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新时代新股东 第1-118章 - 第 98 页

  此时法国在阿尔及利亚的影响力还是不小的,法国人释放的民族解放英雄本·贝拉执行的是完全南辕北辙的亲苏亲法政策,说白了,就是希望法国这个前宗主国还有苏俄一起给援助。

  但很明显,这条中间道路在冷战时期不可能实现,所以苏俄虽然与阿尔及利亚建交,但更多的观察,而相比于苏俄,中国反而积极一些,而中国除了答应给予阿尔及利亚人道主义援助,帮助阿尔及利亚恢复法国技术人员大逃亡后留下的工厂以外,也和阿尔及利亚谈到了铁矿合作。

  阿尔及利亚除了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以外,铁矿资源也相当丰富,阿尔及利亚铁矿集中分布于西南部地区廷杜夫省,预计总储量逾40亿吨,最主要的是两座露天矿,储量为35亿吨。

  上述两座矿山位于廷杜夫省西南部同毛里塔尼亚交界地带,与毛里塔尼亚铁矿属于同一矿脉,其中一一座铁矿平均含量51%,可采量达17亿吨,基本不含有害物质。

  矿山上层覆盖菱铁矿,厚度为10米,表端为鲕石,含铁57%;底层为赭石,含铁40%-52%。富铁矿蕴含在矿山15-30米深处,铁元素含量丰富且品质很高,三氧化二铁和四氧化三铁等氧化铁元素含量亦较大。此外,磷灰石是铁矿层中含量唯一较多的非铁矿物质。

  另外一座铁矿的矿物层呈椭圆形,已探明铁矿石总重量为7亿吨,含铁率平均约为52.45%,低于世界铁矿含量平均值63-64%。

  上述两座铁矿已经被发现,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法国人对这两座铁矿山进行了地质考察、水文研究及矿脉勘测,曾做过3次研究,3次可行性研究论证(1957、1959、1961),钻井约50余处,总深度约7000米,掌握了有关地形、地质、交通、矿资源储备等方面的一些基本情况。

  而毛里塔尼亚境内含有丰富的铁矿,毛境内有法国殖民时期建成的铁路线,铁路总长700公里,运矿石火车被称为世界上最长、最慢的火车(200节车厢),毛铁矿主要出口欧洲国家。

  1955年至今,阿政府曾就铁矿的开发研究过4种设想方案,分别为:1)从地中海出口,需建一条1500公里铁路;2)取道摩洛哥,自大西洋出口,需建一条300公里铁路;3)通过西撒哈拉,自大西洋出口;4)通过毛里塔尼亚努瓦迪布港口出口(大西洋),与毛塔境内铁路联通。

  因为铁矿冶炼需要大量焦炭和水,但阿无煤炭资源,矿区属沙漠性气候,炎热干燥,6月到9月气温最高,达45度,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水资源匮乏,焦炭亦需大量进口(炼1吨矿石需0.8吨焦炭),经济上不划算。

  中国代表团对阿尔及利亚铁矿兴趣非常大,阿尔及利亚现在经济困难,亟待他国支援,偏偏作为独立的代价,油气资源受法国控制,所以如果能够出口铁矿石,那也是很赚的事情。

  两家一拍即合,两国领导人仔细探讨了四条铁路建设方案,中国人对第二方案兴趣比较大,不过阿尔及利亚更希望是第一方案。

  原因也不奇怪,第一方案修建的铁路贯穿阿尔及利亚,这对阿尔及利亚自然好处多多,不仅仅有利于该国铁矿出口、磷矿石、石油等出口也可以用上,而且完全处在阿尔及利亚可控制的范围内。

  但后面三个方案就不同了,第二方案需要摩洛哥同意,偏偏两国有些边界纠纷;而第三方案、第四方案都受到欧洲国家的限制,都有太多不可控因素。

  而中国更偏向于第二方案也不奇怪,第二方案只需要修建300公里铁路,成本比较低,但如果是第一方案,涉及到的投资实在太高了,1500公里的铁路建设总投资是惊人的,更不要说还要开铁矿,这得搞到什么时候都说不准,这么大的亏空到什么时候才能搞回来?

  根据阿尔及利亚政府和法国签署的协议,法国拥有阿尔及利亚油气资源开发的特权,但并没有铁矿开发的特权,所以法国人并没有资格插手,但戴高乐看着相当郁闷,这是法国的地盘呀!

