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新时代新股东 第1-118章 - 第 74 页

  如此一来,中央的10后副国级和准副国级领导干部一下子增加到五个人顾金声(中央局委员)、于言清(候补委员)、薛伯章(中央枢机)、寻怀周(军委委员)、方铁池(中央候补枢机)。

  而更大的炸弹还在后面,谷雨又又又提拔了一位15年出生的同志,而且直接是担任省委第一枢机,这位同志名叫郭风,他在1933年加入革命,其后被安排到东北军从事地下工作,后来随同黄显声部一起起义,做过部队政治工作,1937年转到地方工作。

  抗战期间,郭风在湖北北部做过地方的工作队长、县委枢机,搞土改,搞水利,搞八政四事,本来他这么走下去,会一步步在地方工作。

  不过到了1943年,随着各项基础研究一步步取得突破,郭风被黄显声选中,进入到工程兵负责罗布泊等试验场的建设,后来他进入到中核总公司工作,担任中核总公司党委副枢机,后来又转任中央专委办公室副主任。

  1960年,郭风被任命为中央专委办公室主任,并在党的十大进入到中央委员行列,不过谁也想不到,他竟然会在一年之后,直接被外放到淮海省委第一枢机,一下子变成了年青一代干部的领头羊。

  而且这个任命也不能说谷雨瞎搞,淮海省这个鬼地方被淮河拖累,一直在搞水利,搞了二十多年还在搞,而郭风当年在湖北北部做过地方工作,这个地方是淮河上游,郭风还是比较了解的,不至于不上手。

  郭风在中核系统一直搞得的是基础建设,核工程那么难做的事情都干了不少,更不要说地方水利建设,郭风或许不胜任其他地区,但肯定胜任淮海省。

  郭风又是北方系出身的同志,做过地下工作,打过仗,而且长期从事核工业,又在中央专委工作,谷雨、吴冠生和李多才他们都非常熟悉,也都非常信任,而且一下放就是一把手,这下子中央更热闹了,本来以为是几个省长挑一个,结果下来的这个直接就是省委枢机,到底谁是真命天子……

  可能是处于天子脚下的缘故,北京的干部大多有极强的政治敏锐性,宣传系统几个中层干部到了晚间,找了一个小饭店,一边喝酒吃饭,一边嘀嘀咕咕,一个副厅长摇摇头,“中南海的云往哪里飘,雨往哪里下,哪里是我们有资格点评的,还是想想我们自己吧!

  现在各项制度越来越严厉,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招考全面推广后,以后想安排人进机关,难度大了一大截!”

  “现在我们想安排人也安排不了,那是正职的权力!”

  “我们应该还有一次机会,把握住了,下地方还是有望的,我现在别的不想,就想到下面市里做一任宣传部长什么的,尝一尝一把手的滋味!”

  “中央的宣传口好歹是综合部门,影响力还是很大了,合并之后,地方宣传部已经变成了职能部门,我们很难做到一把手的!”

  “想下地方也难呀,人才工委是换了一把手,但人才交流,交流的都是年轻干部,哪里轮得到我们?”

  “也不能说都没机会,老海不就交换去了昆仑省吗?”

  一个坐在拐角处的干部不屑的说道,“昆仑那个鬼地方能热死人,老海那个官迷这辈子别想再回来了!”

  “这段时间不是从海外省和边疆地区调了不少人回来吗?老海主动请求交流,搞不好明年就会回京!”

  “要论把握机会的能力,老海确实比我们这些人强得多!”

  “不过是投机罢了,这种人不能深交!”

  一个人酸溜溜的说道,“这些从跟部队待久了,水平根本不高,写的东西根本不怎么样,也不知道潘部长怎么想的,偏偏提拔他们?”

  “潘部长把他们从苦地方调到北京,他们肯定感激潘部长,有了他们支持,潘部长的位置稳如泰山!”

  “那业务能力总应该有的,现在那几份报纸,搞得乱糟糟的,中央也随他们?”

  “我们瞧不上有什么用,潘部长喜欢呀!”

  “什么是潘部长喜欢,就是谷枢机喜欢,锻炼,锻炼,我们在北京就不是锻炼吗?非要逼着我们下乡,我们都一把年纪了,拖家带口,上有老,下有小,老人生病要管,孩子读书要管,怎么下去?”

  包厢内一阵沉默,有一个人叹息道,“谷枢机就喜欢用这种人,要么是得罪一大堆人的单干户,现在更狠,特务都放在宣传口了!”

  “用这种人放心呀!”

  “特务也分的,这种是东厂太监,没了后,自然毫无牵挂!”

  “我们都是文化人,别搞这种人身攻击!”另外一个快五十岁的副厅摇摇头,“老魏,我们不想出京,路早就明了,再过两年看看能不能抓住最后的机会,再上一级或者调到那个副厅级的实权岗位。

  要是再上不去,干脆麻溜争取去好一点的宣传企业,企业若是效益好,奖金会多一大截,安排个什么人也容易,闲暇时分,写写小说什么的,还能赚到一笔稿费!

