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新时代新股东 第1-118章 - 第 41 页

  二小子如同条件反射一般说道,“报告,北大荒正式职工现在已经不苦了,只是我所在的劳改营条件比较差,听说是上级有交代,要让我们品尝一番初创者的辛苦……”

  “你品尝的如何?”

  “报告,我一定老老实实改造,再也不犯事了!”

  二小子在北大荒那一年多吃了几辈子的苦,眼泪都流干了,但即便如此,他也非常幸运,同村好几个被抓的,他是最早被放回来的,其他几个现在还没有回来,最惨的是其中一个被判了十二年,然后丢到昆仑省的,听说在一场洪水中被淹死了,家人只收到了一些抚恤金,连骨灰都没回国,可以说惨不忍睹。

  每每想起自己小伙伴的下场,二小子都会被噩梦惊醒,所以回乡之后,他十分老实,帮着父母种地,不过大哥认为光种地搞不到多少钱,而他这样的劳改犯出身要想娶一个像样的媳妇,一定要有比较好的收入,就做主贷款买一辆拖拉机,让老二跑运输……

  李润石同志了解到这些时,多少有些感慨,这些年为了开发海外省,付出了不少的代价,不过现在看来这些代价还是值得的,要不是海外省的粮食,赵滩又怎么可能安心种植农副产品,安心搞工业。

  离开王老六家,李润石同志返回住处,王文启告诉他,“李主席,今天是7月24日,每个月的12、24日,乡里的放映员都会过来放电影……”

  “半个月一次电影?现在放电影的频率这么高?”

  “今年很特别,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电影队来得特别勤快!”

  “好呀,我也好久没看电影了,和群众一起看看!”

  赵滩村里放电影有两个地方,一个是村东头,一个是村西头,不管是东头还是西头放映电影,下午四五点,放电影的的人就来了。

  李润石同志来到村西头就发现,一块白色大银幕在当街正中间扯起来,非常显眼,除了一辆电影放映车以外,还有整整一车的各种日用品,车旁边有个喇叭不断喊着,听到消息的村民不断上前询问。

  李润石走上前与电影放映员交流了一番,询问他们现在的情况,按照中央规定,每个乡都应该有电影放映员,保证每个村庄一年可以看12场电影,也就是一个月一次,这是基本要求。

  不过在此之前,广电系统很难做到这一点,其中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干部不愿意下乡,而从1960年开始,县一级的宣传系统进行合并,大批宣传干部被充实到基层,各乡的电影队虽然还是事业编,但却归类到各省的农村电影放映公司中。

  相比于各个地方剧,电影放映员已经强多了,此时各种地方戏剧也对不起,原来本来就不多的拨款再次大幅度减少,可以说近乎没有。

  要想活下去,地方剧演员们自然只能频繁下乡搞巡演,当然了,这些巡演都是有偿的,向赵滩这一类经济比较好的地方来的比较多,除了北京本土的京剧、河北梆子、评剧、北京曲剧、北方昆曲这五个剧种,隔三差五的出现在赵滩。

  电影则是另外一回事,现在电影版权虽然基本不要钱,但除了人员,各种电影放映机、拷贝和车辆等等也是不小的花费,农村电影放映公司肯定亏钱,所以中央和省一级宣传部门都会补贴。

  同时也有每一部电影播放前后都有至少十分钟广告播放时间,这些广告大多采用由省一级宣传部门统一招标,大多是生活日用品的广告,吃穿住行样样都有,这些广告收入则主要用于弥补电影放映所需的各种投入。

  不过各省以前放得都是本省的产品,所以想让本省企业出多少钱也难,不过宣传系统大改革之后,情况大变,新成立的省农村电影公司要想活得好,光靠补贴肯定不行。

  他们自然要想其他的办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广告招标,今年各种下乡广告招标费用高了许多,管你是本地企业,还是外地企业,只要给钱,我们就愿意帮着宣传!

  除了广告招标费用以外,就是利用人多的机会卖东西,卖得东西也都是广告宣传的东西,这些东西直接抵扣一部分电影宣传费用,电影公司也可以赚到几个小钱,活着真难呀!

  就在此时,好几个孩子背着小书包回家,一眼看到扯起来的大银幕,其中一个孩子兴奋地边跑边喊:“今黑儿,演电影喽!今黑演电影喽。”

  其中一个胆大的鼓起勇气,走到捯饬电影机的老黑面前问:“大,今黑演啥好电影。演几个片啊?”

  放映员笑着说:“两个片,一个武打的,一个枪战的,可好看了。快回家喝汤去吧,慢了,看电影的好位置,就被人家抢走了。”

  一听说是武打片,这个孩子更是激动,学着曾经看过的武打片的对打情节,一边吼哈,一边做几个自创的对打动作,然后,小伙伴一溜烟就跑回家啦。

  李润石同志看着这一幕,脸上露出了笑容,“文启同志,你觉得这样好不好?”

