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新时代新股东 第1-118章 - 第 53 页

  据说黄绍竑曾经求情为一些人求情,谷雨当面点点表示问一问,然后就下手令给胡宗南,黄绍竑为某某某求情,还留着干什么,谷雨对桂系是这样的态度,胡宗南执行起来自然更严厉,桂系在广西多年经营自然毁于一旦!

  白崇禧刚刚说完,黄绍竑摇摇头,“健生兄,你能想到的,谷百生同样想到了,胡宗南做完了一任人大副主席后,就被安排在桂林养老,广西胡宗南的旧部也不少,你觉得他们在防范谁……”

  白崇禧瞠目结舌,他看向李宗仁,“德邻兄,你怎么不告诉我?”

  李宗仁摇摇头,“健生兄,告诉你干什么,徒然悲伤罢了!”

  一天之后,李白等人踏上了前往广西的路程,不过黄绍竑并没有跟随,因为他们过去的人脉关系早就被消灭一空,即便是那些关系不深的,也在后来连续的移民中,被迁徙走。

  现在广西的地方干部大部分是外地干部,本地干部并不多,本地冒出来的企业家,也与新桂系没什么关系,可以说环太党在广西的整顿极其彻底,所以黄绍竑压根不乐意回乡,回乡根本就看不到多少熟悉的人,回去有什么意思?

  这些东西他并没有告诉李白二人,有些东西只有亲眼看到才会真正死心,事实上,他战后为环太党那么卖力干活,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倒不是害怕环太党,大不了一个死,他压根不怕。

  而是通过广西大剿匪,他看明白了一件事,只有把一些旧势力清理干净了,中国才能大发展,这些年能如此快速的发展,和这一条有着很大的关系,虽然很难接受,但这就是事实。

  可现在的问题在于,旧势力虽然清理的很干净了,但填补其空白的新势力,也就是环太党人却又出现了种种问题,谷百生能清理好吗?革别人命容易,革自己命难,他正在默默看着谷百生到底怎么做!

  黄绍竑猜得没错,回乡之后,连续去了几个地方,发现老家连认识的人都没有多少,虽然广西发展也还算差强人意,但桂系一帮人还是意兴阑珊,草草离开了广西,前往南掌。

  相比于广西,或许南掌熟悉的人更多一些,而在越过镇南关时,李宗仁回头看了看广西,他知道这辈子他不会再回广西了,而没有了根,也说明属于他们的时代彻彻底底结束了!

  第46章争论

  胡宗南听说李宗仁、白崇禧离开了,嘴角撇了撇,这两位是典型的不识时务,抗战之初,他们拥有一省地盘,手下也有十几万人,当时若是和谷雨达成联合抗战的协议,就算保不住地盘,等到抗战胜利,人大、政协副主席,上将军衔,部下们分配各省人大政协享受余生是妥妥的。

  等到攻打南洋时,有雄心壮心的也可以在南洋打拼,而他们呢,混来混去,最终只能和那些不安寂寞的人混在一起打拼,真是何苦来哉……

  越是看到李白等人的下场,胡宗南越是告诫自己,不要有什么非分之想,安安心心的教育好后人,让他们融入到环太党的天下,虽说他们不可能有太多实权,但到第二代就不一样了,孩子们和环太党的孩子们一起长大,未来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胡宗南在常凯申时代并没有成家,一直到四十年代才与一位大家闺秀结婚,他还特别会生儿子,一口气生了三个,而且各个聪明,读书成绩很好,

  胡宗南的三个孩子和其他环太党环太党高级干部子女一样,一直在北京读书,学校属于寄宿制,执行半军事化管理,所有孩子只有在寒暑假才能回家。

  在这种严格的管理下,胡宗南的长子已经上了中科大学的是谷雨最喜欢的电子工程;老二则在北京上高中,过两年就要上大学;老三则上了初三,很快就要上高中。

  因为孩子们都还在读书,所以胡宗南虽然名义上在桂林养老,但每年只是冬天过来休养一段时间,大部分时间还在北京,谷雨和他关系不错,每次总会招他谈一谈地方的情况。

  当然了,也不是胡宗南一个人如此,其他放在地方、出身于民主党派的人大、政协副手,谷雨总会问一问情况,而且问得非常细致,按照谷雨的说法就是偏听则暗,兼听则明。

  早些年,还有些人遮遮掩掩,不喜欢说实话,但这类人很快被谷雨疏远,反而是那些说实话的会得到谷雨的器重,所以时间一长,大家都敢说实话,遇到一些看不顺眼的东西也敢说了。