  同时戴高乐也相当奇怪,中国似乎对开发铁矿的兴趣非常大,在多哥,中国不怎么掺和铝土矿;在阿尔及利亚,又不掺和油气矿,中国有那么缺乏铁矿石吗?不应该呀!

  不管戴高乐是否理解,在此时此刻,他都没办法阻拦,而且实际上也阻拦不了,所以他也只好充耳不闻,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其他西非国家的控制上。

  不过当戴高乐想起刚果时,又相当憋气,比利时人扛不住,法国不得不派出雇佣军上阵,结果在一场雇佣军大战后,法国人支持的比伯被打得节节后退,被中国人支持的卡比拉打到了加丹加高原,虽然靠着英美驻军出面挡住了对方的攻势,不过中国在刚果的扩张还是让整个西方如鲠在喉。

  这一次英美首脑拿骚会议的议程之一就是如何压制中国在非洲的扩张,戴高乐虽然在核武领域希望与中国合作,但又希望美国出面阻拦中国在刚果的试探,可又担心美国在刚果站稳脚跟后,触碰法国在西非的利益,那样的话,他梦想的法兰西复兴就更没有指望了,所以现在戴高乐相当的犹豫……

  说起来很奇葩,中国犹豫,英国犹豫,法国也犹豫,这下三常目前都犹豫,犹豫的原因事实上很简单,上两常到底要斗到什么程度?

  若是上两常继续斗得你死我活,其他三家可以放心的争夺各自的势力范围,若是上两常嘴上争,暗戳戳的却要打压下三常,三家就要一定程度上联合起来,必须被各个击破,谁都不是傻子,谁都希望别人先露头被收拾,然后跟在后面捡便宜。

  此时美国总统的心思倒比较简单,在压制了苏俄,证明自己强大后,美国人并没有和苏俄继续斗下去的心思,实在担心擦枪走火,既然不准备找苏俄的麻烦,当然只能找下三常的麻烦,肯尼迪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而另外一头,赫鲁晓夫已经无心和美国继续斗下去了,此时他的注意力已经不在外面,而在内部,古巴导弹危机的糟糕收场,虽然党内没说什么,甚至来访的谷雨也没说什么,但赫鲁晓夫心里比谁都清楚,他们都在骂他是懦夫,是胆小鬼!

  这段时间,赫鲁晓夫一一安抚了国外,等印度总理离开后,他开始把注意力放在苏俄内部,他又一次拿出了改革大旗,赫鲁晓夫决定在边疆区和州的党组织中设立领导工业生产的党委会和领导农业生产的党委会,各自成立自己的一套领导机构,以保证对工农业生产更具体的领导。

  与此同时,他还要在中央设立中央工业和农业生产两个领导局等等,苏维埃、工会、共青团等组织领导机构也按上述原则划分……

  赫鲁晓夫做出这个决定的根源在于他对工农业的改革遭到了重大失败,苏俄1957年改组了工业和建筑业管理体制,把部门管理变为地区管理,1958年又改组了农业管理体制,在全国各地普遍成立集体农庄-国营农场生产管理局。

  这些改组并没有产生预期效果,却造成指挥不灵,生产混乱的现象,1962年的经济形势已经非常不妙,生产出现了问题,经济增长减慢了。为了寻找出路,采取了改组党的领导机构的措施。这走的是苏俄几十年用行政手段来解决问题的传统路子。

  问题是这么搞太过骇人听闻了,当时就在苏俄党内引发了激烈的争论,不过现在赫鲁晓夫权力太大,大家虽然抱怨,表面上却没有一个人反对。

  “赫鲁晓夫又搞出了一个新改革,大家伙讨论一下!”刚刚回到北京的谷雨,在中央局常委会议,介绍了访问各国和考察的情况后,提到了赫鲁晓夫的改革。

  因为这一次会议,要讨论上海开发问题,上海一把手顾金声上京汇报,获得了列席的机会,正常情况下,应该是讨论这个话题时,让顾金声出席,但出人意料的是,谷雨让他全程参加中央局常委会,现在又点名让他发言,“金声同志,你来做一番点评!”

  大家伙的眼光迅速看到了顾金声,顾金声自己倒不奇怪,他毕竟只是中央局委员,谷枢机肯定要让他先说话,他思忖一番后说道,“同志们,我感觉赫鲁晓夫同志的改革有些草率了!