  谷枢机把还珠楼主提得高高的,咱们也不能让他老人家失望,我前段时间下地方,整天没什么事情做,就写了一本仙侠小说,用我媳妇的名义发出去,没想到真被杂志录用了,还赚了一百六十块稿费,两个月的房贷没有问题了!”

  “哎呀,老赵,你还有这一手?”

  “年青的时候,也有一些写写画画,只是那会一心想着打倒帝国主义,打倒KMT反动派,也没心写;等到工作了,到处调研采访,不是写报道,就是写报告做汇报,折腾了大半辈子,也有些疲了!

  现在有些空闲了,写一写小说什么的,既能消磨时间,又能赚两个小钱,也是好的,谁让我们是清水衙门的副职,看着有些风光,但实际上什么都决定不了,儿女想安排个工作,还要求爹爹拜奶奶!”

  老赵牢骚满腹,但其他人又何尝不是如此,他们这些人要么是副职,还有一个直接已经是非领导职务的副巡视员,基本都没什么实权,没实权谁也不理睬,老大一把年纪了,还要为孩子们的前程牵肠挂肚也就不奇怪了!

  此时坐在拐角处的副巡视员再一次咬牙切齿的骂道,“都怪那个该死的太监!”

  “老林,慎言呀!”

  “我都这样了,还有什么慎不慎言的,有本事他把我抓起来!”

  “老林,你现在这样不行,很容易出事!”社会工作局副局长老郑摇摇头,“你干净,潘部长确实不可能抓你,但是他可以让你不断出去下地方考察,若是让你去昆仑省半年,回来两个月,又让你去乌斯藏几个月,这么反反复复的折腾你,你又能活几年?”

  林副巡视员脸色骤变,“他敢!”

  “他当然敢,被他这么收拾的又不是没有!”

  林副巡视员脸色阴晴不定,恨恨的说道,“我就不明白了,谷枢机为什么给他那么大的权力,他这么无法无天的折腾,告状的人一大堆人,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赵副厅长苦笑着摇摇头,“谷枢机对宣传口不满不是一天两天了,谁让我们是不受人待见的小知识分子呢,悔不该呀,当年若是去了组织口……”

  “组织口也不行,部长、副部长、各个局的一把手都是外面调过来了,而且每五年一换,纯粹的组织干部若是不下地方,也没机会!”

  “不说这些了,说了心烦!”赵副厅长看向社会工作局郑副局长,“老郑,你们局长又下去了?”

  “是啊,李局长一年总有六七个月在地方跑!”

  “还是你有福气,当年谁也不想去社工局,你选择过去,没想到现在反而是你最自在,遇到这种不爱管事的局长,你真是福气呀!”

  “谁又能真正自在?李局长是潘部长认可的人,他不想留在宣传口,潘部长也是知道的,部办的同志说,李局长明年就要下地方,到时候我又怎么可能真正自在?”

  “这么说,你们几个副局要提一个?你希望很大呀!”

  “希望倒是有一些,可若是其他人被看重或者又过来一个空降的,我就尴尬了……”

  “李局长那么年青,下地方搞不好就是市长,你干脆跟着他一起下去,我算是看透了,我们这种党务部委若是没有地方经验,根本就上不去!”

  郑局长笑着摇摇头,“我在北京待惯了,这样的好机会还是交给年青人吧!”

  交谈了一会之后,一群人相继离开,郑局长缓缓离开,骑上自行车,他嘴上说不关心,心里何尝不关心,副局级到正局是一道巨大的门槛,跨过去,就有可能升迁为副部,跨不过去,就只能和老林那样骂骂捏捏,看到他外强中干的样子,郑局长就告诉自己,人要顺势而为。

  谷枢机摆明不喜欢宣传口的作风,不断换人,现在更是动起了大手术,这个时候还想坚持过去那一套,搞阳奉阴违,又怎么可能?尤其是社工局,是一个新局,局长还是一个政治新星,他配合好了,机会不就有了吗?

  也就在郑局长为未来牵肠挂肚之际,李思明刚刚向潘信汇报完,潘信点点头,“你做的几个试点不错,有了试点经验,接下来社工局就有的放矢了……”

  给出了一番评价之后,潘信笑着问道,“小李,我知道你会说法语,现在是什么程度?”

  “我文化程度低,能听,也能说一些,但写不好!”

  “能听就行!”潘信微笑着说道,“中央要安排一些年青同志到发达国家大使馆做副手,见见世面,我推荐了你,你打过仗,又在黄埔船坞工作过,做一做驻法使馆武官还是可以的,接下来国防部长寻总会面试你,你可要做好准备嗷!”

