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新时代新股东 第1-118章 - 第 5 页

  余庆余 原创人物 / / 四路军第二纵队第六旅宣传委员

  番金宝 原创人物 / / 四路军第二纵队第六旅宣传部主任

  王东利 原创人物 / / 四路军第四纵队参谋长

  潘加德 原创人物 / / 四路军第四纵队骑兵旅副旅长

  董宏林 原创人物 / / 四路军第四纵队骑兵旅参谋长

  朱永林 原创人物 / / 四路军第四纵队骑兵旅宣传部主任

  张仁秀 原创人物 / / 四路军第四纵队第九旅参谋长

  李家明 原创人物 / / 四路军第四纵队第九旅宣传委员

  隆嘉启 原创人物 / / 四路军第二纵队独立旅副旅长兼参谋长

  第1章访美和航母

  1960年1月3日,赫鲁晓夫乘坐着巨大的的图114开启了美国之行,被谷雨警告后,赫鲁晓夫意识到越早过去越好,要是拖下去,美国大选热潮一起,他什么都谈不了。

  事实上,赫鲁晓夫也知道他此次美国之行很可能搞不到什么实质性的东西,但美苏领导人互访本身就是他缓和战略的成功,这会有助于他进行的种种改革,不管是裁军,还是重点发展导弹,都比造一大堆坦克大炮好,都什么时代了,还搞那么多常规武器。

  有了美苏缓和,苏联与欧洲的关系就可以不断拓展,各种封锁也会好过不少,苏联的原材料也会大规模出口欧洲大陆,有足够的外汇,苏联自然可以引进欧洲大陆的先进设备。

  每每想起谷雨指责苏联企业缺乏竞争力,赫鲁晓夫就憋屈,什么时候中国人都能这么指责苏联了?可事实如此,他也是无可奈何。

  为了给美国人一个好印象,在出访前,苏联致电芬兰,同意芬兰加入英国人主导的小欧共体,也就是正在筹建的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算是拿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礼物向欧洲各国示好。不过在这个时候访问美国,赫鲁晓夫自然看不到美国大平原上无比辽阔的玉米,只能等到下一次了,赫鲁晓夫多少有些遗憾……

  在交涉时,美国人告诉他本来想在1959年9月邀请他访问的,可以让他好好看一看玉米,可中国把U2事件炒作的太大了,当时没办法邀请,能够安排到1960年初已经是最快的了!想到这里时,赫鲁晓夫对中国自然又生不满,不过谷雨来访提到的斯大林残余分子的破坏,又主动提议暂停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党际交流,对苏联帮助很大,算了,原谅他了!

  过去一段时间,在苏联的煽风点火下,中国的所作所为被认为是中国走向修正主义的铁证,不断有各国共产党的高级干部批判中国,中国的声望大跌,同时他也乘机启动了对斯大林残余分子的新一轮打击,党内国内各种糟糕的声音立刻少了一大截……

  赫鲁晓夫选择原谅谷雨,还有一个原因,谷雨不仅给玉米,还真得愿意给外汇,就在12月初,中苏达到了伊尔18飞机购买协议,协议签署完,中国很爽快,50万英镑的定金已经划给伦敦的苏联银行。

  赫鲁晓夫和中国打了这么多年交道,这是第一次看到外汇,心情自然好,高兴之下,他也在中子弹淡判上做出了妥协,中国人要钛合金,要新型焊接,要超大型工业设备,不能全给,也没必要抠得太紧。

  赫鲁晓夫想了想,把图波列夫请来,“图波列夫同志,你诚实的告诉我,中国航空工业追上苏联还需要多久?

  图波列夫微微一愣,这是前往华盛顿,又不是前往北京,赫鲁晓夫怎么问起了中国,不过领导有问,他自然要认真对待。

  图波列夫想了想说道,“第一书记同志,中国同志在航空领域的投资并不大,他们用了十年时间,仿制图4成功,算是基本消化了螺旋桨时代航空工业的成果,目前中国正在努力消化亚音速领域的成果,与已经进入到高空高速时代的美苏英三国已经明显拉开了距离,与法国的水平比较接近!”

  “如果用时间来形容,中国处在什么样的水准?”

  “大概是四十年代未期的水准,不过中国空军主力战斗机水准不亚于米格19,算是五十年代初的水准!”

  “你是不是太乐观了?中国拒绝了我们的米格21,他们似乎对自己的下一代战斗机很有信心!”

