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新时代新股东 第1-118章 - 第 16 页

  我们北面的邻居搞起了闭关锁国,不让老百姓接触美国人,天天说美国这个不好,那个不对,但又没办法阻拦美国的声音传进来,大使馆的同志说苏联群众改装收音机专门收听美国的各种宣传,不是一个两个,是无数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的行为,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即便是我们国内,也有一些事情,前几年,几个高级干部的子女听了美国人的广播,信以为真,给我写信,我把这些孩子送到美国留学,前些天其中一个回国,我问他美国和当初你听得一样吗?他说不一样,美国除了富裕一些以外,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同样不少!

  我们的高级干部子女尚且如此,群众听了美国之音会怎么想?现在出一趟国不便宜,我们能够指望所有人都出国吗?若是一大堆人听了美国人的宣传闹腾怎么办?

  必须逼着各个宣传机构相互竞争,竞争中杀出来的电影厂、报纸、电台、电视台,很容易把握人民的想法,可以潜移默化的引导人民,这些宣传机构才可以压制住美国之音、亚洲之声这些媒体的声音,这在关键时刻是会救命的!很多同志觉得香港乱糟糟的,我却觉得香港比较好,是,香港有不少幺蛾子,但大的方向和我们是站在一起的,而且在东亚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未来好好发展,随着我们的崛起,或许产生世界级的影响力也是有可能的!可我们国内的媒体,有谁达到了这样的影响力?一个都没有!

  我们现在确实小心翼翼的防范美国和西方的舆论进攻,但我们不能世世代代都如此,国家的强大不仅仅是武装力量的力量,也不是仅仅是工业强大,更是媒体的强大,这同样也是实力!

  不要以为么蛾子多不好,么蛾子多了,群众的注意力也分散了,一些真正影响我们的东西也不至于引发很大的冲击,这不是好事吗?

  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工具,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事情不好对人说,若是没一些么蛾子遮挡,各种冲击不断,反而不利于国家的稳定,你们不要觉着这是术,国家光有道,没有术是不行的!这个改革必须做,而且这个改革也只有我们这些开创者才能做,我们现在不做,等待下一代、第三代看到问题了,想做都未必做得了”

  谷雨说完之后,党内高层一致同意他进行改革,周恩来同志也投了赞同票,他在投票时,还有些自嘲,或许他和谷雨的差距就在这里,谷雨同志推崇现代化的治国模式,而他身上传统的东西太多,一个是动态,一个是静态!宁越曾经说过,不管是谷雨同志,还是很多同志,都号称未来要搞社会主义,但拿出来的方案各不相同,谷雨同志那一套的下限是资本主义,而党内很多同志的下限是封建主义,与其搞封建主义,她还是更喜欢谷雨同志那一套多一些,至少资本主义比封建主义进步!

  要真正论起来,还是宁越比他看得更深一些,想到家人,周恩来同志又想起了跟他斗气,已经离开香港,跑到南洋的光英,不由得摇了摇头,这个孩子觉得自己受了委屈,可她也不想想,谷雨同志那些乱七八糟的谣言都被拿出来了,他的二女儿的故事也被拿出来,他就很舒服吗?

  微微晃晃脑袋,周恩来同志不再想宣传那堆事情,既然中央的决策已定,现在就看接下来的发展情况,就算改革效果不佳,也不至于捅出什么大篓子,潘信的能力他还是放心的!

  周恩来同志又想起了下一代,社会工作局的定位相当高,人可能是潘信推荐的,但谷雨同志肯定也是同意的,这么一个重要岗位交给这么一个年青人,可见他对培养年青人的决心之大!

