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新时代新股东 第1-118章 - 第 32 页

  最典型的就是汽车工业,在二战结束后到五十年代中期,英国欠了一屁股债,大英非常依赖汽车工业的对外出口,汽车年产量仅次于美国,是世界第二。

  但到了五十年代后期,英国汽车不行了,原因很简单,汽车工业新一轮技术升级开始了,所需投资无比巨大,一般汽车公司根本吃不消。

  在德国,这笔钱是政府扶持出资的,但英国政府因为自身的巨额负债没有钱给企业提供资金,因此英国的汽车企业无法完成工业升级。

  雪上加霜的是,英国政府出于安抚选民和提供就业的目的,有意要求汽车公司把工厂建设在农村而不是产业密集的城市周围,这导致物流成本和用工成本都非常高。

  英国政府还按照各个汽车生产厂家在战前的市场份额,来给它们配给钢铁,有效率的企业既然拿不到更多钢铁来扩大生产,干脆大家一起摆烂。

  而英国钢铁企业问题同样麻烦,此时英国国内的铁矿、煤矿开采成本越来越高,富铁矿石越来越少,偏偏主要钢铁企业都在铁矿、煤矿产地附近,若是建设新厂,老厂都要破产;但若是不建设新厂,英国钢铁工业的技术升级又没办法实现。

  如此一来,英国钢铁企业没办法扩产不说,反而成本越来越高,钢铁是工业基础,钢铁成本一高,整个工业体系成本都高,尤其是汽车工业,更是雪上加霜。

  虽然现在英国企业还可以苟延残喘,但形势越来越恶劣是不争的事实,英国政府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但欧洲市场的丢失已成必然,美国市场更是进不去,新独立的殖民地国家又不稳定,很多国家还在搞各种国产替代。

  自然而然,英国又一次瞄准了不断对外开放的中国市场,英国汽车虽然已经搞不过德国,但至少在中国卖得动,而且利润也相当高,赚到的钱搞一搞产业升级还是可以的。

  而以目前中国钢铁工业的利益,英国钢铁企业跑到中国建新厂,不需要几年就可以收回成本,甚至于英国可以直接把战后投资的老厂设备搬到中国,榨取最后的利润,就如提供给黄埔船坞的设备一样……

  黄埔船坞拿到一些二战陈旧的设备,结果却因为生产成本低,这些年承接了大量船只,赚了不少钱,而英国国内的船公司一个个出问题,所以英国人不得不增加对黄埔船坞的投资,拿出更加先进的设备,同时把更多的船舶订单交给中国。

  而英国人比较头疼的工会问题,劳力成本过高等等问题,黄埔船坞一个没有,黄埔船坞的合作是如此的成功,刺激着英国人更进一步,不能再犹豫了!

  按照保守党政府的设计,未来那些竞争力不行的企业,都要搬一部分,甚至是全部搬到中国,英国控制设计和核心零配件,把那种技术难度不高的制造和装配部分转移到中国,如此既可以保持技术优势,又可以不断赚到大钱,还可以打击工党的支持者,所以过去不愿意,现在主动求上了门……

  谷雨把电报交给总理李润民,嗤笑道,“这帮家伙真是不见黄河心不死,我们以前三请四请不乐意,现在反而主动找上门了!”

  “过去是没有尝到甜头,现在看到好处了,想扩大不奇怪,连钢铁、汽车都要往中国搬,这一次的决心很大,我看有必要让多才同志去一趟英国,多待一段时间,把情况了解的更清楚一些!”

  “确实要好好谈一谈,要成立一个专门对接的工作小组!”谷雨笑着说道,“英国应该是撑不住了,若是不搬到中国,估计用不了一二十年,英国传统工业就将崩溃,英国如此,美国就算家大业大,也支撑不了太久!”

  “美国不一样,美国人手里还有本州日本!”

  “本州日本人口是不少,但国内市场太小,资源又不足,要和我们拼成本,绝对拼不过我们,就算美国资本转移到本州日本,未来也将不得不转移出去,而本州日本能做的选择很有限,不转移到中国,也会转移到中国能够影响的朝鲜、暹罗等地!”

  “也不能太乐观了,美国还可以转移到墨西哥和其他拉美国家!”

  “老李,你是没去过拉美,你只要问一问方罗夫同志,他就会告诉你那不可能,拉美的民风太懒散,各种社会制度也不适合,就算转移过去,迟早也要搬到东亚!”

  “印度呢?人口不少,资源也不少,也有一定的工业基础,潜力还是不小的!”