  这样做必然会破坏党的统一领导,也容易隔断工业农业之间的联系,而意识形态、治安、文化教育卫生、生活服务等领域到底谁来负责,也没一个明确的说法。

  我长期在地方工作,在中央待得时间不长,对地方工作还是有些理解的,我认为要划清两个平级党组织的职责和活动范围,很多情况下是非常困难的,这很容易造成职责混乱,产生许多不必要的矛盾。

  而且它还造成了党政机构的进一步膨胀,党政工团分别成立两套机构,使得整个机构和人员编制大大的膨胀起来……”

  李润民同志听到这里,补充道,“这很容易造成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错误,党委会不可能完全取代经济机关,苏俄这样做,各地的行政机关就被动了,很容易无所适从!”

  贺国正同志点点头,“赫鲁晓夫确实有些胡搞!”

  中央局常委纷纷发言,大家都有些看不上赫鲁晓夫的搞法,李润民同志有些担心的说道,“根据我们收集到的种种信息来看,苏俄今年各项经济指标完成的很不好,偏偏赫鲁晓夫在古巴的大冒险又彻底失败,他现在又搞出这么一手争议很大的组织改革,这会不会激化苏共党内的矛盾?”

  “我看可能性很大!”贺国正同志插话道,“这老大哥的政治文化确实糟糕,一个个政治接班人都是斗出来了,上台之后,还都喜欢否认前任,钢铁虽然打着列宁的旗帜,但他经济上却一步步取消了新经济政策,又把老布尔什维克差不多杀光了!

  到了赫鲁晓夫,更加夸张,直接否定钢铁同志,这几年一个改革接着一个改革,让人应接不暇,我要是苏俄的党政干部我也会无比头疼!”

  谷雨笑道,“老贺,你我要是苏俄的党政干部,压根不需要头疼,赫鲁晓夫要求不断更新领导机关,区委每次选举必须更新一半人员,州委更新三分之一,苏共中央委员会则更新四分之一。

  更关键的一点,超过55岁的干部都被他称为老头子,属于潜在被替换的对象,你是老老头子,我马上就是老头子,不出三五年,就要退休!

  苏俄的退休干部和咱们可不同,他们退休之后待遇大跌不说,政治上也压根没有话语权,这一点与我们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发愁的是老干部插手太多,人家直接就杜绝了这种可能性!”

  在座的其他八个人,还有负责记录的中办主任杜恒宁听到这里,都面面相觑,全国政协主席、候补常委荣瑞华就有些犹疑的问道,“赫鲁晓夫这么搞下去,能长久吗?”

  梁朴同志想了想说道,“他都快70的人,也说了在1966年召开的苏共23大会退休,苏共高层应该会捏着鼻子认,等着他退休,总不至于直接赶他下台吧!”

  “他说退就一定会退吗?”

  常务副总理黄道皱着眉头说道,“他再这么折腾下去,搞不好真有可能被赶下台!”

  陈元道也点点头,“苏俄政治比较简单粗暴,未必没有这种可能性,马林科夫当初也是一号,可还是被赶下了台!”

  谷雨又一次看向顾金声,“金声,你怎么看?”

  顾金声则摇摇头,“谷枢机,我对苏俄政治了解不多,也说不好,不过我感觉赫鲁晓夫这样的做法很容易引发激烈的内斗,不管谁赢谁输,都对共产主义阵营不是很好,1956年发生的种种都和苏俄内斗有关!”

  “你这句话说得很对!”谷雨点点头,“苏俄搞了好些个卫星国,这些卫星国的领导人都和苏俄高层有联系,若是苏俄内部真如同志们所言出现混乱,那些卫星国搞不好也会出事,咱们也做不了什么,拭目以待吧!”

  说到这里,谷雨自嘲的说道,“我给苏俄擦了这么多屁股,赫鲁晓夫却怀疑我的用心,虽然答应帮我们修铁路,但钱到底能不能准时到位也不知道,我们现在也没必要指望太多,尽量先完成现有的各项协议。

  完成固然好,也要做好完不成的准备,国务院制定计划的时候不要把子弹打光,一定要留预备队以防万一,老李,多才、黄道你们三同志一定要注意!”

  陈原道有些不放心,“会不会影响到经济发展速度?”

  “影响肯定有影响,但现在我们就算是按部就班发展,也还是不错的,能双位数增长固然好,做不到也不要太勉强,8%、9%也挺好的,人民只要不断有获得感就是成功,精神绷得太紧容易捅娄子!”

  李润民同志笑着说道,“谷枢机,你这么说,同志们会松懈的!”

  “松懈就松懈一些吧,我现在急得地方不在经济数据上!”谷雨摇摇头,“这一次银行整顿暴露出来的问题太大了,我们宝贵的发展资金利用的不好,很不好!

