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新时代新股东 第1-118章 - 第 87 页

  在国家财力不够,必须有侧重点时,谷雨能做的是保住关键,但对其他技术路线必须有一些跟踪,这也是为未来考虑,有时候一些看起来走不通的技术,却可以带来其他非同一般的收获,在自己现在没钱的当下,与苏俄的合作自然很重要。

  而这一次访问苏俄,谷雨带上彭炳丰同志,除了让他担任核能领域的顾问以外,谷雨也想让他历练一番,等到中国第一座核电站顺利并网发电,十一大就将召开,谷雨计划提拔他担任中核总公司党组成员,步入到副部级干部行列,未来他也将成为中国下下一代领导干部的备选人之一。

  当然了,这样的核心技术干部,谷雨自然舍不得让他做普通的党政工作,但负责工业的副总理,工业部长、能源部长、国防科工委主任,这些重要的职务他还是可以做一做的,而这些位置上懂管理、懂技术,还可以被完全信任的人同志自然格外重要。

  而作为后备干部,也必须对高层政治有所了解,这一次古巴导弹危机就是非常好的学习过程,谷雨希望他跟在自己身边好好学一学如何处理,这样活生生教学比什么文字都有用。

  专机迅速起飞,谷雨继续和彭炳丰同志攀谈,“小彭,你知道建国到今天,我们往美苏等发达国家派了多少人吗?”

  “怎么也应该有好几万人!”

  “你说得少了,已经突破了二十万人,其中往苏俄派的人最多,前后派出了四万多人,东德和捷克大概有七八千人,而欧美等西方国家加起来有十多万人,另外还有自费留学生四万多人!

  除此之外,我们邀请的德日以及其他国家的技术专家在帮助我们发展的同时,还在国内为我们培养了无数大学生和技术人员!

  现在是1962年,我们请来的这些专家绝大部分已经到了50以上,他们绝大部分已经不能在科研第一线干了,到了你们挑起大梁的时候,你作为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做个表率!”

  “我一定努力!”

  “通过战争时期和战后十几年的建设,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发展的根基已经基本扎实,可以说骨架已经基本牢固了,但我们身上的肉却很少,未来二十年,到了该长肉的时候了!

  怎么长肉?国家的办法是搞市场经济,这不仅需要有技术,还要有管理,要做到产学研三结合,这样搞出来的东西不仅有质量,还要有成本优势,还要能说服客户,这就要求我们那些留过学,又在国内历练多时的留学生们发挥作用……”

  谷雨絮絮叨叨说着他的期待,而在这种期待的背后自然也有担心,前世八九十年代中国发展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人才断档。

  嗡嗡嗡的影响是一方面,但更主要的原因是那些出国留学过的专家们大多已经老迈,而国内培养的人跟不上,前往欧美留学的人还没有进入到成熟期,所以这个时间段恰恰是一段空白。

  在这个时代,理论上说不存在这个问题,此时何济世、彭炳丰这一代的同志已经逐渐挑起了大梁,成为了国家的中坚力量。

  又因为人才缺乏,等到他们大学毕业和回国的时候都是宝贝,获得了大量机会,被提拔的飞快,现在相当一批人在三四十岁就已经处在了中高位,可以说他们是时代的幸运儿。

  但有其利,也必有其弊,这些未来二十年的主力军大多集中在重工业等关系国家命脉的领域,而这段时间又恰恰处在短缺经济时代,东西生产出来不用发愁,也就是说他们并没有真正经历过市场风云的残酷洗礼,谷雨可以断定这些人中有很多会被时代淘汰,所以在期待之余自然有所担心……

  当然了,尽管有一些担心,但大方向上谷雨还是很自信的,中国大规模的工业化给了无数人历练的机会,现在这些人正处在当打之年,虽然他们未必是世界最出色的,但作为整体,他们的实力也仅次于美苏两国。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大规模普及教育所带来的收益也越来越多,这也意味着未来二十年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总体只会越来越大,或许二十年后,与美国有些差距,但在民用领域全面超过苏俄是必然。

  这与苏俄大清洗给柯西金、勋宗这一代人机会是一样的,也正是这些人的存在,苏俄一步步步入辉煌期,但因为残酷的战争所造成的人才断档,或是因为这些人霸占着权力不放,苏俄在这一批精华逐渐步入老迈后,也变得一蹶不振……

  这也是谷雨比较警惕的,苏俄的优点需要学习,苏俄的不足也必须警惕,中国必须建立起制度性的退休和交接班体系,不让一些人长期霸占关键位置不放,这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大事,就从他做起吧!