  “印度内部那么多问题,我就不说了,光说一样,印度会放弃野心吗?”

  “应该不会!”

  “那就是了,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打仗的地方,资本怎么敢轻易过去?”

  “除了东亚就没有其他地方了?怎么也不至于吧?”

  “有当然有,东欧和土耳其都还行,不过那里是冷战对峙的第一线,欧美去不了东欧,土耳其人口又太小,所以还是那句话,只要我们把基础建设搞好,做好服务,压根不用发愁,国际资本会纷纷过来的,他们现在找不到比中国更好的地方!”

  李润民同志想了想说道,“前景确实很好,但也要咱们自己的企业跟得上,要不然市场开放了,技术没有学到,反而变成了外国资本家的商品倾销地,那就麻烦了!”

  “我们的政策摆在那里,肯定有跟得上的,各行各业这些年涌现出不少水平不错的企业,你就放心吧!”

  “但问题是我们现在可以优胜,却做不好劣汰,这个问题越来越明显了!”

  “老李,这些事我很清楚,但现在不是解决的时候,需要先等等,有些问题,与其我们逼着下面搞,还不如让困难倒逼解决,这样才有效果。

  中央只要控制住银行,不乱给亏损企业贷款,同时限制住地方不允许乱摊派,那些亏损的企业就支撑不了多久,到时候我们再盯着这些企业狠狠查一查,我在交班前,一定会把这件事做好,你就放心吧!”

  “谷枢机,地方企业我不管,但央企我必须管,现在央企各种问题不少,我认为有必要进行一系列的重组,顺便清理掉一些顽疾!”

  谷雨想了想说道,“你是总理,你觉得有必要做,那就做吧!”

 

  第28章

  从1933年攻入山西,环太党开始建立工业体系至今,中国的工业化已经开始了二十多年,长达一代人时间,即便谷雨在四十年代后期开始启动国企改革,该出现的问题还是出现,到了1960年,一些问题已经比较突出了!

  第一个问题自然是亏损,而且越是地方的国企越是亏损厉害,这里面有客观原因,经过十几年的高速发展,中国虽然整体还处在短缺经济,钢铁、水泥、各种工程机械、交通工具、化肥等等都还有些不足,满足不了人民的需要,但那些比较容易生产的常规日用品已经不缺少了,变成了相对剩余。

  一旦由卖方市场变成买方市场,那些在战争期间和前两个五年计划兴建的地方国有企业自然扛不住民营企业的攻势,再加上九州日本的企业也大举杀入国内,那些经历过商业风云的日本企业、民营企业和华侨企业把内地生产率不高,产品技术含量一般的国企打得溃不成军。

  遇到这种情况,各地的第一反应自然是搞地方保护主义,但谷雨早就有对付的办法,商务部定期咨询九州日本和南华等地,一旦发现地方出台违背中央意图的地方保护条例,中央就会派人调查,处理有关责任人,这就迫使地方不敢公开的搞保护主义,地方国企的日子自然更加不好过。

  当然了,地方也不是善茬,我虽然不能搞保护主义,但我可以查民营企业的产品质量,而与前世不同,谷雨这一次对产品质量问题比较重视,各项处罚比较厉害,所以地方往往拿质量等等说事,对外地企业处罚比较严重,对本地企业的违法行为则往往视而不见,出现了不少乱七八糟的事情。

  地方政府此举,也在谷雨的意料之中,九州日本的企业反应很快,你乱罚款,我就找律师,然后不断地打官司,国内企业自然也有样学样,如此一来,民营企业被迫提高质量,提升法律意识,总体也是好事……

  相比于生产类企业,还能你来我往,地方国有商业企业、宾馆这一次服务机构,此时已经不行了,根本打不过民营商业企业,哪怕服务态度纠正过来,也同样不行,地方国有商业企业往往人浮于事,增加的成本哪里来,自然问消费者要,消费者又不傻,凭什么买他们的账?

  另外还有一些搞得不错的地方企业,却因为地方干部的种种问题,遭受严重困难,而且随着谷雨放开干部子弟经商,这一类问题就更加突出,马冀想在这一块做做文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造成的损失不小,上海都有些吃不消了!

  眼看着一个个地方国有企业出现困难,很多资不抵债,与前世一样,财力有限的地方政府各种手段也都用出来了,此时真正下决心出售国有企业的相对有限,大多搞合并,让经营比较好的企业兼并这一类乱七八糟的企业;又比如搞承包等等。

  但是这样的搞法天然有种种弊端,所以才有李润民的说法,中央和地方都在下决心把搞得好的企业做大,搞优胜容易,但劣汰就比较难,这里面种种问题非常突出!