  “我与中国的航空人接触过,中国人认为自己东部核心区和海域面积太过辽阔,米格系列前线战斗机航程较小的风格不适合中国,他们在第二代战斗机的研发上,选择效仿美国F4战斗机路线,准备发展一型双发全天候远程超音速防空截击机。

  中国拿到了苏7的原型机之后,进行了不少测试,应该掌握了不少数据,机体设计问题应该不大,他们不愿意要米格21,很可能是中国的发动机取得了突破,这也不奇怪,中国西南航发的德国人水平还是比较高的”

  赫鲁晓夫默默点头,然后问道,“中国搞出下一代战斗机还需要多久?”

  “很难判断,中国人自己确定的时间是1965年前后,这个时间段还是比较合理的,这种飞机的研发难度相当大!

  说到这里,图波列夫忍不住说道,“第一书记同志,苏联的国土比中国还要辽阔,也同样需要发展这样一款飞机,要不然未来美国F4战斗机挑衅,防空军并无类似战斗机拦截……”

  赫鲁晓夫这段时间取消了多个新飞机和发动机的研发项目,引起了军工集团的强烈不满,本来他也想把图波列夫的想法打回去,现在听到图波列夫这么一说,他也有些担心。

  不过赫鲁晓夫现在不可能松口,他笑着说道,“图波列夫同志,您过分担心了,我们正在与美国缓和的道路上!”

  图波列夫直泛白眼,鬼才相信赫鲁晓夫的说法,不过在监狱工作室待过的老爷子早就大彻大悟了,自然不可能与赫鲁晓夫撕逼。

  本来图波列夫不应该在这趟飞机上,但没办法,谁让赫鲁晓夫要面子呢,图114是在图95战略轰炸机的基础上研发而成,此时还处于试飞阶段,虽说有一定的基础,但也根本不能保证路途当中的绝对安全。

  一旦出现什么问题,在飞机飞行途中根本没有任何解决办法,这会带来巨大的安全风险,对于一国领导人来说,这是致命的。

  可是赫鲁晓夫坚持己见,一定要乘坐,因为尼克松这一次访问乘坐的是波音707,赫鲁晓夫需要压住美国人,你们用窄体飞机,我就用宽体飞机,一定要比你强一些,这与1955年,他听了谷雨的劝说,乘坐图104是同样的原因。

  经过了一连串讨论后,苏共高层还是同意了,但就是在赫鲁晓夫确定出访时间的12月初,在次试飞之后,工程师们在例行检查之际竟然意外发现继9月份的螺旋桨出现微小细缝之后,图114客机又出现了一个小问题。

  都到这一步了,赫鲁晓夫还是坚持要坐大飞机,图波列夫保证还不够,他还被迫带着儿子一起上飞机,以便能够随时解决可能出现的意外,当然了,还有一点,就是要死一起死!在被迫把人生最得意的作品小图波列夫带上飞机的时候,图波列夫也是一肚子火,他偷偷告诉小图波列夫,等你的儿子长大了,不要再让他做飞机设计师了,太累了。

  莫斯科到华盛顿需要八个小时,等到飞机在华盛顿机场上空盘旋时,赫鲁晓夫兴奋得整个神经都绷紧了,他望向窗外,对随行的苏联高层说道,“伟大的联盟终于让美国意识到与苏联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有多重要了,从最初的美国在外交上根本不承认苏联,一直到现在,我们走过一段漫长的岁月!”

  飞机成功降落,不过赫鲁晓夫又遇到难题了,美国人没有如此巨大的客机,这虽然让赫鲁晓夫出尽了风头,但飞机的起落架太高了,美国机场的机动旋梯根本够不着图-114飞机的机舱门,赫鲁晓夫自然无法按照以往的外交礼仪那样,从铺上红地毯的机动旋梯缓缓走下飞机。偏偏赫鲁晓夫身高不到1.7米,体重却突破了190斤,他想顺利下来并不容易,无比尴尬的美国人只好现场想办法,他们想尽一切加高了舷梯,但长度还是不足以让赫鲁晓夫一边对着美国民众招手,一边精神抖数的走下来……

  美国人折腾了很长时间,赫鲁晓夫自然等了很久,相当不耐烦,无奈之下,他只好手脚并用爬下飞机,而在机场的各国记者们自然不放过这样奇葩而滑稽的场景,抢着拍摄赫鲁晓夫颇为尴尬的这一幕!

  赫鲁晓夫出洋相的照片,通过海底电缆,于次日出现在谷雨的案头,谷雨看完之后,笑不可支。大笑之后,他把照片递给奉命过来汇报的海军司令员张爱达上将,张爱达同志看完,也有些哭笑不得,这哪里像一个大国领导人,倒更像是一个小丑!

