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新时代新股东 第1-118章 - 第 37 页

  李准同时认为汇率很难压到1:7,他甚至认为未来很可能长期保持在1:6多一点的汇率,而这意味着什么,人均GDP500美元,总GDP近5000亿美元,那不是超过苏俄了?或许已经和苏俄比较接近,甚至追上了,只是他前世的阴影还比较深!

  等到搞清楚这一起之后,谷雨给统计局长打了一个电话,要求统计局从1960年开始,进一步调整GNP的统计标准,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对外公开的诸多数据要做技术性调整……

  这样干,多少有些掩耳盗铃,美苏又不是傻子,可有些东西,你自己不主动说,美苏两家也不会主动去做什么,毕竟中国目前不是它们的主要敌人,没必要对国内宣传。

  说多了,国内也会产生不好的想法,尤其是苏俄同志,他们必须让人民知道,中国走了修正主义之后,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不管是赫鲁晓夫,还是未来的谁,都肯定要这样干,直到再也兜不住为止。

  谷雨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他拿起一份报告看了起来,这是南洋省同志汇报的,按照他们估计,在南洋省以及东华一带,潜在的海上鱼类捕捞量高达800万吨,摊到每一个人身上,可以让每一个中国人吃20斤鱼肉,可现在才利用了多少,连五分之一都不到。

  谢伟俊在报告中抱怨,不是南洋省的同志不想捞鱼,而是各种配套远远满足不了需要,所以南洋省希望中央加大渔业领域的投入,让更多退役海军官兵前往南洋从事海上捕捞。

  谷雨继续看下去,谢伟俊提到南洋省和东华等地第一季收割已经完成,已经超额完成中央部署的任务,不过热带岛屿要想开发好,主要有足够的人口,现在国内人口滋生迅速,完全可以扩大移民,越是灾荒,越要加强移民……

  谢伟俊最后提到了南洋省的工业发展,南洋省和东华的资源极其丰富,哪怕是最基本的矿产开采和加工,就需要大量人口,而广大移民现在手里钱并不少,可是有钱买不到足够的东西,各移民点的商业和娱乐设施稀少,男多女少的矛盾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过去十几年,中央重点发在农业和矿产开发上,对相关配套投入较少,这也更不利于留人,必须在这些领域加大投入,光让群众吃饱,手里有钱也不行,也要让他们能够把钱花出去……

  谷雨看完后,点点头,做了批示,要求进一步加上海上捕捞相关配套的建设,当年问美国要了那么多小岛,不就是为了抓鱼吗?必须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过去没有考虑到,现在确实要好好考虑了!

  至于移民,谷雨也确实头疼,南洋都抱怨,昆仑肯定更抱怨,而昆仑省还有刚果的开发任务,未来需要的移民最起码要再增加一半。

  偏偏经济增长速度超过预期,国内生存压力大减,群众更加不乐意前往海外省呢,现在各地都在抱怨移民任务不好完成,这样下去不行,或许可以把救济粮与移民挂钩,都吃救济粮了,你不移民谁移民?而且要侧重女同志移民,这一块要抓紧!

  而谢伟俊提到的第三个问题,则格外重要,海外省那么大面积,不可能都是大农村,相关配套的投入不仅不能少,还要加强,不过看到谢伟俊这个问题,谷雨迅速意识到海外省的广电一定要优先发展,通过电视机、收音机和空调的大规模销售,应该可以收回不少资金……

  相比于城市居民,海外省这一块的需求实际上更大,甚至于必须优先,商场什么的跟不上老百姓能接受,但电视没得看,广播没得听,空调没得吹,肯定不行,必须加大投入,这也意味着庞大的电力投资,要是跟不上,那就烧柴油吧,不能再拖了!

  一边考虑,一边写批示,谷雨又打电话给总理李润民,李润民听完后,也表示他注意到这些问题,也和谷雨想得差不过,只不过这涉及到不少部门的配合,谷雨听完,很明确的说道,“今年北戴河会议,要听取移民工作的专题汇报,我们给城市涨工资,城乡差距更大,这不能长久,只能加大移民!

  我们真正的农业区不超过五百万平方公里,海外省就有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现在又有东刚果可以移民,不下决心加大移民怎么行?农民绝不能有小富即安的想法!”

  “群众的思想确实很难扭转!”

  “再难扭转,也得扭转!”谷雨想了想说道,“这些年农村的信访多了起来,各种村霸王似乎多了不少,我看这样,凡是农村经济没有发展起来的村庄,村干部和村中的强力人士带头移民,要是不乐意就查账,我就不信查不出东西……”

  “二十多年过去了,确实有不少豪强起来了,狠狠抓一批确实很有必要!”

