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新时代新股东 第1-118章 - 第 147 页

  他很清楚,自己不是谷雨那种有着敏锐洞察力和前瞻能力的全才式政治家,虽然谷雨一直强调要实事求是,但他事实上确实近乎现世神一般的存在,党内同志都无比的崇拜。

  而他只是一名普通的环太党员,他压根没资格和现世神相提并论,要是妄图和神相提并论,那只会让天下人笑话,他要做的是让无数人知道,他是神最忠实的学生,一直在坚定的沿着神指引的道路前进。

  但与此同时,他必须表现出足够的才干,要不然神不会正眼看他,甚至哪一天厌烦了,直接把他踢到一边,所以他非常难做,恰好就在最近,别人给他看了一篇古文……

  自定义撤回消息,有趣化解尴尬。

 

  第115章绿色革命

  虽然只比谷雨同志小五岁,但顾金声心里很清楚,谷雨同志不仅是他的领袖、战友,更是他的老师,甚至是亲人,幕僚这番对形势的判断,用在他身上,并不算过。

  他奉命前往北方时,刚刚上大学不久,十分稚嫩,是谷雨同志手把手教导的他,指导他学会怎么搞政治工作,怎么搞根据地建设。

  等他稍有所成,谷雨同志就安排他担任寻怀周同志的政委,而寻怀周同志虽然只比他大一岁,但却在1927年就老革命,革命经验十分丰富,他这个政委实际上是寻怀周同志的副手。

  跟在寻怀周同志身边,他不仅学到了很多东西,职务也迅速上升,小小年纪就担任了纵队政治部主任,这里面除了寻怀周同志的帮助以外,谷雨同志时不时也会教导他。

  后来又担任团中央枢机,负责青年工作,协助中组部工作,并参与组建山西学院,他还记得当时谷雨同志把他叫过去,“小顾,革命只是手段,建设才是目的,你是我党年青一代的佼佼者,一定要学会怎么搞建设,要做好建设首先就需要大量的人才,尤其是年青人……”

  就这样,他开始了地方工作,与无数参加革命的年青人交谈,给他们讲道理,安排他们学习、工作,那是三十年前,而三十年后,那些经过他的手安排到各地的年青人大多成为了共和国的脊梁,比如他在上海时期的搭档孙运璇同志从天津过来的时候,就是他接待,并安排到李多才同志身边的。

  接着,他又被谷雨同志派到新解放的西南地区工作,担任省委常委兼副省长,负责农业工作,在他率领工作队离开前,谷雨同志又把他喊过去,跟他说,西南地区刚刚解放,情况复杂,让你过去,就是让你充分了解中国到底是什么样的,这对你以后有好处。

  谷雨同志还特别强调到了西南地区,一定要大量种植桐树,他说现在国际形势复杂,新的世界大战正在酝酿当中,到时候各种战争物资不仅会很昂贵,而且可以换来和平时期买不到的东西。

  通过出口这些战略物资,我们可以获得中国建设的资金,购买各种宝贵的工业设备,邀请外国专家,用不了多久,我们也可以与国外一样大量生产先进的飞机、轮船、大炮、汽车时,我们……

  他虽然点头,但当时还非常疑惑谷雨同志到底怎么看出来的,但事实证明了谷雨同志有着极其敏锐的洞察力,当他领导多个工作队,建立地方政权,消灭土匪和鸦片贩子,打击土豪,给贫苦农民分配田地,劝说群众大量种植桐树,并建立一个个榨油作坊时,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中国革命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不仅击败了国民党反动派,还将日本人赶出了内地,但与此同时,中国党与苏俄的关系逐步疏远,却与此前一直斗法的英国人建立的外交关系。

  而此时西南地区开发的各种矿产、桐油、生丝等物却变得越来越重要,凭借着这些东西的出口,中国环太党率领人民艰难得开始了各种建设,期间他不仅搞起了桐油,还参与了一些矿山的建设,那些工作真是不容易呀!

  也就在1940年初,在地方工作了好几年的他,重披军装,被任命为中国远征军政治部主任,开始了十几年的海外生涯,他陪同王庸同志来到了开罗,与英军协同作战,在北非战场上,他真正体验了什么现代化战争,他知道中国要想在未来的现代化战争中获得胜利,要做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接着就是昆仑省的开拓,每每想起,他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他从来没有后悔过当初的选择,那么广袤富饶的土地,却被一群十分愚昧的黑人占据,若是不把他们赶走,就算未来中国人移民过来了,也会有很多很多问题,于是他不折不扣,甚至于超额完成的谷雨同志的决策……

