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新时代新股东 第1-118章 - 第 89 页

  超音速战斗机和导弹的出现,使得地面防空、海上防空以及战术空中行动的节奏加快,遇到多架飞机不断改变航向、运动方式变化或者多机同时交战情况时,若仅仅靠通过无线电语音持续通报敌机飞行路线和状态,并引导己方作战单位交战已经十分困难了。

  虽然此时中国研发的数据链只是简单的地对空数据链,要想研发出飞机和飞机之间相互配合的战术数据链还需要时间,但即便如此,这也让中国空军意识到未来空战的关键是制信息权。

  数据链的主要用途是近距离协同,通过向飞行员通报相关情况,组织空中格斗,以前是地对空或者空对空电台喊,但现在不同了,通过地空或者空空数据链,可以不断自动交换信息,自然可以更好地跟踪目标。

  数据链还可以把分散编队各飞机的雷达联系起来,从而确定目标位置并对目标进行跟踪,然后进行静默攻击,即便目标飞机意识到被跟踪并处于对方的导弹射程之内,会东躲西藏,但它并没有意识到在它周围还有其他作战飞机同时跟踪和瞄准它。

  因为其他飞机可通过那架发现目标的飞机所提供的信息实施导弹攻击,不需要所有编队飞机一起开机搜索,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把目标飞机堵在角落里,并一举将其击落。

  在发现了数据链的巨大价值后,空军立刻意识到美国路线是正确的,战斗机要做大,要在里面装上大量的航电系统,还要想办法把雷达搬上天,研究大型预警机,用预警机来引导飞机作战。

  空军如此,海军、陆军也同样如此,数据链才是真正的未来,虽然这些技术离真正突破还需要时间,但电子技术尤其是集成电路的发展非常迅猛,或许用不了多少年,就可以实现。

  而随着思路的转变,中国军队再去看苏俄军队,自然就觉得老毛子的米格21走错了路,米格21虽然机动灵活,但机体太小,电子系统少的可怜,过分依赖地面引导这一套东西,也就意味着米格21只能应急,未来没办法进行现代化改进,这也是中国不愿意引进米格21的根本原因。

  这种飞机花了大本钱搞回来,用几年就不行了,想改进都没办法改进,那还不如在歼50平台上继续改进,歼50是双发战斗机,改进的空间反而更大一些。

  虽然歼50的速度慢一些,但按照能量空战理论,速度并不是空战的关键,要不然中国的下一代战斗机也不会一开始只设定了1.8倍音速的速度指标,这已经差不多了。

  中国空军自然也要考虑对外出售,米格21这条路也同样走不通,因为第三世界国家真正拥有完整防空网的国家少之又少,或许在电子系统还没有成熟前,米格21还可以利用其机动性打打胜仗,但一旦没有电子系统成熟,米格21就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所以随着眼光的变化,中国一方面对苏俄技术装备开始了挑挑拣拣,不是什么都想引进,而是选择那些自认为有价值的,同时也希望与科技实力更强的苏俄加强合作,早日绘出心中的蓝图。

  谷雨在看到这些汇报后,却产生了另外一个想法,他希望通过交流,让老毛子空军增加一些认识,不要总是抱着米格21不放,赶紧取得下一代战斗机的突破,到时候中国可以更好的薅羊毛,整天都是米格21,羊毛都不好薅……

  勋宗虽然坚信苏俄的强大,对中国常规武器的发展多少有些瞧不上,但勋宗同样很清楚,中国在至关重要的战略核力量发展上,并不比苏俄落后,很多地方甚至还有领先,所以他并不头铁,既然谷雨这么提醒,可能是有一些问题,他自然愿意交流,反正也不亏。

  两人一路聊,来到了与伊留申设计局配套的一家喀山飞机厂,参观了正在生产的第一架伊尔62原型机,此时这款原型机已经装配大半了,基本布局看的比较清楚,谷雨笑着问道,“这是英国VC10客机的大哥还是弟弟?”

  勋宗很坚定的说道,“这是大哥,伊留申设计局很早就完成了相关这一种气动布局的设计!”

  谷雨对4发尾吊布局不是很喜欢,不过勋宗再三向他强调,这样的布局适合平稳飞行,而且出现单发故障时,偏航扭矩极小,而平滑的机翼在高湍流时具有很强的方向稳定性,可以说相当安全。

  当然了,也肯定有缺陷,比如重心靠后,为此,设计师在飞机上加装了可配重数吨水柜,轻载飞行时要靠水来平衡飞机重心,降落后要放下机尾的尾撑杆,防止飞机地面抬头蹲屁股。

  谷雨点点头,印象中VC10除了贵了一些,就没什么明显的缺陷,不过VC10入华还需要时间,而且技术转让也比较难,还是和老毛子一起搞伊尔62,最起码这一款飞机也是相当不错的!