  不管是提拔一批年青省长,还是现在对更加年青的李思明的任用,都说明了一点,谷雨确实在扎扎实实建立干部梯队,这对国家的未来是好事,虽然这未必说明他会准时接班,但有这样的准备绝对是好事,无论如何,中国的下一代也不能是赫鲁晓夫,必须从现在就开始准备起来。

  假如说谷雨同志会准时退休,那么按照他确定的时间点,中国政权交接班的时间大概是1980年前后,那个时候,周恩来同志也不知道他是否看得到,就算看得到,也没有多少能量,李润石同志比他大了五岁,更加不用说了……

  他们都不行,其他同志就更不行了,到时候党内的功勋干部可能会一个个调零,谷雨必然会一家独大,所以党内一些同志提议,乘着他们还在世,还能发挥作用,在十二大就把人选定下来。

  按照这些同志的说法,这一批干部做一任省长,下一任就是省委书记,差不多五十左右,到时候就可以安排两位同志进入到中央局,或许更进一步直接进入常委会,如此大家伙就放心吧。

  此时,党内一些同志认为下一代干部最好是自己的孩子,而项德城能够异军突起,其最根本的原因也在于此,他的特殊身份确实可以为几路领导干部所接受,但这么顺顺利利的提拔,他真得能够承担重任吗?不管怎么说,他接受的锻炼都实在太少了!

  虽说到时候,应该还有老同志在世,而按照谷雨设置的中顾委模式,三人接班,老同志监督的模式似乎不太容易出问题,但周恩来同志多年的政治经验告诉他,这种集体领导模式天然不稳定,一旦够分量的老同志不在,迟早会斗起来,而一旦斗起来,又说不准了!

  越想,周恩来同志越是头疼,他自嘲的笑了笑,事实上,哪怕香港特区的下一代领导人如何安排,他都很头疼,陈嘉庚先生的身体已经不行了,就算挺过了今年,也挺不过明年,下任特区行政长官斗争将会非常激烈,到底谁上更合适?他作为香港工委书记是需要给中央建议的,可他到现在一点头绪都没有!

  香港仁德医院,年青的香港行政司副司长李光耀正在拜会陈嘉庚先生,陈老先生虽然身体不是很好,但对这位华侨后起之秀还是非常在意,叮嘱他在行政司好好干,一定要把香港发展好。

  李光耀成为行政司副司长同样是一件非常令人震惊的事情,表面上看,从律政司副司长调任行政司副司长是平掉,但行政司司长是事实上的行政副长官,需要承担大量的其他工作,所以行政司副司长需要承担行政司内大量日常工作,是绝对的实权人物。

  更重要的是,行政司主持各种琐碎的政务,只要表现合格,下一步就会出任关键司职,而上一任行政司司长郭棣活先生更是被邀请为副总理兼工业部长,步入到副国级的行列,虽说郭先生的任职有其特殊性,但行政司司长和副司长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年纪轻轻的李光耀被提名这样的职务,也就意味着李光耀成为了特区下一代干部的佼佼者,现在是重点培养对象,这里面有很多原因,他是广东华侨,但妻子又是福建华侨大族,与陈李家族关系很深,属于闽粤两系都能接受的人物。

  他又是英国留学,在律政司表现出色,也被欧美接受,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他也获得了中央的认可,谷主席考察香港期间,考察了很多年青干部,据说对他的评价很高……

  但即便如此,李光耀还得努力,他比谁都清楚随着陈老的老迈,香港新的一页就会翻开,到时候肯定会出现一轮新的洗牌,到时候他能否继续保持现在的杆位,甚至更进一步,李光耀自己都不清楚,所以他还得想办法增加筹码,获得老一代华侨的认可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获得中国环太党高层的认可。

  谷主席的认可?事实上,李光耀比谁都清楚,他和谷雨并没有谈多少内容,谷雨和他聊得更多的是他的导师,但敏感的李光耀总觉得谷雨似乎用一种很飘忽,甚至是怪异的眼神看着他。

  而周恩来似乎也不是很欣赏他,当然了,他也不是很看得上周恩来,所以要想真正得到认可,还得寻找其他人,比如那位坐镇香港的徐达三元帅,又比如谷主席好友冯庸先生在做这一切的时候,李光耀同样有一种时不我待的感觉,他已经37岁了,而一任副司长下来,就要40岁多了,若是直接进一步成为行政司长,等再过五年,就可以想办法竞争行政长官了!

