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新时代新股东 第1-118章 - 第 141 页

  那些地方不是中国传统的地方,又隔着实在太远,虽然说是海外省,但联系又不是很方便,所以大家也有些担心,时间长了会不会分裂。

  幸好航空技术进步很快,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乘坐民航飞机回到本土,而随着交流的增多,国家对这些省的控制力也越来越强,这也让大家伙的担心慢慢少了起来,既然美国有夏威夷、阿拉斯加,中国有这些海外省也完全不奇怪嘛!

  一边思索着,黄容彪一边进入到国安委大楼,然后拿到文件看了起来,看完之后,他想了想问道,“马来人袭击,没有看到美国人,有没有可能是马来人单干,他们想利用美国人赶走什么,不是一天两天了!”

  “黄总,我们也考虑过这一点,但这一次马来人的袭击这么凶狠,背后没有美国人的指点是不可能的!”

  “这段时间,美国往新加坡基地也派来了不少先进的战斗机,也给马来西亚提供了更多的援助,其中军事援助不小,美国肯定有挑事的想法!”

  “你们的意见呢?”

  “同志们的意见是以不变应万变,不开第一枪,在整顿的同时加强防务!”

  “目前也只能这样办了!”

  黄容彪看向李镜湖,李镜湖笑着问道,“黄总,你是军事家,你觉得美国人会不会挑起第二次战争?”

  “我们的安不纳基地就是不沉的航空母舰,美国人控制不了南海的制海权,就挡不住我们增援北马,这就注定了美国人要打,北马将是一场漫漫无期的消耗战,我不认为美国人有这么大的决心,他们的首要目标是苏俄,不是我们!”

  李镜湖点点头,笑着说道,“黄总这么说,我就放心了!”

  “美国人在古巴赢了一着,现在气焰嚣张得很,他们着急想打一仗,又不敢碰老毛子就盯着我们不放,我们只要见招拆招,让美国人占不到便宜,等过一段时间,他们自然要变换方向!”

  黄容彪压根不把美国人的威胁当回事,南洋是中国的后院,中国又有核武器,美国人压根没办法大打,那等于把中国逼到苏俄一边,小打小闹,搞投机主义除了浪费筹码,实际上毫无作用。

  他实在不明白美国的政策制定者为什么搞这种小动作,他们要是着急打仗,不管是中东,还是阿富汗,亦或是南斯拉夫都比南洋好,哪怕印度方向也行呀!

  黄容彪想了想说道,“现在美国对我们最有优势的是海军,他们要是在印度洋上干扰我们的油轮,威胁还是很大的,中央和苏俄合作建立油气输送管道的根源就在于此,这也是为了以防万一!”

  “不是受制于美国,就是受制于苏俄,真是让人头疼得紧!”

  “谁让我们的本土只有大庆这么一个大油田呢!”

  讨论间,另外一个情报传了过来,李镜湖看完后,默默递给了黄容彪,黄容彪十分生气,手紧紧得握着情报纸,这份情报很简单,美国一艘攻击核潜艇突然出现在海南海外海海域,显然这是美国的一次战略威胁,他们的核潜艇可以摸到海南岛,随时可以用其携带的核导弹攻击中国的核心区。

  黄容彪虽然愤怒,但却毫无办法,中美两国的生产力相差太大,就在这两年,美国成批下水战略核潜艇,动辄十几艘,而中国的核潜艇还在进行海试,真正能够部署,怎么也到三年之后。

  而且中央也不打算大规模生产第一代核潜艇,原因很简单射程不足,中国需要的核潜艇射程最起码要达到八千公里,但很显然,这需要漫长的时间……

  此时,谷雨早已经得到了报告,他沉默片刻后,对军委副主席邓少章同志说道,“美国人爱显摆就随他们显摆,我们该怎么办,就怎么办,没必要被吓着!”

  “海军同志很是自责……”

  “不是他们的责任,说实话,我们现在的海上力量不足以控制那么多地盘,要说起来,核武器真是一个好东西,要没有这个,我们根本守不住二战时期获得的那些战利品!”

  说到这里,谷雨又沉默片刻,然后接着说道,“现在被美国人上了一课,大家正好清醒一些,我们现在还有很多不足,但也不能太浮躁,急哄哄的要追赶。

  海军是烧钱的猛兽,没有强大的国力,根本不可能拥有强大的海军,一定要有耐心,等咱们有了足够的国力,海军自然就起来了!