  也就在谷雨参观伊尔62时,美国政府也正在召开会议研究,虽然表面局面缓和了一些,但苏俄通过情报机构送来的古巴核武器力量却让美国人大吃了一惊。

  苏俄说已经部署了100多件战术核武器,足以令攻击古巴的美国陆海军部队瞬间全军覆没,而在战略核武器方面,苏俄号称已经部署了56个核弹头,每一个核弹头的爆炸威力都超过一百万吨TNT当量。

  苏俄还说已经下放了核武器的指挥权,而为了让美国人相信,苏俄把部署在古巴的军队番号和数量也告诉了美国,我们有好几万人,这些人都做好了与美国人殊死搏斗的准备,你们看着办。

  虽然苏俄传来的东西是真是假不知道,但肯尼迪更有理由驳斥强硬派发动战争的冒险,因为苏俄传递的信息与美国空军侦察的不一样,美国空军认为苏俄只有不到一万人,可赫鲁晓夫竟然说有五万人,强硬派连敌情都没有摸清楚,怎么能打仗呢?

  此时肯尼迪反而稍稍松了一口气,他意识到苏俄同样不想打核战争,所以他也可以稍稍做一些缓和,比如不让F102携带空对空战术核导弹,避免真得干起来。

  但轻松之余,肯尼迪也很心烦,或许是中国的推动,或许是中苏两国搞起了双簧,但不管是哪一种,土耳其导弹被拉进来讨论已经成了必然,这恰恰是现在的美国政府千方百计想回避的。

  肯尼迪并不反对撤出导弹,但如果两家同时撤,美国的面子罩不住不说,欧洲盟友也要起嘀咕,尤其是英国人,若是美国人在关键时刻不能保护英国,英国凭什么把自己使用核武器的决定权交给美国……

  美国政府追求的是苏俄先撤,美国在未来撤,但现在这层窗户纸被中国人捅了出来,美国若是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也不好交代。

  到底应该怎么办?恰好此时一个消息传来,一架侵入古巴领空的U2侦察机出事了,这个行动无异于发出战争的信号,肯尼迪虽然以苏军情况不明推迟进攻,选择了严格保密,但必须想办法解决,思考良久,他询问弟弟,“中国人可以相信吗?”

  他的弟弟回答,“中国人不可以相信,但中国肯定不希望打一场核战争!”

  肯尼迪点点头,“联系中国人吧,我们现在需要有人传言!”

  “会不会太软弱了?”

  “只是接触,有些话直接不好说,有个人转达就好多了!”

  无独有偶,此时在莫斯科的赫鲁晓夫也处在极大的惊慌中,苏俄导弹部队在古巴击落了一架美国U2侦察机的同时,一架美国U2闯入苏俄领空300公里,赫鲁晓夫也受到极大刺激,鬼知道这是不是带着一颗原子弹的轰炸机呢?

  与肯尼迪的选择几乎一致,赫鲁晓夫立刻给谷雨致电,希望通过中国政府的关系与美国拉上线,现在不拉是不行了……

  谷雨非常满意,赫鲁晓夫和肯尼迪这样做才对嘛,我这么一个大和事佬坐在这边,你们怎么能不重视呢,让我来转达,你们满天风雨不就散了吗?

  第79章戛然而止的收场

  谷雨见到赫鲁晓夫时,感觉他老了很多,这倒也不奇怪,战争的爆发有时候则是偶然,随便一个擦枪走火,都有可能爆发战争,作为弱势的一方,赫鲁晓夫心里很虚,害怕战争不奇怪。

  这个时候非常考验人,能挺得住的就是英雄,挺不住就是狗熊,这一点赫鲁晓夫自己也知道,但前世的他最后还是被巨大的压力打垮,对美国屈膝投降,而这一世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

  “谷同志,美国国内有缓和派不愿意打古巴是事实,但美国军方都是经历过二战的强硬派,若是我们再不让步,他们会打古巴的,一旦美军空袭,苏军又不能真正发射导弹,到时候我们……”

  谷雨表示赞同,“尼基塔,我不反对你对美国让步,但苏俄是国际共产主义阵营的老大,你们不能一点条件都不讲就撤退,那会彻底毁掉苏俄的国际形象。

  更要命的是,此举会把美苏两国的力量平衡也会彻底打破,接下来美国人会更加肆无忌惮,中国也必然会受害,我为什么会立刻来苏俄,与你共同研究,就在于此!”

  赫鲁晓夫看了看谷雨,“谷,你觉得应该怎么办?”