  “严打运动再进行两年,以这帮人为主要目标!”

  说起来,也很有意思,此时早已经返回莫斯科的赫鲁晓夫在听说李多才访问、考察英国十几天,然后签署了一个长长的合作意向书之后,或许是心血来潮,或许是隐隐的担心,他让人招来了中国的经济数据,想看一看苏俄现在比中国强多少。

  可不看不知道,越看眉头越是紧锁,中国人口众多,绝大部分是农村人口,农业产量很大倒是不奇怪,毕竟人口多,可以更多的精耕细种,这一点他在乌克兰期间就比较清楚,更不要说他们有那么多一年两熟、三熟的土地,而俄国都是一年一熟的土地,差太多了!

  他一月份去岘港,谷告诉他整个广南三省一年三熟的耕地有多少?1500万公顷,每公顷可以生产4吨大米,谷雨说,光光这三个省和隔壁与中国关系很不错的柬埔寨每年生产的大米可以让中国的城市人口完全吃饱。

  所以在看清楚中国的农业产出后,赫鲁晓夫觉得中国拿出六百万吨玉米实际上算不得什么,占比很有限,中国农业去年减产将近两千万吨,可国内根本没什么反应,还拿出了六百万玉米出口苏俄,换句话说,中国只要轻轻挤一挤,就可以拿出更多的玉米,他们完全有能力,只要少吃点肉就行……

  赫鲁晓夫这样想,甚至有一种理所应当,苏俄和东欧是经济发达的欧洲国家,东亚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吃饱饭就已经是很大的成功,吃那么多肉干什么!

  可谷雨看起来不是那么想得,他对中国的牛奶、猪肉、鸡肉和鱼类产量很在意,似乎一步步追赶欧美的生活水平也完全理所应当,真是令人生厌的想法,难不成中国真想成为美欧那样的发达国家,他们的人那么多,根本不现实嘛!

  不过等到看到工业数据,赫鲁晓夫更加皱眉,中国的基础工业品产量增速实在太快了,数量不断逼近苏俄,而且还制定了空前庞大的十年发展规划,若是都实现,中国的基础工业品可能除油气产品以外,都将超过苏俄……

  中国会不会超过苏俄,这个念头迅速产生,然后怎么也挥之不去,苏俄能依靠的只能是自己,还要拿出宝贵的资源支持东欧,还有埃及,可中国呢,不仅自己发展迅速,英国这样的白痴国家还到中国投资,上来就是一个两百万吨的大型钢铁联合体,该死的,也包括他,那个中苏友好大坝就要合拢了!

  虽然中国人口多,基础建设落后,城市化水平比较低是一个很大的缺点,但这恰恰说明中国经济维持相当长时间的高速增长是有可能的,偏偏中国的农业和生活日用品产量很大,已经不需要排队,这样长此以往,苏俄人民会怎么想?总不能告诉人民社会主义不如修正主义吧?

  赫鲁晓夫忍不住着急的走来走去,他总觉得这不可思议,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二战的影响确实非常大,但也不至于被落后的中国追上吧!

  就在此时,秘书打来电话,KGB主席安德罗波夫过来汇报,赫鲁晓夫让他进来,还没等安德罗波夫说话,赫鲁晓夫问道,“安德罗波夫同志,这份中国的经济数据是否经过核实?”

  安德罗波夫接过来,翻了翻,“第一枢机同志,我不太懂经济,但这份报告来自于中央社科院,应该是非常有价值的,不至于存在严重的问题!”

  “看到这份报告,我感觉中国明天就追上了伟大的苏维埃,我们怎么对人民解释,难道告诉人民,社会主义不如修正主义吗?”

  “第一枢机同志,据我所知,部长会议副主席柯西金同志做过一个非常精彩的解释,他认为中国经济是一个半依附性经济,比较依赖西方的投资和市场,这并不能真正代表中国工业的竞争力……”

  “你说的我知道,但问题是数量,数量,他们的基础工业品数量太多了,超乎想象的多,巨大的数量有时候比质量还可怕,这代表着中国的战争潜力!”

  “第一枢机同志,现在是20世纪下半叶,钢铁已经不再完全是国力的象征!”

  “我知道,我知道,但还是太多了,他们的铝产量也很大!”

  安德罗波夫并没有回复,因为这是不争的事实,赫鲁晓夫暴躁的走来走去,中国的钢铁产能大,而且扩张飞速,但铁矿石是国外买的,甚至即将从英国搬迁钢铁厂,如此巨大的产能依赖国外,意味着未来的世界大战中,中国不可能招惹美国,甚至有可能……

  两线作战的风险又一次涌上心头,这就是现状,残酷的现状,必须改革,加大改革的力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赶超美国!

