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新时代新股东 第1-118章 - 第 26 页

  “丁承德同志肯定能做好,您刚才说过了,谁的秘书无所谓,那谁的子女也应该不要紧吧!”

  “你呀你!”谷雨有些哭笑不得,他想了想说道,“蕾蕾的性格搞不了行政,她还是安心在中科大吧,不过我可以给你推荐一个人。

  王庸同志的长子,王道进同志,他今年三十一岁,在质量和标准委员会干得不错,他过去先担任一个副职,若是干得不错,再转正!”

  “道进同志,我也听说过,他好像没有他们家老二道建活跃!”

  “天子脚下的高新区需要一个把关严格的同志,就算他有一些不足,他的妻子左洋子也可以弥补一番,左洋子也可以一并调到北京高新区,国内的日本技术人员很多,有想法的也不少,要争取把他们留在国内创业!”

  谷雨这么一说,李国鼎同志也就没有继续,至于出口加工区那个高新区谷雨没说,李国鼎也没问,这个高新区肯定要让出口加工区自己安排人士,那边拥有较大的灵活度。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谷雨对李国鼎非常欣赏,这是一个能力极其出众的同志,这一次让他筹备高新区就是对他的历练,若是干得好,下一步就可以担任天津市长,再进一步就是大省省长,未来担任计发委主任,做副总理应无大的问题。

  从1945年建国筹备香港特区,然后又成立出口加工区开始,中国就启动了大规模工业园区的建设,在园区内减免税收、简化出口程序,吸引外资建厂,大规模发展外向型经济,以尽可能的出口创汇。

  先是香港、出口加工区,然后是沿海开放城市,而全面对外开放,预计将在四五和五五之间进行,视中国入关谈判的过程而定,只要有明显的进展,就一定要开启全面开放。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在香港和出口加工区创造出几十万个工作岗位和几十亿美元的产值,这也为中国外向型经济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过去十几年间,工业园区引进的项目全是欧美淘汰的产业,比如纺织、玩具、金属制品等,唯一高端一些的可能就是家电和造船,但欧美的家电和造船企业,其核心零件大部分不在中国生产,技术含量很低,只能解决就业问题,解决不了富民问题。

  随着基础逐渐夯实,必须推动第二次产业升级,以实现战略赶超,在此之前,谷雨已经做了不少准备,比如在香港搞了大学城,也建立了大学孵化园,但结果是搞出了一大堆贸易型企业,真正像样的高科技企业不能说没有,只能说很少。

  随着美国硅谷的迅猛发展,谷雨已经等不及了,所以李国鼎一上任,谷雨就安排他召集专家们开会,如何促进中国高新产业的迅猛发展,最后得出结论,高科技产业需要高投资,创业公司很难做,还是要用财政推动才行,把开办高科技公司上升到战略层面。

  但国家的财政现在也不怎么样,而要想紧盯世界先进技术发展潮流,就一定要让世界上最好的人才充分发挥,所以才有了谷雨和李国鼎这一次讨论。

  此时在欧美混出头的华裔专家大多是抗战初期出国的,天然与环太党不对付,谷雨对他们也不怎么指望,不过李国鼎说的没错,所以他干脆推动了香港和古晋两个高新区建设,你们不喜欢老共,香港也担心,古晋总可以吧,中央虽然在政治军事上影响古晋,但经济上基本不干预南华。

  而国内新成立的四个高新区,主要针对的还是国内人才,也想把一大批在华的德国和日本人才留住,这些人岁数大的已经到了退休年龄,岁数差一点的也有四五十岁,正是经验最丰富的时候。

  他们当然可以回国,德国人想去哪里,中国不管,两个德国甚至于奥地利都随便,基本上三德子选择的都是西德和奥地利,东德没几个愿意去的。

  但并不是所有德国人都想离开,他们离开欧洲十几年了,回去除了养老啥都干不了,找工作都未必找得到,还不如拿着中国给出的各种待遇在中国创业,在中国他们的技术和人脉都是顶呱呱的。

  相比于欧洲,中国的机会更多,比如一个挺活跃的,长得非常像某一个纳粹战犯的家伙,先办养鸡场,再搞饲料,现在腰包鼓鼓,大家伙羡慕的很,甚至有人恶意的想,这家伙会不会真得是那个失踪的战犯,想想应该不可能,如果是战犯,怎么敢抛头露面?