  而随着郭棣活先生的进步,李光耀又产生了新的想法,郭棣活先生可以做副总理,他为什么不能做副总理,随着中国和西方各种往来日益频繁,出海拼杀的中资企业和外贸企业越来越多,一旦形成了大势,国家完全需要他来坐些指导,副总理兼商业部长,尹仲容能做,他同样能做!

  当然了,要想做到这一切,光有关系还不行,政绩非常重要,而李光耀担任行政司副司长后,经过缜密的思考,他认为有必要新界元朗一带的平原地区建立一个庞大的石化工业区,顺便打动香港工业的转型升级,光靠轻工业,香港不可能长久。

  从技术角度,石化工业现在发展飞速,属于潜力巨大的新兴行业,各国都非常重视,而香港的纺织业和成衣业每年需要进口大量人造丝,一旦石化工业发展,这一块就能得到相当程度的满足。

  香港是世界级港口城市,由于港口贸易的繁荣、往来船只数量巨大,轮船、飞机需要的燃料油数量和品种不断增多,这也就意味着香港是国际上主要的燃料油消费市场,所以除了中石油、中石化这两家本土企业以外,BP、美孚等大型油企都有意在香港建立石化产业。随着中国和本州日本、九州日本的重新崛起,都需要大量石油资源的输入,李光耀敏感的意识到由能源决定的世界经济版图正在形成,而香港位于中国东亚中心的特殊位置,也使得其石化产品可以对周边大量出口,从中赚取高额利润。

  更重要的是,欧美等国的劳动力成本太高,跨国公司需要寻找低成本、邻近自然资源并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基地,并向其进行一定程度的资本转移、技术转让以及推行国际专业分工,香港这些年的发展除了国家的扶持以外,根源也在于此,所以只要政策得当,跨国公司肯定也愿意投资。

  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四五期间,两桶油将把现在的炼化能力增加一倍多,而人造丝产业更是两倍以上的增长,香港也完全可以接着这股春风大力搞石化产业。

  而且与内地不同,香港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香港有着悠久的英式自由贸易传统,完全可以不干预石油行业发展,推行包括优惠税制、简化政府审批等在内的一批自由贸易措施,如自由港政策、对中转货物提供减免仓储费、装卸搬运费和货物管理费等,让投资者有利可图……

  而石化工业区一旦成型,必然会吸引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入驻,如此一来,香港经济也就顺利得实现了新一轮跨越,相比于卖服装鞋帽,石化工业才是真正的印钞机!

  李光耀一边思考着,一边迅速把自己的思考和相应的方案写下来,这份报告不仅会提交给行政长官和行政司长、工业司长讨论,他还准备递给在港的中央高层,获得中央的认可。

  而按照中国政治的特点,一旦立项,这项重大工作也将由他负责,他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这件事,只好搞好了,一个非常光辉灿烂的前途就将等着他,李光耀很自信,他也确实有资本自信!

 

  第14章渗透

  就在李光耀离开后,特首李光前先生也来到了医院,看望了自己的老岳父,李光前先生告诉陈嘉庚先生,美国RCA公司的电视机组装厂已经动工。

  虽然该厂电视机最核心的彩色显像管是从美国运来,但其配套的晶体管和电子管,RCA公司有意从国内采购,现在国内好些电子厂都准备竞争,香港的电器业未来必然会更上一层楼。李光前先生很高兴,陈嘉庚先生听完,掰着手指说道,“钢铁、汽车、橡胶、机械、电子,华侨银行和大片种植园,再加上越来越繁荣的香港,这即便不是敌国之力,发展下去也是国内首屈一指的财团!”

  李光前先生先是满脸得意,不过看到岳父的表情,慢慢也紧张起来,“岳父,您的意思在?”“这是千金买马骨,现在已经达到了目标,我走了之后,人情也没了,你根本守不住!”