  胡宗南对谷雨的做法相当满意,这样有胸怀的领导人才值得追随嘛,他就当着谷雨的面,说过广西很多不足,他认为最大的不足就是地方干部也有些坐井观天,觉得穷地方能让老百姓吃饱肚子就足够了,看到国家没给多少大项目,也慢慢懈怠了,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官僚主义盛行。

  王景云拜访他时,就提到黄埔船坞二期工程,虽说这个项目最后没有落地日南,竟然被李锡文撬到民主试点区,但王景云还是一肚子气,指责省内干部坐等靠,一点都没有危机意识,虽说王景云身份特殊,但他的看法一点都没错。

  胡宗南也曾经想过如果他是广西领导人,他会怎么办?想来想去,与王景云的想法一样,那就是大力发展钦州北海等地,东部地区则和湖南一样,大力发展工业,争取做广东工业的配套,获得更多的外汇,推动广西未来的发展。

  胡宗南认为王景云现在的想法是对的,但他知道却不会去说,他没必要和一心想发展省会,试图站在南宁就可以看到无数大工厂的省委刘枢机起矛盾,他毕竟是民主人士,必须有自觉,想到这里,胡宗南微微摇头,王景云现在的日子不好过呀!

  就在胡宗南思索之际,秘书快步走了进来,向胡宗南报告,“胡主席,刚刚收到消息,刘枢机被调到中央综治委担任副主任,原谷办主任、现山西大学党委枢机张世德同志被任命为省委第一枢机!”

  “好家伙,这个提拔真够快的!”

  “都是正部级干部,就算有些快,也是正常的,毕竟是谷枢机认可的干部!”

  胡宗南奇怪的问道,“刘枢机资历那么深,怎么突然间上调了?”

  “表面原因是前一段时间发生的争矿械斗,听说实际原因是刘枢机太霸道,党委班子不合,党政矛盾比较大,中央做了决断!”

  此时此刻,已经被一架飞机接到北京的张世德刚刚来到谷雨的办公室中,谷雨告诉他,“刘昆这个老资历做事有些过分,在党内搞一言堂,不仅肆意插手省政府的工作,与其他常委的关系也比较紧张,这样下去不行,中央决定换人!

  你比较会团结同志,去广西去一把手吧,广西连接广东和日南,战略位置很重要,必须好好发展,偏偏境内各种问题不少,光靠压制是不行的,还是要好好发展的……”

  谷雨这两年的注意力大部分放在北方旱灾问题上,等挺过了11月,各地秋收数据陆续上报,他心神大定之后,才把精力放在其他问题上,他骤然间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还真不少。

  刘昆同志资历非常深,他曾经在法国留过学,后来又进入到莫斯科中大学习,然后长期在东北从事地下工作,九一八后,进入热河工作,长期从事宣传工作。

  他这个出身意味着他属于谷雨和吴冠生同志都比较认可的,抗战期间,谷雨安排他下放,先在河北做宣传部长,然后长期从事地方党务工作,期间又调回中宣部担任过一任副部长,算是老资格的党务干部。

  1956年他被调到广西担任一把手,他在广西四年期间干得还行,广西各项工业都还平稳,虽然思想有些保守,但边疆地区,谷雨要的是稳定,不出乱子,刘昆是合格的。

  十大之后,按理说,他应该换一个位置,不过考虑到他就一任,王景云又相对年青,需要一个老同志磨砺一番,谷雨就没有给他挪地方,没想到竟然出现了问题。

  广西有着悠久的械斗历史,太平天国某种意义上就是械斗的产物,广西解放后,杀伐很严重,在战火中建立了稳固的基层组织,按理说械斗的土壤应该没有了。

  可谁也想不到,1960年上半年,广西山区两个村庄围绕着交界地区的矿山进行了一场上千人参加的械斗,造成了五人死亡,几十人受伤。

  械斗的武器不仅有普通的农具,还有枪支,甚至还有炸药、土炮,更夸张的是,两个村庄的八项战术原则玩得相当娴熟,所以得到汇报后,谷雨相当无语,尼玛,老子提前开放,这械斗也跟着提前了?

  谷雨更没有想到的是,围绕着出现械斗的原因,广西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竟然出现了严重分歧,刘昆是老党务干部,出了问题,第一时间抓思想,抓斗争。

  他认为这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出现了严重问题,必须要严厉整顿,恰好中央又决定启动新一轮严打和移民,瞄准了很多搞得不好的基层村干部,准备要狠狠修理一番。

  刘昆的说法是有道理的,也符合谷雨争论的思路,大家本来也支持,毕竟现在瞎弄的人确实不少,不整顿一番是不行的,但刘昆更进一步认为那些打着合作企业名头,很多都是基层村干部创办的,里面藏污纳垢的东西不少,他认为要整顿一番,然后由地方国有企业收购,壮大地方国企,组建一个个企业集团。

