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新时代新股东 第1-118章 - 第 126 页

  对苏俄的选择,以色列当然理解,可对中国的种种操作,以色列非常恼火,他们也不是没有通过外交渠道与中国联系,试图阻拦中国武装阿拉伯国家,但中国的回复是中国需要加入关贸总协定。

  看到中国的回复后,以色列自然明白过来,中国表面上是逼着以色列帮忙游说美国国内的犹太集团,让各个犹太集团支持中国入关,可以色列的分量根本没有那么重,中国明显是把以色列当成和美国讨价还价的棋子了。

  犹太人一直傲慢的要命,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被中国要挟,虽说中国发展很快,但既然讹诈到他们头上了,以色列自然火冒三丈,可又没什么更好的办法!

  以色列也知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正在美国访问的以色列总理也到处抱怨,现在以色列的对手不仅仅是阿拉伯国家,更是中苏,这样下去,就算以色列是铁打的也扛不住呀!

  说起来,非常有意思,那位一贯反中的Stone Wu这个时候又冒出来了,他认为随着中苏两国都把扩张的重点放在中东,美国自二战结束至今执行的外交政策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Stone Wu的文章指出,随着英国逐渐退出中东,美国与阿拉伯国家的矛盾实际上在激化,阿拉伯国家对石油价格偏低,石油利益分配太低一直十分不满,这也让埃及、叙利亚等阿拉伯民族主义国家与海湾产油国极其复杂的矛盾得到了极大的缓解,他们找到了共同利益。

  埃及、叙利亚需要收复失地,离不开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支持;其他阿拉伯国家需要收回石油资源,但自身力量又不够,他们需要阿拉伯民族主义的主持,好发动群众,这两股力量借着收拾以色列找到了共同点,这一点从历次阿盟会议对以色列的态度越来越强硬就可以看得出来。

  Stone Wu警告美国政府正视阿拉伯国家的不满,美国每年都要从中东进口大批石油,一旦阿拉伯国家借着阿以战争的机会,以石油为武器,要挟美国和欧洲,这必然会严重的影响美国经济,同时也会严重的影响西方盟友的经济,甚至有可能影响东西方的力量平衡。

  为了论证这一点,Stone Wu列举中苏两国众多的经济数据,目前中苏两国各类基础物资的增加速度太过迅速,按照两国对外公开的规划结果,到1970年中苏两国的基础物资数量都将无限接近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这是一个从所未有的极大变化。

  不仅仅基础物资数量越来越接近美国,中苏两国的科技实力也不容小觑,苏俄强大的军工自不必说,中国同样不容小觑,中国不仅有独立的核力量,中国虽然在绝大部分民用和军工工业上落后,但中国也有一些明显的亮点。

  一旦石油价格出现巨大波动,经济转型更加依赖使用的资本主义阵营很可能会陷入危机中,而中苏两国则恰恰相反,因为两国是石油出口国,他们会从中获利。

  中苏两国那么支持阿拉伯国家,不仅仅是政治上的扩张,也跟经济有关,苏俄现在的石油年产量已经达到2亿吨,而且还在开采储量巨大的秋明油田,未来的出口量只会越来越大。

  而随着天方油田和中国大庆油田等关键油田石油产量的直线增长,中国也从石油进口国变成了少量石油对外出口,未来也应该有不少出口。

  中苏两国肯定无法接受目前较低的油价,这会直接影响两国的外汇收入,除此之外,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橡胶出产国之一,石油涨价了,中国大量出口的天然橡胶肯定也会涨价,这也会进一步增加中国的外汇收入。

  Stone Wu对中国领导人谷雨很了解,说他是出了名的无利不起早,他不断加大对中东军火的出口,肯定想借着战争的机会,拉一拉油价,这不仅有利于中国的发展,而且直指美国的要害。

  而一旦美欧经济因为石油问题出现经济危机,必然会加大对中国廉价商品的进口,也会扩大对中国的技术和关键设备出口,简直是一举多得!