  谷雨有些头疼得说道,“你看着吧,等他从美国回来,肯定会对咱们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我们不是断了党际联系吗?既然是国与国联系,他提要求,我们也对等提要求就是,他的要求不合理,我们的要求也可以不合理,反正我们对苏联也没有报什么幻想!

  “你说得对,看来你是铁着心不和苏联一起研发航母了?”

  “实在是没办法搞,他们的思路太奇怪了!”过去几年,中苏两国一直在研究共同发展航母,但两国的航母思维完全不同,用途也不同,几次交谈,根本就谈不拢。

  苏联觉得中国航母思路是瞎扯淡,航母只有飞机,几乎没什么防御武器,光靠驱逐舰、潜艇保护怎么行,什么防空导弹,舰对舰导弹、反潜火箭等等都得安上,要有强大的独立作战能力,为什么要有独立作战的能力,自然是为核潜艇攻击美国做掩护……

  中国海军觉得老毛子是一帮子神经病,哪有这么用航母的?航母辅助核潜艇,亏他们想得出来,中国航母的思路很明确,首要目标就是维护印度洋航线的安全,假想敌是印度;若是卡宾达和天方省有事,航母也会出动。

  至于美国海军,在中国实力与美国差距明显的当下,就当没看见,两家完全不在一个水准,只有工业实力追上美国人了,才可能在航母上发力。

  中苏对航空母舰的不同定位,也是两国海军战略的根本不同,这就注定了两国海军武器的研发很难合作,所以扯皮了一段时间后,海军不干了,时间有限,不能再和老毛子扯皮了!这两年张爱达经过了一系列调研,他认为第艘航母还是仿制英国航母思路更好一些,毕竟是第一次造航母,还是要从小的做起,如果一步就跨越到重型航母,技术风险太大。

  而通过对两栖攻击舰的制造,中国已经有了2万吨左右军舰制造能力,再制造英国大胆级4万吨左右航母的难度相对小了许多,哪怕是以中国工程师为主,也是有能力的。

  此时通过对第一艘两栖攻击舰的摸索使用,海军认为这类军舰有着广泛的用途,不仅可以独立作战,也可以用一艘航母搭配一艘两栖攻击舰使用,航母提供空中掩护,武装直升机提供登陆掩护,完全可以有效得保护我海上利益。所以张爱达的意思是原来计划的四五设计,五五、六五各制造一艘航母的计划,可以改成四五末开工,五五完成一艘航母的制造,六五期间则制造两艘2艘两万吨级两栖攻击舰。

  这艘航母不需要太大,达到英国大胆级航母的水准就够了,可以把节省的经费用于蒸汽弹射器的研发上,若是国产航母成熟,完全可以卖掉那艘英国航母,好回收一部分资金。

  张爱达做出这样的评估,也跟印度的海军发展有关,三哥新首相上台之后,面对内外困境,只好大谈和平,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好转了不少,原来和英国谈判引进航母的计划也被搁置,如此一来,中国海军换装的压力自然小了许多。

  就算在1965年前,印度买下英国航母,加上改装时间,印度能够在1970年拿到航母就不错了。

  光有航母还不行,印度海军必须有大量训练,要想真正成军怎么也得等到1975年左右,这就给了中国海军足够的时间,毕竟中国海军已经使用了十几年航母,适应的时间绝对比印度人短!

  谷雨听完,笑着说道,“难为你了,夹在中间不好做人!”

  “还行,就是洲际导弹发射晚了一段时间,没有亲眼看到!”

  “过一段时间,亲眼看到潜地导弹发射也一样,要我说呀,未来潜地导弹甚至更加重要!”

  “确实如此,和前提的隐蔽性、机动性都非常强,只要我们拿出可以装载洲际导弹的核潜艇,美国人就绝对不敢轻易发动战争!”

  “你能认识到这一点很好,但也要一步步来!”谷雨不愿意在军事上投入更多,除了空军好一点以外,陆军被压得死死的,海军第一艘航母的发展也是坎坷无比。

  虽然谷雨答应造航母,但指标定得过高,还要求尝试与苏联合作,这又是一种新拖延,鬼知道五五期间航母能不能准备开工建设,更不说六五期间的二号舰了。

  所谓百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张爱达看到谷雨诚意不足,说服了海军上下,先让老大把第一艘航母造出来,咱们好好用,顺便下大力气研发蒸汽弹射器,等到了70中后期在大力发展航母也来得及!

  如此一来,对谷雨也有交代,不管怎么说,六七十年代研发一款新航母是必须的,我只制造一艘,再制造两艘两栖攻击舰,你总没话说吧!

  也正是因为这中间协调的难度很大,谷雨才认为张爱达不好做人,既知爱将困难,他当然要帮助他一把,谷雨思考片刻后问道,“航母是个系统工程,光有航母不行,舰载机你们是怎么个想法?”