  接下来就是昆仑省的开发,那是一段激情澎湃,但又充满着悲壮和沧桑的经历,可以说是一段如歌如泣的岁月,他和几十万解放军战士们一起挥舞着锄头,既要与酷毒无比的太阳作斗争,也要与滔天的洪水,无处不在的疫病,时不时出现的毒蛇抗争。

  在那段日子里,有无数人牺牲在昆仑省,这甚至比整个北非、西线战争牺牲的人还要多,但他们的牺牲是有价值的,中国人不仅牢牢的控制了昆仑省,还在非洲大陆站稳了脚跟,拥有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力,这奠定了中国世界顶尖强国的基础。

  而随着一块又一块殖民地陆续独立,当初谷雨同志的决策,他的执行被认为是功在千秋的重大抉择,若是没有赶走黑人,那个付出了巨大代价的昆仑省,现在鬼知道会闹成什么样子……

  每每想起这些,顾金声同志内心是欣慰的,但与此同时,他也对谷雨同志更加钦佩,这是多么伟大的洞察力,也是多么伟大的决心!

  凭借着在昆仑省的功劳,他进入到快速提拔期,他先是担任上海市委第二枢机,然后进入中央局,担任河北省委第一枢机,再然后进入中央,成为中央人才工委枢机,寻即调到上海担任市委第一枢机,现在他即将进入到中国权力的中枢,担任党的第二枢机。

  顾金声很清楚,没有谷雨同志的不断培养和提拔,根本没有他的今天,但他同样很清楚,仅仅他过去的成就,还有他和谷雨同志的感情并不足以让他在未来真正站稳脚跟,成为谷雨同志的接班人,他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在清代康熙末年,他的九个儿子争夺皇位,最后雍正获得了胜利,他手下的一名谋士给他出谋划策,其中对形势的判断,非常精妙,“皇上有天纵之资,诚为不世出之主;诸王当未定之日,各有不并立之心。

  论者谓处庸众之父子易,处英明之父子难;处孤寡之手足易,处众多之手足难。何也?处英明之父子也,不露其长,恐其见弃,过露其长,恐其见疑,此其所以为难。处众多之手足也,此有好竽,彼有好瑟,此有所争,彼有所胜,此其所以为难。”

  谷雨同志何止是天纵之资,简直是天授之才,不要说不世出,几百出都未必出一个,而党内围绕着谷雨同志接班人的争夺,虽然还没有浮出水面,但他做过一段时间的中央人才交流工委枢机,他非常清楚中央高层围绕着15后干部的争斗是多么的激烈。

  几乎每一个达到中管级别的15后干部都有无数人惦记,为了让一些干部获得理想的位置,私底下各种手腕都会使用,但谁也想不到谷雨同志突然变卦,突然选择他,把所有人都晾在半路上。

  那么他将扮演什么角色,备胎、过渡还是真正的接班人,若是前两者,反而倒是好的,他可以安心,可是谷雨同志已经露出提前退休的心思,而且他那番让他做太宗,而不是惠帝的话,已经非常明确,谷雨同志真打算在十二大退休。

  虽然太过不可思议,但他不得不考虑这种可能性,他很清楚,哪怕谷雨同志退休了,这个国家当家的人还是谷雨同志,一直到他无力理政为止,原因很简单,不管谷雨同志是否退休,中央局在建国前赋予他的最后决定权,都不可能撤销,所有重大问题肯定要谷雨同志拍板,即便他成了第一枢机也是如此。

  凭借着过去的丰功伟绩,谷雨同志已经是中国人民心目中活生生的神,若是谷雨同志提前退休,那威望就更高了,更加完美无缺了,他不过是一个普通的人,怎么能和神比?

  他看的很清楚,从来没有不轨之心,想的是谷雨同志在世期间,他安心做好备胎,若是谷雨同志在期间过世,他做好过渡,扶持谷雨同志选择的接班人顺利上位。

  但他同样很清楚,若是他真正成了党的第一枢机,重大问题可以听谷雨同志的,但他不可能做傀儡,什么都听谷雨同志的。

  虽然谷雨同志早有预料,告诉他要做太宗,不做惠帝,要敢于做事,哪怕与他相抗衡,该做还是要做,但这只是理想化的说法,事实上,谁也不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

  所以他不得不思考起戴铎那四条建议,虽然不是父子兄弟,但感情类似,他确实可以“孝以事之,诚以格之,和以结之,忍以容之,而父子兄弟之间,无不相得者。”

  二是要和同事及下属们处理好关系,这样才会有好的人脉,名气也自然会得到传播。

  三是不要贪图小利,也不要道是论非,以免惹祸上身。

  四是多提拔身边优秀的人才,为将来储备人才。

  历史上,雍正也是这么做的,在工作上继续勤勤恳恳,对待父亲康熙极尽孝道,对待皇兄弟们也兄友弟恭。另外,他还四处修缮寺庙,为康熙祈福。总之,在众皇子为储位争得头破血流的时候,在康熙眼中,胤禛就如春风一缕,可心之极,最后他也顺利登基。