  赫鲁晓夫再一次下定了加大改革的决心,考虑片刻后,他才问起了正题,“安德罗波夫同志,你有什么要汇报的?”

  “第一枢机同志,在您访问捷克期间,您给了我一项重要命令,要求我关注党的主席团成员是否有子女去过中国……”

  “嗷,我想起来,有这回事,找到是谁了吗?”

  “第一枢机同志,有很多中央主席团成员的子女去过中国,他们都肩负着国家的使命……”

  赫鲁晓夫接过了报告,翻看起来,苏共中央主席团成员的男孩子们大多从事科研工作,女孩子们则很多搞起了艺术,所以正常来说,男孩子去中国是为了工作,但也例外,比如勃列日涅夫那个很放荡的女儿加林娜,她去了中国不止一次。

  赫鲁晓夫翻到这一页,他指着加林娜问道,“加林娜为什么去中国,而且去了很多次,她是去中国看马戏,还是买珠宝?”

  加林娜对学习没有一点兴趣,如果非要说她对什么感兴趣的话,从青春期开始她的眼里就只有那些长相帅气的男孩们。

  可能是艺术学院帅哥多的缘故,加林娜想学表演,但勃列日涅夫坚决反对,当时勃列日涅夫还在摩尔多瓦地方任职,他就安排女儿在摩尔多瓦国立大学读语言学。

  加林娜对校园和语言学没有任何兴趣,在摩尔多瓦首府基什尼奥夫,加林娜最大的爱好就是看马戏表演,1951年,一个各很有名的马戏团到基什尼奥夫巡回演出,加林娜当然不会错过,她买了最贵的票来近距离的欣赏这精彩绝伦的表演。

  很快,加林娜的目光锁定在台上一名高大英俊的男演员身上。这名名叫米拉耶夫的演员不但长得帅,杂技绝活还特别多,连体的紧身运动服将俊美的身材完美展现。

  加林娜的心动了,演出中,她跳起来为米拉耶夫鼓掌和呐喊;演出后,她到后台为米拉耶夫送花和礼物。虽然她很快就知道,这位看起来很年轻的帅哥,真实年龄比她大二十岁,早已娶妻生子,但她还是买下了马戏团在苏俄巡演的所有场次的门票,追随米拉耶夫来到了一个又一个城市。

  在加林娜疯狂的追求下,米拉耶夫与加林娜相爱了。加林娜放弃了学业,以专属服装师和化妆师的身份,时刻追随在米拉耶夫身旁。

  米拉耶夫与加林娜悄悄地结了婚,没有告诉任何人。一年后,当加林娜带着米拉耶夫和女儿来到勃列日涅夫身旁时,勃氏才恍然大悟。

  此时的勃列日涅夫已经被钢铁同志看上,来到莫斯科,成为苏俄最高权力机构中的一名高官,自己的宝贝女儿和一名离过婚的杂技演员结婚,勃列日涅夫的内心是千百个不愿意,无奈此时木已成舟,他也只有选择继续宠溺自己的女儿。

  勃列日涅夫将米拉耶夫和加林娜调到了莫斯科国家马戏团来工作,为了不让他们和其它同事挤在公共宿舍里,找人帮他们在“乌克兰饭店”里分配了一套五室的套房供他们居住。

  加林娜除了男人以外的第二大爱好是珠宝,只要她看上的珠宝,勃列日涅夫就尽最大的努力帮她搞到手,然而岳父大人的权力也好,丰富的陪嫁品也罢,都没能拴住米拉耶夫的心,他还是出轨了……

  所以勃列日涅夫这个任性女儿的故事在高层很有名,加林娜在苏俄折腾也就罢了,跑到中国折腾,那肯定有问题,她对中国一点用处都没有,她去中国干什么?

  安德罗波夫很累,他不愿意得罪人缘很好的勃列日涅夫,但也不敢欺骗赫鲁晓夫,所以有意把加林娜放到后面,没想到还是被心情不好的赫鲁晓夫看到了,不过他早有准备,他告诉赫鲁晓夫加林娜看中了一个年青的魔术师,而那个魔术师曾经随同文化代表团访问中国,她也跟着去了,就如同第一段婚姻一般……

  赫鲁晓夫不是很相信,“就这么简单?”

  “另外还有一点,加林娜热爱珠宝,她在中国了解到中国人很喜欢一种乳白色石头,但不喜欢钻石,而贝加尔湖一带有很多这种乳白色的石头,她帮助我们的进出口公司赢得了一份中国企业的订单,一份不小的订单!”

  赫鲁晓夫听完,脸色缓和下来,“这样的话,就随她的便,希望加林娜可以多多出口那种毫无价值的乳白色石头,这份工作适合她!”