  “苏俄肯定要从古巴公开撤出导弹,你的交换条件我注意到,应该是两条,美国承诺不侵略古巴;美国撤出土耳其的核武器,我说的没错吧!”

  赫鲁晓夫点点头,“如有可能,我还希望加上第三条,美军从阿富汗撤出,不过这一条并不是很重要,联盟在阿富汗占有一定的优势!”

  谷雨想了想说道,“既然在阿富汗有优势,那就不要提了,美国人愿意在阿富汗多花钱,那就跟美国人慢慢耗,反正对贵国而言,也就是损失一些武器,牺牲一些中亚裔军人,完全扛得住!”

  赫鲁晓夫沉默片刻后,微微点点头,谷雨接着说道,“剩下的两个交换条件,我相信美国人会答应,但美国人为了颜面考虑,绝对不愿意公开让步。

  我们的首选是逼着美国人两条都公开让步,但如果确实做不到,那就退而求其次,可以接受美国在苏俄公开撤出古巴导弹后的三个月到六个月内秘密撤出在土耳其的中程导弹,但美国人需要公开承诺第一条!”

  “美国人可能也很难答应!”

  “我知道美国人很难公开承诺,事实上,贵国也不可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美国的承诺上,肯定会留一些后手,但美国人必须公开让点什么,比如要求美国公开为猪湾事件道歉,并承诺不再对古巴策划类似事件;又比如完全取消或者部分取消对古巴的制裁。

  如此一来,苏俄多少可以得到了一些东西,不管是苏俄党内,还是古巴,亦或是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心态也会平和许多,这一点很重要!”

  赫鲁晓夫听完,缓缓点点头,不过他还是不放心的问道,“美国人的飞机刚刚入侵,我们需要搞清楚是怎么回事?现在的形势太紧张了!”

  “美国一架U2飞机在古巴被击落,肯尼迪同样极其紧张!”谷雨笑着说道,“美苏两国都想避免核战争,但双方都担心对方出现不可控的因素,那可以这样,美苏中安理会代表立刻启动闭门会议,双方代表与本国保持二十四小时联络,任何变化都必须继续通报对方!”

  赫鲁晓夫点点头,表示认可,至此两人就敲定了苏俄方面的条件,可以撤出古巴导弹,但美国需要公开答应两个条件,底线就是古巴方向美国需有一些承诺。

  不过美国人的条件很快就传了过来,美国人可以答应这两个条件,但绝不会公开承诺,同时拒绝召开三国代表闭门会议,要求苏俄立刻同意,否则就要对古巴发起进攻!

  肯尼迪想解决问题,但同时又必须对苏俄保持战略威慑,看到苏俄方面软弱了,他在心中大定下,自然更进了一步,继续逼着苏俄让步,苏俄只要退一步,就会退两步、三步!

  他拒绝闭门会议,原因也很简单,美苏中三家开小会,这不是无形中提高了中国的等级吗?英法怎么可能答应,但若是英法掺和进来,土耳其的导弹还撤不撤了?这两国也会有兔死狐悲之心。

  肯尼迪的代表在和中国大使交谈时,也对刚果人民解放军南下进攻非常不满,明言一旦朝鲜雇佣军跑到刚果铀矿附近,西方军队将出动干预;他还对缅甸军政府突然进攻美国势力表示很不爽!

  中国大使表示,这两件事都和我们没关系,我们的谷主席正在苏俄,导弹危机爆发那么突然,美国人都不知道,中国更不可能知道。

  肯尼迪代表相当无语,他能做的就是要求中国妥协,中国大使则表示中国政府确实很关注,但这是两国的内部事务,中国也不可能直接掺和,反正与我们无关!

  看到肯尼迪的回复后,谷雨觉得该退了,他告诉赫鲁晓夫,美国人的威胁只是威胁,要进攻早就进攻了,又说既然美国人不想召开闭门会议,那就由美苏两国联合国代表或者其他方式进行直接谈判了,中国就不参与了,如果接下来有需要,中国在参与……

  赫鲁晓夫十分干脆,表示同意,谷雨对老毛子的耿直有些无语,哪怕是媳妇娶进门,媒人丢过墙,也不能老子一说,你就同意,这个人太不会做人了!