  “挺好的呀,群众可以看到很多电影,也可以卖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以前哪有这么多好事!”

  “你说得对!”

  此时此刻,李润石同志对很多问题的看法也有了一些改变,本来他担心一切朝钱看不是什么好事,但现在他又发现,有些领域还是很有作用的。

  比如这放电影,以前中央三令五申,让各地保证农村电影的播放量,可结果就是不行,但现在不一样了,农村电影公司为了生存竟然主动增加了播放量,市场经济原来还有这样的作用……

 

  第36章再赴阜平

  慰问了一番之后,李润石同志则在秘书的陪同下,回到自己搭伙的困难群众家中吃饭,他每天都会交一些伙食费,因为他给的钱多,困难群众既可以获得一些补贴,又可以约略提升一下生活,困难群众一开始还有些不好意思,不过见老爷子坚持,又看到王文启让他收下,也就同意了。

  看到李润石同志过来,正在淘米的困难群众家属林大婶笑着说道,“李主席,您过来了,今天我给您做了最爱吃的青椒肉片!”

  “哎呀,你看看我都这么胖了,就不要做肉嘛!”

  “要的,要的,您都给了那么多餐伙食费,俺总不能贪您的钱!”

  赵滩绝大部分人家都盖了瓦房,不过林大婶家还是草房,这也没办法,林大婶的丈夫李文山有一次修水利受了伤,偏偏家里三个孩子都在读书,老大在县里读高中,老二读初中,都在住校,花费不小,虽然当地政府和村里有一些补贴,但孩子读书各种花费已经用得差不多了,自然没办法修房子。

  胡松林很会做人,就让李文山去厂里做门卫,活计不累,但就是时间长,不过李文山除了早餐,中饭、晚饭都可以在厂子里吃,也有一笔稳定的收入,李大婶一家算是勉强维持住,但要盖房子自然不太可能。

  所以李大婶日子过得相当节俭,一日三餐两稀一干,平日也就吃一些蔬菜,要不是李润石同志到来,交了不少伙食费,她都不会买肉吃。

  李润石同志到达李家时,林大婶的小儿子已经回家了,看到母亲还没做好饭,他丢下书包,搬起一个小板凳就往外跑。

  林大婶看到了,走出厨房呵斥道:“小三,还没有喝汤哩,去哪里?”

  小三挺住脚步说:“我想去放电影的地方抢个好位置。去晚了,人家就把好位置抢走了。”

  林大婶说:“不行,喝了汤再去!”

  小三不情愿地嘟囔着:“你不还没烧中汤哩吗?”

  林大婶低声说:“马上就好,就剩炒一个肉菜,记住,不要再插筷子,那是给李主席的!”看着母亲不容商量的严肃劲,小三只好放下小板凳,看母亲炒菜,一边看,一边舔舌头,就差口水没有流出来。

  李润石同志虽然听到了,但他没有说话,虽然赵滩总体比较富裕,但看到李文山一家过得紧巴巴的,他心里还是有些感触,生活不易!

  汤烧中了,小三迫不及待地拿起自己的小饭碗盛汤,李润石同志笑着说道,“小三,跟爷爷一起吃,过会跟爷爷坐在一起,爷爷的位置肯定是好的!”

  小三眼巴巴的看着母亲,林大婶连忙说道,“李主席,小三不吃辣!”

  “不吃辣,可以吃肉嘛,小三正在长身体,多吃点肉好!”

  这已经不知道多少次了,每一次林大婶都拗不过李主席,最后小三就和李主席坐在一起,李润石主要吃辣椒,肉片都给孩子……

  小三快速地吃完饭,见李润石同志还在慢慢喝汤,虽然着急,但也规规矩矩的等在一旁,好不容易,李润石同志吃完,他再次搬起小板凳,就跑向露天电影处,李润石同志笑着说道,“小三,慢一点,等爷爷一起!”

  小三嘿嘿笑了笑,“爷爷走路怎么慢?”

  “爷爷老了呀!”

  等到了地方,才发现,原本是一个宽敞的空地,一下子坐满了人,观看的最佳位置早就被人家抢占了,不过看到李润石同志过来,有人就主动让了座,李润石同志也不客气,抱着小三坐了下来。

  晚上七点,露天电影正式开始,先放映的是二十几分钟的加演片,要么是科教片,要么是纪录片,今年是国庆十五周年,所以这一次播放的建国十五周年各种伟大成就。

  军事岸上的成就斐然,原子弹爆炸,导弹冲天而起,喷气飞机发射导弹,两万吨两栖攻击舰在大海上翱翔,新型坦克发出了怒吼。

  建设成就同样非常伟大,牧民盯着的北疆铁路,刘家峡水利工程,八万亩杂交水稻示范田,还有刚刚诺贝尔奖提名,很有可能会获奖的激光器,当然了,最后是解放军的大阅兵,谷雨检验的场景……

  看到这些成就,不知道是谁起的头,大家热情的鼓掌,掌声雷动,哪怕是李润石同志也相当激动,这么伟大的成就都是在他们这十几年内实现的,有了这些,中国就大不一样了!

