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新时代新股东 第1-118章 - 第 12 页

  而且更重要的是,中国周边真得没什么强国呀,和美国隔着辽阔的太平洋,日本、印度已经被肢解,南方更是毫无敌人,只有几个美军基地,根本挡不住中国人!

  中苏两国又隔着西伯利亚和蒙古,在如此荒凉的地方长期对峙简直不可想象,赫鲁晓夫真想把那些对华强硬派提到飞机上,你们是不是和斯大林一样,整天对着地球仪逼逼,要不然怎么会产生如此愚蠢的想法?你们考虑过后勤吗?

  在中国同样拥有威胁苏联的一切武器后,苏联根本不可能通过武力威胁中国,那就只能和中国和好,哪怕中国人非常难缠,哪怕中国人是修正主义,也必须合作,绝不能被美国人拉走至于中国强大后,会不会鼓励中国人不断越境,渗透西伯利亚,本来赫鲁晓夫还有些担心,但当他到达岘港,感受到岘港温暖的阳光后,赫鲁晓夫心中大骂,去他娘的,冬天都有这么温暖、阳光明媚的地区,鬼才愿意去西伯利亚那等无比寒冷的不毛之地!

  心态的巨大改变,让出现在谷雨面前的赫鲁晓夫似乎有了那么一丝丝谦逊,他首先夸奖中国南方竟然有这么温暖的地方,从寒冷的莫斯科来到这里,他真得十分惊讶,也对共产主义力量们能够在如此广大的地区占据领导地位深感欣慰。

  赫鲁晓夫接着又说这一次美国之行,虽然有一些收获,但美帝国主义非常狡猾,交谈的一些话题也涉及到中国,所以即便中苏两党的交流暂停,但他还是觉得有必要向中国同志交流一番,听取中国同志的意见,并就苏联方面的态度争取中方的理解。

  赫鲁晓夫这样的态度也让谷雨感到有些纳闷,这老小子不应该跟我吹嘘美国之行的成果吗?怎么说话这么客气了?虽然有些摸不透,但谷雨习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所以同样也客客气气的表达了中方的立场,然后表明自己欢迎美苏两国的缓和,这确实有利于世界和平。

  机场面对记者简单交流后,谷雨和赫鲁晓夫同车,此时他敏感的意识到赫鲁晓夫的心态有所改变,虽然不知道原因,但还是临时改变行程,他建议赫鲁晓夫和他一起先去考察一下岘港周边的农业生产。

  赫鲁晓夫自然不反对,所以车队临时变向,来到了岘港附近,此时是一月底,一年第三季水稻正在收割,而在收割结束后,马上就要种植第一季,也是一年中产量最大的一季水稻。

  谷雨和赫鲁晓夫沿着田埂行走,他告诉赫鲁晓夫这片广大而富饶的地区在19世纪是中国的属国,后来被法国窃取,通过二战,中国把这块土地又重新夺了回来,建立了三个省。

  这个省对中国的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这些水稻可以一年三熟,每公顷可以达到5吨产量,而这种高产水稻田现在已经有了五百多万公顷,未来估计可以达到1000万公顷以上,而水稻产量也会不断增加,也正是有如此规模的水稻产出,中国才有底气在去年的大旱之年,还向苏联出口大批玉米。

  而今年中国北方地区出现大面积干旱可能性非常大,粮食很可能出现大幅减产,但中国还是有能力挺过去,甚至再提供一些玉米出口也是有希望的,就是因为有这片富饶的土地!

  这块富饶的土地不仅仅可以出产稻米,同样可以大量出产山区玉米,去年各种玉米产量就有四百多万吨,而山区旱地得到有效开发后,玉米突破千万吨毫无问题,除此之外,还有大量苏联需要的热带农作物,橡胶、可可、蔗糖、咖啡、茶叶、黄麻……

  谷雨很诚恳的说道,“尼基塔,我和你说这些,就是想告诉你,中苏两国合作的潜力无比巨大,贵国加强重工业和石油、钾肥等优势原料工业,中国加强农业和消费品工业,两国不断加深合作,你所希望的尽快追上美帝国主义,我所希望的中国十年内实现小康水平,都有可能实现!”