  我们现在陷入到一种悖论,放手让地方发展,地方瞎乱来,看到好的就一窝蜂上,然后搞出一大堆烂摊子,没办法收拾;加强中央管理吧,又没有活力,下面又抱怨不断!

  这个度总是把握不好,所以呀,我也看开了,把握不好就把握不好吧,下面亏钱就亏钱吧,但毕竟处在黄金期,就算亏一点,也容易擦屁股,我希望的是,利用这个黄金期,好歹给我培养一些像样一点的企业来!

  这些年我们是冒出一些个企业,但和丰田、松下、奥林巴斯比,还有九州日本的那些个相比,总感觉缺了不少东西,我也知道下面的企业在努力学习,但为什么总是形似神不似,到底问题出在哪里?一定要找到原因!

  现在各种基础物资增长很快,大家很高兴,数量重要,但又有欺骗性,真正决定一个国家发展的是技术、管理都出色的核心制造企业,各行各业都要有,越多越好。

  一个国家的黄金发展期是有限的,美国镀金年代钢产量增加到4000万吨就上不去了,二战之后的美国发展到现在,已经到了巅峰,钢产量缓慢的从8000万吨到了1亿吨,感觉也快到头了;

  苏俄呢,现在的经济增长率也在下滑,我看这不仅仅是赫鲁晓夫乱来的结果,应该是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改变发展模式了,但苏俄同志还没有意识到问题!

  我们的黄金期还有多久,是十年,还是20年?还是会更长?我不清楚,但有一点我是清楚的,要乘着黄金时期,培育一批高水平的企业,美国黄金年代之后出现了洛克菲勒,出现了摩根,出现了爱迪生,咱们呢?

  这里面确实有制度的限制,也有时代的原因,但咱们若是拿得出手的都是日本团队管理的企业,我心里就是不舒坦,我们必须在这一块多下一些功夫,要找到适合我们中国人的发展之路!

  现在我们这种通过压制劳动力价格,压缩成本,获得竞争力的是好,但这种挖人矿,喝人血的方式不可能长久,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人力成本不断上升,到时候怎么办?要在发展好的时期找到,并总结出来呀!”

  谷雨说到这里,喝了一口咖啡,然后说道,“我确实对两个闺女办得企业很在意,这里面有没有私心,肯定有一些的,谁不希望孩子好。

  但更多的是公心,在我眼里,中科计算是国企的试点,梦想电子是私企的试点,我自己亲自种试验田,发展的过程中出什么问题,我最起码心里有底!

  你们呀,也不妨选一两块试验田好好看一看,做到心里有底!”谷雨又看向顾金声,“金声同志,上海也有一些搞得还行的企业,你挑一两个,时不时观察,咱们宏观要管,这微观也要管,要不然就容易脱离群众!”

  因为是经济问题,李润民同志首先说话,表示支持,他建议干部考核中加上地方经济龙头企业的发展这一项指标打分,同时表示他会按照谷雨的要求选两个企业好好看一看,经常了解。

  其他同志自然也陆续表态,谷雨这才满意,“我还是那句话,现在的重中之重是效率,不要太纠缠所有制,就算资产主义要篡夺江山,也不会那么快,要对咱们和下一代有信心嘛!”

  贺国正同志立刻问道,“那我们下下一代呢?”

  谷雨想了想说道,“20后、30后的同志都经历过战争,也都经历过国家的高速发展,对我们的信心肯定是有的,要我说呀,真正容易出问题还是在40后!

  这些孩子成年后大都吃饱饭了,饱暖思人欲,他们不知道我们为吃饱饭付出了多大代价,他们反而会对我们的一些搞法不满意,美国人把希望放在我们的第三代、第四代,眼光还是很准的!”

  谷雨虽然没说那些搞法不满意,但党内同志还是知道的,荣瑞华同志有些感慨道,“谷雨同志,你这么一说,我又要发愁了,等40后担负重任,我们还在不在都不知道了!”

  黄道摇摇头,“就算在,也是苟延残喘,活不了几天!”

  “所以我们必须利用开国之威完善好各种制度,形成惯性,到时候就算我们见了马克思,党和国家也会按照惯性运转,至于更遥远的未来就不是我们能想的!”

  “光这样就够了吗?”

  “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我们能把一个基础打扎实的国家交给下一代,对得起他们了,总不能指望我们一口气发展到美国那样,那不现实!”

  “赶上美国我不指望,能赶上苏俄,我就满意了!”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00:24 , Processed in 0.034132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