能说得过去,我虽然不想干这么久,但也要防范一些人耍花样,我可不想和钢铁那样,死得不明不白!”

  张库伦眉头紧锁,他没想到父亲竟然这么说话,这更进一步的打消了他对政治的遐想,这种活法简直是遭罪,他必须寻找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而丁承德和张一思则对视了一眼,两人眼神中都有一些担心,她们明显感觉到父亲老了,他开始疑神疑鬼,对跟随多年的同志不放心,虽然这种不放心未必有错,但长此以往,很可能会出事。

  虽然父亲自己有所感觉,也在不断观察年青同志,但能不能避免钢铁晚年的那些悲剧,谁也说不准,看来必须把弟弟看得紧一些,不能让他掺和政治,以防万一……

  张库伦回来,谷雨心情很好,给自己放了几天假休息,还带着儿子跑到了北京新城新体育场参观,告诉他新城已经逐渐启用,已经有很多人住进来了,中央政府1966年初就会搬过去,到了1966年夏天,世界杯决赛就会在新体育场进行。

  “这个新体育场叫什么?怎么到现在还没有命名?”

  “有人提议叫谷雨体育场,不过被我拒绝了,但新的名字也没想好,你觉得叫什么名字更好?”

  “爸爸,你问我?”

  “呵呵,你给我想一个嘛,我也想不好!”

  “国外体育场很多用球星的名字来命名,高俅是中国第一个足球明星,就叫高俅体育场,怎么样?”

  “哈哈哈!”谷雨哈哈大笑,“你小子花样还不少,这样做很对,有些事情没办法直接拒绝,就用这样的方式拒绝,这样做很聪明,呵呵,这体育场馆建好了,是为了给人民使用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就叫人民体育场吧!”

  “我也是人民的一员,到时候我可以多运动运动!”

  “你有这个心思就好,你我都是普通人民的一员,不是人民的儿子孙子,没有特权的,心里可一定要记住嗷,只有这样,我死了,你才能安之若素,过好每一天!”

  “爸爸,我给你提一个意见,不要总说死不死的,多不吉利,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已经有68岁,您的医疗条件那么好,再多十年总是可以的!”

  “哈哈,你说得对,我以后不再提了!”

  谷雨带着小儿子,接着乘坐了前往天津的高铁,又去看了在天津的侄子,一家团聚一番,然后带着儿子回到中南海,回来之后,他就看到了一份中宣部的请示,今年是谷雨掌权三十周年纪念日,中宣部的意思是做一些宣传,或者说叫忆苦思甜,让人民知道这三十年的巨大变化。

  虽然这里面有拍马屁的成分,中宣部长潘信或许在政治上有些想法,但他的建议得到了很多同志的赞许,毕竟这三十年变化很大,给人民普及一番,有利于增加党的威信和国家的凝聚力。

  谷雨想了想,在上面批示,“做人要谦虚,有肉不在褶才是好的,不得有一字宣传我,可以找一些普通人,让他们说一说这三十年的故事,也可以找一些外国人说一说这三十年的中国,从不同的角度教育人民,这样的宣传才有价值……”

  写完批示后,谷雨想起儿子给体育场取名为高俅,又忍不住笑了起来,这小子比他想象的要聪明,这样好,他可以放心了!

  第98章巧遇

  潘信看到谷雨的批示,沉默看了一会,然后召开部务会议开始执行,不过会议讨论的时候,还是有人提出异议,对这三十年的巨变进行宣传,怎么可能没有谷枢机?这不是矛盾吗?

  潘信早就想好了方案,“谷枢机说的是不要一字宣传他,我们必须执行,我们的宣传中不能有一字涉及到谷枢机,但必须让所有看过的,听过的,都知道是谷枢机的贡献,做到这一点,不难!”

  潘信这么一说,其他同志没有人再提异议,在谷雨的坚定支持下,经过几年的不断调整,宣传系统再也没有任何人可以挑战潘信,除非潘信搞得过头,一般来说,没有人敢于主动挑战他。

  此时此刻的潘信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当然他的信心也是有本钱的,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他硬生生完成了宣传系统的大改革,基层宣传机构实现了大合并,相当数量的宣传事业单位完成了企业化改革,并组建了一个个文化集团,可以说较为完美的完成了谷雨交代的任务。

  与此同时,在他的任内,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取得了高速发展,谷雨一向极其重视广电工作,早在建国初期,他就推出了要争取做到村村有无线收音机,村村放电影的目标,而与此同时,在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快开通有线广播。

  就这样,经过十年的努力,中国基本实现了村村有无线收音机,并且在城市周边和铁路周边也开通了有线广播,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地区通电,有线广播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

  到了潘信上任后,全国有线广播已经实现了相当程度的覆盖,除了一些偏远山区以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开通了有线广播,党的声音可以迅速传播到每一个群众耳中。

  而随着新一代收音机的推出,收音机的价格不断下降,无线收音机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与此同时,购买电视机的群众也越来越多,各个电视台的播放时间不断延长,各种新颖的电视节目也不断诞生。

  中国拍摄的电影数量,新开设的电影院也越来越多,中国电影不仅仅在国内流行,也在整个东亚流行,甚至一些电影也出现在美国,尤其是中国的武术电影,很让美国人好奇。

  可以说,在潘信任期内,中国的宣传文化事业蓬勃向上,发展十分迅速,这虽然有时代机遇的缘故,但作为宣传系统的大掌柜,潘信的功劳是显而易见的。

  潘信表现这么好,自然获得了谷雨越来越多的信任,不仅仅在人事安排上听从他的意见,还允许潘信通过中宣部社会工作局的组建,建立起了一套由他亲自领导的情报队伍,专门用于防范西方和苏俄的意识形态侵略,也是因此,潘信同时兼任国安委常委,可以参加国安委例会。

