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娱乐之天下我为王 - 第 271 页

  自从帮苏尧完成了锦绣花园的别墅买卖这件事,苏尧就让她成立了一家地产公司。

  说是地产公司,其实就是个皮包公司,甚至为了省事,关颖直接买了家空壳公司。

  然后关颖就自行招募了一些人,额,基本都是些女人。

  这其中有些是她以前在售楼部认识的姐妹,还有一些则是同学或是邻居。

  这些女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漂亮!

  用苏尧对她的说的“只要是销售,女人永远比男人受欢迎!”

  关颖她们收楼的过程是这样的。

  先是由彩凤她们挑选要收购的房产,然后彩凤她们派人去与业主商谈,如果业主有意要卖,那自然最好不过,如果业主犹豫,那就该关颖她们出马了。

  关颖她们会拿着彩凤提供的资料,在以比彩凤她们高一丢丢的价格和业主商谈。

  这样和彩凤她们形成竞争关系,让人感觉很合适,加上此时的大形势,有些也就卖了……

  人就是这么奇怪,原本感觉不想卖,但另一家要是出钱多一点反倒就卖了。

  当然这其中的尺度就很考验关颖的能力,因为要是你出价太高,那业主可能会感觉,既然有人抢,那一定还会涨,从而就会待价而沽。但如果你出价没比彩凤她们高多少,那业主可能感觉不值,依然不卖。

  以上是收购除兰桂坊以外物业的方法,对于兰桂坊的收购,依然是由彩凤负责。

  在兰桂坊的收购上,原本横插一手,抢彩凤她们生意的人,这时也基本都收手了,因为现在地价下跌,他们初时以为彩凤她们得到了什么内部消息,所以他们跟风收房也只是想高价卖给地产商或是彩凤她们,自己并没有开发计划。

  但彩凤她们现在的收购价,已经随行就市是一跌再跌,这些人能不急吗!

  有些聪明人立马就联系了彩凤,想要把手中的物业卖给彩凤。按照彩凤的性格自然是能压多低就多低。但在苏尧的授意下,彩凤以这些人从原业主手中收购当天,彩凤她们那天的出价,回购了这部分物业。

  这一“千金买马骨”的做法,虽然让这些人依然赔了一些钱,但也比现在的市价高出不少。

  这一做法传开后,又吸引了很多人把手中的兰桂坊物业卖给彩凤他们。

  至于还有一小部分参与抢夺的人,彩凤和苏尧商量后,苏尧让关颖出马,与对方商谈。

  自此,大部分参与抢夺兰桂坊物业的牛鬼蛇神,除了一两家死硬公司和个人,其他都落入彩凤手中。

  而且还有个好处就是,在没人和彩凤她们抢夺兰桂坊的物业了。彩凤她们对于兰桂坊的收购也越来越顺利。

  当然问题还是有的,对于现在兰桂坊的业主们来说,彩凤她们每次出的收购价,都是比上次的价格低,有些人怕了,也就卖了,而有些人直接放弃治疗了,直接就扔那不管了,你爱跌跌去哇。

  所以苏尧对付这些放弃治疗的人,办法就是后世对付钉子户的办法,最后一次去的时候,可以用以前的价格收购。

  对于兰桂坊的收购一直持续到12月,经过彩凤她们的几经努力,只剩下几个死都不卖的钉子户(包括一家地产公司),这些人显然是已经打定主意,要敲彩凤她们一笔了。

  不过,他们真当彩凤她们是好人啊?

  要知道,可不是所有的钉子户都值得同情,有些纯属就是无赖,为了讹钱而已。

  以苏尧这么“善良”的人,如果真有苦衷,苏尧能不帮忙嘛!

  最后,恶人自有恶人磨,彩凤她们这些漂亮的女人,撤下脸上的微笑,换上了以前的凶恶面容,于是乎,钉子户跪了……

  嗯,苏尧想说,彩凤她们的凶恶面容,在他看来是别有一番风味……

  最后,经过彩凤她们的努力,对于兰桂坊整条街的收购,终于在1982年的最后几天完成了。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1982年9月末的香港,气氛是压抑的,但有那么一个人,却清闲的周旋于美女之间……

  转眼间,时间进入到了10月,这时的香港已然是台风季节,在刮风和下雨阴天的时候,即使是白天,气温也会降到23度左右。

  多厅电影院兴起于美国,1969年,世界第一座具有6张银幕的多厅影院在美国奥马哈建立。

  香港第一家多厅影院,则是1985建立的沙田UA影院,一共有6个厅的影院。

  而亚洲的第一家综合性影院,建立于1992年的新加坡,由国际院线集团Golden Village兴建的GV Yishun电影院。

  Golden Village既嘉华,是香港嘉禾和澳大利亚威秀(Village Roadshow )集团的合资公司。

  所以苏尧站在此时依然只有一个大厅的崭新电影院,心里不由想起自己小学的时候,在学校的组织下去少年宫看电影时的情景……

  这是一家坐落于昌隆大厦二楼和三楼,对外打着要装修成酒吧牌子,内里却是按照目前最新标准打造的电影院。

  相比于这时主流电影院的硬板座椅,这间电影院的座椅全部软席化。

  但是除了硬件设备以及座椅外,这家电影院基本和其他电影院没什么区别……

  不是苏尧不想弄出多厅电影院,而是不想太超前而已,多留一张牌,也好在将来超人一步嘛!