  “啊?寻总要见我?”李思明十分惊喜,不过他寻即有些犹豫道,“潘部长,多谢您的推荐,可去国外使馆做武官?我不会搞外交呀!”

  “谁天生会搞外交?完全可以学嘛!”潘信微笑着说道,“你会说法语,对西非比较了解,寻总能问的也就这些,你该怎么回答,就怎么回答,不要夸张,也不要胆怯,过关问题不大!”

  “是,我一定好好表现!”

  “去吧,把握好这个机会!”

 

  第66章整顿的决心

  虽然李思明还不确定会不会离开,但就算这一次面试不成功,李思明业肯定要离开,李思明属于典型的工农干部,文化程度不高,与宣传部那些小知识分子八字不合,潘信调他上京,一开始的思路就有想用他破局的意思。

  不过也不知道这小子得了谁的指点,在完成了社工局组建后,他就选了几个典型,开始了长时间下乡,一下去就几个月,通过指导这些典型企业党委的建设,李思明又写了好几篇文章,既有思想,又有深度,还有执行,也就绝了拿他做打手的心思。

  李思明以谷雨提出的服务企业,服务群众为目标,除了正常的对群众的宣传工作以外,他的重心放在非公有制企业上。

  李思明从非公有制企业内部培养和提拔有威望的企业中层和工人担任党组成员,社工局专人联络指导、并提供政策和法律服务,并进行仲裁的操作,这段时间潘信也在思考。

  李思明的试点方案很有意思,需要把企业中真正有威望的企业中层和工人发展为党组成员,都是企业内部提拔的,没有外人,不仅企业有了核心力量,也避免了官僚化,相关企业党委连办公室都不允许有,越是简陋,越不容易官僚化。

  党组成员一般为双数,基层企业代表为三人,中层管理代表两人,与资方有明显关系的代表一人,或者按照同样比例扩大人数。

  党组成员不得预先安排人员,需召开企业党员大会,以总工会代表监督,采用有比例的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结果第一时间公开,企业党组枢机由社工局联络同志兼任,党组成员轮流主持工作,每个月换人主持。

  遇到事情了,党组成员内部讨论,只有三分之二以上通过,且通过社工局批准,才可以用党组名义发表表态性言论,一般则以企业党组名义出具建议书,以调解矛盾为主。

  社工局的工作要如革命时期一般简明扼要,每周一次传达文件,小企业每一个月,大企业每半月一次召开会议,必要时可以临时开会,不得在工作时间开会,尽量选择在周末和休息时间,在企业办找一个房间开会,每次开会最多不超过两个小时,不要搞虚头巴脑的东西。

  社工局代表一般为两人,必要时可以扩大,传达的都是事关企业和职工的实事,没有就不要说,主要任务有三,一是收集过去半月企业党组和党支部的会议纪要,尤其是出具的每一份建议书,都必须收集,若是其中有问题,则需要纠正。

  二是听一听企业和职工当前遇到的困难,对企业党组内部出现的冲突进行仲裁,若是暂时无法仲裁,则向上汇报,三是发现矛盾激化,需要深入企业,与企业代表和职工代表分别谈话,听取他们的意见,并向上提供明确的报告。

  李思明还将干部下放和社工局的工作挂钩,两家都做的是调研的工作,所以社工局分正式工作人员和临时挂靠人员,下放干部作为社工局临时挂靠人员接触企业和职工,既可以深入群众,又可以减少社工局的工作压力。

  李思明认为社工局和企业党组的重点是站在发展的角度,做好劳资平衡,缓解劳资纠纷,要劝和不劝离,一旦出现激烈对抗,企业党组必然会成为对抗的风暴眼,社工局就必须第一时间介入,直面矛盾,争取在矛盾没有激化前化解矛盾。

  李思明的方案把核心放在解决劳资纠纷上,这本来是总工会的活,不过总工会现在相当尴尬,想搞独立工会,一直只是试点,哪怕是全国人大主席贺国正同志几次推动,但都不是很成功,原因很简单,我党起家的力量就来自于工会,党内很多同志担心独立工会,最终会被反动分子利用……

  李思明的方案,事实上把本来应该由总工会承担的角色收到了社工局,社工局以党的名义对劳资纠纷做仲裁,总工会只有一个可怜巴巴的监督职能,这事实上架空了总工会,而总工会的级别要比社工局高两级,这自然引发了总工会的强烈不满。

  谷雨对那种虚头巴脑只花钱,不做事的机构从来都不会客气,一旦该方案被通过,总工会就算不被撤销,也会变成彻头彻脑的养老院,而社工局的政治地位将直线上升,为了提升级别,社工局最起码要提升到副部级直属局,很可能会由一位正部级的中宣部副部长兼任……

  任何一个部门都有扩张权力的天然欲望,而潘信本身又有极强的权力欲,中宣部本身又是一个综合性管理部门,他不仅不担心中宣部抢走了全总,反而乐见其成。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9 19:03 , Processed in 0.029199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