  虽然一切都好,但潘信已经退休的堂兄却对他的未来相当不放心,就在年前,堂兄曾经劝说他明年的十大急流勇退,除了前面几个理由以外,还有一个原因,随着执政时间日长,谷枢机已经明显倦政,给你的权力越来越大,但对你的信任或许在不断减少,时间一长,若是有人进谗言,你就麻烦了。

  更麻烦的是,新民主主义思想路线是一个超级大坑,看着包罗万象,但既要反苏俄那一套,又要反资本主义那一套,尺度非常难以把握,根本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这也就是说,党内有一大批元老早就盯着你,等待机会掀翻你,而一旦失去谷枢机的保护,你将毫无抵抗能力。

  潘信当然清楚堂兄说得一切都对,他对宣传系统的大调整,早已经招惹了不少对头,加之其党内地位并不是很高,而且他和秦则民的特殊关系,身上有着沉重的历史问题,他很清楚若是谷枢机抛弃他,他得罪过的各路人马会顷刻间吞噬了他。

  但他同样很清楚他根本不能退,谷枢机用他,就是因为他没有根底,必须完全依附于谷枢机,若是他说出求退的话,谷枢机第一个饶不了他,说白了他是孤臣。

  君王想要治理国家那就必须有孤臣,嬴渠梁有商鞅,汉武帝有金日磾,但是孤臣的结局怎么样?孤臣几乎很少有善终的人,商鞅被五马分尸,吴起被万箭穿心,自古皆是如此!

  既然注定是这个命运,潘信自然追逐更大的进步,同样是孤臣的梁朴可以为常委,他也同样可以做,反正他是无后之人,他又有什么好顾惜的!

  潘信如是想,做事自然就毫无畏惧,而中宣部又是综合性管理部门,他不可避免的与其他各路神仙出现矛盾,比如负责组织的李兴唐,比如监察二把手的骆畅。

  当然,他们毕竟不分管同一工作,矛盾要少一些,但三人和梁朴的矛盾就非常大了,统领党务和监察的梁朴同样也是孤臣,有着极强的权力欲,他时不时把手伸到三人的地盘,三人自然绝不买账,相互之间自然争吵不断,谁也不服谁。

  谷雨对这几人之间的矛盾似乎压根不在意,或许也是他有意促成,只有相互之间有矛盾,他们才不敢乱来,再让人大主席贺国正和名义上的中央第二枢机李多才调解一番,就不至于有大问题了。

  应该说谷雨这一套搞法是比较成功的,过去三年中央虽然磕磕碰碰,但并没怎么影响发展,但到了1964年随着地方和中央换届工作的开始,麻烦就大了。

  三个人都想尽可能护住自己盘子里的一切,这自然不能为各位大佬所接受,这是大换届,不仅仅台上那些位理所应当的插手,台下已经退休的老同志们都有自己的同志要推,矛盾迅速大了起来。

  也就在此时此刻,一个风声传了出来,15后这一批年青人还不成熟,历练也不够,骤然间把他们提上来,实在不合适,而李多才同志毕竟比谷雨同志年龄还要大,他又是总理的第一候选人,若是他继续担任第二枢机,似乎权力太大了一些。

  所以就在年初的中顾委会议上,一位工人系统出身的中顾委委员认为十大上,推选一位谷枢机认可,大家都能接受,且得到充分锻炼的10后同志担任中央第二枢机,李多才同志改任总理,如此一来,就有了一定的平衡,而且一旦出现了山陵崩这样谁也想不到的事情,这位10后同志也能够承担起责任……

  得知这个消息后,潘信立刻意识到大事不好,因为这个所谓的谷枢机认可,大家都能接受,且得到充分锻炼的10后同志事实上只有一人,那就是顾金声同志,他如果接任第二枢机,还会客客气气让他主管宣传系统不干预吗?那是绝不可能的!

  李多才和顾金声两同志完全不同,李多才同志是备胎,几乎不可能接班,这一点他知道,大家都知道,所以他可以对党务不在意,集中心思在自己的分工上。

  但顾金声比谷雨要小好几岁,他完全有可能接班,而且他本身就是搞党务起家的,他如果不抓党务,他岂不是一点权力没有,那他做什么第二枢机,等着被人架空吗?

  不仅仅潘信受不了,李兴唐同样受不了,此前李兴唐在人事安排上与顾金声多有矛盾,顾金声转任上海一把手,薛伯章调任中央人才工委枢机就是缓解矛盾的想法,现在顾金声在上海稍一过渡,竟担任中央第二枢机,李兴唐这个中组部长还怎么做?

  更何况,李兴唐盯着中央第二枢机的位置已经很久了,李多才同志要做总理,这一点大家都知道,那他就不可能再担任中央第二枢机,这就需要提拔一个新的第二枢机,李镜湖同志已经要退休,潘信根基浅薄,李兴唐自然有资格竞争这个位置。

  问题是放风的同志看着属于党内边缘派系,但他肯定嗅到了什么,或者说背后有人支撑,贺国正同志就是工人领袖,会不会是他提出的?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9 16:31 , Processed in 0.030332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