  赫鲁晓夫自然表示了认同,他笑着说道,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些,在访问美国后,他第一时间要求访问中国,就是希望获得中国同志的理解,哪怕美苏缓和了,中苏关系也只会越来越好。

  谷雨笑着点点头,带着赫鲁晓夫沿着田埂走下去,走了一段,他才停下来,指着远处的高山说道,“美帝国主义现在十分繁荣,不管是军事,还是经济,亦或是科技,都无比强大,就如同那座高山,把我们压得喘不过气来,我们远远望去,既害怕又向往。

  但尼基塔,你可能不知道美国人已经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或许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能看到美国的收缩,而且是无法扭转的收缩。

  赫鲁晓夫听完并没有高兴,而是多少有些怀疑谷雨的居心,莫非这个家伙还在想着激化美苏矛盾,不过还没等他开口,谷雨开始说起美国经济现在的问题。

  谷雨提到二战期间和战后繁荣时期投资的工业设备已经到了更新换代的时候,美国资本却大量流出,国内投资不足,美国民用工业的劳动生产率已经低于刚刚重建的西欧各国。

  而美国原来规模很大的轻工业也因为劳动力成本过高,竞争力早就不行了,正在不断向劳动力成本很低的东亚地区流出。

  也就是说,支撑美国强大根基的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危机,而且美国制造业的衰落趋势甚至没办法扭转,原因就是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天然的弊端。

  美国继续拥有强大的制造业,就必然有大量外贸顺差,各国没办法保留大量美元,光靠各国那么一丢丢黄金储备根本无法长期支撑。

  各国也不可能毫无节制的从美国借钱,这不符合各国的国家利益,所以时间一长,各国就会想办法弃用太过坚挺的美元,美元的国际化就会出现逆转,好不容易被压制的英镑就有可能反弹。

  现在美国人做出了选择,放任美国制造业的衰落,美国资本大量投资海外,尤其是欧洲,如此一来,美国的工业的衰落就是必然,美国的贸易顺差未来也必将变成逆差,美国人就可以巩固住金融霸主的地位!

  “一个工业一步步衰落的世界霸主,完全是大英帝国的翻版,未来会不会变成第二个大英帝国,四分五裂呢?或许不会,美国的底子远比英国厚实,就算衰退了,也可以退缩到美洲称王称霸!

  但无论如何,美国工业衰落后,现在无懈可击的美国一定会衰落,内部各种矛盾一定会激化,到时候贵我两国的压力也会成倍减轻!”

  说到这里,谷雨看着远处的高山,悠悠的说道,“尼基塔,中国有着漫长的历史,我们中国人考虑问题从来不只是看重眼前利益,更重要的是长远利益,只要符合长远利益,哪怕眼前吃点亏,我们也在所不惜!

  与美国的交往就是如此,现在很多人说我是修正主义,说的不算错,现在我确实右转的比较厉害,不断吸纳外国投资,放纵资本家,还强硬压制住党内的左派力量,以前还允许他们讨论,现在都不让他们在国内报纸上说了。

  原因嘛,不是我向往资本主义,也不是我堕落想成为资本家或是想搞什么财团,而是我要把握住美国大量对外输出资本这一良机,充分吸纳足够的美国资本,尽快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哪怕是与虎谋皮,我也在所不惜!

  十九世纪下半叶,美国人为什么会发展那么迅速,不是美国人多么努力,原因很简单,当时的世界霸主大英帝国在掠夺了全世界之后,拥有无数剩余资本。

  英国太小,这些资本投资收益很少,所以它们纷纷投资美国,帮着美国修铁路,建企业,输出各种先进技术,再加上大量欧洲移民,仅仅三十年,美国的工业产值就跃居世界第一,虽然英国的资本赚到了许多,但最后谁赢了?美国人!

  短短不到一百年,美国人又一次重新走到了英国人的老路上,而刚刚发展的中国就如同19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一样,市场无比巨大,只要有投资就能赚到钱,賺到大钱。所以只要我们中国人搞好投资环境,就必然可以大量吸纳美国资本,这必然会带动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美国人投资的同时,必然带来无数毒药,但我才五十二岁,我再活二三十年希望很大,我只要在世,就能压得住。

  哪怕我身体不行,我只要挑选了合适的接班人,通过不断地的吸纳美国资本,保持中国经济几十年的飞速发展完全有可能,用短短几十年,追上欧美两三百年的发展成果,就算冒一些危险,也是值得的,我若是错过了这一次机会,我就是中国的历史罪人!