  第33章“解决”

  这么多人跑到中国,哪怕打着科技交流的口号,表面上规规矩矩,但里面会不会有其他东西,赫鲁晓夫不想知道,也不愿意知道,如果只是一两个人,他还有查问的兴趣,但人数一多,他就没办法查问,真查出了丑闻,损害的是中央主席团的声望。

  所以他刻意挑选了声名狼藉的加林娜做靶子,就是警告这些同志要注意收敛,至于勃列日涅夫同志怎么想,自从了解到洲际导弹大爆炸造成的重大影响后,赫鲁晓夫对勃列日涅夫已经非常不爽了,这也是对他一次警告。

  苏俄家大业大,就算发射场发生了大爆炸,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事实上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负责洲际导弹研发的核心团队成员尤其是总设计师gameover,对洲际导弹的研发影响极其深远。

  即便现在苏俄有了接手的人,但整个项目必然会严重拖延,这也意味着苏俄想真正拥有对美国的核反击能力还需要在推迟几年,他如何等得起!

  每每想到这里,赫鲁晓夫就想把勃列日涅夫赶出中央主席团,不过权衡再三,他还是只能作罢,虽然赫鲁晓夫拥有巨大的权力,但勃列日涅夫是他一手提拔的同志,这些年鞍前马后做了不少事情,尤其是中亚大开荒,勃列日涅夫表现非常好,这直接奠定了赫鲁晓夫政治上的胜利。

  如果仅仅因为一次意外,就将勃列日涅夫赶出中央主席团,必然会让其他同志充满不安,所以哪怕对勋总的无能十分不满,赫鲁晓夫也不能赶他出中央主席团,但必须警告一番,加林娜既然擅长卖石头,那就让她卖石头去……

  当然了,仅仅这个小小的惩罚还不够,赫鲁晓夫对勃列日涅夫不再放心,决心让他专心于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的工作,宇航这一块需要安排一位搞过军工,还比较有能力的同志,赫鲁晓夫自然想起了表现出色的乌斯季诺夫,他可以担任中央枢机,协助科兹洛夫。

  通过这件事,赫鲁晓夫也意识到一点,KGB主席安德罗波夫并不是那么纯粹的人,他不敢得罪中央主席团成员,所以对KGB的调整就成了必然,需要安排一位相对更纯粹的同志,谢列平本来挺合适,不过他已经是中央枢机,自然不可能转任KGB主席。

  赫鲁晓夫需要找这样一个人来工作,他的职务不能太高,他必须能干,也必须对他比较忠诚,又能够被安德罗波夫所接受,虽然安德罗波夫胆子小了一些,但能力是可圈可点的,他进入枢机处后,除了负责外交与社会主义国家的交往以外,也将负责KGB工作,若是安德罗波夫不愿意接受,那也不是很好。

  赫鲁晓夫一时之间也想不好这个人选,不过回到自己的别墅后,恰好看到女儿和女婿阿朱别伊一起来看望他,赫鲁晓夫又想起了勃列日涅夫的女儿,自己的家教多么出色,又挑选了一个多么优秀的女婿……

  赫鲁晓夫若有所思,“阿朱别伊,你觉得安德罗波夫和谢列平谁更出色一些?”

  “毫无疑问,自然是谢列平!”

  “虽然两个人都十分的精明干练,但谢列平拥有着非常高尚的美德!”

  “你说得很对,KGB需要一位有美德的主席!”

  赫鲁晓夫终于做出了决定,他决定在安德罗波夫和谢列平之间搞一搞平衡,拥有出色美德的谢列平同志是一名不可多得的监察人才,有他在,苏共内部很多丑恶的东西都能够挡得住。

  但这个世界丑恶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美国,在与丑恶的东西做战斗的过程中,很多擅长与丑恶作斗争的同志堕落了,所以需要用很有美德的同志担任KGB主席负责执行工作,避免KGB变成第二个内务人民委员部,贝利亚的教训太深刻了!

  但与此同时,又必须让那些擅长与丑恶作斗争的同志充分发挥作用,所以未来分管KGB和中央对外联络部的中央枢机安德罗波夫需要充分发挥作用。

  赫鲁晓夫同样很清楚,这个世界不仅仅只有美德和丑恶,同样有很多灰色地带,这是那些拥有美德的同志控制不住的,所以赫鲁晓夫决定任命一位安德罗波夫的支持者安担任苏俄内务部部长,但负责分管内务部的中央枢机则是谢列平。

  这样的安排也表明了赫鲁晓夫对内对外的思路,对外要想突破,必须有一些黑暗的东西,要不然不可能成功,所以需要安德罗波夫主导,由心思光明的同志负责执行。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9 23:38 , Processed in 0.031570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