  而在华日本人同样是这个道理,相比于德国人,他们受到的局限更大,根本不能去本州日本,只能去九州日本,问题是九州日本才多大地方,压根没有多少空间给他们发挥,还不如留在中国,中国现在的机会多得很。

  既然有这么两批人存在,办几个高新区,让他们搞一些高科技企业还是办得到的,这些人虽然不能说是世界最好的人才,但在中国绝对是一流人才,谷雨自然要好好榨一榨他们的剩余价值,至于这些德日技术人员创办的企业会对中国未来有什么影响,谷雨并不在意,海纳百川的心思他也是有的!

  谷雨挑选的三个人都有相应的考虑,唐子容自然是想看一看他的本事,作为李国鼎的大秘书,他现在的级别完全可以担任高新区主任,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干得好,潜力巨大。

  而对李海越的安排则更多的是谷雨对老李的照应,鬼知道老李的家务事是怎么搞的,现在夫妻不住在一起,变成实质分居,但老李也没打离婚报告,谷雨想了想,就让李海越一家去武汉照顾他,顺便也想看看李海越的能力,若是干得好,谷雨自然要启用他。

  而武汉处在内陆的位置决定了其更多是以军工企业技术人员为主,正好李海越也是军工企业出身,也方便做一些工作。

  既然用了李海越,一贯喜欢搞政治平衡的自然启用了王道进左洋子夫妻,这对夫妻政治前途有限,但关系网很强,谷雨也可以发挥影响力,同时还能留住一些日本人……

  李家兄弟三人,下一代子女众多,因为岁数大,现在这些孩子很多是成年了,党内有一些同志担心他们会变成世家,不过谷雨却不在意,老李一家子被一堆人盯得死死的,他又是那种理想主义的性格,不会为子女谋划,越是如此,谷雨反而要为他们家孩子谋划。

  那些个一门心思分家当,封建思想浓厚的干部,除非他们的子女特别能干,否则谷雨不会给机会,或者很少给机会,反倒是那些理想味道比较重的干部,谷雨愿意给他们机会。

  这倒不是说这些干部的子女都是好样的,父亲是大魏忠臣贾逵,儿子却是大晋开国第一功臣贾充这样的案例,历史上不知道出现过多少次,谷雨怎么也不至于完全相信这些干部子女的品行,不过总的来说,这些干部的子女是好孩子的概率更高一些。

  中国太大太复杂,内卷又极其严重,现在总体文化程度很低,封建残余太多,搞西方那一套风险太大,反正谷雨没有任何更进一步的想法,现在的做法挺好的。

  而在现在的体制下,就必须有一定的平衡,勋贵子弟不是好东西,官僚同样不是好东西,两个王八蛋互相制衡,外面又有美苏虎视眈眈,应该不至于太早堕落。

  至于其他的办法,或许有,他也做了一些试点,但现在也只能是试点,他并无更进一步的心思,或许这就是他的历史局限性吧,谷雨有些自嘲的笑了笑,反正他没有前世教员拿整个国家做试验的底气。

  前世的中国到了八九十年代堕落的一塌糊涂,谷雨最起码可以保证在他退出政坛前,国家不至于特别堕落,这已经足够了,至于其他的,他不愿意去想,就算想了也没什么意思,做好当下吧!

  也就在谷雨思考之际,赫鲁晓夫、李多才等一行人来到了布拉格,一个非常漂亮的城市,捷共领导人诺沃提尼亲自迎接,作为赫鲁晓夫的密友,两人亲密拥抱。

  聊了片刻之后,在赫鲁晓夫的介绍下,诺沃提尼与中国代表团一行人握手,看到排在最后的容强,他显得非常高兴,“容强同志,布拉格欢迎您和谷雨主席的孩子,您放心,你们的孩子一定会得到最好的照应!”