  李光前先生沉默了一会,然后点点头,

  “确实守不住!”

  “要学会取舍,不舍不得!”

  “我也知道这一点,可问题是很多人难以割舍!”

  “难以割舍也得割舍!”陈嘉庚先生说道,

  “你这一任之后,去北京上任,小庄也不要再争什么特首了,这个时候要示弱,那一位志向远大,你越是识趣,他越给面子,如此大家面子上都好看!”

  李光前先生有些犹豫,见他这样,陈嘉庚先生摇摇头,“你精明有余,魄力有限,小庄细致有余,大局观又不够,反倒是那个李光耀不错,有胆有识,是个一等一的人才,我们几家中没有一个比得上的!”

  “李光耀确实不错,但我感觉他有些心急了!”

  “北京那一位比他只大了十五岁,可已经坐天下二十多年了!”

  “这怎么能比?”

  “是不能比,但有这样的珠玉在前,年青人没有耐心一点都不奇怪,内地在培养接班人,比李光大几岁的年青人一个接着一个的做省长,他到现在还是副司长,着急不是应该的吗?”

  李光前想想也是,点点头说道,“想想也是,周恩来主席都退休了,不过我看他精力还是很充沛的,看来有些传言并不作假!”

  “北京政治上的事情,我们不要掺和,也掺和不起!”

  “我们是不愿意掺和,但架不住总有人找到我们呀!”

  “怎么回事?”

  “广西省长、台湾省长都要来拜访,看意思都想让我们过去投资建厂,还有民主试点区的常务副主任李锡文也找过我,岳父,这三位各个背景深厚,我们谁也得罪不起呀!”

  “自古以来,接班人之争都异常残酷,谁掺和进去都没有好下场!”

  “我年前去北京汇报工作,那一位身体很好,怎么看都是长寿之相,有必要这么着急吗?”“只能说苏联那位斯大林的下场实在太令人震撼了!”陈嘉庚县先生微笑着摇摇头,“要是不早早定下来,早早树立威信,万一以后上来一个不靠谱的,重演苏联那一幕就难看了!”“应该不至于吧,仔细想想,也就是移民和抗战初年那些事,移民是拓展我们汉人的生存空间,大家都受益,怎么也不会在这种事情上说长道短,而且提这些事之后怎么办?总不能把占领的土地让出来,那不是自绝于七亿多人民嘛!

  另外也就是抗战初期那些事,不过那是为了挫败日本鬼子的多年渗透,属于不得以的手段,就算有一些狠辣,这些年大都也平反了!”“你呀,真不懂政治,为了打倒一个人,完全可以什么脏水都往他身上泼,苏联那些事怎么可能是斯大林同志一个人所为,不过是替罪羊罢了!”

  “政治太残酷了!”

  “是呀,你客客气气接待,然后派人过去考察,就商言商,能做到就做,不能做就不做,只要一视同仁,他们就算心里不满,也怨恨不到你身上!”

  “也只能这样了!”

  也就在这对翁婿交谈之际,李锡文已经率队来到了香港,表面理由是考察香港的民主选举,为1961年民主试点区的选举做准备,实际上他更多的是想谈一谈黄埔船坞第二基地的建设。

  英国造船工业因为成本过高,必须往东方转移,而经过二十年的培养,中国造船工业已经培养了一大堆成熟工人,尤其是焊工,数量众多,这也是英国人敢于和中国合作搞10万吨超大型油轮的根本原因。

  中国确实已经有这个人才基础,目前的不足一是设计水平还有所欠缺,二就是名声还不够,中国的船公司此前还是以中低端船舶为主,外界缺乏对中国高端船舶的信任,毕竟一艘10万吨油轮价值不菲,哪个船老板不是小心翼翼,但中英合作就不一样了。

  作为中英造船业合作的龙头,黄埔船坞第二基地的选择此时已经进入到倒计时,而广西和日南省也已经被排除,广西被排除不奇怪,日南被排除主要是政治原因,日南的特殊历史和过去军管的经历都让英国人有些望而却步。