  但顾金声同志很清楚,时代已经变了,当今已经不是家天下的封建王朝,而且雍正是为了谋嫡,他没有任何名义,而他则不同,他一旦成为党的第一枢机,他就是党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历史上有类似模式的实际上就一个先例嘉庆,但他又根本做不了嘉庆……

  顾金声同志思前想后,觉得自己对谷雨同志要“孝以事之”,但对其他同志绝不能客气,相反他必须非常严厉,比谷雨同志领导时期还要严厉。

  严厉治党符合他的政治理念,他对很多问题一样看不惯,严厉了,党的未来才会更好,更重要的是,只有严厉了,大家怕他,不愿意靠近他,谷雨同志才真正放心。

  若是他和其他同志关系很好,肯定会有小人在谷雨同志耳边念叨,这是要架空他,这样的人肯定有的,而且不少,虽然过于严厉,肯定有同志不满,要去谷雨同志那里说情。

  但他跟随谷雨同志多年,他知道谷雨同志的心思,他喜欢严厉的人,他严厉了,谷雨同志正好说好话,怨归于下,恩归于上,这也他该做的。

  说到底,他只需要对谷雨同志负责即可,其他人根本威胁不了他,而且他即将成为党的第二,甚至是第一枢机,若是他什么都不做,那他还不如卖大白菜去……

  最麻烦的是对谷雨同志身边的人,虽然谷雨同志现在管得严,但以后谁也不知道,不管怎么说,都要以礼相待,哪怕有一些违规,只要不过分,也只能忍,虽然谷雨同志那样说,但他绝不能真信,打狗还要看主人,有什么事情完全可以等到以后。

  默默思考了片刻,顾金声同志坐车前往国安委参加例会,国安委主要负责对外,是李镜湖同志主持,而能够参加国安委例会的不仅仅是外交、军事和安全方面的同志,负责宣传、经济和科技这一块同志也会根据会议议程的需要参加。

  谷雨很早就做出判断,随着核武器的出现,类似二战那种大国之间的全面战争很难爆发,一旦打起来,不管是战争胜利一方,还是失败一方,甚至于战争的发起者统治阶级都会面临空前的损失,不到万不得已,全面战争打不起来,而代之以局部战争和代理人战争。

  谷雨据此判断,未来的国际竞争更多的是综合国力的较量,优势的一方希望通过种种全方面的竞争,促使竞争对手内部变化,从而获得竞争的主动。

  对于谷雨的判断,很多同志相当的担心,但有些问题不是光担心有用的,中国没有资本与美苏那样搞全面的军备竞赛,只能选择深修内功。

  不过随着古巴导弹危机最终得到解决,谷雨对未来的判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美国人有那么大的优势,都不敢动手,苏俄更是软的一塌糊涂,这也就意味着两国未来打起来的概率非常非常低。

  很明显的道理,随着时间的推移,苏俄的核弹头和核载具数量必然会不断增加,技术水准也会不断提升,苏俄数量不多的时候,美国都不敢打,以后还怎么打?

  所以除非美国人在导弹拦截体系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搞出了具有百分百拦截能力的防御系统,否则在此之前,美国绝不会动手。

  而美苏打不起来,美国对中国同样打不起核战争,一是两国关系没到那一步,二是美国要打中国,很容易引发苏俄的误判,三是中国也有一些反击能力,哪怕有一枚能打到美国,美国都要犹豫很久;至于苏俄对中国,还是同样的原因,而且中国对苏俄的反击能力更强……

  所以这两年,国安委各项工作中,政治、军事和情报等工作虽然还是占大头,但其他领域的研究和讨论也越来越多,如此一来,国安委的工作变得更综合,也更适合锻炼人。

  顾金声上京后,谷雨让他兼任国安委副主任,就是这个目的,而这一次会议首先完成了一些比较具体的外交军事问题的讨论,制定了相应的方案。

  这段时间的大事就三样,约翰逊打着继承肯尼迪的旗号当选美国新总统;科兹洛夫访华;戴高乐前往拉美访问,爆炸氢弹之后,法国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活跃。

  而在中国周边,老美不断出牌,国安委也都习惯了,见招拆招就是,此时国安委正在等着美国甚至可以加上苏俄在印度方向动手……

  在讨论完眼前的事务后,国安委高层听取了农业部对外合作中心关于美国推动的绿色革命及其对中国乃至世界政治影响的报告。

  在19世纪和20世纪先后发生过四次农业革命,即19世纪90年代农业“机械革命”;20世纪初的农业“化学革命”;20世纪前半叶“杂交育种革命”,以及20世纪下半叶出现的绿色革命。