  心里非常不爽的谷雨表示他对苏俄第一代涡扇发动机D20P很感兴趣,希望尽快启动引进谈判,他希望前往苏俄的彼尔姆城,与那边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聊一聊。

  这个城市原来叫作莫洛托夫城,随着莫洛托夫倒霉,又改回了原来的名字,而著名的索洛维也夫航空发动机设计局就在这里,谷雨要去的就是这个设计局。

  该局的主要产品是涡扇和涡轴发动机,苏俄第一款涡扇发动机D20P就诞生在该局,未来将装在伊尔62M和伊尔76的D30K系列也正在由该局设计,前世中国的运20也长期使用D30的后续产品D30KP,而米6直升机所用的涡轴发动机则是由D20P改装而成。

  这个时代的涡扇发动机刚刚起步,因为迎风面积大,阻力大高空高速性能差,加速差并不合适当歼击机动力,没办法用于二代战斗机,所以不管是米格21还是美国的鬼怪F4,用得都是涡喷,后来中国空军对斯贝看不顺眼,也是这个原因。

  所以这种早期的涡扇大多用于运输机,军事上大多用于轰炸机,最多是战斗轰炸机,比如斯贝就比较典型,而D20P也是如此,这款飞机主要用于民用的图124短途支线飞机,发动机全重1468千克,推力也不是很大,只有52.92kN。

  这也不奇怪,D20P主要装备客机,设计必须保守,其设计目标要达到最佳的经济性和可靠性,所以采用了压比为2.4的三级轴流式钛合金份上,压比为5的八级轴流式高压压气机,有12个互联火焰筒的环管形燃烧室,单级气冷铸造高压涡轮和两级铸造低压涡轮。

  而D20和D30这两个发动机系列有着不小的渊源关系,D30可以说是D20P基础上发展而来,核心机和机匣绝大部分零件都类似,增加了一级跨音速风扇和两级压气机,增加了压比和流量,提高了发动机推力,并且降低了油耗。

  而等到未来,老毛子在高涵道比发动机的研发上取得突破,他们就拿出了用于伊尔62的D30K,而其改进型D30KP就用在了伊尔76,后来更是被中国引进,用于运20。

  谷雨并不完全清楚D20和D30之间的渊源,不过他猜也能猜得出来,他的如意算盘是引进D20P,因为D20P引进后,好处非常大。

  D20P可以比较容易的改成加力涡扇,加力推力应该是8-9吨级别的,这就和斯贝差不多,D20P虽然远远比不上斯贝,但中国想搞到斯贝怎么也要等到七十年代,而现在仅仅是1962年底。

  在谷雨看来,引进D20P的难度并不大,D20P虽然是涡扇发动机,但却是民机装配的发动机,苏俄不是很重视,只要谷雨舍得给钱,应该能够拿到。

  这段时间,中国已经试探过,赫鲁晓夫一开始想让中国引进图124,不过被谷雨拒绝,原因是中德合作的华德56已经改进了不少问题,开始了新一轮试飞,引进图124岂不是要和华德56打架?谷雨表示不引进图124,但可以引进D20P,赫鲁晓夫并没有立刻回绝。

  引进D20P后,未来可以给华德56换发,推力提高上去之后,不仅可以扩大航程,还可以把飞机拉长,载机人数可以增加到100人左右,这样的支线飞机就比较给力了。

  D20P进一步改进成D30、D30K后,华德56的性能还会继续提升,这一款支线飞机可以不断修修补补,虽然不是很先进,但满足支线运输和一些短途军用足够了,在发展初期,飞机的发展最好是一步步来,小步快走,轻易不换平台,

  D20、D30系列应该也可以改成工业用燃气轮机,毕竟老毛子是世界上继英国之后,第一个将燃气轮机应用在军舰上的国家,中国虽然引进了苏俄一款燃气轮机,但怎么自己设计,做到航改燃,还需要一款大推力的发动机,这个系列还是很有潜力的。

  而从军事上,好处同样不小,过去几年,中国空军一直在摸索从老毛子引进的苏-7,一开始是试飞的机身,后来苏俄出口苏7后,中国引进了一个战斗团24架,这款飞机也成为了中国第一批二代战斗机。

  但摸索后发现这款飞机根本不可能用作前线战斗机,老毛子后来将这款飞机,改成了对地攻击机生产了几千架,不过机头进气、大后掠翼、AL-7F这三样都保留不变。

  按理说,对地攻击机对下的视角很重要,机头缩小,改两侧进气最为合适,大后掠角对于攻击机来说根本不能用,而AL-7可靠性极差,油耗也大,直径也大,重量也大,所以中国空军压根看不上这种对地攻击机,觉得没什么实际用处,还不如继续使用歼52。

  不过中航工业研究认为,可以将苏7改为45度后掠角较为合适,或者保留翼根的大后掠角不变,在主机翼四分之二到四分之三处改后掠角为35度,形成双后掠角主翼,发动机可以在D20P基础上改一款加力涡扇,以上改进后,中国版本苏-7也能达到外挂2000公斤,带副油箱的航程2500公里这些指标。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01:28 , Processed in 0.031576 second(s), 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