  李润民想现在就动手改革,谷雨并不着急,他需要给地方上一上经济课,同时他也要收拾一批人,怎么收拾,自然要好好查一查这一类亏损企业的问题,越是亏损大的企业,毛病越多,牵连的人也越多……

  而与地方国企不同,真正经营出现严重困难的央企相对较少,现在的大型央企,要么是战略性企业,要么是资源性企业,要么是掌握各种先进技术的制造类企业,除了九州日本的企业有些冲击以外,真正遇到的冲击并不大,民营企业和华侨企业目前的发展还没到这一步。

  不过央企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最典型的就是央企的数目过多,国资委的管束不力,各类企业关联交易违规输送利益,决策制度不严盲目投资较多,还有就是老问题了,各种顶风违纪的破事不少。

  其中问题比较突出的就是钢铁企业,有了钱大盖亭台楼阁,公款消费,违规发放各种福利的事情,自然是屡禁不止,根本看不住。

  虽然现在钢铁已经不存在计划和市场两个价格,但钢铁厂掌握着大笔资金,有的领导人员违规插手工程项目,有的领导人员亲属围绕钢铁厂经商办企业,工程项目招标不规范,暗箱操作、内定投标单位等问题多如牛毛。

  当然了,前两者倒也罢了,最严重的钢铁产业链建设过程中,各种乱花外汇的情况越来越突出,谷雨非常重视工业企业的产业链建设,钢铁企业是重中之重,必须要建立稳妥的铁矿石供应网,国内铁矿基本上分得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犄角旮旯,要的人并不多。

  按照中央的规定,由国资委直属的中冶总公司领衔推动钢铁新技术的开发,同时对接澳大利亚、几内亚、孟加拉国、南非等主要铁矿石供应国的国际合作。

  为避免前世被各个击破的惨剧,中冶总公司可以参股各大型钢铁企业,只要年产量破百万吨,不管国有,还是私营,中冶总公司必有5%-10%的股份,参与企业经营,协调铁矿石国际谈判和进口铁矿石分配,如此一来,中国钢铁业事实上变成了一个由中冶总公司领头的庞大辛迪加。

  这样的操作带有典型计划经济的特征,在谁拥有更多产能,谁就有更多利润的当下,各大钢铁联合体的铁矿石供应自然不愿意完全依赖中冶总公司的分配。

  虽然没经过中冶同意,谁都不能与主要国家合作,但铁矿石又不是只有那么几个国家,以前外汇紧张时不敢投资,但随着外汇形势好转,广州钢铁、上海钢铁、华侨钢铁、浙江钢铁等等沿海钢铁惬意纷纷出海尝试建立自己的海外铁矿石供应链,毕竟冶炼富矿的好处实在太大了。

  果阿虽然非常小,但境内中小富铁矿众多,又离中国比较近,所以国内钢铁企业一窝蜂跑过去,偏偏现在懂得海外开拓的企业凤毛麟角,自然有不少企业被狡猾如鬼的果阿人黑了一番,花了大价钱买来的铁矿什么时候捞回本钱都不知道。

  这还算好的,至少手里还有一个铁矿,有的胆子大的竟然跑到拉美,甚至跑到非洲殖民地搞投资,钱出去了,这个过来打秋风,那个过来找麻烦,铁矿石什么时候运回来都不知道。

  最典型的就是秘鲁马尔科纳铁矿,这座铁矿厂位于秘鲁的一个简陋的小渔港马尔科纳,因为它地属环太平洋多金属矿业带,脚下蕴藏着丰富的铁矿资源,是个未开发的“聚宝盆”。

  随着美国国内的富铁矿石产量锐减,美国人自然在拉美寻找矿源,也跑到秘鲁开发,仅用一年,马尔科纳矿业公司就挖出了第一船铁矿石,没过多久,秘鲁跃升为美国第二大铁矿石进口来源国,仅位居委内瑞拉之后。

  看到美国人开铁矿搞得挺好,上海钢铁就通过华侨牵线也跑到秘鲁去开发,同样缺钱投资的美国人说马尔科纳矿区比较大,你投资一部分钱,我给你一块让你来开发。

  为了吸引这帮子什么都不懂的中国二愣子投资,美国人还把这个地方的勘探结果透露了一部分,目前已勘探的150平方公里,就有铁矿石在10亿吨以上,另外还有500多平方公里山区没有勘探。