  也就在加演片之后,广告片出现了,而此时一个村放电影,往往会吸引周边村庄的村民孩子前来观看,所以整个露天电影现场,黑压压一片,里三层外三层的!

  等放映完了广告片后,人们期待的正片电影就开始了,原本放映的是武打片,可是最终并没有等来,这一点都不奇怪。

  在放电影的过程中,烧胶片、停电、等待交换的影片、电影放映机出现故障现场维修等状况经常发生,即使这样,人们也不急不躁,耐心的坐在现场一边等待着,一边聊着天,等待一二小时都是经常的事情。

  放映员老黑采取临时换片的方案,放映的电影是改编自蒲松龄小说《聊斋志异》的《画皮》,等看到电影中女鬼挖人心吃的场景,小三十分害怕,太恐怖了,太吓人了。

  李润石同志拍了拍他的背部,不断安慰他,这只是电影,最终好奇心战胜了心理恐惧,小三居然从头到尾看完了整部电影。

  电影结束后,小三一路上跟随着大人往家走,人多壮胆,也不害怕,可是当小三不得不一个人从大路拐到通往我家小路的时候,电影里的恐怖情节还是在他的脑海中浮现。

  尽管这段小路也就是30米,他还是紧紧抓住李润石同志的手,等到了自家的院子门口,他和李润石同志招了招手,然后一路小跑,快速地跑回家……

  李润石同志微笑着看着小三离开,然后再转身与秘书一起离开,等回到住处,他指示道,“赵滩处在平原的富裕地区,再看下去也没什么意思,你今晚和中办的同志联系一下,我们去西面的革命老区阜平看一看!”

  秘书有些犹豫,他没想到老爷子看了一家,还要看下一家,不过老爷子一般轻易不下决定,但一旦下了决定,就不会再让步,他也没劝说,而是立刻和随行的工作人员联系中办。

  第三天上午,李润石同志得到中办通报,已经完成了相关手续,可以去阜平了,李润石同志与王文启握手告别,临走时,他盯着胡松林修建的那么多二层小楼看了一会,然后又看了一会林大婶的土房子,然后缓缓钻入小汽车。

  即便是富裕地区,也有比较明显的贫富差距,一向在意公平的他自然有些担心,不过好歹不存在饿肚子的问题,并没有突破底线,他还能接受!

  不过他会一直盯着,之所以选择阜平这个山区县,就是想看看山区的真实情况,看看山区是不是也解决了温饱问题,哪怕绝大部分温饱也行……

  阜平和赵滩相隔两百多公里,平原地区情况还好,但进入山区之后,路况就明显不行了,道路不仅狭窄,而且不断在山中盘旋,既颠簸又比较难行。

  李润石同志的座车属于第一代皇冠,并没有空调,天气又热,秘书自然有些担心,不过老爷子神采奕奕的看着这些盘山公路,看了一段后,李润石同志突然问道,“这个路修建的成本不低,应该用了不少人力物力,阜平是不是有什么资源?”

  “阜平全境都是山,资源倒是有一些,据说用作建筑材料的花岗岩非常大,另外境内的铁矿、煤矿都有不少,嗷,还有几个石墨矿,不过国家没怎么开发!”

  “有这么多资源,确实要把路修好!”

  “李主席,修路的原因倒不是为了利用阜平的资源,阜平除了煤矿有些开发以外,其他矿都只是当地政府组织做一些开发,但都不是很大!”

  “那是为了什么?”

  “革命时候红24军在当地活动过,红24军政委,现在的总政副主任苏亦雄上将对阜平的感情很深,这个路据说是他联系一些红24军的老同志,捐了一些钱,省市县三级政府再加上阜平本地的同志一起努力,才把路修好的!”

  “原来是这样!”李润石同志点点头,“照顾革命老区的发展也是应该的,苏亦雄做得不错,要说起来咱们的家底还是薄弱一些,现在只能优先交通便利地区的建设、

  地形不好的地区,除了那些资源丰富或者具有国防意义的地区以外,其他的,中央的投资很少,这样下去,贫困地区和富裕地区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建设有先后,这也没办法,群众有意见,可以让他们移民,这样矛盾会少一些!”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9 17:22 , Processed in 0.030229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