  省长王景云对此提出了异议,王景云现在的压力很大,从中央搞不来大项目,招商引资又不行,黄埔船坞二期的大项目也拿不到,省里又没钱,他想来想去,唯一的办法就是整顿基层,提高服务,一边尝试扩大招商,一边重点发展好乡镇企业。

  这个时候,刘昆要整顿乡镇企业,这不是瞎扯淡吗?乡镇企业是长腿的,人家可以跑,到时候广西的经济发展速度又会慢下来,而且刘昆还想让地方国企收购,钱从哪里来?这两年,很多地方国企收到冲击,发展不尽如意,现在是要甩包袱,而不是增加包袱……

  刘昆和王景云就发生了争论,党内高层争论往往会用最高领导人的讲话作为己方的论据,刘昆说谷雨说过,国进民退,国退民进都是手段,只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都是可以做得,现在一些基层合作企业做得不好,收归国有不是正确的吗?国企难道不应该壮大吗?

  王景云同样拿着这句话作为理由,他认为很多国有企业效率不高,出现了困难,现在要想办法提高效率,应该是国退民进,把一些不擅长的东西放弃,集中精力做大做强一些优势产业。

  现在我们打击黑恶势力,整顿基层党组织是正确的,但把那些小企业小矿山收回来干嘛,你要从群众手里花钱买吧,厂矿企业要开工资吧,扩大生产需要设备吧,什么时候把钱收回来,现在地方财政都困难,钱花在这些地方,我们的基础建设怎么办?

  两人扯皮一番,谁也说不服对方,又吵到了其他地方,王景云一直不是很认可刘昆重点发展南宁的规划,他更想把钱花在沿海港口城市和拥有河港的梧州的建设上,然后围绕着这些交通便利的地区搞工业园,好招商引资,然后带动发展。

  刘昆认为王景云执行省委决策不利,又仗着老资格发火,一时激动,就拍了桌子,王景云也是有脾气的,就算你是老资格又怎么样,我们是同级别的干部!

  他调到广西一年了,工作迟迟得不到有效开展,省委枢机时不时干预省政府的工作,他碰别的也就算了,竟然连财政都要管,那他这个省长岂不是变成了傀儡?

  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各自高声而严厉地说话,把在场的人都震住了,一时间,会上雅雀无声。虽然那时候开会有不同意见是常有的事,争论也是家常便饭,但如此激烈,而且是书记与省长之间,那还是极其少见的。

  广西省委发生的激烈争论自然被反映到了中央,谷雨看过广西省委常委会争论结果后,就对刘昆有些皱眉,谷雨希望推动市场竞争,厮杀出一个个有竞争力的企业,国家不断整顿那些战斗力不强的国企,同时入股那些发展不错的非公有制企业,分享发展的成果。

  但他怎么也想不到刘昆可以这么理解,若是把有限的资金用来兼并一堆垃圾企业,然后号称建立一个个产值很大的企业集团,并认为这就是做大做强,那谷雨完全可以想象国有企业被不断掏空,此风不可开,必须立刻介入……

  所以谷雨在11月底召开的中央局常委会就两人的争论做出了一番评论,他认为刘昆曲解了他对企业所有制应该动态处理的理解,谷雨同时做出了一个具有重要价值的判断,那就是企业也是有生命的,经济是有周期的,不管是资本主义,还是新民主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一样。

  他首先论证企业也是有寿命的,由于科技进步和不同时期人民的需求不一致,不同企业的情况不一样,不要妄想着每一个企业会千秋万代,永远都存在,那不现实。

  最典型的就是生产电子管收音机的企业,不管过去发展的怎么样,若是跟不上形势,现在都不怎么样,都在被迫转型,这是科技发展,新一代产品淘汰旧产品的客观规律,跟不上就是死,哪怕是搞得好的企业也一样。

  而不同时期人民的需求不同,他举奶粉企业为例,战后中国和欧美一样出现了一波生育高峰,可以说是婴儿潮一代,奶粉供不应求,所以现在不断扩大,各类企业只有多赚钱和少赚钱的区别,除非出现明显的质量问题,否则都不会亏损。

  但是人口这种高速增长是不可能长期的,城市化水平提升,我们城市住房小,又搞计划生育,城市群众生不了太多孩子,现在城市普通两三个孩子,而且出生率还在下降,很多人只想生一个,要不然住不下。

  是,现在农村出生率还是很高,但我们的城市化率在提升,农村乡镇企业在发展,农民可以耕地,可以在企业上班,可以入城,也不会和过去那样一生五六个,甚至七八个,十几个,农村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也是必然。

  所以现在是奶粉需求量大,等到几十年后很可能会变成各种养老需求越来越大,这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现在即便搞得不错的奶粉企业,未来也有可能一夜之间不行了,这不是它们做得不好,而是天时不在,孩子少了,不需要那么多奶粉,奶粉企业就必然有跟不上的!