  Stone Wu建议美国加大的对中东两大支柱伊朗和以色列支援的同时,也要加大对阿拉伯国家的分化力度,办法很简单,适当的增加给各个产油国的分成,这不仅会增加美国在海湾的影响力,也会让那些本来就担心阿拉伯民族运动的国王们忌惮纳赛尔……

  Stone Wu也认为随着中苏两国国力的不断增长,美国已经不太可能同时长期压制中苏两国,也要加大分化,他认为美国的战略重点永远是欧洲,这就注定了与苏俄的对抗不可避免,这就要求美国加大对中国的拉拢力度。

  虽然美国与中国签署了新一轮贸易协定,降低了中国的进口关税,但美国对中国入关设置了过高的门槛,不仅没有起到拉拢中国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促成中国进一步靠拢苏俄。

  中国一边大量对苏出口中国农产品和轻工业品,让苏俄可以心无旁骛的加大军工和重工业,与美国对抗;一边不断在中东这一类直接关系美国利益,但美国影响力又不是非常深的地方挑事,这也进一步增加了美国领导世界的成本。

  中国这样做,并不奇怪,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已经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第三大核力量,但中国的国际地位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

  中国希望通过搅局的方式逼迫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承认中国的国际地位,并在政治经济上对中国大幅让步,这从传说中中国支持阿拉伯国家,试图逼迫以色列说服美国犹太势力同意中国入关就可以证明……

  Stone Wu认为现在这种外交格局对美国极其不力,美国必须选择方向,对苏俄的政策不可能改变,唯一能改变的是对华政策,他认为美国不能为资本力量所干扰,没有必要与中国有太多的经济往来,虽然美国获得了一时的经济利益,但却让中国加速现代化,美国得远远小于失!

  虽然这样做会促进中苏靠拢,也会让中国更多的对抗美国,但中苏两国本身有着根深蒂固的矛盾,两国如同两只刺猬,太过靠近反而容易产生各种矛盾,并不需要太过担心!

  看完这篇文章,美国总统约翰逊询问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怎么看待这篇文章,这位爱尔兰裔出身的著名统计和管理专家,福特汽车前CEO想了想说道,“分析很正确,但结论却是错误的!”

  “为什么?”

  “他的建议与凯南先生一致,但中国已经崛起,美国很难阻拦,已经没有哪一任美国政府可以如此忽视中国,那不仅会让中国更加愤怒,也同样会激怒美国大企业!”

  虽然中国已经崛起,美国阻拦不住,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分享中国崛起所带来的巨大好处,同时在国际政治和经济上一步步接纳中国。

  若是美国忽视中国,这等于把庞大的中国市场白白让给了欧洲国家,这对美国有什么好处呢?美国虽然是世界领导者,但美国还没有强大到可以阻拦其他国家与中国交往的地步,这就注定了美国的选择。

  “您说得对!”

  在表示赞同之后,林登约翰逊询问这位福特汽车的前CEO,如何看待中国工业的发展?罗伯特·麦克纳马拉想了想说道,“一旦如这篇文章所说,未来西方出现石油危机,中国和日本的汽车企业或许会威胁美国骄傲的汽车工业!”

  林登约翰逊难以置信,他连忙请麦克纳马拉说清楚,麦克纳马拉开始了娓娓道来,此人家境不算富裕,但从小就是个做题家,他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完成了大学本科学业,拿到了经济学学士学位以及数学和哲学的辅修学位,后来又获得了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硕士学位。

  两年后,美国卷入二战,刚刚走上社会不久的麦克纳马拉,加入了美国空军数据控制办公室,在这里他充分发挥了个人在数学和管理学方面的专长,运用数理分析方法为B-29轰炸机群制定提高效率方案。

  直接受益于他分析成果的,是“烧烤爱好者”柯蒂斯·李梅,正是在麦克纳马拉的研究支持下,李梅才策划了东京大轰炸,而麦克纳马拉这一套数据控制理论,对中国的影响也非常大。

  很多稚嫩的中国空军参谋第一次发现数据分析竟然可以应用在战争中,随着这些中国参谋在战后退役,出现在各行各业,他们也不断推广美国学来的数据控制理论。

  战后不久,麦克纳马拉和夫人都罹患脊髓灰质炎。他很快就康复了,但夫人的病却拖得旷日持久。因为担心负担不起医疗费用,他不得不放弃哈佛的教职,在1946年加入薪水更高的福特汽车。

  当时的福特内部管理混乱,亏损严重,大部分高管没上过大学,对现代管理一无所知,麦克纳马拉和其他几位从空军退役的军官,他们后来被称为“精明小子”,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下被福特二世纳入旗下。

  以麦克纳马拉为代表的“精明小子”将现代管理原则引入福特,用数量方法控制成本和产出,这些背后无处不有麦克纳马拉的精明头脑。

  在1957年那个汽车还以大为美的年代,他就想到:家庭主妇根本无需开着两吨重的汽车去买菜,把车做小点不仅节省原材料,也更省油,这样的车肯定有市场。

  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管理层时,得到的回应是:你说的都对,但你究竟想要什么样的车-拉风的还是实用的?适合年轻人的还是中产阶级的?