  该地铁矿品位普遍较国内高,原矿为51%—57%,精矿粉为65%—69%,氧化球团和金属化球团分别为65.5%和68.3%,此外,还蕴藏有铜、钴、铅、锌等多种金属矿产及石灰石、大理石、白云石、皂土等丰富的非金属矿产资源。

  更重要的是,这个地方位置十分优越、运输非常便利,矿山紧靠大海,周边拥有天然深水港,水陆空交通均十分便利,只要有一些必要的投资就可以了。

  看到美国人这么友好,又看到这么多资源,上海钢铁不可避免的动心了,毕竟上钢在国内一个像样的铁矿都没有,不过上海钢铁也比较小心,只买了一小块地方练练手,拿到了一个稍微偏一些的区域,只花了80万美元,可以说非常划算。

  但看起来很美的东西,往往藏着毒药,几年下来,上海钢铁叫苦不迭,首先各种设备和人是过去了,但铁矿迟迟不能投产,原因很简单,各路过路神仙打秋风,不给钱,又不让生产。

  美国人用了一年就把铁矿石运了出来,上海钢铁协调各方关系,就用了两年多,好不容易可以生产了,秘鲁矿工要罢工,而且还不允许用中国矿工,你们中国人干活卖命,影响了我们的待遇,不行!

  秘鲁矿工不敢和美国人过不去,收拾中国人办法多得很,没办法,上海钢铁只好加工资,又把国内的矿工转移到美国人那边,这才解决了问题。

  铁矿石搞出来了,美国人来找茬了,港口、铁路等等投资巨大,美国人要求上海钢铁跟着投资,问题是那些绝不是小钱,上海钢铁就算拿得出,国家也未必批准外汇。

  但若是不愿意投资美国的配套设施,那就要出大钱才允许使用,最后好说歹说,由上海钢铁从国内找建筑公司和劳动力以承担一部分项目的方式入股,才算解决了这个问题。

  好不容易铁矿石可以运回国了,但如此漫长的海上运输,如果依靠欧美船公司运输,又要被狠狠割一刀,最后没办法,上海钢铁与中海运合作搞……

  这一连串投资下来,上海钢铁被搞得精疲力尽,然后一算账,真TND还不如去果阿买铁矿,贵是贵了一些,但在中国影响范围内,各类破事要少太多了!

  上海钢铁海外投资发生的种种,被直接纳入到海外投资案例,国资委每年培训时,都会拿出来批评一番,上海钢铁也是灰头土脸。

  随着这种破事越来越多,作为大管家的李润民自然坐不住了,国内瞎折腾至少钱花在自己家里,跑到国外瞎折腾,损失的可是外汇,那些都是真金白银,他不管肯定不行。

  这么多企业,李润民也实在管不过来,他的办法就是搞合并,一两千个央企是不好管,但如果我压缩一部分,把一部分给地方,顺便通过合并,把一些搞得不好的企业狠狠清理一遍,问题不就少一大截了了?

  李润民的想法合情合理,谷雨没理由拦着不让干,有了前世种种打底,谷雨对现在央企总体还是满意的,或许老一代科学素养什么的差一大截,但真正特别脏的很少,这就足够了,或许这就是开国气象吧,乘着开国时期做事,确实容易不少。

  谷雨早早推动国内企业跑到国外投资,自然对上海钢铁的遭遇早有心理准备,他也压根不觉得上海钢铁是吃亏,上海钢铁是被折腾得很惨,但南美的铁矿石总是一船一船拉回国,国外廉价铁矿石多购买一吨,国内未来少吃一吨的亏。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各种工程机械,日用品等等都过去了,中国的配套企业在南美获得了项目,矿工也获得了美国人的认可,有一就有二,委内瑞拉的美国挖铁矿公司就开始找干活卖力的中国企业和矿工,相比于从美国拉人,还是和中国合作划得来,然后是在智利挖铜矿的公司……

  中美两国在拉美的合作实际上比较少,那是美国人的地盘,中国人大多是提供配套,提供劳动力,干的是苦力的活,说白了,这些活计都比较辛苦,当地人就算能做,节奏也非常慢,找中国人就不一样了,干活麻利,需要的时候还能加班。

  但在中国周边、印度周边,尤其是中东非洲等石油产区,中美各种合作已经非常多了,虽然绝大部分时候是美国吃肉,中国喝汤,但能够有汤汤水水喝,对中国的现代化也是巨大的助力。

  而且不仅与美国合作,与英法也合作,甚至于与苏俄的合作也不少,老毛子对外输出工业的惯常做法是派出专家,提供设备和一些关键零部件什么的,一般不会派出劳动力。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09:27 , Processed in 0.039395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