  本来厦门成了首选,但李锡文提到漳州,英国人也动心了,厦门和漳州太近,放在厦门,还是放在漳州几乎没什么区别,而且两家能拿出的条件差距也不大,本来英国人不至于有其他想法。

  但漳州有一个好处,这里是中国的民主试点区,未来虽然不至于变成第二个香港,但社会模式肯定靠近,英国人更加熟悉,加之有一些人想实地了解一把中国的民主试点,所以没过多久,英方就表态愿意派一个代表团过去看看,不过有些细节必须先谈一谈。

  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李思明上调中央,虽然他的高升是好事,但对李锡文引进黄埔船坞自然不是什么好处,所以有些不放心的李锡文就和秦总提出,我现在就要过去看一看,避免夜长梦多。

  在严厉打击了沿海的走私,流放了一大批人,并且对基层党委政府进行了一番大换血后,民主试点区的各项工作开展自然比较顺利,不过如此大规模的整顿带来的各种后遗症不少。很多有可能牵连的私营资本家直接就跑得无影无踪,虽然这些人该收拾,但试点区的发展同样要考核,秦总是好强的人,李锡文也要成绩,此时自然需要一些激动人心的大项目鼓舞人心。

  四五期间,国家并没有给试点区特别待遇,此时能够指望的就是引进外资,所以彭德怀同志也支持李锡文这么操作,他也想亲身经历一番引进外资带来的变化,看看谷雨同志的说法到底对不对。

  所以彭德怀同志和其他副主任在试点区继续整顿,并为下半年开始的基层选举做准备,而李锡文则打着考察特区的旗号挖厦门市的墙角,这么干的背后还有一个原因,任振威同志升迁后,厦门市新书记还没有定下来,天赐良机要是抓不住,他这个抗战时期的军政委也升不上来!

  李锡文首先找到了李思明,恭喜了一番,李思明虽然得到了周恩来同志的鼓励,但还是有些忧心忡忡,担心不能胜任,两人交流的时候,李锡文也觉得有些麻烦,“这项工作你说重要吧,绝对重要,但你说多么急迫吧,也说不上来,现在我党的权威谁也比不上,这项工作要想做好,实际上是很难的”

  “就是这样,我才发愁,这个工作太虚了!”李思明想了想说道,“李书记,据我观察,谷书记是一个比较实际的人,不喜欢虚头巴脑的东西,我又是基层上来的,就算搞那些表面文章,我也比不上那些机关干部,我报告写得在出彩,怎么也不可能比中宣部那些大笔杆子们出彩!

  我想着要搞出自己的特色,还是得充分发挥我的基层经验,我想搞几个试点,亲自去抓,然后根据试点中出现的问题,对中央原先的方案做一些修正,只是怎么干,我一点底都没有!”

  “思明,你很聪明,抓到点子上了!”李锡文听完,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要我说,各种行业协会、非公有制单位党支部什么的覆盖率,这些都是虚的,就算全覆盖又如何?真正有战斗力的有几个?只有遇到事情了,才能看出来,这一点我能看出来,上级领导肯定也能看出来,你不在这一块做文章是对的!

  你选择试点是对的,试点本来就没有底,你以为我们那个民主试点区就有底?彭总地位够高了吧,他也明言自己没底,没底反而是好事,可以自由发挥,反而容易锻炼人”

  李思明点点头,然后有些无奈得说道,“我也是没办法,我出身很一般,在中央除了党校的老师和同学以外,简直是两眼一抹黑,而且要论斗心眼,我怎么也不是那些老机关的对手,我只能把那些表面容易出彩的东西交给那些来头比较大的副手,人事安排我也尽量少插手,如此他们高兴,也不会和你对着干!”

  “思明,这就是你聪明的地方,要我说呀,你针对性的选择几个代表性的企业,多下地方,然后拿出一个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案,就足够了,没必要做太多的事情!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02:05 , Processed in 0.032809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