  所以他才会提出保持国有企业的主体地位是动态的,国进,要进的谁,要要想办法进入那些符合时代需要,自身又搞的好的企业,让它们大规模扩张,并通过入股、参股分享发展的红利,保证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这才是真正的壮大国有资本。

  国退的是退的谁,退的是那些不符合时代需要的或者自身又搞得不怎么样的企业,比如现在一些地方的小工厂,本来是物资紧缺时应急的,不是没有更好的,是别人的产能跟不上,只好先凑合。

  现在很多物资已经生产过剩,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或者技术进步了,它们的产品竞争不过,不让它破产,硬撑着,那只会越陷越深,你准备把价格高,质量还不行的电子管收音机卖给谁?

  如同刘昆那样,买一堆企业,组建企业集团,认为把产值提升了,国有资本就发展壮大了,这是典型的形而上学,不懂装懂,各地方不得把有限的发展资金用在这种瞎搞上……

  谷雨这番讲话,得到了中央局常委们和列席同志的一致认可,毕竟现实就是这样,大家看得见,而这也意味着刘昆的政治寿命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谷雨站在了省长一边,他肯定要被调走。

  但接下来,关于经济是有周期的,意义就完全不同,他直接改变了党内对经济周期的认知,这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实际上是一条客观规律。

  谷雨经济是有周期的,这一点从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就看得出来,走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有没有,也有,比如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我们的出口增速就会下滑,这是国际市场变化引发的出口导向型企业的周期性,这一点大家都认可。

  而国内发展实际上也有周期,只不过这个周期比较长,谷雨说,“我们现在到处修桥铺路,城乡都在盖房子,东部地区搞这些基础建设投资,大城市盖房子,没几年就能把投资的钱收回来,投入再循环,你在海外省和西部地区试一试?想迅速收回成本,绝非易事。

  等到哪一天我们好修的基础建设搞完了,就必须启动中西部和海外省的大基础建设,但又不能迅速收回成本,就不可避免会面临大批基础投资债务,本来三五年就能收回的投资,未来可能二三十年才能收回来,到时候经济增长速度也必然会受到影响。

  这一点,不管是美国、中国,还是苏俄都一样,这一天总会来,只不过美国已经完成了绝大部分基础建设,苏俄完成了大半,中国才刚开始不久,各国的形式不一样!”

  所以谷雨得出了结论,在不同的发展期,每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也是不同的,美国在19世纪下半年也和中国现在一样,大力搞基础建设,钢铁水泥产量激增,迅速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国,美国人将那个时代称为镀金时代。

  镀金时代时代,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虽然时不时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但同样非常快,现在人家基础建设基本搞好了,开始走向靠科技进步推动企业发展的道路,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就慢了下来。

  但人家的基数大,绝对数量并不少,而且人家练的主要是内功,内功不好练,你钱投出去,也不知道哪一块可以出成果,浪费大,自然就慢,但人家慢的同时,科技在迅速发展,他们的波音707、DC8都搞得很好,很多人订购,咱们得承认嘛!

  而中国就不同了,中国的增长主要靠基础建设,虽然有一定的技术难度,但工程的成分多一些,对科技进步的推动要小。

  中国的外贸企业主要靠压缩人力成本,东西卖得便宜,你说质量比国外好,那是不可能的,基本都是八九成质量,买五六成的价格,就这样,中国企业还可以赚到不少利润,但实际上赚的是中国老百姓的血汗钱。

  中国也有一些企业走向了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发展的道路,但这一类企业非常少,产值占比更少,甚至可以说屈指可数。

  这样的发展模式不可能长期不变,未来总有一天,中国会和美国现在一样,到处是高楼大厦,到处是漂亮的马路,公园,老百姓也不能一直过苦日子,他们的收入不求追上美国,但也不能和现在一样,只有美国的几十分之一,我们要求不高,美国人一年赚2000美元,我们一年赚500美元,这总应该的吧!

  到时候肯定有国家比我们工资低,他们的产品卖得便宜,我们怎么办?我们经济增长靠什么?也一样,只能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发展,这也意味着中国的发展速度也要慢下来!

  所以谷雨得出了第二个结论,不要拿咱们现在的高速增长,与美国现在相比,就觉得我们比他们强,认为这是制度优势,必须实事求是,中美之间处在的发展周期不一样,我们还在补基础建设这堂课,所以我们快一些,但会不会一直比美国快,不要太乐观,要等到我们和美国处在同一周期才能比较。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02:26 , Processed in 0.030279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