  在这个关键时刻,谷雨不想导弹危机,却在这些问题上想来想去,可见此时他政治上的侧重点,不过随着飞机进入苏俄境内,谷雨的思路慢慢转入到导弹危机时刻。

  也就在谷雨的专家飞到莫斯科上空,受赫鲁晓夫委托,苏共中央第二枢机科兹洛夫和部长会议副主席柯西金来到机场迎接,两人对于现在国内国外出现的种种多多少少有些埋怨赫鲁晓夫。

  苏共党内对出现导弹危机是有心理准备的,毕竟是在美国的后院安导弹,美国人反应这么大也不算奇怪,可赫鲁晓夫的反应却让他们大跌眼镜。

  赫鲁晓夫对美国的反应感到不可思议,甚至有些惊慌,他竟然抱怨我们对土耳其导弹也没那么惊慌,美国人怎么能这么做?这也是奇了怪了,你在做什么难道心里没数吗?

  苏俄为了这一次赫鲁晓夫的赌博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苏俄外交部多次对外重申他们没有运核武器,也对外做出种种承诺,付出了这么巨大的代价,结果他现在慌了?这怎么行!

  除了对赫鲁晓夫对美的反应不满以外,这两位刚刚处理了那起群众事件的同志也对赫鲁晓夫在国内的种种做法极端不满,谷雨都提醒了那么清楚,结果赫鲁晓夫还是不当回事,出了事情后却埋怨他们处理不当,造成了重大伤亡,他们自然很不高兴……

  谷雨与两位苏共中央主席团成员相继握手,寒暄了两句,一起前往莫斯科,谷雨有些抱怨,“这么大的事情,贵国事先不告诉我们,我可以理解,但你们部署好,告诉美国人前,应该我们告知一声,现在我们被美国人通知要求立刻表态,我们相当被动!”

  “主席先生,苏俄党和政府也相当被动,我国本来计划在11月美国国会中期选举后才通报贵国!”

  “也就是说,贵国的部署才到一半,我想知道的是,现在有没有能够攻击美国的导弹?”

  “具体情况我不是很清楚,但约莫是有的!”

  谷雨点点头,“被美国发现并不奇怪,贵国的预案到底是什么?有没有想到美国人会采取封锁举动?”

  科兹洛夫倒也挺实诚,“我们没有想到美国的反应会这么激烈,美国在土耳其部署导弹时……”

  谷雨点点头,苦笑道,“可能是我们习惯了被美国威胁,而美国没有习惯!”

  “或许吧!”

  “美国已经封锁了,贵国现在准备怎么办?”

  “苏俄政府已经决定以不携带武器的船只去考验封锁!”

  谷雨摇摇头,“第二枢机同志,为什么美国人挑事,贵国跟着美国的指挥棒走,贵国没必要火上浇油,完全可以换一种办法嘛!”

  “换一种办法?土耳其?”

  谷雨简单了解下情况后,想了想问道,“第二枢机同志,如果,如果我建议贵国为世界和平考虑,对外公开部署在古巴的导弹数量及其射程,表示愿意与美国谈判解决同时古巴和土耳其导弹的问题。

  声明中,同时表示为避免激化矛盾,引发擦枪走火,苏俄将暂时不往古巴运送任何物资,除非美国主动发起进攻,否则苏俄绝不会使用古巴导弹攻击美国,贵国能够接受?”

  科兹洛夫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很聪明的转移话题,“主席先生,我注意到您提议将此次事件称为土耳其和古巴导弹危机,我相信您的建议中,肯定有关于土耳其的内容!”

  “当然,我的另一半建议是贵国在土耳其方向总动员,并对外声明,苏俄同样有剥夺部署在土耳其的美国导弹威胁苏俄的权力,若是美国政府不愿意谈判,而是妄图通过入侵古巴解决苏俄的导弹威胁,苏俄政府也将对等报复土耳其!”