  整个二十世纪前半叶,西方国家大规模投资农业科学研究,农业产量迅速提升,各种现代化种植模式、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更加速了提高产量的进程,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绝大多数发达国家获得了稳定的食物供应,消除了饥饿的威胁。

  但这些先进的农业技术在发展中国家应用缓慢,主要原因是殖民统治者对殖民国家的农业生产基本上没有投入,随着殖民国家的独立和解放,这些国家的人口以历史性的速度快速增长。

  在这些新兴国家中,饥饿和营养不良已经是普遍现象,尤其是在人口众多的亚洲,菲律宾、印度等国日益依赖富裕国家的食品援助,比如接连不断的旱灾使印度已经不稳定的局势更加恶化。

  饥饿和营养不良必然会带来革命,而革命必然会让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所以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和福特基金会率先建立了一个根据发展中国家的不同条件,帮助应用先进农业技术的国际农业研究组织。

  其具体做法是开展利用“矮化基因”,培育和推广矮秆、耐肥、抗倒伏的高产水稻、小麦、玉米等新品种为主要内容的生产技术活动,而种植改良后的品种,与化肥、农药、灌溉的扩大利用相结合,自然会带动农业产量的大规模增长,这就是目前发生在中国周边和拉美的绿色革命。

  虽然这场绿色革命有非常大的局限性,比如这仅仅是农业技术的推广,并没有涉及到广大发展中国家农村生产关系的改变,是典型的改良主义,粮食产量增加后,反而使得农村出现更重要的两极分化,贫困和妇女问题也日渐突出等等。

  而且土壤瘠薄的广大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也无法应用第一次绿色革命成果,且由于自然条件所限,以及种子对水、化肥、农药的依赖,粮食产量在国家间、地区间、高中低产田间仍存在较大差异,同时还导致土壤、水系污染,病虫害的抗性增强,土壤盐渍化等生态和环境问题,以及生产成本上升的问题。

  但即便如此,这一次绿色革命还是相对成功,也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技术扩散,印度、菲律宾、墨西哥、孟加拉国等多国的粮食产量不断增加,美国人也收获颇丰,在这些地区的国际影响力也在不断上升,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革命的爆发。

  真正论起来,中国也是绿色革命的受益者,自四十年代初,中国就开始从美欧引进各种优良品种,并积极研发各种优良品种,比如目前亩产量已经增加到350公斤,而且亩产还在不断提升的杂交稻就是这一次绿色革命的杰出代表。

  随着杂交稻等优良农作物的全面推广,中国从粮食净进口国变成了净出口国,已经是世界上粮食产量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出口国之一。

  要真正论起来,目前的中国正在同时经历四场农业革命,在农机领域,一开始,中国在东北、西北、广南、南洋、昆仑省的军垦农场重点推广各种农业机械,经过将近二十年,各个军垦农场开垦的土地也越来越多,各种农业积累不再少数,所以可以购买农业机械的数量越来越多。

  此时不管是东北的水稻小麦玉米生产,还是西域、昆仑省的棉花生产,还是广南、南洋的水稻生产,都大量使用各种农业机械,这极大的改善了军垦人的劳作压力。

  与此同时,国家也通过提供减税补贴等等方式促进农业机械的推广,所以在东北、华北平原,已经出现了一批专业性的农业机械公司,这些公司职工开着拖拉机、收割机为农民提供种种服务,而在南方和广南三省,很多农村小合作社开始购买小型农业机械,用于水稻生产。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农业机械被推广,越来越多的农民从繁琐的农忙中走出来,可以把更多的精力用来搞副业或者初级工业。

  虽然农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农机品种也越来越多,但目前中国还是以小农经济为主,农业机械领域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不过农机领域的未来发展阻力还是很大,中国人均耕地太少,农民购买农机不划算,要想解决问题,就要想办法推动农业集体化。

  而与建国初年,此时地方同志早就没有多少推动农业合作化的热情,就算推动又如何?能大规模提高GNP,让他们得到提拔吗?要想提高GNP,还是要靠工业,此时各地方热衷于各种基础建设,这会推动工业的迅猛发展。

  某种意义上,中国的农机革命,目前已经进入到平缓阶段,这也让农业部门有些焦虑,而在焦虑的背后,事实上是农业投资的逐渐减少,这当然也不奇怪,目前除了海外省,内地的农田水利建设基本完工,再进行大规模动员,搞全民水利建设已经越来也不符合时宜了。

  相比于农机革命的缓步,中国生物育种领域此时已经追上了世界先进水平,并建立了将为完整的产学研联合体系,随着世界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的生物育种水平也必然会越来越高。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08:07 , Processed in 0.042314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