  显然,麦克纳马拉的想法只考虑到汽车可以量化的部分,却完全忽略了不能量化却同样重要的东西,对数字的敏感和精确是他最大的优点,也是让他屡屡犯错的最大缺点。

  福特在1959年如其所愿地推出了极为成功的紧凑型“猎鹰”系列汽车,几年后又推出同样成功的瘦身版的“林肯”系列汽车。

  就在福特在“精明小子”们的带领下逐渐扭亏为盈时,麦克纳马拉的事业也蒸蒸日上。1960年11月,不到45岁的他成为仅次于福特二世的公司总裁,此前从不曾有“外人”在福特爬到如此高的位置。

  5周后,同样是新当选的肯尼迪总统邀请麦克纳马拉出任国防部长,他对肯尼迪抗议说:“这太荒谬了,我根本不合格。”而肯尼迪的回答是:“这世界上也没有训练总统的学校。”

  然后麦克纳马拉就坐上了新国防部长,并把他那一套现代管理模式应用到美国国防部,这个任命的背后除了麦克纳马拉出色的才华以外,还有一个原因,美国政府已经吃不消近乎疯狂的军备竞赛,他们需要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就看上了他这位管理专家。

  也正是在福特汽车任职期间,麦克纳马拉多次接触中国人和日本人,交流中,他就发现“精明小子”们搞出来的种种现代管理原则也被中国人和日本人吸收了,不仅应用到他们的汽车上,也应用到各行各业,两个国家都用国家的力量来积极推动各种现代管理技术。

  而在汽车工业上,相比于美国拉风的大轿车,不管是资源缺乏的中日两国的汽车工业,还是欧洲的汽车企业,都在实践他对汽车的理解。

  这些国家都在追求更省油的汽车,虽然这些国家的轿车在美国市场没多少影响力,但如果油价大幅度上涨,美国人吃不消,而美国汽车企业又不能及时调整,可就说不准了!

  虽然美国很强大,但美国社会的各种浪费太大了,而美国经济能否长期维持一枝独秀,让美国社会扛得住这种浪费,经济学家麦克纳马拉一直是怀疑的……

  事实上,对美国黄金岁月能支撑多久,不仅仅麦克纳马拉质疑,林登约翰逊也质疑,很多美国高层都质疑,越是质疑,他们对发动阿富汗战争的决心就越大,他们需要在美国黄金岁月落幕之前,对苏中两国形成战略上的绝对优势。

  但对阿富汗的战争并不好推动,要说服刚刚侥幸挺过古巴导弹危机的美国人支持,美国人需要做一些事情,相反对中国动手,但也多大的阻力,正如那篇文章分析的那样,美国社会确实不是太在乎中国,全社会眼中中国还是那个无比落后,无比贫穷的中国,威胁美国,扯犊子吧!

  所以目前美国的对华政策和中国的应对,实际上早已经是明牌,不仅仅Stone Wu看到了,美国很多高层也都看到了,看到了并不代表能改变政策。

  美国对华妥协,以较为公平的条件接纳中国,那显然不可能,中国的实力没到这一步,能够让美国妥协的只有实力;中国全面对美妥协,也同样不可能,中国人本来就对现状不满,他们需要更多的,美国不仅给不了,也不愿意给,所以两国一边接触做生意,一边不断的进行着各种较量!

  中国在中东搞事,美国事实上一直在中国周边搞事,四五十年代两国在东南亚较量很久,美国又策动了缅甸内战和阿富汗战争,而这两年美国南越、暹罗折腾,接着又制裁朝鲜,都是对中国出牌。

  双方都在打牌,什么时候不打牌,要等到牌局发生明显的变化,而不是现在这个僵持阶段,所以就在中国对以色列出牌的同时,美国也再一次对中国出牌!

  美国这一次出牌是明暗两手,明的自然就是刚果,美国这两年对蒙博托的支援越来越多,美国派出的雇佣军也多了起来,刚果统一战争到了动手的时候了。

  一旦打起来,美国自然要在国际舆论上不断攻击中国,渲染中国在全世界的侵略,就算不能实质打击中国,中国的国际形象必然大损。

  除了对刚果动手之外,美国也把暗的一手瞄准了九州日本,与两个德国关系完全不同,九州日本和本州日本的人员和经济联系一直非常密切,而中国似乎压根不在意。

  根据美国的分析,中国对九州日本采取的是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拉拢,政治上中国促成了九州日本人民党福田、佐藤两个政治大家族的出现,福田纠夫、佐藤荣作和他们的支持者轮流执政,同时他们还和谷雨的顾问岸信介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而岸信介的女儿又直接嫁给了中国元帅之子。

  如此一来,九州日本两大政治家族需要中国的支持巩固统治,而两个大家族的相互竞争又离不开中国的仲裁,中国甚至不需要直接干预九州日本政治,就可以通过私底下的操作实现对九州日本的影响。