  科兹洛夫听完,想了想说道,“我个人原则上支持您的建议,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美国已经完成了对古巴的部署,他们随时可以发动进攻……”

  “所以我才建议贵国公开部署在古巴的导弹数量,我相信美国并不愿意打,他们吃不消纽约被威胁,而乘着美国犹豫的机会,苏俄完成总动员并不难!”

  “还有一个问题,土耳其是北约成员国,这很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

  “苏俄和古巴难道就没有盟约吗?”谷雨摇摇头,“在这个时候,贵国若是退,会被认为是抛弃盟友,这会让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心寒!”

  科兹洛夫无言以对,谷雨接着说道,“贵国把选择的机会交给美国,就会占据道义的高地,这对于洗刷贵国此前在外交上的一系列欺骗行为,挽回国际形象很有帮助,毕竟贵国面临着巨大的安全危机,在巨大的国家安全危机面前,任何行动都是可以原谅的!”

  科兹洛夫点点头,不过他又有些犹豫的说道,“美国政府未必会答应,若是北约总动员……”

  “贵国的导弹威胁不了美国,总能够有效威胁英法德吧,很明显,如果矛盾只集中在美苏之间,美国绝不可能让步,到最后只能是贵国被迫妥协,这会严重损害贵国的国际形象。

  但如果矛盾进一步扩大化,把看热闹的英法德拉进来,英法德基于自身利益考虑,他们会不断游说美国人在土耳其导弹问题上做出妥协,肯尼迪有了台阶下,反而容易让步!”

  “冒着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危险?”

  谷雨很严肃的说道,“第二枢机同志,我同美国人打了很多年交道,我很清楚美国人是不愿意讲道理的,想让美国人讲道理,那就一定要有打的决心,我们绝不能让美国人彻底摸清楚贵国不敢发动战争的底线,否则他们只会制造紧张气氛,不断的切香肠,逼着贵国妥协,再妥协!”

  科兹洛夫还是不放心,“中国同志难道真得不担心吗?”

  谷雨自嘲的说道,“中国同样也不愿意打第三次世界大战,但我相信一旦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美国在攻击贵国的同时,也一定会同步对中国发动核战争,这点自觉,我还是有的!

  但越是如此,中国越不能害怕,越不能被美国摸清楚我们的底线,否则各种挑衅就会不断出现,这一点是基于我多年对美斗争的经验!”

  科兹洛夫并没有继续问下去,表面上看起来被谷雨说服了,但内心怎么想,谷雨不知道,但不管怎么样,他给了苏俄另外一个处理的方案,他们愿意听,中苏还可以再亲密几年;他们若是不愿意听,那就怨不得中国与他们疏远,谁也不愿意和懦夫混在一起!

  而和科兹洛夫的交谈,就是给赫鲁晓夫提个醒,让他先考虑一番,这也是试探……车队到达克里姆林宫后,本来谷雨还想休息一下,给赫鲁晓夫一个党内开会和考虑的时间。

  没想到他刚刚下车,赫鲁晓夫就迅速出现了,就在会议室门口,他竟然拿出了一封给美国总统的信,请谷雨看看,说什么必须尽快有个说法。

  谷雨有些莫名其妙,他接过信看了起来,在信中,赫鲁晓夫承认苏联导弹在古巴的存在,但把它们说成是纯粹防御性的。

  然后他说,他深切地渴望和平,让我们不要使这种局势弄得不可收拾吧,强行实行隔离只会使苏联采取它自己认为必要的措施。

  但是,如果美国作出不会入侵古巴、也不允许别人入侵的保证,并且,如果它撤回自己的舰队,不再搞隔离,这就会使一切马上改观。

  谷雨看完这封冗长、杂乱无章、漫无边际的信,心中连连摇头,挑事又怕事,这哥们也是奇葩,他想了想,回头询问道,“谁有打火机?”

  一位同志掏出了打火机,谷雨接过打火机,点着了信,赫鲁晓夫立刻怒了,他红着脸喝道,“谷,你干什么?这是我的心血!”