  张爱达大喜,谷雨这么说,基本意味着他同意了,他笑着说道,“苏联的米格21重量轻,航程小,空军不愿意引进,我们海军舰载机部队对航程要求不是很高,关键是飞机要轻巧,容易在航母上降落。

  我们计划以类似于米格21的苏7样机作为参考,依托西南航发最新的发动机,研发一款以截击为主,带有一定地面攻击能力的新型舰载机,此机也可以兼顾对外出口!”

  “以米格21为参考,研发下一代航母舰载机,型号名称就叫歼60吧,你们验证过了?”

  “已经验证过了,实现的可能性很大,到时候我们以歼60搭配歼51B,歼60负责拦截,歼51B负责对地攻击,高低搭配,完全可行!”仿制美国的F9F,并研发相应的后掠版成功后,海军对敌可以空战,又可以对地攻击,十分皮实的歼51相当满意,该机属于鼓励出口的多功能战斗机,所以研发后很快就对孟加拉国出口,自然也参加了1958年印度战争,其携带的六个挂点的炸弹/火箭弹不断攻击印军坦克,造成了不小的杀伤。

  期间歼51也遇到了印度军队装备的英制和俄制战斗机,歼51也有不俗的空战能力,不管是英国的吸血鬼,还是猎人,亦或是苏联提供的米格15、米格17,歼51都有一战之力,基本不落下风,就算被击中了,皮糙肉厚也能跑得回来,比伊尔28这一款生存率较低的纯粹轰炸机不知道强了多少倍。

  所以印度战争后,这款飞机获得了极大的重视,被多国看中,已经获得了一百多架订单,现在不仅海军装备,空军也装备了几十架,可以说除了载弹量少一些、速度慢一点以外就没啥子缺点了。

  而这个缺点也很快得到弥补,此时换了更大推力的美国F9F-8也已经装备部队,不仅载弹量增加,而且还可以挂载核弹攻击,俯冲时也可以超音速,可以说缺点获得了极大的改善。所以海空军都不客气,继续仿制,研发歼51B,办法很简单,机体放大,发动机则使用推力比较大的西南航发阿塔8系列发动机,发动机更猛,载弹量自然更大,速度也更快……

  如此一来,与歼51B用途几乎相同的双发歼52(类似于强5)攻击机的研发计划自然被取消,即便计划中,歼52可以拥有更快的速度,但歼51B这么一款得到实战检验的武器自然更受国外客户青睐,而没有了外国客户支持,歼52只能无疾而终,停留在图纸上。

  而不管是米格21的海军型,还是歼51B都不会太重,而且使用的都是阿塔系列很成熟的发动机,维护问题也不大,所以谷雨听完,觉得海军的方案还是可行的,最起码欺负印度人没有任何问题,哪怕是遇到英法的航母,也不会逊色多少,哪怕是F4,但面对米格21也没太大优势。

  如此一来,这款航母用到八十年代前问题不大,有二十年时间,中国的蒸汽弹射器应该也研发得差不多了,到时候正好可以在八十年代国内外形势较为紧张的时刻,制造下一代真正的重型航母。

  随着谷雨点头,中国第一代航母计划终于确定了基本方案,这也让苦逼了多年的海军上下兴高采烈,而空军和陆军也蠢蠢欲动,不过抠门的谷雨并没有让军队高兴太久,他觉得现在的军队员额还是太多,有意再裁军15万人,与此同时,解放军将加强战略机动力量的建设。他的理由很简单,中国洲际导弹的研发进展顺利,有可以攻击美国的洲际导弹,他国对中国发动全面侵略战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现在要做的是加强核力量,做到一定程度的核平衡,养那么多陆军干什么,还不如裁撤员额,提升机动性,以应对有可能爆发的局部战争。

  谷雨的想法提出后,立刻引起了一阵哗然,很多人反对,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只养130万军队,其中陆军只有65万人,怎么可能够用?那么漫长的边防线呀!

 

  第2章大整顿

  作为解放军最杰出的统帅之一,彭德怀同志自然也得到了风声,他摇摇头,没有惨和此事,谷书记裁军未必是真,虽然边防军改成了边防警察部队,虽然文职人员、兵团机动部队、武装警察部队等等都不属于解放军,但现在这150万解放军还只是仅仅够用,谷书记不会不知道。

  他放出风声,说白了就是压制军队同志要求大规模更新和扩充装备的心思,他的意图是一贯的,要把握住美苏冷战的历史机遇迅猛发展,军队同志要忍耐。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9 16:17 , Processed in 0.030628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