  经济上中国通过香港经合组织,让九州日本可以分享中国发展的成果,九州日本企业直接享受中国本土企业待遇,中国政府还让那些日本人经营的企业前往九州日本设立分厂。

  再加上本州日本对九州日本的拉拢,九州日本可以同时享受中日两国高速发展的好处,经济高速增长,实际上的生活水平甚至比本州日本还要高。

  而在军事上,中国军队主要驻防在扶桑省,真正驻守九州日本的军队并不多,只在几个地方设有军事基地,留有少量人,而且纪律非常好,不注意根本就察觉不到。

  相比于美国在本州日本纵容战争犯罪,九州日本在战争反思这一块做得非常彻底,根据九州日本议远通过的反军国主义和反刑事犯罪法,九州哦日本禁止使用旧日本的各种标志、口号和敬礼仪式,并禁用任何具有军国主义象征的标记符号、标语和徽章。

  而对同情纳粹、对东亚被害各国进行诽谤、攻击和恶意伤害者,或宣扬种族歧视、否认各种军国主义罪行者,可依法判处3至5年徒刑。

  为让下一代反思和铭记这段历史,九州日本法律规定了反思日本侵略历史在历史教材中的最低比例,要求学生深入了解日本如何走向军国主义,反思日本社会当时为什么会出现如此野蛮的状态。

  大量纪念战争受害者的纪念碑、资料中心、博物馆,都是日本学生们通过详实的历史资料进行反思历史教育的重要机构,学校也会定期组织学生参观这些机构。

  在这些宣传教育的影响下,九州日本人对历史问题都有着诚恳深刻的反思,只要触及历史问题,九州日本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承认本国在历史上犯下的错误,以及应该永远为此承担责任,并时不时站出来指责本州日本那些美化战争的人。

  除此之外,中国还对九州日本的检察机构有重大影响,这一系列手段既造成了两个日本的隔阂,又不至于引发日本人太多的反感,而两个日本生活水平差距不大,各种往来极其频繁,又让美国扶持本州日本,动摇中国阵营的努力破产。

  相比于苏俄在东欧笨拙至极的操作,中国在九州日本的操作,连美国人都觉得相当不错,很多地方值得参考,但越是如此,美国越是要想办法破局,美国思前想后找到的破局方式就是推动九州日本民主运动的发展,要让这些人鼓吹日本统一,反对九州日本人民党各种腐败云云。

  经过这些年潜移默化的努力,美国已经有了一些进展,在此时中美相互出牌的时刻,美国自然要使用,最好是逼迫中国出兵,到时候可以把中国塑造为侵略者……

  也就在美国通过本州日本自民党加紧行动的同时,本州日本自民党高层却把美国准备在九州日本搞事的消息传递给了九州日本,本州日本对现状非常满意,中美就算要打架,换一个地方不好,为什么要放在日本列岛吗?日本还要发展呢!日本未来的统一,那肯定是要统一的,但绝不是现在……

  而得到消息之后,九州日本高层立刻如临大敌,开始了种种应对,同时也把这件事告知了谷雨,谷雨得到消息后,倒也不奇怪,美国人在周边搞事又怎么可能放掉九州日本呢!

  只是美国人还是不懂日本,想搞搅屎棍那一套,日本是绝不可能配合的,中日两国虽然各种矛盾很大,但维持地区稳定,加速发展的心思是一致的,既然小鬼子这般上道,对日政策也要更放宽一些!

  虽然中日两国在各种经济赛道上竞争不少,但事实上,两国现在经济上合作的一面大于竞争的一面,因为对手美国和欧洲还是比较强,先联合起来,抢下一些产业再说!

  除此之外,中国也可以通过九州日本这个马甲,与本州日本在海外资源问题上搞一搞合作,有些事情中国不好办,本州日本就比较好办了,这就需要一个说客,而这个人自然是岸信介,就让他去一趟本州日本吧!

  而在想好日本之事的同时,谷雨又把目光看向南洋,他一贯不愿意理睬华人邦、兰芳国那些破事,因为那些地方都是谷雨眼中的粪坑,谁会没事盯着粪坑。

  但美国偏要在粪坑里搅来搅去,在九州日本搞事,也肯定会在粪坑搞事,搞就搞吧,应对的办法无他,效仿前世香港的做法,不理睬,把重点放在外线,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第103章

  在谷雨的前世,1964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但在谷雨时代,1964年上半年一瞬而过,几乎毫无波澜,不过国外事情倒是不少,而且很多事情都非常有影响力。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06:11 , Processed in 0.043663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