  要说起来,这一次咱们只是丢了个小脸,真正丢大脸的是苏俄,苏俄尚且不着急,我们着急什么,都耐心一些!”

  说到这里,谷雨突然想了起来,有些好奇的问道,“苏俄第一艘航母已经动工了?”

  “古巴导弹危机丢人后,苏俄去年就启动了莫斯科级直升机航母的建设,他们动作很快,去年开始搞,据说明年就要下水!”

  “这也太着急了,这么快很容易出事,我们还是老办法,按部就班的搞!”说到这里,谷雨又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说道,“现在看来,我们用于反潜的直升机航母还是少了一些,你们研究一下,看看有没有必要再增加一艘可以反潜两栖攻击舰,交给东海舰队,搜索东海和黄海海面的敌方潜艇!”

  谷雨一向抠门,现在主动提议增加制造一艘两栖攻击舰也是没有办法,老美的核潜艇可以摸到南海,就一定可以摸到东海,海军虽然自责,但谷雨知道,主要责任不在他们。

  与其他们念叨,还不如谷雨主动提及,不管怎么说,现在多造几艘两栖攻击舰的家底他还是有的,这玩意比较实用,成本又低,拉出来也可以吓唬吓唬人,性价比相当不错,造个几艘还是可以的。

  事实上,谷雨并不知道,就在中国海军丢人的同时,苏俄围绕着莫斯科级直升机航母这艘已经开始建设的航母的各种争吵还在继续,原因很简单,在古巴丢人后,老毛子并没有经过太多的论证,就急哄哄的上了莫斯科级直升机航母。

  这艘莫斯科级航母的标准排水量只有1.4万吨,和中国那艘两栖攻击舰的吨位差不多,但即便如此,这艘航母对于苏俄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因为当时苏俄已经长达半个多世纪没有建造过这种级别的战舰,一下子搞这么大的军舰肯定会出问题。

  而且苏俄政府限定这艘航母的建造周期只有4年,为了在规定的4年时间里完成设计、施工再到服役的全过程,负责的船厂也是尽一切可能地在赶工。

  更要命的是,建造过程中,苏俄上层对航母设计工作还有一大堆干预,这也让这艘航母的设计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此时这艘航母还没有下水,但海军高层在检查已经制造的船体时,发现了一些问题,而且是比较严重的问题,这又一次引发了争吵。

  那些真正的航母派不明白这玩意造出来有什么用,在他们眼里,这艘军舰远远比不上中国搞出来的两栖攻击舰,中国的两栖攻击舰可以装30架直升机,苏俄却只能装14架直升机,只有中国的一半。

  而且中国的两栖攻击舰肚子特别大,可以装1个海军陆战队加强营约2000人及装备,除了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立体登陆任务的同时,还可以可以扮演直升机航母的角色,用于海上救援,搜索地方潜艇。

  甚至还可以当运输舰使用,使用成本很低,尤其是造价更是差异明显,中国研发加上首舰制造费用才花了三个亿胜利币,而苏俄预算是10亿卢布,这个差距太大了,为什么不效仿两栖攻击舰,再搞两艘驱逐舰,加起来也没这么大花费呀!

  负责军工的苏共中央枢机乌斯季诺夫面对指责相当恼火,他一直坚定的认为,苏联的发展不需要航母,在战争当中,航母就是海上移动的靶子,任由敌方打击。

  只要自己的导弹足够先进,轰炸机续航能力足够强悍,对方航母就失去了战略价值,与其用这么多的钱去建造航母,不如多将成本投入到其他国防领域。

  但古巴导弹危机之后,赫鲁晓夫意识到没有航母,苏俄的海上利益压根没办法维护,一定要造航母,乌斯季诺夫又不想造,就有了,这艘不伦不类的莫斯科级航母的出现。

  这件事敲定后没多久,赫鲁晓夫就退休了,乌斯季诺夫就想停下来,不过此时钢板已经开始割了不少,而且新任第一枢机科兹洛夫也不愿意得罪海军不同意。

  现在造到半路上,老毛子看到问题不少,争论又起来,此时还回过神来,我傻呀,我有那么多钱,为什么不造一艘两栖攻击舰再加上两艘驱逐舰,组成编队,如此火力加起来比莫斯科级强了一大截,带得直升机也多,还可以携带一大堆物资,攻击范围更大……