  虽然时代变了,中国作为一个非白人国家,有一定的上限,不可能超越所有的白人国家,但已经足够了,等到资本主义的掠夺大于对中国的帮助,中国就可以顺理成章的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光辉大道……

  我的做法事实上效仿的就是列宁同志在1920年前后推行的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同样有很多很多后遗症,但没有新经济政策的缓和,苏联不可能迅速从战争的阴影中走过来,如果没有新经济政策执行期间的积累,苏联也不可能有那么多资本,完成一五、二五两个决定苏联命运的五年计划!”

  赫鲁晓夫对美国机会没什么了解,而因为美国事实上的隔绝,苏联对美国的研究更多的放在政治军事上,对美国经济的研究并不是很深入,即便有一些很深刻的观点,但受限于意识形态,总觉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会不断爆发,资本主义会灭亡,很难给予苏共中央真正有战略性的意见。

  再加上老毛子对欧美天生的跪舔,赫鲁晓夫虽然去了一趟美国,但更多的只是感慨美国的强大,从来没有想过这么强大的美国事实上正处在巨大的转折期,所以听到谷雨今天这番话,他都有些呆了,原来谷雨眼中的美国是这样,原来中国的右倾改革是这样的战略思路,他总算明白了!

  而明白之后,赫鲁晓夫又一次念起了列宁同志的那句名言,“资本家会把绞索卖给即将绞死他们的人!”,这句话是多么多么的精髓呀,现在看来,中国同志已经和他一样熟练掌握了!

  他原来对谷雨不愿意走社会主义的芥蒂少了一大截,不管怎么说,谷雨对美帝国主义的利用,完全符合共产主义的政治理念,没理由,列宁同志做得,中国同志做不得!

  此时此刻,赫鲁晓夫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三和路线,哪怕没办法获得美国的投资,与欧洲加深贸易往来,也将有利于苏联的未来,而与此同时,他也坚定了与中国交好的决心。

 

  第10章礼物

  这一天谷雨和赫鲁晓夫先是站在田埂上,然后干脆就坐在田埂上交谈了不少内容,而有了这一次不为人知的田埂交谈,到了第二天两人的政治交谈似乎顺利了很多很多,谈了很长时间谈不拢的中子弹转让协议基本达成一致,赫鲁晓夫咬着牙满足了中方的多个条件。

  中方在民用工业领域涉及到基础的多项要求,赫鲁晓夫基本都答应了,而在军事领域,赫鲁晓夫也答应了不少条件,比如此前一直咬着牙不愿意的发动机不少新技术,还有苏联第一代燃气轮机都拿了出来,当然了7.5万吨模锻液压机还是没答应,核潜艇关键钛合金也没答应。

  谷雨见他诚意满满,也没有太让他痛苦,而是递给了他一份报告,“尼基塔,这是贵国一位知道贵国核导弹机密的格鲁乌上校的档案,当然了,您可能非常好奇,我为什么会有这份档案。

  原因很简单,这位格鲁乌上校在伊斯坦布尔工作期间,犯了一个很愚蠢的错误,他把一名正在为中国服务的外籍情报人员当成了英国大使馆官员,与他接头,过去几年传递了不少情报,其中最有价值的就是贵国核弹头和洲际导弹的数量和部署情况!”

  赫鲁晓夫的眼睛陡然间睁大了,他的手都有些颤抖,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谷雨的意思再清楚不过了,中国非常清楚苏联到底有多少核家底,核导弹目前的水准,换句话说,已经完全摸清楚了苏联的底牌,你要想对中国搞核讹诈,完全是打错了主意……

  赫鲁晓夫被这个几乎让他崩溃的情报泄露搞得方寸大乱,他忍不住问道,“谷,你为什么要把这个人的资料交给我?”

  “中国希望与贵国有永久的和平,赫鲁晓夫同志,我以一名共产主义信徒的身份,向您保证,我方从此人手中获得的所有资料从来没有泄露过,过去不会,现在不会,未来也不会!”