  赫鲁晓夫暴跳如雷,嘴里霹雳巴拉说着什么,谷雨压根不鸟他,他一边继续烧着信,一边很郑重的说道,“赫鲁晓夫同志,这封信有着太多太多情绪化的表达,与您的形象不符,烧了比留下来好,至于如何与美国总统交谈,贵国中央主席团讨论后,完全可以拿出一封比较理性的信件!”

  赫鲁晓夫听完,着急的说道,“时间非常着急,我得到消息美国很快就要进攻,古巴,我们要保住古巴!”

  “美国人想要打,早就打了,还会搞封锁,不,肯尼迪甚至都不敢用封锁这个词,他说的是是隔离,他现在也很心虚!”

  赫鲁晓夫如梦方醒,他不再说话,一旁的科兹洛夫和柯西金哪里还不明白,赫鲁晓夫没有经过中央主席团会议的讨论,就拿出了这样一封信,并拿出来和谷雨讨论,这里面肯定有太多软弱的东西,这会让他成为中国人的笑柄!哪怕他是一把手,这样做也是不应该的!

  科兹洛夫气得脸色涨得通红,手都在颤抖,而一旁的柯西金也有些无可奈何,不过好在他的政治地位并不那么高,不属于赫鲁晓夫小圈子的核心成员,所以他能做的只是看着!

  就在这个极其尴尬的时刻,勃列日涅夫出来打圆场,他搓着手说道,“十月底的莫斯科已经比较寒冷了,我们还是到会议室交谈吧!”

  赫鲁晓夫点点头,为自己打圆场,“嗯,好的,谷,你说拉上土耳其很好,很好!”

  谷雨心中暗自叹息,怪不得这个活宝会成为唯一一个被部下推翻的第一枢机,怪不得科兹洛夫会得脑淤血,谁碰到这个货,也会受不了的!

  第78章和事佬的开始

  似乎是为了挽回颜面,进入到会议室之后,赫鲁晓夫就对中国对外公开发表的声明表示不满,吧啦吧啦说了一大堆,谷雨并没有和他争辩什么,而是听着他吐糟,心中更是无语,这家伙到底被谁吓着了?但凡脑袋正常一些的,都知道中国站在居中的立场,才是对苏俄最有利的。

  也就在赫鲁晓夫吐糟之际,科兹洛夫也有些忍不住了,“赫鲁晓夫同志,中国同志的声明虽然用词尖锐了一些,但中国同志处于善意中立的立场劝说,对联盟是很有利的!”

  赫鲁晓夫事实上也知道这一点,可他就是不爽,凭什么又被谷雨说教了一番,还有刚才在门外,谷雨烧信的举动,他怎么品怎么不是味,所以一上来忍不住就吐糟起来,但等到科兹洛夫说完,赫鲁晓夫也明白自己这个时候离不开谷雨的帮助,他这才来了一个大转弯……

  “谷同志,虽然贵国的声明有很多地方说得不合理,真正引发危机的时美国……但我还是相信您的真诚,也相信您可以为世界和平做一份努力,我注意到您在声明中,提到了土耳其导弹问题,但美国政府矢口否认,说土耳其问题与古巴问题无关,这是十分无耻的行径!”

  不知道为什么,听完了赫鲁晓夫那番话,谷雨不由得想起了那些歌词,“你的冷漠,让我伤心;你的冷淡,让我痛心;你的冷落,让我揪心;你的冷酷,让我担心……”“虽然你做了很多错事,伤了我的心,但我还是原谅你了!”

  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谷雨摇摇头,赫鲁晓夫现在很敏感,他看到谷雨摇头,眼睛立刻凝聚,难道对方又要说什么,谷雨排除掉脑海中各种乱七八糟的想法,他想了想措辞道,“赫鲁晓夫同志,中国的立场已经在声明中说得很清楚,没必要再说,这一次我过来,想的是解决问题!

  很明显,美国人这一次的反应非常强硬,古巴的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更重要的是,目前这种剑拔弩张的局面很可能引发意外,若是贵国或者美国前面军官使用核武器引发核战争,那将是所有人的噩梦……”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02:13 , Processed in 0.030097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