  随着指责的增多,乌斯季诺夫也有些坐不住了,他也意识到莫斯科级直升机航母的设计思路有着明显的问题,他不得不在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上,就这个问题进行了一番澄清,并强调了客观原因。

  中国虽然也没有制造过这么大的军舰,但中国有大批日本造舰工程师,日本人在二战中制造多多艘航母,也制造过大和号战列舰这样庞然大物,造舰能力很强。

  而且中国领导人贼抠门,在保证作战能力的前提下,降低了建造标准,使用了价格实惠的非军用材料,同时采用民船标准来进行设计建造。

  如此一来,中国第一艘两栖攻击舰成本就比较低,但苏俄制造的是航母呀,航母是军舰呀,怎么能跟中国那种半吊子的军舰比较,完全是两码事嘛!

  另外苏俄这一艘直升机航母选择在乌克兰的造船厂制造,但根据1936年的《蒙特勒公约》,土耳其海峡并不允许航母通过,只有制造成反潜巡洋舰才可以轻松进出。

  乌斯季诺夫做澄清,还有一个原因,随着苏共中央挺过了1963年的农业歉收,随着苏俄的经济改革起步顺利,因为反对赫鲁晓夫而团结起来的苏共内部,再一次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权力斗争。

  有人拿着莫斯科级直升机航母的问题攻击乌斯季诺夫,虽然第一枢机科兹洛夫站在他一边,但他也不能不小心,听着乌斯季诺夫解释,一位苏共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不满意,“当我们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的同志总是强调客观原因!”

  乌斯季诺夫脸色涨得通红,“莫斯科级直升机航母并没有失败!”

  勃列日涅夫缓缓抬起头,“德米特里·费多罗维奇·乌斯季诺夫同志,您可以担保吗?”

  乌斯季诺夫一时语塞,他不得不顾左右而言他,科兹洛夫无奈只好帮着说话,他指出这是赫鲁晓夫做出的决策,乌斯季诺夫同志只是执行。

  勃列日涅夫笑着点点头,“第一枢机同志说的很好,赫鲁晓夫给苏俄造成了非常多的损失,我们在座的同志都在想办法解决他造成的遗留问题……”

  勃列日涅夫长篇大论,指出有很多同志正在擦屁股,不能看不到他们目前的努力和做出的成果,他这番话说白了就是为了苏共中央排名第三的常务书记基里延科。

  勃列日涅夫本来和科兹洛夫敲定谢列平换地方之后,基里延科接任乌克兰第一枢机,可给亲信掌握了KGB的谢列平换地方并不容易,谢列平毕竟是一把手,一把手的权威要讲究,而谢列斯特搞乌克兰化,也让苏共高层那些俄罗斯人对乌克兰人十分不满。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苏俄党内对赫鲁晓夫在任时,大规模提拔乌克兰人早就充满了怨恨,成绩进行发泄,有了这些人的支持,经过一番运作之后,谢列斯特被干趴下,调任闲职。

  谢列平手下本来人就多,借着打击乌克兰民族主义的名头,又进行了一连串人事调整,终于在乌克兰站稳了脚跟,然后开始了整顿,把勃列日涅夫的手下折腾得不轻。

  看到谢列平搞得不错,科兹洛夫迅速调整战略,不准备执行和勃列日涅夫的协议,而是瞄准了基里延科下手,准备给一个更适合他的地方,勃列日涅夫这下子不干了,乌克兰老巢已经被谢列平挖出了一大堆问题,若是基里延科再出事,以他为首的乌克兰帮岂不是完蛋了?

  勃列日涅夫在高层的人缘很好,虽然本事不怎么样,但大家都能接受,而科兹洛夫脾气就比较大,大家伙都有些怕他,有赫鲁晓夫的前车之鉴在,此时苏共中央更在意集体领导,不愿意科兹洛夫的人事调整通过。

  得到一大堆人支持后,勃列日涅夫就揪着乌斯季诺夫不放,然后大谈基里延科工作的辛苦和不容易,实际上就是逼着科兹洛夫妥协,你不给基里延科调整位置,我就不搞乌斯季诺夫。

  而在勃列日涅夫说完后,一个又一个中央主席团成员出来打圆场,大家伙的意思就是现在局面不错,我们要继续团结,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进行大规模的人事调整……

  科兹洛夫眉头紧锁,以前从来没把勃列日涅夫当回事,但这一次他突然发现勃列日涅夫或许工作上有些无能,但他在党内斗争问题上却非常有能耐,没想到他竟然纠集了这么多人,成功狙击了他这个第一枢机的人事安排!