  谷雨把潘可夫斯基拿出来作为礼物,送给赫鲁晓夫实际上也是没办法,这位苏联有史以来破坏力最大的间谍实在太疯狂了,他一直疯狂的想见到美国大使,然后再找机会见一见美国总统,随着潘可夫斯基职务的上升,对潘可夫斯基的欺骗已经越来越困难,谷雨干脆把这个疯子作为礼物送给赫鲁晓夫。

  此举自然是为了震慑赫鲁晓夫,你现在手里的牌都在中国人眼中,你不仅没办法对中国耍手段,还要小心中国把你的底牌暴露给欧美,让你再也玩不起核威慑,如此一来,至少未来几年之内,中苏关系肯定是和睦的,毕竟赫鲁晓夫不可能一下子变出很多核弹头。

  此举第二个目的,自然就是为古巴导弹危机做准备,赫鲁晓夫肯定不会相信中国所说的种种,但他又实在舍不得不打核威慑那张牌,他接下来必然是一边和中国交好,稳住中国,边试探美欧的态度,一旦发现美欧确实惊慌,他自然会进一步铤而走险。又因为存在中国泄露苏联真实核力量的可能性,赫鲁晓夫必须挺而走险,通过在古巴部署核武器获得暂时的平衡,这对苏联的国家安全至关重要,赫鲁晓夫绝无可能把希望寄托在谷雨的一念之间……

  潘可夫斯基提前被拿下,等到古巴导弹危机爆发,正常情况下,美国对苏联真实的导弹实力应该会存在一定的误解,谷雨正好可以看一看美国总统是任何应对的,从而判断美国在遇到危机时,最高层可能采取的方案,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探底机会,前世那种单向透明的斗法实在太无趣了……

  而且也不存在古巴导弹危机失控的可能性,赫鲁晓夫知道自己没多少家底,中国也知道苏联没什么家底,一旦危机爆发,赫鲁晓夫心智更加脆弱,他必须给中国好处稳住中国,同时也需要中国帮忙斡旋。

  所以等到时机成熟,谷雨完全可以用斡旋的方式前往苏联,为世界和平立下一大功,然后两头吃好处,如此在刚果方向取得的利益自然就可以得到认可……

  推演了多次之后,谷雨自然毫不客气的丢出了潘可夫斯基,反正潘可夫斯基心中的理想国又不是中国,他也一直认为自己在为英国服务,正好可以让他带着绝望去死,这是对叛徒最好的处置。

  在收到谷雨这份大礼后,赫鲁晓夫在接下来的交谈显得魂不守舍,谷雨很了解,又谈了一会后,他就主动提议散会,赫鲁晓夫迅速离开会议室,谷雨看着他焦急离开的背影,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

  赫鲁晓夫回到住处,他暴跳如雷的说道,“快,快,联系,联系安德罗波夫,立刻搞清楚这个,这个潘可夫斯基的情况,必须以最快的速度。”

  在下达命令之后,赫鲁晓夫瘫坐在沙发上,有些无助的询问道,“谷有没有欺骗我们?若是美欧知道了联盟真实的核力量,会不会影响到与欧美的缓解?会不会?”

  此时,苏斯洛夫同样也相当惊慌,不过他好歹打过游击战,经历过生死,他强行压制住内心的不安说道,“第一书记同志,中国掌握了联盟多少绝密信息,还有待调查,我相信,中国人的了解应该是有限的,一个上校不可能知道那么多绝密情报!

  即便谷知道了很多联盟的核秘密,他也没有必要告诉欧美,中国人最希望的是联盟能够有效得吸引美国人的注意力,这会为中国的发展挡风遮雨,把联盟真实的核力量告诉美国,对中国人又有什么好处?谷不会的,不会的!”

  “即便了解有限,也肯定知道不少!”赫鲁晓夫被内心的惊恐控制住了,他紧张得抓着腹部的腰带说道,“你能确定不会吗?中国人渴望的是美苏激烈对抗,若是美国人知道我们没那么强大,美国人会怎么做?他们会继续疯狂的压制联盟的生存空间,而且比以前更加严厉!”

  看到赫鲁晓夫这幅样子,虽然苏斯洛夫知道他被突然的噩耗打蒙了,但不知道为什么,心中产生了一种非常特别的感觉,或许他并没有那么强大。

  苏斯洛夫小看赫鲁晓夫的同时,心态也变得更加平和,他告诉赫鲁晓夫,“美苏对抗最好具有一定的平衡,才对中国有利,若是变成1948年那样,美国人一边搞柏林危机,一边出兵爪哇岛,这对中国将异常不利!”

  而此时,柯西金也如梦方醒,他补充了一句,“第一书记同志,您刚刚访问了美国,与美国形成了缓和,至少在当下,中国没有出卖他们掌握的所谓联盟的核秘密!”