  容强则摇摇头,“总统先生,我的孩子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国留学生,您不需要给予特别的关注,他在中国背负了太多了压力,就让他快乐成长吧!

  第23章捷克的想法

  事实上,容强并不知道,诺沃提尼对她这么客气,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钢铁模式在捷克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本应该高速增长的捷克经济到了1960年,开始出现严重停滞,偏偏捷克与西德和奥地利接壤,西德和奥地利经济高速发展,大家过去差不多,现在被人拉开了一大截,是谁之过?

  在整个华约阵营中,东德和捷克的经济在战前最为发达,东德不用说了,世界最顶尖的发达工业国德国的一部分,而捷克在战前也是欧洲十大工业国,其下辖的斯柯达兵工厂是世界上最好的兵工厂之一,当初谷雨羡慕的直流口水,二战前想尽办法想搞来一些捷克技师,但都不是很成功。

  如此发达的经济体,捷克老百姓那也是见过世面的,发达的经济使得该国民主氛围浓厚,同西方世界也有着紧密的联系,跟苏俄甚至于东欧那疙瘩就搞不到一块去,虽然同为斯拉夫人,但在捷克看来,他们这些西斯拉夫人比东斯拉夫人要文明开化的多!

  然而,二战后的捷克斯洛伐克却陷入了“到哪去”的困境。一方面,捷克斯洛伐克国内的民意千方百计想要复辟资本主义,他们根本不愿意接受苏俄那一套;而另一方面,苏俄也想将捷克斯洛伐克纳入东欧“卫星国”行列,迫使捷克按照苏俄模式建设国家。

  如此一来,本就面临困境的捷克斯洛伐克更加雪上加霜。诚然,钢铁模式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确实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但经济模式不能一成不变,它总要适应本国国情,否则必然会引起诸多矛盾。你看,波兰、匈牙利不就是鲜活的例子吗?

  事实上,早就在钢铁逝世的次年,捷克斯洛伐克的比尔森斯科达工厂出现大危机,5000名工人上街游行示威,有的甚至冲击了市政府,尽管捷克斯洛伐克当局采取措施稳定了局势,但问题仍得不到有效解决,在这种情况下,群众的不满情绪持续滋长。

  幸好五十年代,苏东阵营的经济还算不错,虽然日用品和农业不行,但捷克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国,本来这一块就不太行,矛盾相对不太凸显。

  作为东欧最发达的工业体之一,捷克拥有着丰厚的二次科技革命成果,在苏俄的扶持下,捷克的军火工业极其发达,竟然占据了其机械制造业四分之一的产值,通过大量出口苏式武器,捷克自然捞了不少好处。

  但到了五十年代末开始,捷克的好日子慢慢到头了,捷克虽然不大,但光靠出口苏式武器肯定不行,捷克经济真正的支撑是各类重工业品比如机器等,而捷克对外出口的75%是给苏俄和其他东欧国家,然后交换各种工业原料,这一块捷克是大亏特亏。

  因为捷克工业发达,其和东德处境一致,处于被其他东欧国家和苏俄狂薅羊毛的地步,不仅赚不到多少钱,甚至还要倒贴钱,所以捷克真正过日子靠的是对外出口,在整个四五十年代大部分时间,世界是短缺经济,捷克又有战前的积累,还能撑得住。

  但到了1959-1960年,欧洲各国、本州日本还有中国一些高端惬意已经基本完成了一轮技术革新,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外攻城拔寨,此时连美国企业都扛不住了,更不要说几乎没有资本进行技术革新,又对钢铁模式十分不适应的捷克!

  随着对资本主义各国的贸易连年出现逆差,捷克经济几乎是以一种垂直俯冲的速度在下滑,捷克在1958年还有11%的增长,结果到1959年直接下降到4%,今年更惨,前三个月同比竟然是-3%的负增长,这下子,捷克上下都坐不住了!

  诺沃提尼作为一把手,看到邻居匈牙利的下场,自然不可能对钢铁体制进行大的变革,但现在这么大的困难摆在那里,诺沃提尼一时间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恰好这个时候中国领导人谷雨想让独子来捷克留学,诺沃提尼心中一动,完全可以扩大对华出口嘛!