  在出访中国前,出现这样的破事,科兹洛夫当然非常不爽,不过再不爽,也不可能改变行程,他乘坐着巨大的图114飞机飞往中国,这是科兹洛夫作为苏共中央第一枢机第一次访问中国,谷雨自然要把面子给得足足的,亲自到机场迎接。

  然后谷雨请科兹洛夫一起乘坐中国第二代首长专车,丰田第二代皇冠,这辆首长专车参考了美国的大轿车,并使用了V8发动机,还配备了电动车窗、空调,还有个比较夸张的带有升降皇冠标志的附加装置,显得极其豪华。

  这款车论豪华比不上赫鲁晓夫时期推出的GAZ-13型轿车,不过科兹洛夫注意到第二代皇冠与GAZ-13型类似,同样使用了电动车窗、空调,里面还有一套车载无限通话系统,他不清楚是仿制的摩托罗拉,还是仿制从苏俄引进的无限电话。

  很显然在顶端轿车领域,中国或许在一些地方还有不足,但与苏俄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近,当然了,还不如美国,但苏俄也比不上美国呀!

  而且与苏俄经常打造十分昂贵的豪车不同,中国的首长专车除了会做一些防弹加强以外,其他部分与量产高端车相同,谷雨还特别强调必须量产。

  他还告诉中国的汽车企业负责人,我不喜欢手工打造的所谓高端轿车,我只喜欢可以对外出售的量产轿车,做不到,你们不要给我展示,我要的是能够大规模对外出售的东西……

  想到这里,科兹洛夫微微有些皱眉,他知道中国建立了相当规模的汽车工业,而且小汽车产量甚至超过了苏俄,但他想不到中国竟然在高端车领域取得了这么大的进步。

  他猛然间想起了中国和东德合作的高档轿车已经开始销售,据说东德还获得了不少利润,是不是东德帮助中国解决了不少问题?

  看到科兹洛夫的目光忍不住看向丰田第二代皇冠,谷雨笑着说道,“这款车与欧美顶端轿车还有一段距离,不过我们正在想办法提升技术!”

  “进步已经非常迅速了,恭喜您,谷同志!”

  “虽然我不想承认,但事实是这辆车更多的是日本技术人员智慧的结晶,中国本土的技术人员目前还差着不少距离,中国开启工业化的时间实在太短了,在很多行业还离不开德日技术人员,偏偏战争已经结束20年了,现在那些技术人员正在退休……”

  虽然科兹洛夫认为谷雨更多的是示弱,但他还是稍稍松了一口气,他笑着安慰谷雨,请他不用担心,中苏两国完全可以进行更多的合作。

  谷雨点点头,两人一路交谈,来到了中南海,安排科兹洛夫等人休息,此时已经是十一月,这个时间段的北京大概是1-10度,只需要稍稍注意就可以,但莫斯科就不同了,已经开始下雪,气温在零下零点几度至零上几度之间波动,夜间温度则更低,通常在零下五度至零下十几度之间,已经需要穿皮衣。

  所以科兹洛夫摘下呢帽,脱下自己的厚呢外套,有些感慨地说道,“这还是北京,据说中国的南方现在气候非常温暖,他们的热带地区甚至可以一年三熟,真让人羡慕呀!”

  陪同访问的部长会议副主席,主管农业的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波利扬斯基点点头,“在获得了大片热带领土后,中国和中国影响区的农业潜力确实非常巨大!”

  科兹洛夫点点头,在古巴导弹危机之后,美苏之间的激烈斗争终于告一段落,美国人转而找中国人的麻烦,这一点在1964年的下半年尤其突出,苏俄在暗爽的同时,自然要加大对中国的拉拢,只要让中国觉得有支持了,中国才敢和美国对抗。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04:46 , Processed in 0.045263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