  虽然这样要麻烦一些,少不了过几年就要把现在刚装修好的院线再装修一次,但苏尧不在意,如果一步到位的话,还怎么牵着对手鼻子走哪?

  昌隆大厦是苏尧最早收购的兰桂坊物业之一,也是苏尧院线计划中,最早动工的一家电影院,其他还有几家处在装修中。

  没错,苏尧让彩凤她们在那张画满骷髅头的地图上,收购的那些物业,就是用来开电影院的。

  早在80年,苏尧就计划着要有自己的电影院线,只是一直受于资金问题而没能完成,后来索性就等这时房价大跌的时候在重启计划。

  而昌隆大厦的这家电影院,既是苏尧的第一家电影院,也是苏尧院线的旗舰店。

  这家名为苏氏影院旗舰店的电影院,一共有1195个座位,分为上下两层,只要安装上放映设备就能开张!

  

 

第四百八十四章 自作自受的苏尧

  早在9月中旬,苏尧就让麦嘉华帮着卖出手中部分汇丰银行股份。

  虽然实际上苏尧那会已经是汇丰银行的最大单一股东,但当初收购汇丰银行股份的时候,苏尧使用的是多个账户,分属在不同个人名下。而且也没有用苏氏金融投资公司的名义去操盘,完全是麦嘉华私下里操盘。

  如果研究汇丰银行上一季度的股东持股变化报告,就会发现多出了赵雅芝、潘迎紫、关咏兰等多个新名字。

  她们每人的持股比例都在0.3%左右,虽然进不了十大股东,但都在第三十到第十五名徘徊着。

  对于自己名下多了汇丰银行的股份,赵雅芝她们是不知道的。

  赵雅芝她们只知道,那会苏尧拿了一份委托书让她们签,说是要以她们的名义在股市开个账户,然后她们签了字,接着就把这事忘在了脑后。

  她们根本就不想炒股,对于她们来说,炒股太危险,还是买房子踏实……

  额,其实赵雅芝她们也炒股,只是变相的炒,因为她们有在苏氏金融公司里投钱嘛!

  在苏尧的规划里,对于汇丰银行已经不会在追加资金,至少是在“大灾变”来临之前不会在追加投资,因为即使追加投资,虽然也有的赚,但回报率太低。

  额,相对于苏尧来说回报率有些低……

  当然,就算苏尧不追加资金,他所持有的汇丰股份也会越来越多,因为高卖低买嘛!

  而苏尧这次把目光瞄准了另一个猎物,香港的老牌英资财团——怡和集团!

  这时怡和集团旗下的怡和置地,可谓是香港地产界的“王中之王”。

  但此时,这位王中之王的处境可不怎么好,要想了解怡和此时面对的困境,那就要从1980年说起。

  话说1980年6月,香港爆发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收购战,当时作为最大的英资财团——怡和旗下的置地公司与“世界船王”包玉刚展开九龙仓股权的争夺战,最终以包玉刚用每股105港元增购股份而胜利告终。

  这一令“人心振奋”的事件,激起了华资大亨收购资产庞大的英资公司的野心,其中,怡和集团旗下的置地公司所受的威胁最大,枪打出头鸟嘛!

  直到1980年,置地光是在中环,就拥有12栋甲级写字楼及中环置地广场,是当时香港中环最大的业主。

  为了保护控制权,防范华资财团的觊觎,时任怡和集团主席的纽璧坚,想出透过怡和集团与置地互控,扞卫公司控股权的办法。

  具体就是置地在市场中大手吸纳怡和股票,到1981年4月,置地对外宣布,已持有怡和约40%已发行股票。如此一来,怡和的最大股东是置地(持有40%股权),置地最大的股东是怡和(同样持有40%股权),双方相互持有对方约四成股权,形成所谓的“连环船”结构,使对方的控制权稳如泰山,令对手难越雷池一步。

  但老话说得好,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种连环船结构也为怡和日后的发展种下祸根。

  从这开始,置地从怡和的联营公司成为怡和的大股东,怡和对置地的发展逐渐失控,而置地罔顾当时已出现的一些不利因素,从一名保守稳健的地产商迅速转变为活跃、冒进急躁的地产发展商。

  与此同时,在1982年中,怡和集团主席纽璧坚也在香港展开了大量的收购计划,其中更是通过置地公司,一举并购了34.9%的香港电灯股票,成为香港电灯实际控制方。

  如果换到平时,这个并购绝对是大赚特赚的,但可惜……时不他与啊!

  纽璧坚动用大量现金收购香港电灯,进一步将香港置地拖入资金困境,同时怡和自身的元气也被极大削弱。

  本来处在这种时期的怡和集团,又遇到现在的地价、股价下跌,双重冲击之下,此时怡和的处境就可想而知了!

  对于怡和是灾难,对于苏尧却是大机遇!

  此次,苏尧预计动用十亿港币,分别收购怡和与置地5%以上的股份。

  而且这次,苏尧是准备一举进入怡和集团的董事会!因为要想展开后续计划,进入怡和董事会是必须的前提条件。

  这也是第一次,苏尧准备站在台面上玩了。

手机版|搜书书小说论坛

GMT+8, 2024-6-10 14:04 , Processed in 0.044146 second(s), 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