  再仔细一调查,诺沃提尼简直心花怒放,正在高速工业化的中国,对先进机器的需求近乎是无限的,不仅大量进口欧美先进设备,苏俄的中低端机床也在中国大量销售。

  连苏俄的机床都能出口中国,捷克的机床完全可以大规模出口中国,捷克人口才那么一点,只要在中国扩大一些出口,日子就完全不一样,哪怕得不到足够的外汇,能增加日用品和食品供应也好呀!

  诺沃提尼有此想也不奇怪,隔壁领域拿着那款飞机和不再生产的高端轿车与中国合作,过去几年获得了大批中国订单,光光正在搭建的华德-56飞机生产线,中国引进的德国高端机床就有好几亿东德马克。

  不仅在飞机,轿车等领域合作,中德还在电子、造船、铁路、机械等领域进一步加强了合作,两国相关工业企业合作成立了多个研究所,数以千计的东德技术人员在中国进行技术研发或者指导企业生产。

  为了平衡贸易,中国是整船整船的往东德运送轻工业品和农产品,以前还抱怨没咖啡喝的东德人现在竟然向捷克转卖咖啡了,诺沃提尼看在眼中,能不心动吗?捷克工业一点都不比东德差,东德能从中国搞到好处,凭什么捷克搞不到?

  诺沃提尼越想越激动,但这件事他还必须和好友赫鲁晓夫商谈一番,所以在与中国代表团交谈前,诺沃提尼向赫鲁晓夫汇报了捷克经济目前的困境,希望如东德一般加大与中国的合作,赫鲁晓夫听完,心情十分复杂。

  要真正论起来,捷克这些年还算老实,只在1953年闹腾了一下,1956-1958年三年间,整个东欧各种破事不少,捷克算是非常老实的,这里诺沃提尼功劳不小,现在他遇到了困难,赫鲁晓夫于情于理也应该帮助他,再说了,捷克扩大对华出口,属于捷克内政,对华约总体也是好事,赫鲁晓夫没理由反对。

  但是赫鲁晓夫就是不舒服,他对中国和东德不断加深技术合作非常不满,他不满也是有理由的,中国和东德的合作过程中已经拥有绝对的主动权,东德是苏俄的卫星国,理应为苏俄的利益服务,结果现在越来越多的东德技术人员却为中国服务,这算怎么回事?

  就在去年8月,中国和东德合作的华德-56飞机试飞出现重大事故,一架原型机在俯冲时坠毁,好几名试飞员牺牲。

  中国和德国整整用了半年的时间调查飞机事故,最后确定是燃油系统出现故障,为了再现故障,华德-56进行了一次地面测试,该机把前起落架放入一个检修坑中,模拟机鼻朝下的俯冲姿态,然后开始从机身油箱抽取燃油。

  结果发现机翼内部的橡胶软油箱被大气压力挤成一团,甚至有的被撕裂,导致空气进入发动机供油管路,必须对整个机翼油箱进行重新设计,而这样的重大事故,也就意味着华德-56根本没办法按照原计划在1961年量产,至少要拖到1963年。

  得到这个消息后,苏俄非常高兴,赫鲁晓夫在年初和谷雨交流时认为该型飞机已经失败,建议取消项目合作,转而参与到图124客机项目,东德方面多少有些犹豫,而谷雨的回应是不要说只等到1963年,哪怕是等到1973年,中国也等得起!

  看到中国态度如此坚决,赫鲁晓夫无可奈何,而东德也以投资巨大为由,不愿意取消项目,若是苏俄想取消也可以,希望可以提供20亿东德马克的援助。

  赫鲁晓夫无可奈何,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个图124的竞争品,再一次重新设计,而这样的连续调整,东德在华德-56项目中的话语权越来越低,一步步变成了一个纯粹的配件供应商。