  赫鲁晓夫这才恍然大悟,“对,对!”他忍不住站起身,急促的走了好几步,然后喃喃说道,“必须稳住中国,我们或许还可以再给一些东西,必须让中国保守联盟的核秘密!”

  柯西金相当头疼,他在脑海中整理了一番措辞,也跟在苏斯洛夫之后,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他认为谷雨更多的试探,中国和美国不同,中国的侦察手段有限,并无多少对苏联的侦察,他们即便拿到了真实情报也很难核实。

  至于中国会不会泄露给美国,柯西金也认为不会,谷雨既然当面说出来,就不会去做,有这种泄露给美国人的可能性,才可能为中国获得足够的利益,但一旦真得告诉了美国人,这就相当于对联盟的背叛,必然会迎来联盟的仇恨和报复!

  赫鲁晓夫还担心,“联盟不可能一边与美国抗衡,一边报复中国,不可能两线作战!”

  “中国同样也不愿意两面作战,中国的重心在发展,必然希望有一个较为稳定的内外环境,若是联盟选择对美国妥协让步,不断收拾中国,美国人肯定也会对中国人趁火打劫,我们俄国人的性格,谷是清楚的,他肯定会想到这一点!”

  赫鲁晓夫一开始有些慌张,不过听完了两名中央主席团成员的话,又想起昨天谷雨的那番话,他意识到自己确实有些想多了,谷雨应该说的是实话,哪怕他确实掌握了大量苏联的核秘密,也不至于泄密,因为过去几年,他挥舞着核讹诈的大棒,搞出了不少事情,欧美恐惧的反应做不得假!

  既然中国没有泄密,那就好办了,只要稳住中国,苏联核讹诈这张牌还能用,不过这也意味着接下来必须对中国做出不少妥协,直到苏联拥有可观的核力量为止,也就是说,接下来的几年,苏联必须加大核力量的建设,要不然就会一直被中国要挟……

  这种感觉自然非常不好受,但赫鲁晓夫又无可奈何,他对外塑造强大的核力量,对内可以加快裁军,对外则可以争取更多的缓冲空间,同时还可以逼迫西方与苏联缓和,所以这张牌可谓至关重要,不到万不得已,他是绝不会放弃的,只要收买中国的代价比较低,就有保留的必要!

  思考了一段时间后,赫鲁晓夫慢慢恢复了正常,转移话题询问起来,“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同志,你是我党的经济专家,你认为中国的未来会发展到什么水平,会追上联盟,甚至是追上美国吗?”

  “中国的潜力非常大,但能够追上联盟和美国,这就很难说得好,中国采取的发展模式与联盟不一样,按照中国的说法,中国不仅仅要利用国内资源,也要充分利用国外资源,而一旦中国人大量利用国外资源,就必然受制于西方,这种发展的成果到底如何衡量,就说不太清楚了!”

  柯西金想了想,举中国高速发展的轻工业为例,中国的纺织业大量引进美国原材料,加工之后,对美出口,赚的就是一些微薄的加工费,整个生产完全控制在美国手中,虽然中国增加了产能,但一旦没有了美国的原料,中国的纺织业必然大量过剩。

  而重工业中,中国的钢铁工业和石化工业,这两大核心工业,这些年新增工厂大多在沿海,其使用的铁矿石和石油大多依赖进口,一旦美国海军封锁,这些大型工厂的生产立刻就会瘫痪。

  所以哪怕未来中国的工业规模迅速提升,甚至超过苏联,也很难说清楚中国是否真得拥有超越苏联的实力,这本质上是一种依附性的发展模式,除非哪一天中国拥有堪比美国的强大海军,但这几乎不可能。

  而与中国不同,美苏两国的工业都完全可控,美国最让人担心的是不仅仅自己拥有庞大的工业,还可以依托强大的海军,控制住西欧和本州日本的工业,这在战时将拥有更加强大的实力。

  苏联虽然也一步步整合东欧工业,但东欧各国的基础与西欧的差距太大了,所以若是能整合中国工业,或许还可以与西方抗衡,但中国现在的模式却更可能为美国所用……

  听完了这一番合情合理的分析,赫鲁晓夫轻松了不少,他微微点点头,“联盟应该扩大对中国的原材料出口,与其中国受制于西方,还不如受制于联盟,我们过去不愿意过多的出口原料,现在看来是错误的!”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9 17:30 , Processed in 0.027648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