  飞机项目如此,汽车项目也是如此,两型德国高档轿车在中国北京汽车厂已经复活,已经生产了第一批四千多辆汽车,迅速被销售一空、

  按照中国和东德达成的协议,东德凭借技术、品牌和设备等等支持拥有北京汽车厂49%的股权,东德不仅可以通过出口大批汽车生产设备赚钱,每一辆车还可以获得分红,据说短短几年,东德就从这个项目获得了两亿多东德马克的利润。

  现在一批德国工程师正精神抖擞的帮助中国改进其发动机和离合器等关键设备,并对中国已有的车载晶体管收音机、汽车空调等电子产品进行进一步改造,准备研发一款新型高档轿车,以和丰田汽车的皇冠竞争下一代中国的首长专车,另外,还有火车、造船、电子、机械……

  是,东德在这些项目中,获得了大量利润,交换所得的大批中国日用品和农产品有效得改善了东德的生活水平,在第二次柏林危机愈演愈烈的当下,东德能够较为稳定,跟大批中国商品的涌入有很大的关系。

  但这么搞下去,人才水平极高的东德岂不是变成了中国工业发展的助推器?甚至于一些经互会不让研发的东西,东德人又跑到中国研发,这样下去如何了得?

  现在好了,捷克又眼红了,也想加入进来,赫鲁晓夫怎么可能高兴?可拒绝的话,赫鲁晓夫又没办法说出口,苏俄同样与中国有大量合作,也有大批技术人员在中国,凭什么同样的事情苏俄能做,东德能做,捷克不能做?苏俄总不好明晃晃的厚此薄彼吧!

  赫鲁晓夫突然间想起了谷雨把独子送到捷克,不会早就在打捷克的主意吧?不过赫鲁晓夫寻即摇了摇头,谷雨就算想和捷克合作办法多得很,完全没必要把独子送到捷克,他肯定舍不得。

  权衡一番之后,赫鲁晓夫还是同意了诺沃提尼的要求,捷克这两年的发展确实不是很好,他们想从中国获得订单无可厚非,先让他们挺过难关吧!

  但赫鲁晓夫同时也提出了要求,捷克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也要改革呀,你看看我都在改革,你能不改革吗?你要是觉得做起来有困难,也可以让党内的年轻同志先做一些尝试吗?

  事实上,赫鲁晓夫这么说,真的是冤枉了诺沃提尼,在赫鲁晓夫下放企业权的1957年,捷共中央全会在1958年通过《提高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经济效能的原则》,试图实行经济领域的改革,但随着赫鲁晓夫在工业领域的改革减缓,捷共的工业改革也被搁置。

  在1958年,赫鲁晓夫对集体农庄进行了大改革,大批小农庄被合并为大型农庄,同时取消了自留地,捷克斯洛伐克在1959年基本上实现了农业合作化。

  诺沃提尼提出,要统一把农业合作社合并成大社,并具体指出,拥有400公顷-500公顷土地的合作社可考虑作为一个基本单位……

  基本上,赫鲁晓夫在苏俄做什么,诺沃提尼过不了多久,就会在捷克效仿,还要人家怎么改革?所以诺沃提尼心里相当委屈,但又不敢挡着赫鲁晓夫的面说出口。

  诺沃提尼做了什么,赫鲁晓夫当然明白,对他还是很满意的,他想了想说道,“今天过来访问的李在中国负责工业,你可以和他谈一谈……”

  赫鲁晓夫松口,诺沃提尼非常高兴,不过还没等他说话,赫鲁晓夫又问起了另外一件事,那就是被动雷达的相关演示,准备得怎么样了?

  谷雨向苏俄展示中国第一代隐身材料,希望两国合作,交谈时,自然也谈到了假如有这款飞机,该如何防范,谷雨当时的回答是中国的技术人员也考虑过这个问题,并且认为这可以与防范雷达制导的巡航导弹归为同一问题。

  赫鲁晓夫一听就来了兴趣,冷战开始后,美国设想用携带核弹头的雷达制导巡航导弹夷平苏俄200座城市,而中国各大中城市则是被分配了上千枚核弹头,所以苏俄都想找到一种对付巡航导弹的办法,但一直没什么收获,赫鲁晓夫想知道中国是怎么想的。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5-29 12:10 , Processed in 0.037504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